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 - 簡介
杏林子杏林子 |
本名:劉俠, 出生于1942年2月28,臺灣政府已經(jīng)將此日訂為,國定紀念日。臺灣女作家。陜西扶風(fēng)人。1942年生,北投國小畢業(yè)。12時染上了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至今全身關(guān)節(jié)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鼓足勇氣,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
她在1980年,當(dāng)選臺灣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wù)獎。于1982年創(chuàng)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臺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wù),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她在1980年,當(dāng)選臺灣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wù)獎。于1982年創(chuàng)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臺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wù),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主要作品《另一種愛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選自《可林子作品精選》。
杏林子 - 生平簡介
劉女士1942年生于中國大陸西安。
1948年初上漢口小學(xué)一年級。
1949年初抵臺灣,定居北投,上北投國小二年級。
1954年,12歲就讀北投國小六年級,“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病發(fā),正逢初中聯(lián)考前,身心備受煎熬,終于無法支撐,休學(xué)在家。后北投國小仍頒發(fā)畢業(yè)證書,此為最高學(xué)歷。
1957年,15歲受洗為基督徒。1958年,參加中華文藝函授學(xué)校學(xué)習(xí)寫作
1961年,19歲持續(xù)讀讀寫寫,偶有小稿發(fā)表。
1970年,28歲與多位作家合著散文集《遙遠的路》(道聲出版社)
1971年,為廣播劇、電視劇創(chuàng)作期,前后5年約撰寫四十余部
1976年,34歲散文《喜樂年華》出版(臺北:中國主日學(xué)協(xié)會)
1977年,開始撰寫勵志小品,出版《生之歌》(臺北:自印)風(fēng)行一時,并被港臺兩地編入國小課本教材。
1979年,37歲散文小品《杏林小記》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成為當(dāng)月最暢銷書籍。
1980年,獲得十大杰出女青年獎。 同時散文《北極第一家》出版(臺北:晨光出版社)
1981年,39歲賀老父七十大壽,出版《生命頌》散文集(臺北縣:自。
1982年,40歲捐出多年稿費,創(chuàng)辦屬于身心殘障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園社會福利基金會。 同時,散文集《誰之過》出版(臺北市:警政署)
1983年,41歲散文集《另一種愛情》出版。(臺北九歌出版社)
散文集《皓皓長安月》出版(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散文集《凱歌集》出版(臺北市:中國信徒布道會)
散文集《牧羊兒——于右任的故事》出版(臺北市:近代中國出 版社)。同年以《另一種愛情》獲得國家文藝獎。
1984年,編輯攝影新詩集《大地注`生命注》(臺北縣:基督教橄欖)
1985年,散文集《母親的臉》出版。(臺北市:警政署)
散文集《重入紅塵》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散文集《我們》出版。(臺北市:星光出版社)
為王祿松先生編輯《讀云》詩畫集。
1986年,44歲散文集《行到水窮處》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散文集《種種情懷》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
散文集《山水大地》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
散文集《杏林子作品精選》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
1988年,46歲散文集《凱歌集》出版。(臺北市:中國信徒布道會)
