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20多歲在上海開業(yè)行醫(yī),汽車代步,成為滬上名人。
30年代在江南造船廠任會計處處長。又在李祖韓手下任中國營業(yè)公司的買辦。
擅長行書,小楷,花卉,詩文出口成章。富收藏。和張大千,趙眠云,江小兼等人交情深厚。是民國間上海灘著名的文人公子。
以推拿故,在徐志摩身后和陸小曼同居直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去世。
易與難
翁瑞午是清末歷任桂林知府的名畫家翁綬琪(字印若)之次子,幼承庭訓(xùn),通曉國畫。他又受業(yè)于名醫(yī) 丁鳳山,得到真?zhèn)。他向丁先生學(xué)推拿下過苦功,面前擺一疊磚,他一掌擊下,可教其中所預(yù)定之某塊碎掉,而上下諸磚都保持完整。據(jù)說,練就此功后,他在推拿時運用體內(nèi)之氣時,有獨到的效果,往往手到病除,因此十八歲時即享盛譽。翁瑞午廣施醫(yī)藥,無論貧富,尤為時人所稱道。他同陸小曼相識,是由雕塑家江小鶼介紹的。那是因為陸小曼有哮喘和胃痛之疾,疼痛時呼天搶地,徐志摩為她遍訪名醫(yī)而不治,終于托江把翁瑞午請出山。陸小曼幾次昏厥,經(jīng)翁瑞午救治而復(fù)原。據(jù)翁瑞午之長女翁香光回憶,她9歲時經(jīng)常由父親帶到徐府出診,親眼見父親為陸小曼推拿,病痛緩和后,陸小曼的脾氣也好起來了。為此徐志摩十分感謝翁瑞午,他倆交往也很投機。后來,當(dāng)別人說閑話時,翁瑞午曾理直氣壯地說:"我到這里,是志摩請來的!"
徐志摩、陸小曼同翁瑞午的交游,還在于對戲曲的共同愛好。翁瑞午的京劇和昆曲是延請名師教的。他攻旦角,可是個子比較大,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便采取程硯秋的辦法,屈腿襯身走臺步,平時以雙膝間夾銅板走圓場,苦練經(jīng)年,可見他把自己的京昆藝術(shù)很當(dāng)一回事。翁瑞午扮相好,唱做俱佳,票戲的聲名并不亞于他的畫名。俞振飛生前常向友人夸獎翁瑞午的藝術(shù),并說自己本是學(xué)昆曲的,第一次上臺演京劇,是為翁瑞午配演《三堂會審》中的小生王金龍。陸小曼也有拍曲的愛好,昆亂不擋,每在友人雅聚時,鳳鳴一曲,還曾在京在滬多次參加各種名目的會演和義演。徐志摩住環(huán)龍路(今南昌路)期間,隔壁住著名伶王蕓芳,時相過從。他先后收過四個干女兒,都會唱京戲,其中袁漢云、袁美云、小蘭芬都是專業(yè)坤旦。徐志摩曾同陸小曼合演過《牡丹亭》中的《春香鬧學(xué)》一折,由陸小曼扮演鮮靈活潑的春香,徐志摩扮演迂夫子陳最良。最有趣的是,陸小曼、翁瑞午、徐志摩和江小鶼四人上臺合演過一次《三堂會審》,由陸小曼演主角玉堂春,翁瑞午反串小生演王金龍,劇中紅袍和藍袍兩角則由徐志摩和江小鶼分飾。
陸小曼抽鴉片是由于翁瑞午的建議。在當(dāng)時的醫(yī)生眼里,鴉片(不是今天的海洛因之類)也是一種藥品,有鎮(zhèn)痛作用,翁瑞午根據(jù)陸小曼的病情建議她適當(dāng)用一點。無庸諱言,翁瑞午同陸小曼的感情確實非同一般,今人很難理解的是,徐志摩本人對此表現(xiàn)得很坦然,一直同翁保持朋友關(guān)系。徐志摩和陸小曼家里開銷大,養(yǎng)著傭人、廚師、車夫共十幾個家仆,靠徐志摩一個人的收入,難以維持門面和排場。翁瑞午對他們時有資助,為此不惜變賣家藏的字畫。徐志摩第二次赴歐洲之前,翁瑞午送他一批古董,讓他到那里去出售。二十年代后期,徐志摩在北平任教,陸小曼由于病體需要在滬療治,不肯隨行,徐志摩便仆仆風(fēng)塵于京滬二地。