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個人簡介
項目:游泳(蝶泳、自由泳)參加奧運會時間
主要戰(zhàn)績:
2001年日本福岡世錦賽50米自由泳第三,50米蝶泳第四。
2003年巴塞羅那世錦賽50米蝶泳第五名,4X100米自由泳接力第八名。
2004年雅典男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50米自由泳銅牌,100米自由泳銀牌。
南非游泳運動的突破
了打動女友的芳心,羅蘭德·舒曼學習游泳,他的成績提高得很快,并獲得2000年悉尼奧運會男子50米和100米自由泳比賽的參賽資格,但舒曼在悉尼沒能進入這兩個項目的決賽。2001年世界錦標賽上,舒曼在50米自由泳比賽中獲得銅牌。他最輝煌的瞬間發(fā)生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賽場:在4x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賽中,舒曼和隊友以1.19秒的優(yōu)勢打破世界紀錄和奧運會紀錄,并且為南非奪取這枚金牌。在雅典,舒曼還參加了另外兩個個人項目的爭奪:他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獲得銀牌,50米自由泳中獲得銅牌。
南非選手羅蘭德-舒曼打破了短池游泳男子50米自由泳的紀錄,也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游進21秒的選手。新的世界紀錄是20.98秒。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舒曼曾為南非奪得過接力賽金牌。當時的奪冠成績也打破了世界紀錄,縮短了0.12秒。此前的紀錄是法國人弗雷德里克-鮑思奎特于兩年前創(chuàng)造的。漢堡邀請賽上,舒曼在一座特殊的25米泳池內創(chuàng)造了這一紀錄。
蝶泳簡介
蝶泳技術是在蛙泳技術動作基礎上演變而來的。當蛙泳技術發(fā)展到第二階段時,也就是1937-1952年這一時期,在游泳比賽中,有些運動員采用兩臂劃水到大腿后提出水面,再從空中遷移的技術,從外形看,好像蝴蝶展翅飛舞,所以人們稱它為“蝶泳”。
1953年,國際泳聯規(guī)定,蛙泳和蝶泳分開進行比賽,使蝶泳成為了一獨立的比賽項目,從而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蝶泳技術是僅僅比爬泳技術慢的泳姿。由于它的腿部動作酷似海豚,所以又稱為“海豚泳”。
蝶泳技術組成:
一、蝶泳身體姿勢
二、蝶泳腿部技術
三、蝶泳手臂技術
四、蝶泳配合技術
一、蝶泳身體姿勢
蝶泳的身體姿勢與其它泳姿不同,它沒有固定的身體位置。在游進中軀干各部分和頭不斷改變彼此間的相對位置。頭和軀干有時露出水面、有時潛入水中,形成波浪形式上下起伏的變化位置。
蝶泳在游進中,是以橫軸(腰際)為中心,軀干和腿做有節(jié)奏的擺動,發(fā)力點在腰腹部。然后以大腿帶動小腿,兩腿一起做上下的鞭狀打水動作。而這些動作與頭和臂部的動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蝶泳所特有的波浪動作,因此前進時身體的阻力較小。
二、蝶泳腿部技術
蝶泳打水時,兩腿自然并攏,腳跟稍微分開成“內八字”,當兩腿在前一劃水周期向下打水結束后,兩腳處于最低點,膝關節(jié)伸直,臀部上抬至水面,髖關節(jié)屈成約160度。
然后兩腿伸直向上移動,髖關節(jié)逐漸展開,臀部下沉。
當兩腿繼續(xù)向上時,大腿開始下壓,膝關節(jié)隨大腿下壓,動作自然彎曲,大腿繼續(xù)加速向下。
隨著屈膝程度的增加,腳抬至接近水面時,臀部下降到最低點,膝關節(jié)彎曲成約110-130度角時,腳向上抬至最高點,并準確向下后方打水。
當腳向下打水時,踝關節(jié)放松,腳面繃直,然后和小腿隨大腿加速向后下方推水。雙腳繼續(xù)加速向下后方打水,動作尚未結束時,大腿又開始向上移動,當膝關節(jié)完全伸直時,向下打水的動作即結束。
蝶泳腿的打水動作是由腰部發(fā)力,經過髖、膝、踝關節(jié)并與軀干、脊柱動作相協調一致配合完成的。腳的運動方向是向下和向后,其向下的幅度大于向后的幅度。
