胡風 - 簡介
胡風筆名還有谷非、高荒、張果等。在日村東京慶應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受日本的普羅文學運動和蘇聯(lián)文學的影響,參加當?shù)氐鸟R克思主義學習組織,曾發(fā)表《現(xiàn)階段上的文藝批評之幾個緊要問題》等文章,任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東京分盟負責人。
1933年因組織抗日文化團體被日本當局逮捕、監(jiān)禁后驅(qū)逐出境;貒螅巫舐(lián)宣傳部長、行政書記。他一面在文學批評中分析介紹文學新人如蕭紅、羅淑、田間、艾青的作品,一面又對于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如文學遺產(chǎn)、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典型塑造等課題加以論述。這些文章后來收入《文藝筆談》、《密云期風習小記》兩書。他自己也成為一名活躍的左翼文學評論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作協(xié)全國常委,1955年,胡風被認為反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被判為反革命,并于同年5月18日被捕。入獄十年后被正式判刑14年,后文革時期重判為無期徒刑。1979年獲釋,1980年、1986年、1988年,經(jīng)歷三次平反過程,才徹底平反。后曾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文聯(lián)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職。
在中國文壇是一位創(chuàng)作頗豐、活躍的理論批評家,他的理論涉及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戲劇、電影、兒童文學、小品文等,其文學理論著述輯成三卷本《胡風評論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胡風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學理論研究,著有《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里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論現(xiàn)實主義的路》,散文集《人環(huán)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關于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三十萬言書》)等。
胡風 - 履歷
1920年起就讀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學,其間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作品。
1925年進北京大學預科,一年后改入清華大學英文系。不久輟學,回鄉(xiāng)參加革命活動,一度任職于國民黨的宣傳、文化部門。
1929年到日本留學。1933年因在留日學生中組織抗日文化團體被驅(qū)逐出境。回到上海,任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宣傳部長、行政書記,與魯迅常有來往。
1935年編輯秘密叢刊《木屑文叢》。翌年與人合編《海燕》文學雜志,寫了《人民大眾向文學要求什么?》,提出了“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引發(fā)“兩個口號”的論爭。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主編《七月》雜志,編輯出版《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并悉心扶植文學新人,對現(xiàn)代文學史上 “七月”派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常委、研究股主任,輾轉于漢口、重慶、香港、桂林等地從事抗戰(zhàn)文藝活動。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七月》被迫停刊,他另編文學雜志《希望》。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舒蕪的《論主觀》和他自己的《置身在為民主的斗爭里面》兩文,由此引起關于“主觀”問題的論爭和對于他的文藝思想的批判。
1949年7月在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胡風當選文聯(lián)委員、作協(xié)常委。他以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歡呼新中國的建立。并任《人民文學》編輯委員。
1952年6月8日,《人民日報》轉載舒蕪文章《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并在編者按中指出胡風的文藝思想“是一種實質(zhì)上屬于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文藝思想”。
1954年7月,胡風向中央政治局遞交《關于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三十萬言書”),反駁1952年6月8日,《人民日報》轉載舒蕪文章《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及編者按中指出胡風的文藝思想“是一種實質(zhì)上屬于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文藝思想”的批評。
1955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作出批捕決定的前兩天,胡風在家中被公安部人員拘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14年。
1965年12月底,胡風從秦城監(jiān)獄出獄。春節(jié)過后,離開北京到四川成都!拔幕蟾锩遍_始,胡風夫婦被送到成都西邊的蘆山縣苗溪勞改農(nóng)場監(jiān)護勞動。
1967年11月,胡風再度入獄。
1970年1月,胡風以“寫反動詩詞”和“在毛主席像上寫反動詩詞”(其實是在報紙空白處寫詩)的罪名,被四川省革委會加判無期徒刑,不準上訴。
1978年,胡風被釋放出獄。
1980年9月,中央做出審查結論,所謂“胡風反革命集團”案件是一件錯案。平反后,胡風擔任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文聯(lián)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