1931年徐志摩經(jīng)南京回北平,趕去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行前在滬與翁瑞午懇談,再次要求他好好照顧陸小曼,翁瑞午鄭重地承諾了。想不到這次托付竟成他倆之間的永訣。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在山東白馬山失事后,翁瑞午聞訊星夜兼程,趕到空難現(xiàn)場,為他收尸,料理后事。翁瑞午回來后對家人和朋友們介紹說,在墜機處見到徐志摩的尸體時,發(fā)現(xiàn)他的雙手黑紫斑斑,指甲嵌滿泥血,面形很慘,可以想見墜地之初尚未死去,曾經(jīng)激烈地掙扎。聽到翁瑞午此番介紹的,今猶不乏健在者,能回憶起他當(dāng)時悲從中來的神情和語氣。
從此,翁瑞午幾乎是全盤照料起陸小曼的生活。翁瑞午家有賢妻陳明榴和五個子女,在養(yǎng)家活口的同時,如此不間斷地供養(yǎng)開銷甚大的陸小曼,并花錢讓她向賀天健學(xué)山水畫,經(jīng)濟負(fù)擔(dān)很重,但他始終精神樂觀。他后來擔(dān)任江南造船廠的會計科長,每逢阮囊羞澀,就變賣祖上傳下來的書畫古玩。1953年,翁瑞午的發(fā)妻逝世,陸小曼遂正式成為他的續(xù)弦。她的性格比較放任,而翁瑞午對她始終和顏悅色,極盡關(guān)懷之能事。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再嫁徐志摩,徐家的其他人對她多少有些歧視,族中婚喪之事她往往不能參加。與翁瑞午同居期間,翁家的此類儀式她也無份出席,為此內(nèi)心頗為扭曲。翁瑞午則循循善誘,耐心引導(dǎo),為她排除精神苦惱。就這樣,在徐志摩故世后,翁瑞午與陸小曼和睦相守了將近四十年,直到他1960年病逝為止。陸小曼后來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師,她的學(xué)生王敬之曾經(jīng)引用篆刻家陳巨來的話,如此評論翁瑞午:"翁瑞午跟陸小曼的關(guān)系,卻不能簡單地責(zé)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陸小曼從來不事生產(chǎn),全賴翁一直是黑(煙)白(飯)供應(yīng)無缺,在陸年老色衰之后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算是情義很重的了。"陳巨來是同翁瑞午幾十年的老朋友,但他倆也難免爭吵,據(jù)信,此話為陳巨來同翁瑞午鬧翻期間所言,可見是公正的評論。臺灣陳定山(小蝶)在他的《春申舊聞續(xù)篇》中寫道:"現(xiàn)代青年以為徐志摩是情圣,其實我以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難。"
還須澄清一下的是,頗有一些記載把翁瑞午說成是翁同和的直系后裔,這是不確切的。翁瑞午是吳江人,與常熟翁同和一脈都是由吳縣洞庭東山翁族所派生的分支。翁瑞午之父翁綬祺的國畫得到翁同和賞識,翁同和因綬祺與自己的侄孫翁順慶為同榜舉人,便允許翁綬祺向他執(zhí)侄孫禮。后人以此而誤會了。
相關(guān)人物
-------翁香光
在上海電視臺張堯臣的幫助下,我終于拜訪了翁瑞午的長女翁香光女士。翁香光生于1919年3月15日,八十多歲了,慈眉善目,耳聰目明,動作敏捷,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入座后;她仿佛猜到我們的心思,連提了兩個問題,倒把我們給問傻了。
"為什么翁瑞午自己有和美的家庭;卻要與陸小曼要好?"
"為什么陸小曼要跟有妻子、有子女的人好呢?"