1989年,成立“中華民國殘障聯(lián)盟§籌備會,擔(dān)任籌備會主席。散文集《感謝玫瑰有刺》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1990年,在接連請愿下,終使“殘障福利法修正案§于立法院通過“殘障聯(lián)盟§正式立案,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獲第三屆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wù)獎。
1992年,50歲,父親去世,享年八十。為其一生最痛。
1992年,寫作均須在病床上,以口述方式,請人代筆。
1993年,散文集《相思深不深》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成人童話集《現(xiàn)代寓言》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1994年,52歲少年犯罪案例小說《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出版(臺北市:健行文化)。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散文集《生之頌》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散文集《阿丹爸爸》出版。(臺北市:平安文化)
1997年,55歲,獲得靜宜大學(xué)頒贈榮譽博士學(xué)位。
1998年,散文集《生命之歌》出版(臺北市:圓神出版社)。小說集《身邊的愛情故事》出版(臺北市:皇冠出版社)。
1999年,57歲,散文集《在生命的渡口與你向遇》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2000年,編輯《為什么我沒有自殺?如何度過生命低潮》出版。(臺北市:健行文化)。散文集《探索生命的深井》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散文集《真情是一生的承諾》出版。(臺北市:圓神出版社)。散文集《美麗人生的22種寶典》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2001年,59歲受聘于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獲“王桂榮臺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社會服務(wù)類獎。
2002年,60歲精選集《打破的古董》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同年二月八日安息主懷。
1948年初上漢口小學(xué)一年級。
1949年初抵臺灣,定居北投,上北投國小二年級。
1954年,12歲就讀北投國小六年級,“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病發(fā),正逢初中聯(lián)考前,身心備受煎熬,終于無法支撐,休學(xué)在家。后北投國小仍頒發(fā)畢業(yè)證書,此為最高學(xué)歷。
1957年,15歲受洗為基督徒。1958年,參加中華文藝函授學(xué)校學(xué)習(xí)寫作
1961年,19歲持續(xù)讀讀寫寫,偶有小稿發(fā)表。
1970年,28歲與多位作家合著散文集《遙遠的路》(道聲出版社)
1971年,為廣播劇、電視劇創(chuàng)作期,前后5年約撰寫四十余部
1976年,34歲散文《喜樂年華》出版(臺北:中國主日學(xué)協(xié)會)
1977年,開始撰寫勵志小品,出版《生之歌》(臺北:自印)風(fēng)行一時,并被港臺兩地編入國小課本教材。
1979年,37歲散文小品《杏林小記》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成為當(dāng)月最暢銷書籍。
1980年,獲得十大杰出女青年獎。 同時散文《北極第一家》出版(臺北:晨光出版社)
1981年,39歲賀老父七十大壽,出版《生命頌》散文集(臺北縣:自。
1982年,40歲捐出多年稿費,創(chuàng)辦屬于身心殘障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園社會福利基金會。 同時,散文集《誰之過》出版(臺北市:警政署)
1983年,41歲散文集《另一種愛情》出版。(臺北九歌出版社)
散文集《皓皓長安月》出版(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散文集《凱歌集》出版(臺北市:中國信徒布道會)
散文集《牧羊兒——于右任的故事》出版(臺北市:近代中國出 版社)。同年以《另一種愛情》獲得國家文藝獎。
1984年,編輯攝影新詩集《大地注`生命注》(臺北縣:基督教橄欖)
1985年,散文集《母親的臉》出版。(臺北市:警政署)
散文集《重入紅塵》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散文集《我們》出版。(臺北市:星光出版社)
為王祿松先生編輯《讀云》詩畫集。
1986年,44歲散文集《行到水窮處》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散文集《種種情懷》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
散文集《山水大地》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