1985年6月8日,胡風因病逝世,終年83歲。
1988年6月18日,中央辦公廳發(fā)出《關于為胡風同志進一步平反的補充通知》,進一步澄清了這一歷史。
胡風 - 胡風案
1952年6月8日,《人民日報》轉載舒蕪文章《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并在編者按中指出胡風的文藝思想“是一種實質(zhì)上屬于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文藝思想”。
1953年《文藝報》發(fā)表林默涵、何其芳的文章到公開批判胡風的《意見書》,雖然政治斗爭的氣氛愈來愈濃厚,但畢竟還是局限于思想理論的范圍,還是以理論武器對理論對象的批判,而且一些負責同志的文章對胡風政治上的表現(xiàn)是肯定的。
1955年1月20日,中央宣傳部向中央提交開展批判胡風思想的報告。26日,中央批發(fā)中宣部的報告,并指出,胡風“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在長時期內(nèi)進行著反黨反人民的斗爭,對一部分作家和讀者發(fā)生欺騙作用,因此必須加以徹底批判”。從2月開始,各地紛紛召開文藝界人士、高校師生座談會、討論會,開展對胡風思想的批判。《人民日報》、《文藝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紛紛發(fā)表文章,中國文聯(lián)、中國作協(xié)也多次舉行活動,批判胡風思想。
5月1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關于胡風反黨集團的一些材料》,編者按語指出:“胡風和他領導的反黨反人民的文藝集團是怎樣老早就敵對、仇視和痛恨中國共產(chǎn)黨和非黨的進步作家!庇谑,胡風等人被打成“反黨集團”,全國立即掀起聲討“胡風反黨集團”的運動。
1955年5月18日,經(jīng)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將胡風逮捕。梅志(胡風夫人)也同時被捕。5月25日,全國文聯(lián)主席團和作協(xié)主席團聯(lián)席擴大會議通過決議,開除胡風的中國作協(xié)會籍,撤銷他的作協(xié)理事、文聯(lián)委員和《人民文學》編委的職務。
此后,全國展開揭露、批判、清查“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使2100余人受到牽連,其中92人被捕,62人被隔離審查,73人被停職反省。
胡風 - 三次平反
第一次平反
1980年9月22日,“文革”后復出仍為文藝界領導人的周揚,來看望胡風,并帶來中央文件,對“胡風反革命集團”予以平反,而對諸如“胡風的文藝思想和主張有許多是錯誤的,是小資產(chǎn)階級的個人主義和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xiàn)”;“胡風等少數(shù)同志的結合帶有小集團性質(zhì),進行過抵制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損害革命文藝界團結的宗派活動”;還有胡風在20年代擔任所謂“反動職務”,寫過“反共文章”,“進行反革命宣傳鼓動”等政治歷史“問題”則予以保留。對于這些被保留的莫須有的論斷,胡風自然不能接受,當時他沒有在平反文件上簽字。
1980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發(fā)出76號文件,指出:“‘胡風反革命集團’一案,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zhì)的矛盾,將有錯誤言論、宗派活動的一些同志定為反革命分子、反革命集團的錯案。中央決定,予以平反!
第二次平反
胡在北京逝世后,由于胡風家人對文化部擬定的悼詞表示異議,追悼會不得不無限期推延,而胡風遺體也不得不冷藏在友誼醫(yī)院太平間里等待。
次年1月初,胡風治喪委員會終于發(fā)出訃告,此時距胡風逝世已七個月。追悼會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楊靜仁主持。文化部部長朱穆之致悼詞,悼詞中對胡風給予充分肯定。——這便是胡案1986年的第二次平反,仍未徹底的平反。
第三次平反
1988年6月18日,經(jīng)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討論,中央辦公廳發(fā)出文件,決定對1980年為胡風平反的文件作幾處重要補正:
對1980年平反文件中保留的、指責胡風將關于共產(chǎn)主義世界觀、工農(nóng)兵生活、思想改造、民族形式、題材等五個問題,說成是“五把刀子”,予以撤消。對1980年平反文件中保留的、嚴厲指責胡風和一些人的結合帶有小集團性質(zhì),進行過抵制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損害革命文藝界團結的宗派活動,予以撤消。對1980年平反文件中保留的、指責胡風的文藝思想和主張有許多是錯誤的,是小資產(chǎn)階級的個人主義和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表現(xiàn),予以撤消。
這便是胡案1988年的第三次平反。至此,胡案歷時八年,先后三次才從政治上、歷史上、文藝思想及文學活動上,獲得全面徹底的平反。
胡風 - 主要著作
文藝筆談(評論集)1936,生活
文學與生活(理論)1936,生活
野花與箭(詩集)1937,文生
密云期風習小紀(評論集)1938,海燕;又名《看云人手記》,1944,自力書店
論民族形式問題(理論)1940,生活
民族戰(zhàn)爭與文藝性格(評論集)1942,南天;又名《劍·文藝·人民》1950,泥土社
為祖國而歌(詩歌)1942,南天,1986,百花
棘原草(雜文集)1944,希望社
在混亂里面(評論集)1945,作家書屋
逆流的日子(評論集)1947,希望社
胡風文集(評論集)1948,春明
論現(xiàn)實主義的路(理論)1948,希望社
歡樂頌(長詩)1950,海燕
安魂曲(長詩)1950,天下
光榮贊(長詩)1950,海燕
歡樂頌(長詩)1950,天下
為了明天(評論集)1950,作家書屋
人環(huán)二記(散文集)1950,泥土社
為了朝鮮,為了人類(長詩)1951,天下
從源頭到洪流(散文集)1952,新文藝
和新人物在一起(報告文學集)1952,新文藝
胡風對文藝問題的意見 1955,文藝報附刊
胡風評論集(上中下冊)1984—1985,人文
石頭記交響曲(詩集)1986,湖南文藝
胡風晚年作品選(散文、評論合集)1987,漓江
胡風的詩(詩集)1987,文聯(lián)胡風雜文集
胡風雜文集1987,三聯(lián)
胡風書信集 1989,百花
胡風論詩(理論)1989,花城
民族形式討論集(論文集)編,1941,華中
我是初來的(詩集)編選,1943,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