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常建

    常建

    常建,男,唐代詩人。字號不詳。 《唐才子傳》說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自然,藝術上有獨特造詣。現(xiàn)存詩57首,題材較窄,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風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題破山寺后禪院》 、《吊王將軍墓》,尤其前首“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lián),廣為古今傳誦。他還有一些優(yōu)秀的邊塞詩。今存《常建詩集》3卷和《常建集》2卷。

    常建 - 簡要介紹

    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蛘f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天寶中,官盱眙尉。后隱居鄂渚的西山。

    常建一生沉淪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場通聲氣,交游中無達官貴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齡外也無知名之士。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而自然,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殷璠《河岳英靈集》首列常建詩,評論說:“建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表!辈⑴e“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宿王昌齡隱處》)等句,稱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將軍墓》,認為善敘悲怨,

    勝過潘岳。歐陽修特別欣賞其《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lián),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題青州山齋》)。

    他的詩現(xiàn)存57首。數(shù)量雖不多,而“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庫全書總目》)。詩的題材比較狹隘,雖也有一些優(yōu)秀的邊塞詩,但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風光,山林逸趣的。在盛唐詩派中曾有王、孟、儲、常之稱。

    常建

    今存《常建詩集》3卷,輯入《唐六名家集》!冻=2卷,輯入《唐百家詩》;《常建詩集》2卷,輯入《唐詩二十六家》。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常建 - 詩集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謦音。

    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江上零興

    江上調(diào)玉琴,一弦清一心。 冷冷七弦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送李十一尉臨漢

    冷冷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際一帆影,預懸離別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瑤華音。 回軫撫商調(diào),越溪澄碧林。

    燕居

    青苔常滿路,流水復入林。 遠與市朝隔,日聞雞犬深。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嘯傲轉無欲,不知成陸沉。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來問太原卒。 百戰(zhàn)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塞云隨陣落,寒日傍城沒。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昭君墓

    漢宮豈不死,異城傷獨沒。 萬里馱黃金,峨眉為枯骨。
    回車夜出塞,立馬皆不發(fā)。 共恨丹青人,墳上哭明月。

    吊王將軍墓

    嫖姚北伐時,深入幾千里。 戰(zhàn)徐落日黃,軍敗鼓聲死。
    嘗聞漢飛將,可奈單于壘。 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

    送陸擢

    圣代多才俊,陸生何考第。 南山高松樹,不合空摧殘。
    九月湖上別,北風秋雨寒。 殷勤嘆鄧鳳,早食金瑯殲。

    送李大都護

    單于雖不戰(zhàn),都護事邊深。 君執(zhí)幕中秘,能為高士心。
    海頭近初月,櫥里多愁陰。 西望郭猶子,將分淚滿襟。

    漳州留別

    賢達不相識,偶然交已深。 宿帆謁郡佐,帳別依禪林。
    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望君杉松夜,山月清猿吟。

    聽琴秋夜贈寇尊師

    琴當秋夜聽,況是洞中人。 一指指應法,一聲聲爽神。
    寒蟲臨砌默,清吹裊燈頻。 何必鐘期耳,高閑自可親。

    泊舟呼胎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xiāng)國云霄外,誰堪羈旅情。

    江行

    平湖四無際,此夜泛孤舟。 明月異方意,吳歌令客愁。
    鄉(xiāng)園碧云外,兄弟祿江頭。 萬里無歸信,傷心看斗牛。

    古意 共作四首

    牧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蕭條愁殺人,蟬鳴白楊樹。
    回頭望京邑,合沓生塵霧。 富資安可常,歸來保貞素。

    高樓夜彈箏

    高樓百徐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工箏。
    山高猿秋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落菜長安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址旯世飳懟ㄐ,且向長安度一春。

    塞下

    鐵馬胡裘出漢營,分廢百道救龍城。左賢未通新華折,過在將軍不在兵。

    顧法院

    勝景門閉對遠山,竹深松老半含煙。皎月殿中三度磐,水晶宮里一僧禪。

    嶺猿

    杳杳裊裊清且切,鷓鴣飛處又斜陽。相思嶺上相思淚,不到三聲合斷腸。

    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回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送宇文六

