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昌裔,字光先,唐太原陽曲(即今太原陽曲縣)人,生年不詳,卒于元和八年(813年)。劉昌裔曾獻策邊將,但未被賞識,遂入蜀(今四川),游說民變軍 楊子琳歸順朝廷,拜滬 州刺史,之后特置他為州佐。楊子琳死后,劉昌裔往居河朔間,被唐名將 曲環(huán)上表引為其判官。當時劉昌裔為曲環(huán)作討李納的 檄文,言詞剴切,對李納 曉以大義,頗動人心。 當曲環(huán)將檄文上奏唐德宗后,受到唐德宗的贊賞,及曲環(huán)收復 濮州,詔授劉昌裔為 監(jiān)察御史。
貞元十五年(799年),曲環(huán)為陳許節(jié)度使,引劉昌裔為 營田副使。同年曲環(huán)死,上官說為節(jié)度留后。這時,領申、光、蔡等州的節(jié)度使 吳少誠乘機進攻許州(今河南許昌市),上官涚欲棄城逃跑,劉昌裔及時制止了他。時兵馬使安國寧與上官涚往日有隙,至比,安國寧謀圖以城降敵,結(jié)果謀洩。劉昌裔為不驚擾人心,先用密計將安國寧斬首,然后,召集安國寧所部千余人會食,井每人賞縑兩匹。與此同時,劉昌裔安排伏兵于各要道巷口,下令將持縑經(jīng)過者全部斬首,竟無一人逃脫,消息傳到城外,吳少誠解圍而去。第二年,上官涚因功提升為陳許節(jié)度使,劉昌裔也被提升為陳州刺史。
貞元十八年(802年),劉昌裔改任陳許行軍司馬。第二年上官涚卒,朝廷即以劉昌裔為許州刺史,兼陳許節(jié)度使,并加檢校右仆射。這時,吳少誠已向朝廷謝罪,但其 不臣之心 未泯,在這種形勢下,劉昌裔很重視與吳少誠的關系,他命邊境軍士不得侵犯吳少誠境,如吳少誠軍士有犯陳許境者,捕捉后都捆送吳少誠處置。對此,吳少誠往往自慚,后來也下令其邊境軍士不得暴掠陳許。不久,劉昌裔加封 彭城郡公。
元和八年(813年)五月,許州發(fā)生大水沖壞房舍,淹沒 居人。這時劉昌裔年歲已高,怠 于軍府事務。在大水期間,軍府也被沖毀。這時唐憲宗君臨天下,銳意對吳少誠用兵,而劉昌裔則與之保持較好的關系,引起唐憲宗的不滿。 值此,唐憲宗召劉昌裔回朝。劉昌裔回朝途中,得知唐憲宗心意,怕回朝受懲,即假稱風眩上表唐憲宗請求休養(yǎng),得到準允,于當年在家鄉(xiāng)死去,朝廷贈潞州大都督,謚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