散文集《杏林子作品精選》出版。(香港:宣道出版社)
1988年,46歲散文集《凱歌集》出版。(臺北市:中國信徒布道會)
1989年,成立“中華民國殘障聯(lián)盟§籌備會,擔(dān)任籌備會主席。散文集《感謝玫瑰有刺》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1990年,在接連請愿下,終使“殘障福利法修正案§于立法院通過“殘障聯(lián)盟§正式立案,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獲第三屆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wù)獎。
1992年,50歲,父親去世,享年八十。為其一生最痛。
1992年,寫作均須在病床上,以口述方式,請人代筆。
1993年,散文集《相思深不深》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成人童話集《現(xiàn)代寓言》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1994年,52歲少年犯罪案例小說《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出版(臺北市:健行文化)。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散文集《生之頌》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散文集《阿丹爸爸》出版。(臺北市:平安文化)
1997年,55歲,獲得靜宜大學(xué)頒贈榮譽博士學(xué)位。
1998年,散文集《生命之歌》出版(臺北市:圓神出版社)。小說集《身邊的愛情故事》出版(臺北市:皇冠出版社)。
1999年,57歲,散文集《在生命的渡口與你向遇》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2000年,編輯《為什么我沒有自殺?如何度過生命低潮》出版。(臺北市:健行文化)。散文集《探索生命的深井》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散文集《真情是一生的承諾》出版。(臺北市:圓神出版社)。散文集《美麗人生的22種寶典》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2001年,59歲受聘于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獲“王桂榮臺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社會服務(wù)類獎。
2002年,60歲精選集《打破的古董》出版。(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同年二月八日安息主懷。
杏林子 - 作品風(fēng)格
她的作品讀者眾多,每年寒暑假都被臺灣中小學(xué)選為假期讀物。但她與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顆奮斗的心,不以書是否暢銷為志向,以勸勉青少年為己任,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她的書文字簡潔,讀來感性十足,透著淡淡的溫柔,沒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運屈服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和豁達,她用幽默的筆調(diào)描述著人生的種種際遇,述說著命運附加給你的諸多挑戰(zhàn)。
可以這樣說,身體的病痛使她能靜靜地觀看這個世界,生命的一點一滴都在她的書中,讀她的書,使人振奮。
在臺灣,杏林子還創(chuàng)設(shè)了“伊甸殘障基金會”,為殘障者的醫(yī)療、工作、教育、福利等做著不懈的努力。
杏林子、杏林子的書,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生命的更高境界。
轉(zhuǎn)變
但還不到第二個三年,也就是她16歲的那年,劉俠找到了上帝,或者說上帝找到劉俠。透過神的精神撫慰,劉俠對生命有了新的詮釋:上帝和魔鬼最大的不同就是:魔鬼千方百計只想叫人死,上帝卻千方百計只想叫人活,而且活得更好,更起勁、更快樂。所以他給了人信心、希望、勇氣,還有愛;教導(dǎo)我們?nèi)绾卧谕纯嘀斜3中判,在灰心中保持希望,在危難中保持勇氣,他也不斷用愛來滋潤我們飽受創(chuàng)痛的心靈,好叫我們的生命重新充滿生氣,勇敢地活下去。
堅強
