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朱天才,溫縣陳家溝人,漢族,農(nóng)中畢業(yè),大學文化程度,1944年7月25日出生,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外孫,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世傳人,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系溫縣武協(xié)理事、太極拳研究主任、太極拳專修院院長、焦作市優(yōu)秀科技人才、國家高級武術教練、國家一級裁判。為弘揚太極,培養(yǎng)國內(nèi)外弟子數(shù)以萬計,被譽為“國際太極拳教”、“新加坡陳氏太極開山人”、“陳氏太極拳在韓國第一代傳人”。朱天才拳藝精湛、文武兼?zhèn)洹⒌赂咄,被國?nèi)外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的一些武術協(xié)會和高等院校武館聘為顧問和名譽教授,曾任四屆溫縣政協(xié)副主席、焦作市人大常委會常委委員。朱天才出生在陜西省西安市,父親朱明玉,當時在西安工作。1950年隨母親陳富英回到溫縣陳家溝,因其外祖父(陳廣祿,陳氏第十七代人)無子,朱天才就隨母親落戶外祖父家。十歲開始學太極拳,情有獨鐘,拜族舅,陳氏第十八代太極拳宗師陳照丕為師,其悟性過人,德才兼?zhèn),勤學苦練,觸類旁通,深得師父厚愛,在師父精心培養(yǎng)下,寒霜驕陽十四年,全面地繼承和掌握了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太極推手、太極器械和技術理論。1972年,陳照丕老師逝世,朱天才又拜族舅陳照奎學習了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二路、推手、擒拿。
朱天才四十年來潛心學藝,千錘百煉,功夫精通, 文武全才。其十四歲時就榮獲太極拳比賽第一名,后經(jīng)常隨陳照丕老師多次參加武術表演比賽。從1966年開始,朱天才任陳家溝學校教師13年,利用工作之便,兼教太極拳,培養(yǎng)學生近千人。1972年,全國恢復武術運動,陳家溝組隊代表地區(qū)參加省級比賽,陳照丕任教練,朱天才任助教。在省、國家的武術比賽中,曾二次獲省金牌,二次全國金牌獎,一次全國太極拳冠軍,1978年被河南省選拔到由國家體委主辦的四川省成都體院首屆全國教練員進修班深造,1979年調(diào)入溫縣體委,1983年,省體委吸收為武術專業(yè)運動員,多次接待了來自國內(nèi)外的武術團體和新聞媒體的參觀訪問。1985年,為河南省體委武術館教練。
朱天才在師父的精心培養(yǎng)下,不僅成為了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太極大師,而且在國際上也是一位太極使者,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83年,新加坡內(nèi)務部部長李炯才先生帶太極拳代表團來參觀,當時新加坡還未建交,當他們看到陳家溝的太極拳后,大為贊嘆,特邀中國派陳氏太極拳教練到新加坡傳授陳氏太極拳,為了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國家選派朱天才到新加坡執(zhí)教,朱天才也由此成為陳家溝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到國外傳拳的太極大師。當時新加坡人從未見過陳氏太極拳,朱天才在新加坡“繁華世界體育館”首場表演,新加坡國家官員和武術愛好者觀看,可容納六千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朱天才的陳氏太極拳及劍剛相柔相濟,圓活自然,快慢相間,蓄發(fā)相變,時而似風響雷動,陣陣狂飆,時而如碧波蕩舟潺潺流水。纏綿不斷,他的太極功夫給人以震撼,他的形體動作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贊嘆不已,大開眼界,掌聲久久不息。新加坡各大媒體報道;終于看到了太極拳的真諦。朱天才大師在新授拳七個月,培養(yǎng)學員近400人,并與各階 人士進行廣泛交流,增進友誼。當時陳家溝太極拳轟動整 個獅城。朱天才大師做為太極使者,“太極外交”在中新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朱天才被譽為“新加坡陳氏太極拳開山人”,后又多次在新傳拳,目前,陳氏太極拳在新也有第三代傳播者,陳氏太極拳已普及整個新加坡,形成了陳氏太極拳熱。朱天才大師被新加坡武術總會聘為海外教練,陳氏太極拳協(xié)會永久顧問,并被新加坡接納為永久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