    花映垂楊漢水清,曉風林里一枝輕。即今江北還如此,愁殺江南離別情。

    戲題湖上

    湖上老人坐礬島頭,湖里挑花水卻流。竹竿裊裊波無波際,不知何者吞香鉤。

    吳故宮

    越女歌長君且聽,芙蓉香滿水邊城。豈知一日終非主,猶自如今有怨聲。

    古意

    井底玉冰洞地明,玻由糧護青絲索。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
    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一時渡海望不見,曉上青樓十二重。

    古興

    軸轉井上雙梧桐,飛鳥銜花日將沒。深閨女兒莫愁年,玉指冷冷怨金碧。
    石榴裙據(jù)峽蝶飛,見人不語梁峨眉。青絲素絲紅綠絲,織成錦券當為誰。

    漁浦

    春至百草綠,膠澤聞鴿鵬。 別家投釣翁,今世滄浪情。
    漚綻為縵袍,折麻為長纓。 榮譽失本真,怪人浮此生。
    碧水月自闊,安流凈而平。 扁舟與天際,獨往難能名。

    造整十少府

    微風吹霜氣,寒影明前除。 落日未能別,蕭蕭林木虛。
    愁煙閉千里,仙尉其何如。 因送別鶴操,贈之雙鯉魚。
    鯉魚在金盤,別鶴衰有徐。 心事則如此,請君開素書。

    海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

    夜寒宿蘆葦,曉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晴天無纖翳,郊野浮春明。 波靜隨釣魚,舟小綠水深。
    出浦見千里,曠然諧遠尋。 扣船應漁父,因唱滄浪吟。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處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兩崖。 二月尋片云,愿宿秦人家。
    上見懸崖崩,下見白水瑞。 仙人彈棋處,石上青蘿盤。
    無處求玉童,翳翳唯林巒。 前溪通新月,聊取玉琴彈。

    張山人彈琴

    君去芳草綠,西峰彈玉琴。 豈推丘中賞,兼得清煩襟。
    朝從山口還,出嶺聞清音。 了然云霞氣,照見天地心。
    玄鶴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商聲,又聽飛龍吟。
    稍覺此身妄,漸知仙事深。 其將煉金鼎,永矣投吾管。

    閑齋臥病

    旬時結陰霖,簾外初白日。 齋沐清病容,心魂畏虛童。
    閑梅照前產(chǎn),明鏡悲舊質。 同施四五人,何不來問疾。
    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 主人門外綠,小隱湖中花。
    時物堪獨往,春帆宜別家。 辭君響滄海,爛漫從天涯。

    夢太白西嶺

    夢寐升九崖,杳靄逢元君。 遺我太白峰,寥寥辭垢氛。
    結守在星漢,宴林閉伍三。 格授覆徐翠,巾舄生片云。
    時往溪水間,孤亭晝?nèi)灶ā?松峰引無影,石做清霞文。
    恬目緩舟趣,并心授馬群。 春風又搖掉,潭島花紛紛。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

    贏馬朝自燕,一身為二連。 記親拜孤家,移葬雙陵前。
    幽愿從此畢,劍心因獲全。 孟冬寒氣盛,撫轡告言旋。
    碣石海北門,除寇惟朝鮮。 離離一寒騎,裊裊馳白天。
    生別皆自取,況為士卒先。 寸心漁陽興,落回族等懸。

    西山

    一身為輕舟,落日西山際。 常隨去帆影,遠接長天勢。
    物象歸徐清,林巒分夕麗。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繼。
    清目遠陰映,湖云尚明突。 林昏楚色來,岸運荊門閉。
    至夜轉清退,蕭蕭北風厲。 沙邊雁鷺泊,宿處蒸蔑蔽。
    圓月逗前浦,孤琴又搖曳。 冷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第三峰

    西山第三項,茅手依雙松。 香沓欲至天,云梯升幾重。
    瑩魄澄玉虛,以求寫鶴蹤。 遣返非天人,執(zhí)節(jié)乘赤龍。
    旁映白日光,縹緲輕霞客。 孤輝上煙霧,徐影明心胸。
    愿與黃低磷,欲飛而英從。 因寂清萬象,輕云自中峰。
    山瞑學棲鳥,月來隨暗蒙。 尋空靜徐響,裊裊云溪鐘。