自從有了信仰,劉俠決定用快樂武裝自己,與痛苦和平相處! 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點,那全是針痕。每遇到需要靜脈注射或抽血的時候,醫(yī)生就搖頭嘆息,他們舉著針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憐的血管。有些醫(yī)生一針又一針的“失敗”,常弄得滿頭大汗,拿針管的手都在發(fā)抖,劉俠就忍住痛安慰他們:“不要緊,慢慢來!我是O型血,人們說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薄 劉俠不僅頑強地與病痛作斗爭,她還學(xué)習(xí)著怎樣去愛,怎樣去付出,并一點一點地磨練自己的個性!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劉俠的寫作過程。她在腿上架著一塊木板,顫巍巍地用兩個指頭夾著筆寫字,每寫一筆就像舉重一樣,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這樣,劉俠寫出了幾百萬字,20多本的勵志書。她的作品也許稱不上精致文學(xué),卻是一字一痛,一字一愛,所迸發(fā)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學(xué)還要偉大珍貴,這是她以“無用之軀”送給弱勢者、身心殘障者,以及無數(shù)跌倒過、在長夜里痛哭過的人的禮物! 她這樣說:那時候活不下去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何時會好,生命有什么意義、有什么價值?但我有了信仰以后,便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詮釋:就是每一個生命,不管是老弱傷殘或貧富貴賤,都是珍貴的!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特定的價值。人看人是看外表——看容貌、看財富、看地位。但上帝是看內(nèi)心,看我們有沒有對自己的生命盡了本分。他不要求每一個人都拿一百分,因為他知道人的才智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之分,他只要求我們盡本分、盡了心,就夠了。
成名
一個12歲就被病魔纏身的女孩,卻憑著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頑強的毅力,成為了風(fēng)靡臺港和東南亞的著名作家。她的第一次創(chuàng)作《聲之歌》。她的文章被收錄在中學(xué)的課本中,她的散文《杏林小記》、《生之歌》、《生之頌》幾十年來都是臺灣中學(xué)生假期指定讀物,更以《另一種愛情》獲文藝大獎,在當(dāng)代的華人作家中,沒有人比得上杏林子勵志,除了她,沒有人可以頂著一個毀壞的身體以文字見證生命的強韌、熱情和美麗,歷經(jīng)二三十年而不輟。同時她還創(chuàng)辦了臺灣最大、最有影響的殘疾人組織——伊甸園。
她的書文字簡潔,讀來感性十足,透著淡淡的溫柔,沒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運屈服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和豁達,她用幽默的筆調(diào)描述著人生的種種際遇,述說著命運附加給你的諸多挑戰(zhàn)。
可以這樣說,身體的病痛使她能靜靜地觀看這個世界,生命的一點一滴都在她的書中,讀她的書,使人振奮。
在臺灣,杏林子還創(chuàng)設(shè)了“伊甸殘障基金會”,為殘障者的醫(yī)療、工作、教育、福利等做著不懈的努力。
杏林子、杏林子的書,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可能,生命的更高境界。
杏林子 - 她的故事
不幸
劉俠出生在陜西省扶風(fēng)縣杏林鎮(zhèn),為了紀念她的出生地,她取筆名杏林子。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12歲就得了一種怪病,經(jīng)醫(yī)師診斷為幼年型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tǒng)不全而引發(fā)的慢性疾病,身體99%的器官壞死,只有手指可以動,完全無藥可治,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長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無盡的疼痛、更疼痛和更加疼痛的凌遲!∧敲,為什么還要活著呢?劉俠也問了自己這個問題。生病之后,她看著自己的關(guān)節(jié)一個個壞掉,漸漸不能走不能跳,身體的痛苦倒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來自內(nèi)心,“我不知像我那樣既沒有念過多少書,又癱瘓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著到底是干什么?僅僅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嗎?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輩子,永遠做一個廢人嗎?” 于是她告訴自己,如果三年還不康復(fù)的話,就不要活了。結(jié)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還是沒有好!她想:好吧,再延長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就絕對不要活了!轉(zhuǎn)變
