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召忽,春秋時齊國人。少負才名,胸有大志,喜研軍國治理之術(shù),但不得志。齊襄公時,公子糾慕其才華和謀略,聘為師傅,終日伴讀講史不倦。齊國內(nèi)亂,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小白因有內(nèi)應(yīng)奪取王位,是齊桓公;腹次,派人殺了公子糾,當(dāng)時公子糾身邊近臣是召忽和管仲。召忽對公子糾忠心耿耿,誓不與桓公為伍,拔劍自刎,以身殉主。管仲則回到齊國當(dāng)了宰相。
歷史資料
齊召忽從主死節(jié),管夷吾條陳伯策
襄公車駕回至東門,管至甫伏兵一起,刺襄公死于車中。連稱亦歸國,奉無知而立之,群臣不朝。有一人挺劍而入,數(shù)無知之罪曰:“汝弒君之賊,焉能主社稷,吾奉內(nèi)宮之旨斬汝逆弒,別立新君!”無知正欲奔走,其頭隨劍落于殿下。眾視之,斬?zé)o知者,乃中軍大夫雍廩也!至甫、連稱見事發(fā),出走于外。魯莊公聞齊國大亂無君,謂公子糾曰:“汝兄既死,無知亦亡,公子盍往正大位!”糾曰:“無一旅之師,何能興國?”
精兵五千
莊公曰:“孤助公子精兵五千,命召忽管仲送汝歸國!”糾遂謝而奔出魯國,走至中途,吶喊振天,旌旗遮日。忽人報:“莒人與鮑叔牙奉公子小白歸也!”管仲告糾曰:“小白將先入齊,仲請分兵,從間道以阻之!奔m許仲從山陰后抄出,以精兵遮道,謂小白曰:“我主兄也,汝弟也,焉得爭先奪位?”
遂拈弓搭箭,直射小白。小白馬上翻身一閃,其箭正中玉帶之鉤,白遂收其箭以囊之。時莒人奄至,管仲不能抵阻,大夫雍廩開城門,接小白入城,群臣奉其即位,是為齊桓公。公子糾與管仲攻城不下,乃回魯請益兵來爭位。
孤寢食不安
桓公即位,賞功罰罪,升雍廩為上大夫。問群臣曰:“公子糾在魯,孤寢食不安,此事如何?”鮑叔牙曰:“臣請精兵五千于魯,說魯以殺糾,如其不然,臣愿生擒糾于魯中!被腹犉溲,遂與精兵五千,即日奔魯,屯于長勺。牙使人遞書于魯莊公曰:“寡君以諸侯咸服,百姓戴己,故敢奉先君之祀,踐其大位。但念國無二君,公子糾與寡君手足,不忍加戮,愿明公為我討之!管仲、召忽請囚歸以戮,否則齊魯將為仇敵矣!”莊公得書,問于大夫施伯,施伯曰:“若小白為君,叔牙為臣,必強齊伯國,不如以糾和鄰國也!”莊公遂召糾入朝,謂曰:“齊侯有詔殺汝!”糾曰:“魯侯何懼小白,成我而不終乎?”左右遂擁糾斬之,將囚召忽、管仲,召忽仰天慟曰:“忽為人臣,不能為主討賊,反事仇敵,非吾志也!”遂以頭觸殿而死。管仲甘心受囚。潛淵讀史詩云:召忽平膺子糾恩,主已何忍茍偷生。
莫言小諒非臣守,曾有何人追仲能。
必治國家
公子糾與召忽皆死,施伯告莊公曰:“管仲天下才也,不可送還于齊。”莊公令囚于生竇:“待孤請齊侯赦其罪,然后釋囚,便為我用!彼炷壹m、忽二首級,付與叔牙歸齊。叔牙將糾、忽二首級歸見齊桓公,公拜牙為上宰,使預(yù)國政。叔牙辭曰:“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乃君之賜,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管夷吾乎?臣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與百姓,弗若也;制禮義而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桴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知勇焉,弗若也!惫唬骸拔粽吖苤偕湮乙患袔с^,吾蕆之,以待報仇,今若得之,吾當(dāng)斬首,何可更用?”叔牙對曰:“臣聞明主立賢無方,不念舊惡,管仲有經(jīng)濟之略,明公當(dāng)置怨而用之,方能富國強兵!