    湖中晚驛

    湖廣舟自輕,江天欲澄界。 是時清楚望,氣色猶霾喀。
    踟躕金霞白,波上日初麗。 煙虹落鏡中,樹木生無際。
    香沓涯欲辨,蒙蒙云復閉。 言垂星漢明,又睹定流勢。
    微興從此愜,悠然不知歲。 試職滄浪清,遂覺乾坤細。
    豈念客衣薄,將期水投袂。 遲回漁父間,一雁聲嘹唳。

    白龍富泛舟寄天臺學道者

    夕映翠山深,徐暉在龍窟。 扁舟滄浪意,治措花影沒。
    西浮入天色,南望對云闕。 因憶毒首峰,初陽濯玄發(fā)。
    泉莫兩幽映,松鶴間情越。 碧,撚谏瘢袂酀扇斯。
    忽然為枯木,微興送如兀。 應寂中有天,明心外無物。
    環(huán)回從所泛,夜靜猶不歇。 澹然意無限,身與波上月。

    仙谷遇毛大意知是秦官人

    溪口水石淺,冷冷明藥叢。 人溪雙峰峻,松括疏幽風。
    垂嶺枝裊裊,臀泉花蒙蒙。 黃緣齋人目,路盡心彌通。
    盤石橫陽崖,前流殊末窮。 回潭清云影,彌漫長天空。
    水邊一神女,千歲為玉童。 羽毛經(jīng)漢代,珠翠逃秦宮。
    目覲神已寓,鶴飛言本終。 祈君青云秘,愿謁黃仙翁。
    嘗以耕玉田,龍雞西項中。 金梯與天接,幾日來相逢。

    鄂精招王昌齡張債

    對蘆曠野中,沙上飛黃云。 天晦無精光,茫茫悲遠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偶。 春雁又北飛,音書固難聞。
    滴居未為嘆,讒征何由分。 午日逐故龍,它為吊冤文。
    翻覆古井然,官宦安足云。 貧士任枯槁,捕魚清江清。
    有時荷鋤犁。曠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隱,溪澗花氮包。
    山鹿自有場,賢達亦顧群。 二賢歸去來,世上徒紛紛。

    古興

    漢上逢老翁,江口為僵尸。 白發(fā)沾黃泥,遺骸集鳥鳴。
    機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 風吹鉤等折,魚躍安能施。
    白水明汀洲,菰蒲冒深彼。 唯留扁舟影,系在長江涓。
    突兀枯松枝,悠揚女蘿絲。 托身難憑依,生死焉相知。
    遍現(xiàn)今時人,舉世皆爾為。 將軍死重圍,漢卒猶爭馳。
    百馬同一街,萬輪同一規(guī)。 名與身就親,君子宜固思。

    張?zhí)鞄煵萏?/p>

    靈溪復清字,傍倚枯松根。 花藥繞方丈,瀑泉飛至門。
    四氣閉炎熱,兩崖改明昏。 夜深月暫皎,亭午朝始撤。
    信是無人居,幽幽寂無喧。 萬壑應鳴磐,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中樽。 時節(jié)開玉書,它映飛天言。
    心化便無影,目精焉累煩。 忽而與霄漢,寥落空南軒。

    空靈山應田叟

    湖南元村落,山舍多黃布。 淳樸如太古,其人居鳥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獻嘲。 油舟問溪口,言語告啞咬。
    土俗不尚農(nóng),豈暇論肥曉。 莫候射禽獸。浮客烹魚統(tǒng)。
    余亦果富人,獲康今尚苞。 敬君中國來,愿以充其庖。
    日久聞虎斗,空山滿咆哮。 懷人雖共安,異域終難交。
    白水可洗心,采蔽可為肴。 曳策背落日,江風鳴稍稍。

    太公農(nóng)晚遇

    日出渭流白,文王政獵時。 釣翁在蘆葦,川澤無熊羆。
    詔書起遺賢,匹馬令致辭。 因稱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遲遲詣天車,快快語靈龜。 兵馬更不錯,君臣皆共治。
    同車至咸陽,心影無磷緇。 四牡玉墀下,一言為帝師。
    王侯擁朱門,軒蓋昭長逵。 古來榮華人,遭遇誰知之。
    落日是桑榆,光景有頓虧。 倏悲天地人,雖貴將何為。