但還不到第二個三年,也就是她16歲的那年,劉俠找到了上帝,或者說上帝找到劉俠。透過神的精神撫慰,劉俠對生命有了新的詮釋:上帝和魔鬼最大的不同就是:魔鬼千方百計只想叫人死,上帝卻千方百計只想叫人活,而且活得更好,更起勁、更快樂。所以他給了人信心、希望、勇氣,還有愛;教導(dǎo)我們?nèi)绾卧谕纯嘀斜3中判,在灰心中保持希望,在危難中保持勇氣,他也不斷用愛來滋潤我們飽受創(chuàng)痛的心靈,好叫我們的生命重新充滿生氣,勇敢地活下去。
堅強
自從有了信仰,劉俠決定用快樂武裝自己,與痛苦和平相處! 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點,那全是針痕。每遇到需要靜脈注射或抽血的時候,醫(yī)生就搖頭嘆息,他們舉著針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憐的血管。有些醫(yī)生一針又一針的“失敗”,常弄得滿頭大汗,拿針管的手都在發(fā)抖,劉俠就忍住痛安慰他們:“不要緊,慢慢來!我是O型血,人們說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薄 劉俠不僅頑強地與病痛作斗爭,她還學(xué)習(xí)著怎樣去愛,怎樣去付出,并一點一點地磨練自己的個性!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劉俠的寫作過程。她在腿上架著一塊木板,顫巍巍地用兩個指頭夾著筆寫字,每寫一筆就像舉重一樣,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這樣,劉俠寫出了幾百萬字,20多本的勵志書。她的作品也許稱不上精致文學(xué),卻是一字一痛,一字一愛,所迸發(fā)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學(xué)還要偉大珍貴,這是她以“無用之軀”送給弱勢者、身心殘障者,以及無數(shù)跌倒過、在長夜里痛哭過的人的禮物! 她這樣說:那時候活不下去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何時會好,生命有什么意義、有什么價值?但我有了信仰以后,便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詮釋:就是每一個生命,不管是老弱傷殘或貧富貴賤,都是珍貴的!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特定的價值。人看人是看外表——看容貌、看財富、看地位。但上帝是看內(nèi)心,看我們有沒有對自己的生命盡了本分。他不要求每一個人都拿一百分,因為他知道人的才智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之分,他只要求我們盡本分、盡了心,就夠了。
成名
一個12歲就被病魔纏身的女孩,卻憑著自己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頑強的毅力,成為了風(fēng)靡臺港和東南亞的著名作家。她的第一次創(chuàng)作《聲之歌》。她的文章被收錄在中學(xué)的課本中,她的散文《杏林小記》、《生之歌》、《生之頌》幾十年來都是臺灣中學(xué)生假期指定讀物,更以《另一種愛情》獲文藝大獎,在當(dāng)代的華人作家中,沒有人比得上杏林子勵志,除了她,沒有人可以頂著一個毀壞的身體以文字見證生命的強韌、熱情和美麗,歷經(jīng)二三十年而不輟。同時她還創(chuàng)辦了臺灣最大、最有影響的殘疾人組織——伊甸園。
對別人的影響
她自己在遭受不幸,她卻總在想法幫助別人。她在一個盲人按摩院,發(fā)現(xiàn)兩位盲人按摩師有音樂天分,她就鼓勵他們唱歌,并為他們請音樂教師,最后這兩位盲人按摩師成為了臺灣有名的音樂組合——雙福之音! 杏林子創(chuàng)造了奇跡。不,不要說她創(chuàng)造了奇跡,她本身就是一種奇跡。但奇跡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她的力量源自何處呢? 杏林子是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作家,雖然她已經(jīng)離去,但她依然活在讀者的心中。
珍惜生命
水流經(jīng)管道的時候,它的形狀是管道的形狀;生命的泉水流經(jīng)你的時候,它的形狀就是你思想的形狀。杏林子的改變,杏林子創(chuàng)造奇跡的力量,源自于她思想的改變,她對生與死有了重新的認識,她懂得了愛和快樂才是生命的真諦。 杏林子的名人名言: 曾經(jīng)相遇,曾經(jīng)相愛,曾經(jīng)在彼此的生命光照,就記取那份美好,那份甜蜜。雖然無緣,也是無憾。 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是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只其貌不揚的毛蟲,將蛻變成五彩斑斕的彩蝶。每一人的生命都可以歌詠出生命奇跡的奧秘。 生命不在乎長短,卻應(yīng)該是有價值的,雖然杏林子只活了61年的人生,但她的生命充滿光輝。
《生命 生命》