魯國必弱
桓公從牙之言,差使往魯。牙又曰:“施伯魯之謀士,知齊將用管仲,彼必不肯放還,必得能辯使者,方得仲歸!惫唬骸罢l可奉使?”牙曰:“公孫隰朋可往!”桓公遂使隰朋至魯,告莊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名管仲者,現(xiàn)囚在魯,命臣乞歸斬首,以戒不忠。”莊公問施伯,施伯與莊公曰:“管仲天下才也,故齊侯欲脫歸而用之。若管仲用于齊,則魯國必弱。公宜殺之,以尸付使可也,庶免后患。”莊公欲殺仲,以尸還隰朋。隰朋曰:“寡君以管仲遮道射其帶鉤,欲親手戮之,以雪舊恨,君以尸還齊國,寡君何以釋恨?何以戒群臣?”公謂施伯曰:“齊侯果欲殺管仲,又焉用之?”遂命取管仲付隰朋,隰朋謝而歸。
經(jīng)濟大略
至堂阜,叔牙聞管仲生還,親至堂阜解其縛而禮之。管仲曰:“吾該死賤俘,子何待我?”正欲觸道而死,叔牙忙救之曰:“賢友抱經(jīng)濟大略,不遇明主,是猶明珠藏土。今主上親賢納士,大度寬仁,子能舍怨而事,則可展子之志矣!仲泣曰:”吾食公子糾之祿,糾死不能殉節(jié)而亡,今又棄怨事仇,有何顏立于世哉?“叔牙曰:”吾聞大丈夫貞而不諒,子能舍怨事仇,展經(jīng)綸之才,致太平之治,垂功名于竹帛,揚聲譽于后世,豈不為美,又何必區(qū)區(qū)效小信乎?“仲乃與叔牙入齊。
叔牙先見桓公曰:“管仲既至,主公舍其舊日之怨,效明王而尊禮之,庶幾賢才方為我用。”公悅,親自迎之入朝賜坐。
立綱陳紀
仲稽首拜曰:“臣乃該死賤俘,得蒙君宥不死,已為萬幸,何敢預(yù)坐!”桓公乃赦其罪,仲謝恩。
公問曰:“齊乃千乘之國,列于諸侯。自因先君政令無常,以致國勢不振。寡人欲修國政,立綱陳紀,其道何如?”仲對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明公欲立國之綱紀,必以禮義廉恥而使其民則,綱紀立而國勢振矣!”