    贈三侍御

    高山臨大澤,正月蘆花乾。 陽色薰兩崖,不改青松寒。
    土賢守孤貞,古來皆共難。 明君錯甚才,臺上飛三奇。
    操與霜雪明,星與江海寬。 束導視天涯,安能窮波瀾。
    孤鶴在積棘,一枝非所安。 逸翩望絕霄,見欲凌云端。
    層臺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雞躍同所歡。
    難念獨枯槁,四十長江干。 責躬貴知己,效拙從一官。
    折翩悲高風,苦饑候朝餐。 湖月聯(lián)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謀道庶不刊。 吟彼喬木詩,一夕常三嘆。

    由湖寺后溪宿云門

    落日山水清,亂流鳴淙淙。 舊蒲雨抽節(jié),新花水對窗。
    溪中日已沒,歸烏多為雙。 杉松引直路,出谷臨前湖。
    洲諸晚色靜,又觀花與蒲。 入溪復登嶺,草淺寒流速。
    圓月明高峰,春山因獨宿。 松陰澄初夜,曙色分遠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陸。 亂花覆東郭,碧氣銷長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歸寸心。 前瞻王程促,卻戀云門深。
    畢景有徐興,到家彈玉琴。

    古意三首

    二妃方訪舜,萬里南方懸。 遠道同江漢,孤舟無歲年。
    不知蒼梧處,氣盡呼青天。 愁淚變楚竹,峨眉喪湘川。
    后人立為廟,累世稱其賢。 過客設調(diào)祭,狐貍來坐邊。
    懷古來忍還,孩吟徹空山。 明月照高閣,彩女賽羅幕。
    歌舞臨碧云,策聲沸珠箔。 青灣臨南海,天上雙白鶴。
    萬里齊翼飛,意求君門樂。 玉霄九重閉,金鎖夜不開。
    兩翅自無力,愁鳴云外來。 態(tài)深入空貴,世屈無良媒。
    俯仰顧中禁,東飛白玉臺。 楚王竟何去,獨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見,迢迢江漢間。 駐舟春溪里,皆愿拜靈顏。
    寤寐見神女,金沙鳴佩環(huán)。 閑艷艷世姿,令人氣力微。
    含笑意不語,化作朝云飛。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氣銷為日月光。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詞上望龍準。銀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龍斗雌雄勢已分,山崩鬼哭恨將軍。黃河直北手馀里,冤氣蒼茫成黑云。

    因嫁單于怨在邊,蛾眉萬古葬胡天。漢家此去三千里,青家常無草木煙。

    常建 - 詩鑒賞

    塞下曲四首(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 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 兵氣銷為日月光。

    邊塞詩大都以詞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滿報國的忠貞或低徊的鄉(xiāng)思為特點。常建的這首《塞下曲》卻獨辟蹊徑,彈出了不同尋常的異響。

    這首詩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嘆時運,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中央朝廷與西域諸族的關系,歷史上陰晴不定,時有弛張。作者卻拈出了美好的一頁加以熱情的贊頌,讓明媚的春風吹散彌漫一時的滾滾狼煙,賦予邊塞詩一種全新的意境。

    詩的頭兩句,是對西漢朝廷與烏孫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動概括!坝癫,指朝覲時攜帶的禮品!蹲髠鳌ぐЧ吣辍酚小坝砗现T侯干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之謂。執(zhí)玉帛上朝,是一種賓服和歸順的表示!巴弊钟玫霉P重情深,烏孫使臣朝罷西歸,而頻頻回望帝京長安,眷戀不忍離去,說明恩重義浹,相結很深!安环Q王”點明烏孫歸順,邊境安定。烏孫是活動在伊犁河谷一帶的游牧民族,為西域諸國中的大邦。據(jù)《漢書》記載,武帝以來朝廷待烏孫甚厚,雙方聘問不絕。武帝為了撫定西域,遏制匈奴,曾兩次以宗女下嫁,訂立和親之盟。太初間(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為公主,下嫁烏孫,生了四男二女,兒孫們相繼立為國君,長女也嫁為龜茲王后。從此,烏孫與漢朝長期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關系,成為千古佳話。常建首先以詩筆來謳歌這段歷史,雖只寥寥數(shù)語,卻能以少總多,用筆之妙,識見之精,實屬難能可貴。

