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黃宗旦出身 簪纓世家,幼稟異質(zhì),小即能文善詩,志向遠大。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初春,7歲的黃宗旦和鄰居的孩子在村前葆光池旁戲游,祖父黃禹錫命他以《 早春》為題,賦詩一首。他略加思索,即口誦出:“一望晴川碧水開,葆光池上暖初回。就中喜有龍門客,躍出洪波只待雷!背隹诓环玻礤a大奇,聞者嗟異。因此,“幼有神童稱”。宗旦刻苦力學,曾上京,以文贄 寇準、王禹傋、 錢若水等公卿名流,頗受器重。他本于 淳化年間(990~994年)舉 進士,因同場的考生有抄襲他的文章而得第的,抄他文章的人被除名,宗旦也不得入選。淳化末(993~994年),他以文章晉見萊國公寇準,很受寇準的器重。歐陽修也很賞識他,稱他為“閩中文士”。及至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方中 甲科第二名進士,同榜第三名,恰是惠安人李慶孫。兩人文章齊名,被譽為“國朝才子黃宗旦,天下文章李慶孫”。
黃宗旦不但 學富五車,以“神童”、“才子”稱于世,而且善于察士舉賢,提攜后進。同科進士王元之、錢若水視他如嚴師。他出任 蘇州知府時,禮遇君子,勇于改過。當時有一年輕官員王質(zhì),任通判,每次斷案,動輒與宗旦爭議。宗旦初視他為年少輕狂,想把他調(diào)走。有一次,宗旦審訊百余名盜鑄銅錢的人,即將定罪,并以此在王質(zhì)面前夸耀自己,王質(zhì)出言頂他:“你怎么知道他們盜鑄呢?”宗旦說:“我以均由之術引誘他們供認致罪”王質(zhì)反詰道:“用權術誘人認罪將其置之死地,還感到高興。仁人處理政事,都是這樣的嗎?”宗旦聽后,稱贊王質(zhì)說:“你才是真正的君子呀!”此后,他益加謙恭。尤其是善于 鑒裁,他推薦提拔的人,都是有名之士。他主政史館,辦事認真,晚年患眼疾,所有奏章,都先背誦爛熟再上朝奏讀。同班有人愚弄他,暗中換以別的奏章,他依然如誦自己的奏本,到家后方才發(fā)覺。因此,他力請 告老還鄉(xiāng)。朝廷不準,讓他以刑部 郎中銜,出任 襄州(今湖北 襄陽市)知府。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一月卒。
社會評價
在襄州任上,宗旦 公正廉潔, 愛民如子,民也仰之如父母。離任之日,縉紳庶民夾道 歡送數(shù)里,并勒石銘曰:“皇宋御極,斯文開先。星宿孕精,幸降大賢。維賢之才,徽懿童年,魁于天下,其鋒孰前。士之望也,華在地而斗在天;國之信也,若閔之中而率雍之然。譬彼明珠兮,則藏媚于淵;譬彼鳳兮,則出世安全;勒公之名于石兮,在茲北山之巔;視公之德不朽兮,有如此之堅!
個人著作
黃宗旦請歸后,修譜以贊所著者,將一世重修至八世,越時200多年。黃宗旦著有《襄州集》10卷、《易卦象賦》2卷,因遭劫難,遺稿散失,所存無幾! 惠安縣志》載其《鋪錦記》文1篇,《早春》詩1首。《錦田大宗族譜》載《靈秀山記》、《錦田黃氏世錄》、《宗譜序》、《鋪錦記》文4篇,其詩除《早春》外,僅存《深春早起》、《 長歌行》、《 宮調(diào)》等3首。
家族世系
黃宗旦是 黃觀次子、 黃禹錫之孫、五代十國閩王王審知的岳父黃毅裕之曾孫。兄黃宗望,知柳州。
子 黃堯允,進士及第,歷任尚書稽勛郎中,三司省判官。亦知襄州。父子繼牧一郡,鄉(xiāng)人榮之。曾孫 黃 翰,宋 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初知 江寧,后知 柳州,有《祭柳侯文》,收《柳河東集》中。
黃宗旦墓
黃宗旦墓位于惠安縣 涂寨鎮(zhèn) 林前村東北300米處的東山上,與其妻何氏合葬。墓坐北朝南偏東,面積60多平方米,墓后石圍作“風”字形,墓堆前豎半月形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