《生命 生命》(作者:杏林子) 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這些本來是尋常小事,作者卻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試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體會她為什么強烈地呼喊“生命,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只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了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活了幾天。 有一次,我用醫(y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 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zé)。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感悟
作者杏林子用樸素的語言,表達出了自己的心聲。飛蛾的求生欲望、瓜苗茁壯成長、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都顯示出了作者對生命感慨與珍惜、驚訝!。 每天我穿梭在潔白的病房,心系病人,那些被病痛折的哀痛聲,隨著聲波穿入耳膜時,我的心也在沉痛。望著那些對生命充滿渴望、對醫(yī)護充滿信賴的目光時,我被深深的震撼著。用我的熱血、我的雙手、我的智慧,去撫慰那些傷痛的心。隨之歡聲笑語會不斷的出現(xiàn)在病房。但有時,盡管付出了一切,癌魔還是會無情帶走無辜的生命。為此,我問蒼天:我們的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為什么有時會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我反思著...... 死是生的歸宿。人生短暫,健康時要懂得珍惜,不要當(dāng)生命走到盡頭時才倍加珍惜,切不能為一時的美色之歡、一時的酒肉穿腸而過;而貪婪;而忘掉了患病的潛在,病情惡化的禍根。 享受人生,須善待生命。人生與浩瀚的歷史長河相比,可謂短暫的一瞬。權(quán)勢是過眼云煙,金錢乃身外之物。珍惜生命,保重身體寧要一生清貧,不貪圖一時富貴,這才是做人之悟性。 人身在世也是一種幸運,珍惜生命,享受人身則是最大的幸福,不必為昨天的失意而悔恨,也不必為今天的失落而煩惱,更不必為明朝的得失而憂愁?瓷缴耢o,觀海心闊,心理平衡,知足常樂,達到善待人生的最高境界,才能真正快樂的享受每一天! 一寸光陰一寸金,人生不會有有第二次,生命處于我們自己,我們可以隨意操縱它。朋友,人生絢麗多彩,珍惜生命。提到杏林子,你會想到什么呢?她的頑癥?她的頑強生命力?她的優(yōu)美文章?還是她的觀察入微的眼光?對于我來說,首先就是她的文章。雖說曾在中學(xué)時代學(xué)過杏林子的文章,但都被我忽略了。直到大一,打開普通話教程,看到里面作為朗讀材料的《朋友與其他》,我的心靈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向都深信文字具有無窮的力量,它能給人希望,影響人的價值觀,感動人的心靈。杏林子的這篇《朋友與其他》就給了我這方面的深刻感受。我尤其佩服她,能從細微的事物中發(fā)掘出意義深淵的內(nèi)容,而字里行間充滿盼望的生活和活潑的生命力。
《朋友與其他》帶給我的震撼,不僅是作者杏林子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我對人生、尤其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伴侶——“朋友”的再一次審思。
猶記初中時讀馮夢龍的“三言”,為鐘子期與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而深深感動,作為朋友的最高境界也不過如此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開始尋找能與我相唱相和的“高山流水”,并一再固執(zhí)地認為,朋友之間之所以能留下千古絕唱,必定有著愛情般的轟轟烈烈,而這,才能稱之為“朋友”。
可是,現(xiàn)實卻給了我迎頭一棒喝!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我沒有一個朋友,我有個閨中密友,無話不說,共享歡樂,同分哀愁,可是年少的我腦子里只有“高山流水”,認為這只是平淡生活的必需品,仍四處想找尋到“絕唱”。然而,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卻是,因為追逐的東西太多,友情也被沾染了名利,人們對朋友的期望甚或偏向他會對我有何用——抑或是可攀登的梯子,或是逃離困海的舟楫。朋友的稱謂,喪失了情誼的貞操。
難道“朋友”真的是千古才有一回的絕唱。
“雖然都是極熟的朋友,……偶爾電話里相遇,無非是幾句尋常話! “心靈的契合已經(jīng)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來表達!边@對我來說,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反反復(fù)復(fù)地尋找,幾經(jīng)輾轉(zhuǎn),“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對自己年少的固執(zhí)感到可笑,但那里面所包含的,不也是一顆對朋友真誠的心?