親近只因有共同愛好
說起這位翁瑞午也是名門之后,其父親翁綬琪曾任廣西桂林的知府,與畫家吳湖帆的祖父吳大澄一起參加過甲午海戰(zhàn),又是位名畫家。在家庭的影響下,翁瑞午幼承庭訓(xùn),通曉國畫。小時候隨父親赴香港,后在香港英國皇家學(xué)院肄業(yè),回上海后,從丁鳳山學(xué)推拿醫(yī)術(shù),18歲就已成了頗有名氣的推拿醫(yī)生。
翁瑞午的長女翁香光,小時候常常跟隨父親到徐宅去出診。那時,徐志摩和陸小曼住在四明村。徐志摩每次一見到小香光,就會抱她坐到自己的腿上,給她念詩或者講故事。
陸小曼發(fā)病時,脾氣很壞,可是只要翁瑞午為她推拿,病痛緩解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說話輕聲細語,待人和顏悅色。為此,徐志摩非常感謝翁瑞午,交往也多了起來。
翁香光在為翁家寫年譜時,說到父親"閑習(xí)皮黃,工青衣,藝名影梅庵,稱譽申江"。當(dāng)年胡適曾經(jīng)為翁瑞午寫過一個匾,
上書"影梅書屋"。
翁瑞午的京劇和昆曲都請名家教過,而他自己也曾下過一番苦功夫。由于翁瑞午的扮相很俊美,嗓音又佳,因此演出時,常常贏得滿堂彩。已故的戲曲表演藝術(shù)家俞振飛,生前常常向朋友夸贊翁瑞午的藝術(shù),說自己本來是學(xué)昆曲的,第一次上臺演京劇,就是為翁瑞午配演(三堂會審)中的小生王金龍。
陸小曼在戲曲方面,稱得上昆亂不擋,由京到滬,她的艷聲哄傳,常常參加賑災(zāi)、募捐、開幕等種種義演。翁瑞午到徐宅時,經(jīng)常與陸小曼切磋唱腔或者身段表演等。他倆和徐志摩、江小鶼一起演出過《玉堂春》。
在《玉堂春》演出后不久,陸小曼與翁瑞午之間的關(guān)系被公開化了,徐志摩對此事還是比較豁達的。他認(rèn)為,夫婦之間是愛,朋友之間是情,男女的情愛既有如此分別,丈夫就不應(yīng)該禁止妻子結(jié)交男朋友。
翁瑞午和陸小曼都喜歡美術(shù),并且自己也畫得不錯。1941年,他倆還在上海大新公司一起開過畫展。
翁瑞午對陸小曼在生活上的要求從來是來者不拒
翁香光女士說:她父親翁瑞午在家孝敬父母,22歲就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fù)?dān),在外是廣交朋友。徐炎先生曾撰文說:"翁瑞午是個玩家,此人極為健談,笑話連篇,對正經(jīng)事也亦莊亦諧,信口開河,有真有假,小曼把他當(dāng)做茶前飯后笑料解嘲,舒展心中抑郁的悶氣。"
翁瑞午對陸小曼這個紅粉知己是無微不至地關(guān)懷體貼,只要小曼過得比他好,要他怎么樣付出都可以。翁香光說他父親最喜歡稱"太好佬了,什么事情都習(xí)慣說:"我來,我來!"
陸小曼的家里花費很大,出入有小汽車,家里的傭人不少。陸小曼喜歡隨便買東西,從來不問價錢如何。她還向郁達夫的夫人王映霞嘆苦經(jīng),說:"每月至少得花銀洋500元,有時要高達600元,這個家難當(dāng),我實在當(dāng)不了。"按那時候的物價,五百多銀元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萬多元人民幣。
翁瑞午對于陸小曼在生活上的要求從來是來者不拒,有一次,翁香光到陸小曼家去,見到一個奶媽,覺得很奇怪,心想,他們家里又沒有嬰兒,怎么會請奶媽呢?后來她才弄明白,原來陸小曼不吃牛奶,愛吃人奶,說是人奶非常有營養(yǎng)。那時蜂蜜比較貴,可是陸小曼家里總是買很多,你猜她干什么用的?因為吃鴉片的人,腸胃不好,容易便秘。陸小曼就請人將蜂蜜放入針筒,注入體內(nèi),讓腸胃蠕動。陸小曼吃了鴉片后,鼻子下面就出現(xiàn)兩道黑黑的印痕很難看。她就用一板嫩豆腐采揉擦,過一會兒就將黑黑的兩道印痕擦掉了,然后再涂上蛋清,最后再用化妝品,畫上淡赭色的眉毛,而不用黑色的眉筆。陸小曼對翁香光說:"這樣才顯得自然,而且看上去很溫柔。"翁香光告訴筆者,她小時候最喜歡看陸小曼化妝了。
陸小曼在徐志摩去世后,心情一直不好。為了讓陸小曼散散心,翁瑞午就提議到杭州去玩,帶了長女,約了何競武等人去游西湖。這些活動的經(jīng)費都是翁瑞午出的。
有人說,陸小曼的"黑"和"白"都是翁瑞午供的,"黑"的是指鴉片,"白"的指白米飯。翁香光說:陸小曼吃鴉片,是陸的母親讓女兒吃的,因為陸母也是抽大煙的。翁瑞午得了肺病后,陸小曼也叫翁瑞午吃鴉片。
徐志摩對此十分痛恨。其實,陸小曼何嘗不知道鴉片的危害性呢。她對王映霞說:"吸鴉片不是一件好事,我也偶一為之而已。我是多愁善病的人……喝人參湯,沒有用,吃補品,沒有用。瑞午勸我吸幾口鴉片煙,說來真神奇,吸上幾口就精神抖擻,百病全俏。
陸小曼所說的細節(jié),與翁香光的說法頗有出入,也許都有可能吧。究竟哪一種說法更接近事實,恐怕只有讓專家去考證了!
