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介紹
挪威作家,社會活動家。1832年12月8日生于挪威北部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1910年4月26日卒 于法國巴黎。1850年,比昂松赴克里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1852年就讀于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學。1855年后在《每日晨報》和
《晚報》任文學戲劇評論員和編輯。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國家劇院編導。1865~1867年主持克里斯蒂安尼亞劇院。1870~1872年創(chuàng)辦劇院。1903年因“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又繽紛”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昂松一生為爭取民族獨立、發(fā)展挪威文化、擺脫異國束縛和統(tǒng)治進行斗爭。晚年支持芬蘭反對沙俄侵略,積極參加反對戰(zhàn)爭、爭取和平的運動。
比昂松在文學方面涉獵很廣,作品有小說、詩歌和戲劇。中篇小說《漁家女》(1868)描寫漁家姑娘走出漁村成為一名演員的故事。抒情詩《是的,我們永遠愛此鄉(xiāng)土》成為挪威國歌的歌詞。主要文學成就是戲劇,共寫了21部劇本。19世紀50~60年代,以歷史劇為主,如《戰(zhàn)役之間》(1857)、《國王斯凡勒》(1861)、《西格爾特惡王》(1862)等。70年代以后轉(zhuǎn)向現(xiàn)實主義戲劇,有《破產(chǎn)》(1874)、《編輯》(1875)、《國王》(1877)、《新制度》(1878)、《黎昂娜達》(1879)和《挑戰(zhàn)的手套》(1883)等。其中《破產(chǎn)》寫商人錢爾德破產(chǎn)后在危機中苦苦掙扎,最后終于依靠自己勞動重振家業(yè),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爾虞我詐的貪婪本性!短魬(zhàn)的手套》是一部愛情、婚姻、家庭題材的作品,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的屈辱地位!度肆﹄y及》(1883)是一部揭露宗教狂熱的象征主義戲劇,1895年發(fā)表《人力難及》的續(xù)篇,描寫勞資沖突。
比昂松的劇作觸及時弊,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自私、虛偽、貪婪等丑惡現(xiàn)象,不過其結局往往都是矛盾得到和解,具有改良主義色彩。
個人經(jīng)歷
在1857年比昂松出版他的農(nóng)民小說索爾巴肯。在1858年之后,這是由阿爾內(nèi),于1860年的恩高興腸(幸福男孩),并于1868年由Fiskerjenten(費雪少女)。這是最重要的標本,他的邦德或農(nóng)民的故事。
比昂松急于“根據(jù)農(nóng)民,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故事”他說,他認為這樣做,不僅僅是在散文小說,但在國內(nèi)電視劇或福爾克貝納最早的是一個行為作品集于12世紀,寫于1855年和1857年生產(chǎn)的。在這個時候的研究,他特別影響延伊曼紐爾和亞當,在訪問哥本哈根。胡爾達(拉梅胡爾達)于1858年,與香港斯維爾(國王斯維爾)于1861年。他最重要的工作是迄今為止詩三部曲西古爾德Slembe(西古爾德不良),這比昂松在1862年出版。 在結束的1857年比昂松已被任命為主任影院在卑爾根,某一職位,而他舉行了兩年,當他回到克里斯。從1860年至1863年,他前往廣泛整個歐洲。早在1865年他在管理方面的克里斯劇院,并提出了他的受歡迎的喜劇德(在新婚)和他的愛情悲劇瑪麗斯圖爾特在蘇格蘭。1870年他出版了詩歌和史詩周期后者卷包含模式Bergliot之一,比昂松最優(yōu)秀的貢獻抒情詩。
至1864年和1874年,比昂松表現(xiàn)出松懈的智慧力量十分顯著一名男子在他的能源;他主要是被占領的政治和與其業(yè)務作為一個戲劇經(jīng)理。這是一段比昂松最火熱的宣傳作為一個激進的攪拌器。他于1871年開始,以補充他的新聞工作提供了整個講座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從1874年至1876年比昂松不在挪威,并在和平的自愿流亡者,他恢復了富有想象力的權力。他的新的出發(fā)點作為一個戲劇性的作者開始《破產(chǎn)》和《編輯》于1874年,社會電視劇的一個極為現(xiàn)代的和現(xiàn)實的演員。
比昂松是一個原始成員的諾貝爾委員會,并再度當選為1900年。190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比昂松做了多達任何其他人振奮挪威的民族感情,但在1903年,瀕臨破裂之間的挪威和瑞典,他鼓吹的調(diào)解和溫和的挪威人。
他死于1910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巴黎,在一些年來,他已度過冬天,而且被埋葬在家里每個商標的榮譽。挪威海岸防衛(wèi)艦HNoMS挪威被送往轉(zhuǎn)達他仍然回到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