朋友并不一定要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相隨與共,也不一定要武俠小說里的“兩肋插刀”,這些其實都是很少的,也是很難求的。而在我們這個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朋友,或者說朋友的含義,是相伴的人,可以和你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煩悶時送上的綿綿心語或大吼大叫,寂寞時的歡歌笑語或款款情意,快樂時的如癡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時善意的一盆涼水。在傾訴和聆聽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觸中不斷握手和感激。風(fēng)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為你擋風(fēng)寒,為你分憂愁,為你解除痛苦和困難,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她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是你受傷時的一劑良藥,是你饑渴時的一碗白水,是你過河時的一葉扁舟;她是金錢買不來,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夠換來的最可貴、最真實的東西。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輝,彼此鼓勵、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鑲嵌在默默的關(guān)愛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見,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虛意逢迎,點點頭也許就會意了;有時候遙相暉映,不亦樂乎?
“其實,友情也好,愛情也好,久而久之都會轉(zhuǎn)化成親情!闭嬲那檎x,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凸顯出來的啊!杏林子是一個不幸的人,命運給了她太多的苦難;她又是一個幸運的人,生活給了她很多的饋贈,讓她在平淡的生活中體味到了人生的真義。
1976年:《喜樂年年》
1977年:《生之歌》
1979年:《杏林小記》
1980年:《北極第一家》
1981年:《生命頌》
1982年:《誰之過》、《另一種愛情》
1983年:《凱歌集》、《皓皓長安月》、《牧羊兒——于右任的故事》
1984年:《大地注·生命注》
1985年:《我們》、《重入紅塵》、《母親的臉》
1986年:《行到水窮處》、《種種情懷》、《山水大地》、《杏林小語》、《杏林子作品精選一》、《讀云—王祿松新詩水彩畫集》
1989年:《感謝玫瑰有刺》
1993年:《相思深不深》
1994年:《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1982年《誰之過》易名重新出版)、《現(xiàn)代寓言》、《杏林子作品精選二》、《杏林子作品精選三》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生之頌》(重新出版)、《阿丹老爸》、《北極第一家》(重新出版)
1997年:《心靈品管》、《寶貝書:殘障娃娃家長親職手冊》
1998年:《生命之歌》(有聲書)、《身邊的愛情故事》
1999年:《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2000年:《為什么我沒有自殺?如何度過生命低潮》(主編)、《探索生命的深井》、《真情是一生的承諾》、《美麗人生的二二種寶典》
2002年:《打破的古董》、《好小子,喬比!》(圖文書)
2004年:《俠風(fēng)長流:劉俠回憶錄》與眾不同的作品
《朋友與其他》帶給我的震撼,不僅是作者杏林子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我對人生、尤其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伴侶——“朋友”的再一次審思。
猶記初中時讀馮夢龍的“三言”,為鐘子期與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而深深感動,作為朋友的最高境界也不過如此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開始尋找能與我相唱相和的“高山流水”,并一再固執(zhí)地認為,朋友之間之所以能留下千古絕唱,必定有著愛情般的轟轟烈烈,而這,才能稱之為“朋友”。
可是,現(xiàn)實卻給了我迎頭一棒喝!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我沒有一個朋友,我有個閨中密友,無話不說,共享歡樂,同分哀愁,可是年少的我腦子里只有“高山流水”,認為這只是平淡生活的必需品,仍四處想找尋到“絕唱”。然而,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卻是,因為追逐的東西太多,友情也被沾染了名利,人們對朋友的期望甚或偏向他會對我有何用——抑或是可攀登的梯子,或是逃離困海的舟楫。朋友的稱謂,喪失了情誼的貞操。
難道“朋友”真的是千古才有一回的絕唱。
“雖然都是極熟的朋友,……偶爾電話里相遇,無非是幾句尋常話! “心靈的契合已經(jīng)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來表達!边@對我來說,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反反復(fù)復(fù)地尋找,幾經(jīng)輾轉(zhuǎn),“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對自己年少的固執(zhí)感到可笑,但那里面所包含的,不也是一顆對朋友真誠的心?
