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來
花卿,名敬定,是城都尹崔光遠(yuǎn)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xùn)|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并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語雙關(guān)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
“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里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zhǔn)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鞍肴虢L(fēng)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yáng)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fēng)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lán)天白云間。這兩句詩,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rèn)為它只是贊美樂曲,并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于天上!睏、沈之說是較為可取的。
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
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泛指音樂。這句說戰(zhàn)亂勘定后的成都,主將大張筵席,盡情作樂。
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yáng)。
(1)花卿:成都尹崔光遠(yuǎn)的部將花敬定。
。2)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
。3)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泛指音樂。
(4)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yáng)。
。5)天上:雙關(guān)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6)幾回聞:聽到幾回。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贈花卿中的內(nèi)涵
《贈花卿》此詩約作于上元二年(761)。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的人的一種客氣稱呼;ň炊ㄊ钱(dāng)時成都尹崔光遠(yuǎn)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功。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
一說無諷刺,乃贈歌妓之作!短骑L(fēng)懷》云:"南村曰:少陵篇詠,感事固多,然亦未必皆有所指也。楊用修以花卿為敬定,頗似傅會。元端云是`歌妓`,于理或然"!毒W(wǎng)師園唐詩箋》:"不必果有諷刺,而含蘊(yùn)無盡。"
也有不究意旨者!抖旁娫斪ⅰ罚"此詩風(fēng)華流麗,頓挫抑揚(yáng),雖太白、少伯,無以過之"。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yán)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jù)《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dāng)朝的成規(guī)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并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語雙關(guān)的巧妙手法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后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夸,是遐想。因?qū)嵍,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yù)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疤焐稀闭,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guān)語。說樂曲屬于“天上”,且加“只應(yīng)”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yīng)天上有”,那么,“人間”當(dāng)然就不應(yīng)“得聞”。不應(yīng)“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于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zhuǎn)又確切有力地顯現(xiàn)出來了。
作品譯文
錦官城里的音樂聲輕柔悠揚(yáng),一半隨著江風(fēng)飄去,一半飄入了云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yīng)該天上才有,平常百姓家哪里能聽見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