你和媽媽為啥不離婚?
翁瑞午的父親和其夫人陳明榴的父親是換帖兄弟,他們一個是桂林的知府,一個是青浦的知縣。當(dāng)時兩位夫人正巧同時懷孕,就說好如果是同性,就結(jié)為兄弟或者姐妹,如果是異性,就結(jié)為夫婦。結(jié)果翁瑞午和陳明榴同是 1899年5月生,但不同日,于是就在1918年結(jié)了婚。
陳明榴女士歿于1952年7月14日,享年 52歲。翁香光想到母親平日的生活,想到父親為了陸小曼而虧待母親的事,氣就不打一處來。她沖到陸小曼家,對著父親吼叫道:"你為什么不早點與媽媽離婚?如果早離婚的話,她還可以找個好人,過上幾年的舒心日子!"說著便放聲大哭,接著又哽咽地對陸小曼說:"你為什么抓住我父親不放?"看到女兒凄凄慘慘的樣子,翁瑞午的眼睛里也噙滿了淚水:"你不要這么說,我和你媽媽是有感情的,我們生育了你們5個孩子,過了幾十年,怎么離得開你媽媽呢?""那你為什么老到這里來?"女兒不依不饒地問道。"因為……因為…"父親也不禁語塞。
關(guān)于這個敏感問題,陸小曼曾對趙家壁和趙清閣說過這樣的話:志摩死了我守寡,寡婦就不能交友嗎?志摩生前他就住在同樓里,會搬出去嗎?況且十幾年來他很努力地照顧我,我怎么可以對他不仁不義呢?外面的流言,我久已充耳不聞了,反正是友誼關(guān)系,別人怎么看,隨它去,我是問心無愧。
當(dāng)時,對著翁香光的責(zé)問,陸小曼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流淚。
回來后,翁香光想想,母親是個老式女人,雖有文化,但沒有經(jīng)濟能力,在家靠丈夫,如果母親真的離開父親,她怎么活下去呢?再說,每次總看到母親在為父親洗戲衣,晾干后,就用熨斗燙平,將它們整整齊齊地收藏好,等下次演出時再拿出來,不能不說父母確實是扎實地相愛著。
翁瑞午在1960年去世后,就由翁香光照顧陸小曼,一直到陸小曼1965年去世。翁香光說:"其實陸小曼也蠻可憐的,徐家的公公不喜歡她,不讓她參加徐家的所有婚喪喜事;我家也是同樣的。但是她還是蠻想到我們家的。有一年,她讓裁縫做了5套新衣服給我們5個兄弟姐妹。在媽媽去世后,當(dāng)我們家里的喪事統(tǒng)統(tǒng)辦完后,她讓爸爸帶著我和兩個妹妹國光和重光到陸家去。父親和陸小曼燒了桌好菜給我們吃。想想他倆,也算很苦心為人了。"
從檔案里看到陸小曼在1959年填寫的表格上,將翁瑞午寫在’家庭人員情況’一欄里,視他為自己家里人,從而清楚地;表明了陸小曼的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