朋友并不一定要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相隨與共,也不一定要武俠小說里的“兩肋插刀”,這些其實都是很少的,也是很難求的。而在我們這個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朋友,或者說朋友的含義,是相伴的人,可以和你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煩悶時送上的綿綿心語或大吼大叫,寂寞時的歡歌笑語或款款情意,快樂時的如癡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時善意的一盆涼水。在傾訴和聆聽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觸中不斷握手和感激。風(fēng)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為你擋風(fēng)寒,為你分憂愁,為你解除痛苦和困難,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她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是你受傷時的一劑良藥,是你饑渴時的一碗白水,是你過河時的一葉扁舟;她是金錢買不來,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夠換來的最可貴、最真實的東西。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輝,彼此鼓勵、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鑲嵌在默默的關(guān)愛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見,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虛意逢迎,點點頭也許就會意了;有時候遙相暉映,不亦樂乎?
“其實,友情也好,愛情也好,久而久之都會轉(zhuǎn)化成親情!闭嬲那檎x,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凸顯出來的啊!杏林子是一個不幸的人,命運給了她太多的苦難;她又是一個幸運的人,生活給了她很多的饋贈,讓她在平淡的生活中體味到了人生的真義。
杏林子 - 主要著作
1969年:《遙遠的路》(合著小說集)1976年:《喜樂年年》
1977年:《生之歌》
1979年:《杏林小記》
1980年:《北極第一家》
1981年:《生命頌》
1982年:《誰之過》、《另一種愛情》
1983年:《凱歌集》、《皓皓長安月》、《牧羊兒——于右任的故事》
1984年:《大地注·生命注》
1985年:《我們》、《重入紅塵》、《母親的臉》
1986年:《行到水窮處》、《種種情懷》、《山水大地》、《杏林小語》、《杏林子作品精選一》、《讀云—王祿松新詩水彩畫集》
1989年:《感謝玫瑰有刺》
1993年:《相思深不深》
1994年:《留白的青春·叛逆的歲月》(1982年《誰之過》易名重新出版)、《現(xiàn)代寓言》、《杏林子作品精選二》、《杏林子作品精選三》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生之頌》(重新出版)、《阿丹老爸》、《北極第一家》(重新出版)
1997年:《心靈品管》、《寶貝書:殘障娃娃家長親職手冊》
1998年:《生命之歌》(有聲書)、《身邊的愛情故事》
1999年:《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2000年:《為什么我沒有自殺?如何度過生命低潮》(主編)、《探索生命的深井》、《真情是一生的承諾》、《美麗人生的二二種寶典》
2002年:《打破的古董》、《好小子,喬比!》(圖文書)
2004年:《俠風(fēng)長流:劉俠回憶錄》與眾不同的作品
杏林子 - 死因
杏林子在61歲時,由于菲傭照顧不周,由家里的樓梯摔下斃命。另有一說是菲傭患有精神疾病,劉俠不幸被菲傭毆打傷重不治。名人推薦
- 馬愛國,男,漢族,1962年生,合陽縣坊鎮(zhèn)靈井村人。1979年考入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1983年分配到林業(yè)部調(diào)查規(guī)劃設(shè)計院工作,1992年在林業(yè)部綜合計劃司...
- 王嘉,1992年12月2日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國大陸男演員,歌手,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大使,素食推廣大使。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shù)學(xué)院表演系,中國新一代青...
-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yīng)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jiān)顏師古五世從孫、...
- 周侗(正史記周同,約1121年),北宋末年之武術(shù)大師,以善于箭術(shù)聞名。南宋名將岳飛之師。少年習(xí)武相傳為三國姜維的傳人,后拜少林派武師譚正芳為師,...
- 趙季平,1945年8月出生于甘肅平?jīng),畢業(yè)于西安音樂學(xué)院、中央音樂學(xué)院,作曲家。1970年7月從中央音樂學(xué)院作曲系畢業(yè),同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音樂創(chuàng)...
- 趙步長,步長集團董事長,著名心腦血管病專家,1992年獲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第四十二屆世界發(fā)明展覽會尤里卡金獎,并獲比利時國王親自...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