腿向上抬起時,膝關節(jié)必須伸直,如果稍有彎曲,小腿的背面將產生很大的阻力。此外,向上抬腿時,不要過于用力,以便減少阻力。打腿的重點應放在向下打水動作上,腿向下打水的速度應比向上抬腿快約兩倍多。
三、蝶泳手臂技術
蝶泳臂的劃水動作是產生推進力的主要因素,并且相對其它姿勢來說是較大的。蝶泳臂的劃水是兩臂在頭前入水,同時沿身體兩側做曲線劃水。 它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分為:入水、抱水、劃水、推水和空中移臂等幾個階段。
四、蝶泳配合技術
臂和呼吸的配合動作
蝶泳的呼吸是借助于兩臂劃水的后部推水動作,同時需后部肌肉大幅度伸展,使頭抬至口露出水面時吸氣。吸氣的速度要快,頭必須在臂入水前回到原來的位置,慢呼氣或者稍憋氣后呼氣。
蝶泳的呼吸一般是一次劃水一次呼吸,但是為了加快游進的速度,也可采用兩次以上的劃水動作之后, 再做一次呼吸的技術。臂腿呼吸的配合(即完整的配合動作)
蝶泳臂、腿、呼吸的配合比例一般為1:2:1,即一次手臂動作,兩次腿的動作,呼吸一次。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做N次(N>1)臂、腿配合再做一次呼吸的技術(如下圖是兩次臂腿配合一次呼吸的技術)。兩次打腿的力量一般是第一次輕,第二次重,要有所區(qū)別。 完整的配合技術是兩臂入水時做第一次向下打腿;臂抱水時腿向上;當兩臂劃至腹部下時,開始做第二次向下打水的動作,并且抬頭吸氣。推水結束時打腿也結束。移臂時腿又向上準備做下一周期的打腿動作;移臂的前部,頭部還處在水面,移臂過身體的橫肘時低頭。
自由泳簡介
競技游泳比賽項目之一。對技術沒有規(guī)則限制,比賽時,運動員多采用最快的爬泳技術,致使人們把爬泳亦稱為自由泳。19世紀初,澳大利亞人R.卡維爾用兩腿交替打水,取代剪夾水技術取得勝利。1922年美國人韋斯摩洛改進用兩臂交替劃水和兩腿6次交替打水配合,形成現代爬泳模式。自由泳游進時身體俯臥保持良好流線姿勢,當速度快時肩背浮出水面,兩肩配合劃水交替滾動,兩腿交替打水。手臂動作是爬泳主要動力來源,手入水后勾手提肘以高肘姿勢在軀干反復轉動配合下沿身體下面成S形曲線向后劃水,兩手相繼出水后經空中向前擺臂,形成一個連貫的加速過程。高肘加速劃水是現代技術特征之一。換氣是生理需要,對完整配合結構有一定影響,尤其是在高頻率快速沖剌階段。故在速度快時為了減少因換氣動作對完整節(jié)奏的影響,多采用縮小換氣動作時間或減少次數的方法進行。速度快時,多用6次腿、2次臂和1次換氣進行完整配合;中等速度時可用4次腿、2次臂、1次換氣。由于自由泳游速快,出發(fā)要求起動快、前沖有力、滑行短并盡快浮出水面,故多用爬臺式平拍入水技術。而轉身可用身體任何部分觸壁,為了贏得距離和轉速,多采用前滾翻轉身技術。自由泳項目在比賽中占比重最大,因而成為實力的標志。自由泳技術正朝向實效發(fā)展,要求高體位、高肘加速后劃為主,減少換氣次數,動作連貫,節(jié)奏穩(wěn)定合理。
有關歷史
1896年第1屆奧運會自由泳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自由泳不受任何姿勢限制,爬泳速度最快,爬泳也就成為自由泳的唯一姿勢。爬泳動作像爬行,即雙臂輪流劃水和兩腿上下交替打水。這種姿勢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勻,是目前世界上最快、最省力的一種游泳姿勢。自由泳實用性強,在奧運會游泳比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奧運會自由泳項目男子有50米、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4×200米接力7項;女子有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4×100米接力6項。自由泳項目在全部游泳項目31項中占13項,而且混合泳和混合泳接力中也包括自由泳,因此自由泳往往被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游泳水平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