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迦陵性音
性別:男
出生年月:死于1726年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籍貫:沈陽
民族:漢族
身份:大覺寺的住持
人物簡介
迦陵禪師俗姓李,是沈陽人,二十四歲時在河北石家莊毗盧寺剃度受戒。 后到北京柏林寺修行,并在那里遇見了雍正皇帝,當(dāng)時還未登基,為雍親王。 雍正曾向迦陵禪師印證過佛法?滴59年(1721年),雍正推迦陵禪師主持西山大覺寺。在大覺寺的四宜院內(nèi),迦陵禪師栽下一棵玉蘭,至今仍花容葉茂。
雍正登基后,迦陵法師被放逐至江西廬山隱居寺。迦陵禪師于雍正四年(1726年)圓寂于廬山隱居寺,兩年后被追賜為國師, 敕封圓通妙智大覺禪師。乾隆十二年(1747年)御賜在大覺寺內(nèi)建一覆缽式舍利塔,稱為迦陵舍利塔。
主要著作
迦陵禪師著作共有120卷之多,其中有語錄20卷著有《宗鑒法林》73卷,《宗統(tǒng)一絲》12卷等。
迦陵與雍正的交往和恩怨
迦陵和尚以一介禪僧,結(jié)識并受知于雍親王胤禛,始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其原由前文已略略述過:當(dāng)時雍王府舉辦法會,胤禛欲召高僧論道,有人舉薦了迦陵?赡軒追勣q之后,互覺機緣相契,于是,在雍親王未登大位前,迦陵便成了雍王府的一位?。雍正在其后來編寫的《御選語錄》中,有對迦陵的一段追憶:“……壬辰(康熙五十一年)春正月。延僧坐七(即約請和尚們靜坐七天),二十、二十一隨喜同坐兩日(雍正也坐兩日),共五枝香(點燃五枝香的時間)即洞達(dá)本來,方知惟此一事之理。然自知未造究竟,而迦陵性音乃踴躍贊嘆,遂謂已徹元微……”即可窺見他與這位親王關(guān)系之一。
在這段時間里,迦陵與雍正除了參究辨難禪理外,是否參與了奪嫡繼位的策劃和密議,已不得而知,但迦陵在此期間,編撰過《宗鑒語要》(上、下兩卷,鐫板于柏林寺宗鑒堂)一書,書中以語錄體多處記載了雍親王充溢機鋒和隱喻的禪語,對于了解康熙末年胤禛的內(nèi)心思想,有啟示和參考價值。如:
雍親王千秋,豎如意云:威音那畔不假,爐韝鉗錘不假,雕鑿裁培,直教遍塵遍剎,無不賴其輝。若有一法過于此,光明過于此,壽量過于此,我此如意端直作如意用。擊一下云:今日化為輪王髻中寶珠,照耀四天下去也,為人一一點出。是眼司見,是耳司聞,是鼻辨香,是舌談?wù)摯蟮厝藸。敢道他不知,只是不敢承?dāng),未免辜負(fù)尊貴。一路只得借此為標(biāo)準(zhǔn),普令遍法界,一草一木,盡截以為籌,貯于石寶中,以滿其壽之量。且道,法界還赴也未?欲知賴及萬方,只因化被草木。遂放如意云:不見道,堯舜之君,猶有化在。
迦陵禪師舍利塔
北京西山大覺寺內(nèi)有一處覆缽式白塔,矗立于寺廟中軸線的最高點,塔旁有一松一柏將其環(huán)抱,這一景觀被人們形象的稱之為“松柏抱塔”!八砂乇弊鳛樵撍聫R的一處人文景觀,多年來被游客廣為關(guān)注,記載的文章也不勝枚舉。然而,對于此塔的來歷,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者甚少,以訛傳訛者甚多。此塔多被后人認(rèn)定為清代雍正初年大覺寺著名禪師迦陵和尚的舍利塔而廣為傳頌。迦陵和尚,諱性音,號迦陵,別號吹馀,生于康熙十年(1671),圓寂于雍正四年(1726),曾任杭州理安寺、北京柏林寺、江西歸宗寺和北京大覺寺等多處寺廟住持。因大覺寺是迦陵禪師最后住持的一所寺院,所以后人多認(rèn)為大覺寺內(nèi)白塔就是迦陵的舍利塔。不過,也有不少學(xué)者對此說法有不同意見。那么這座塔到底是不是迦陵禪師的舍利塔呢?如果不是,這座塔是一座什么樣的塔?為何被后人所一再誤傳?那么迦陵禪師的舍利塔又在哪里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翻看一下史料中比較有代表性意見的相關(guān)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