    一、二句平述史實,為全詩鋪墊。三、四句順勢騰騫,波涌云飛,形成高潮!疤煅摹鄙铣小皻w去”,烏孫朝罷西歸,馬足車輪,邈焉萬里,這遼闊無垠的空間,便隱隱從此二字中見出。“靜”字下得尤為有力。玉門關外的茫茫大漠,曾經(jīng)是積骸成陣的兵爭要沖,如今卻享有和平寧靜的生活。這是把今日的和平與昔時的戰(zhàn)亂作明暗交織的兩面關鎖的寫法,于無字處皆有深意,是詩中之眼。詩的結句雄健入神,情緒尤為昂揚。詩人用彩筆繪出一幅輝煌畫卷:戰(zhàn)爭的陰霾消散凈盡,日月的光華照徹寰宇。這種理想境界,體現(xiàn)了各族人民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崇高理想,是高響入云的和平與統(tǒng)一的頌歌。

    “兵氣”,猶言戰(zhàn)象,用語字新意煉。不但扣定“銷”字,直貫句末,且與“靜處”挽合,將上文繳足。環(huán)環(huán)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氣概。沈德潛詡為“句亦吐光”,可謂當之無愧。

    常建的詩作,大多成于開元、天寶年間。他在這首詩里如此稱頌和親政策與弭兵理想,當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開邊黷武的亂政而發(fā)的,可說是一劑針砭時弊的對癥之方。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馀鐘磬音。

    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詩中抒寫清晨游寺后禪院的觀感,筆調(diào)古樸,描寫省凈,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fā)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贊佛宇之情。然后,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發(fā)現(xiàn)唱經(jīng)禮佛的禪房就在后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huán)境,使詩人驚嘆,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后的青山煥發(fā)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后,“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jīng)·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凈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仿佛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凈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這是一首律詩,但筆調(diào)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lián)用流水對,而次聯(lián)不對仗,是出于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贊賞,主要由于它構思造意的優(yōu)美,很有興味。詩以題詠禪院而抒發(fā)隱逸情趣,從晨游山寺起而以贊美超脫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這種委婉含蓄的構思,恰如唐代殷璠評常建詩歌藝術特點所說:“建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保ā逗釉烙㈧`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詩的特點在于構思巧妙,善于引導讀者在平易中入其勝境,然后體會詩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詞藻驚人。因此,詩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驚嘆。而其佳句,也如詩的構思一樣,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徑”兩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lián),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后來他在青州一處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竹徑”兩句所寫的意境情趣,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一言”(見《題青州山齋》)。歐陽修的體會,生動說明了“竹徑”兩句的好處,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于能夠喚起身經(jīng)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云難在造意。同樣,被殷璠譽為“警策”的“山光”兩句,不僅造語警拔,寓意更為深長,旨在發(fā)人深思。正由于詩人著力于構思和造意,因此造語不求形似,而多含比興,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一種優(yōu)閑適意的情調(diào),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常建這首詩是在優(yōu)游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通情調(diào),但風格閑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一格。

    常建 - 小傳

    建,長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登科。大歷中,授盱眙尉。仕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遯之志。嘗采藥仙谷中,遇女子,遍體毛綠。自言是秦時宮人,之入山來,食松葉,遂不饑寒。因授建微旨,所養(yǎng)非常。后寓鄂渚,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獲大名當時。集一卷,今傳。

    古稱高才而無貴仕,誠哉是言。曩劉楨死于文學,鮑照卒于參軍,今建亦淪于一尉,悲夫!建屬思既精,詞亦警覺,“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旨遠”、“興僻”,“能淪意表”,可謂“一倡而三嘆”矣。

    常建 - 參考資料

    http://www.artx.cn/artx/renwu/5826.html

    http://www.shiandci.net/cj.htm

    名人推薦
    • 鄭獬
      鄭獬(1022——1072) 字毅夫,一作義夫,號云谷。
    • 安鴻漸
      安鴻漸,北宋初年洛陽(今屬河南)人(見《庶齋老學叢談》卷下)。晚年為教坊判官(見《玉壺清話》卷八)。五代時期,天下大亂,而安氏也出過三位當...
    • 包佶
      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幼正、閏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
    • 包融
      唐詩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稱二包,各有集。融詩今...
    •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賓,號東瀛子,縉云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后到天臺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后來追隨...
    • 杜建徽
      杜建徽(864-950年),字延光,五代新城(今富陽)人,杜稜幼子。少強勇,有大志。及長,從父于軍中。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