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受封北燕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姬奭跟隨周武王姬發(fā)在牧野之戰(zhàn)中擊敗商軍,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鉞,姬奭手持小鉞,左右夾輔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責(zé)。周武王滅亡商朝后,建立周朝政權(quán),史稱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為鞏固政權(quán),實(shí)行分封制,大封功臣與宗室,于是將姬奭封在薊地(今北京),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亦稱北燕)。但姬奭沒有前往薊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長子姬克管理薊地,自己則留在都城鎬京(今陜西長安)任職,繼續(xù)輔佐周王室。周武王于是將京畿(國都及其附近地區(qū))之地召(今陜西岐山西南)封給姬奭,故稱召伯、召公或召公奭。
分陜而治
周武王十二年(前1045年),周武王去世,其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當(dāng)時周成王在豐地,姬奭奉命建造洛邑,以完成周武王的遺志。不久,姬奭擔(dān)任三公之一的太保。自陜地(今河南陜縣)以西,由姬奭主管;自陜地以東,由周公旦主管。
周成王年齡尚幼,周公旦代理朝政,當(dāng)國攝政,姬奭有所懷疑,周公旦寫作《君奭》!毒龏]》中說姬奭不喜歡周公旦的做法,周公旦便稱道:“商湯之時有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許;在太戊之時,則有伊陟、臣扈,得到上帝的嘉許,并有巫咸治理王家;在祖乙之時,則有巫賢;在武丁之時,則有甘般。正是憑借這些有道賢臣,才安定治理商朝!奔]聽后,這才高興起來。
理政輔佐
姬奭治理陜地以西地區(qū)時,深受百姓們的擁護(hù)。姬奭巡行鄉(xiāng)里城邑,當(dāng)時姬奭便在一棵棠梨樹下判斷案件,處理政事,上至侯伯、下到百姓都各得安置,無人失職。
周成王臨終前,擔(dān)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主之位,于是命令姬奭與畢公率領(lǐng)諸侯輔佐太子姬釗即位。周成王死后,姬奭、畢公率領(lǐng)諸侯,引導(dǎo)太子姬釗拜見先王廟,反復(fù)告誡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夠成就王業(yè),來之不易,重要的是在于節(jié)儉,沒有貪欲,以專志誠信來統(tǒng)治天下,寫作《顧命》。于是,太子姬釗即位,是為周康王。
姬奭輔佐周成王、周康王兩代君主,開創(chuàng)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 的“成康之治”,為周朝打下延續(xù)八百多年的堅實(shí)基礎(chǔ)。
主要成就
姬奭最初輔佐周武王滅亡商朝,因功受封薊地(今北京),建立燕國(亦稱北燕)。但姬奭沒有就封,而派長子姬克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輔佐周王室。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繼位,姬奭擔(dān)任太保,與周公旦等共同輔佐周成王。并與周公旦分陜而治,陜地以西姬奭主管;陜地以東周公旦主管。
姬奭治政很得百姓擁護(hù),曾在棠梨樹下判斷案件、處理政事,從侯伯到庶民都得安置,無人失職!对娊(jīng)·召南》作有《甘棠》一篇,稱頌此事。周成王死后,姬奭再度輔佐周康王,開創(chuàng)四十多年未用刑罰的“成康之治”,為周朝打下延續(xù)八百多年的堅實(shí)基礎(chǔ)。
歷史典故
傳說他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聽訟,后世思其人而敬其樹!对娊(jīng)·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就是描述這個故事,也留下“甘棠遺愛”的成語典故。
邵姓始祖
召(shào)公(一作“邵公”),姬姓,名奭;(音「是」shì),西周 宗室,與武王、 周公旦同輩(一說是周文王庶子),生年不詳,活了很大歲數(shù),成王時,為三公之一的太保,亡于 周康王二十六年。因最初 采邑在 召(今陜西 岐山西南),故稱 召公或召伯。周武王滅掉商 紂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是后來 燕國的始祖。
周成王時,他出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陜而治,陜以西的地方歸他管理。支持周公旦攝政當(dāng)國,支持周公平定叛亂。
召公把他的轄區(qū)搞得政通人和,貴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愛戴。傳說他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后人為了紀(jì)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樹!对娊(jīng)u2022甘棠》就是為此而寫的: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诬栏侍,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歷史評價
司馬遷《史記》“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迫蠻貉,內(nèi)措齊、晉,崎嶇彊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shù)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dú)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武王克紂,天下未協(xié)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東土!
司馬貞《史記索隱》:“召伯作相,分陜而治。人惠其德,甘棠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