愛民為先
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其發(fā)政施仁,必以愛民為先!惫珕栐唬骸皭勖裰篮稳?”對曰:“公修公政,家修家族,相連以事,相養(yǎng)以祿,則民相親矣!赦舊罪,修舊典,立無后,則民生殖矣!省刑罰,薄稅斂,則民可富矣!鄉(xiāng)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出令不改,則民俱信矣!此愛民之道也!惫唬骸皭勖裰兰刃,處民之道何如?”管仲對曰:“士農(nóng)工商處于四等,則民有定矣!”公曰:“民既定矣,齊國偏小,甲兵不足,若何處之?”仲對曰:“甲兵欲足,制重罪贖以犀甲一戟,輕罪贖以鞼盾一戟,小罪盡皆以金分宥問罪。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欘,試諸壤土,則甲兵大定!“公曰:”甲兵既足,財用不周何如?“管仲對曰:”銷山為錢,煮海為鹽,其利通于天下,則財用足而國富矣!公曰:“國家財用既足,軍旅不多,兵勢不振如何?”仲對曰:“制國之兵,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置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焉。五人為伍,軌長率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率之;十連為鄉(xiāng),故二千人為旅,鄉(xiāng)良人率之;五鄉(xiāng)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xiāng)之帥率之;十五鄉(xiāng)出三萬人,以為三軍。君主中軍,高、國二子各主一軍。四時之隙,從事田獵,春搜索不孕之獸;夏苗除五谷之災(zāi);秋狝行殺以順秋氣;冬狩固守以告成功,使民習(xí)于武事。是故伍整于里,軍旅整于郊,內(nèi)教既成,令勿使遷,徒伍之人,祭享同福,死喪同恤,禍災(zāi)共之,人與共之。人與人相疇,家與家相疇,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zhàn)聲相聞,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故晝戰(zhàn)目相視,足以相敵,是故守則同固,戰(zhàn)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可以橫行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
國既富足,兵既強盛
公曰:“國既富足,兵既強盛,吾欲操練將士,以征天下諸侯何如?”管仲對曰:“未可!鄰國本吾親也,君欲從事于天下諸侯,則親鄰國!惫唬骸叭艉?”仲曰:“審吾疆場而返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而重為之皮幣,聘鈑謚詈,覉@菜牧冢蛩牧謚,洁y孜乙櫻∏胍雜問堪聳,封偖以车马屹u,多其讜r遙怪苡斡謁姆劍院耪傯煜輪褪,皮币玩好使人鬻之四穭Μ壹s嗥瀋舷輪茫衿湟?亂篡弒者而先征之,則天下諸侯,皆信吾不為并吞,相率而朝于齊矣!”
桓公大悅,齋戒三日,欲拜管仲為相,仲辭而不受。公曰:“吾納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為相,何如不受?”仲曰:“臣乃有罪之人,何敢居此大位?明公必欲成其大志,若能用五杰,伯業(yè)成矣!”公曰:“五杰為誰?”仲曰:“昭權(quán)度之嫻雅,辨言辭之剛?cè),臣不如隰朋,請立為大司行;墾草辟土,聚粟多眾,盡地之利,臣不如寧越,請立為大司田;平原對敵車不結(jié)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成父,請立為司馬;決獄折中,不殺無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賓須無,請立為大司理;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避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大諫之官。君若政治國強,然則五子者存矣!若欲伯王,臣雖不才,強承君命以效區(qū)區(qū)!被腹莨苤贋橄啵襞笠韵挛迦私匀绻苤偎。遂出榜于朝門外,管仲所奏之政,盡舉而行之。百姓奉法,齊國大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東屏先生有詩云:莒道彎弓射帶鉤,納言鮑子竟忘仇。
強齊定霸安夷夏,小諒何防召忽求。
五言一絕
潛淵居士五言一絕,贊美管仲有的叔牙知人,而桓公納士云:
夷吾負大器,鮑子早相知。
初釋堂阜縛,便為齊國基。
鋪張政就日,羽翼霸成時。
一舉三賢萃,桓公大可奇。
古風(fēng)一篇
又有古風(fēng)一篇:
世降春秋離亂極,君臣迭起相篡弒。
士抱尺寸文武材,投秦齊楚爭售藝。
夷吾瑩瑩經(jīng)綸才,明王不遇甘塵埃。
叔牙一釋堂阜縛,桓公便筑迎賓臺。
君臣既合如魚水,謨謀霸策條陳開。
揚眉吐氣通世務(wù),兵能強盛國能富。
先定四民正紀綱,再制十軌排軍伍。
軍伍既多兵甲強,便出游騎監(jiān)四方。
內(nèi)安王室尊天子,外攘胡夷固夏強。
諸侯有亂隨征討,扶傾濟弱義堂堂。
堂堂霸策條陳畢,君臣協(xié)力相扶弼。
內(nèi)修文德綏諸侯,外耀兵威制夷狄。
以致生靈溺左袵,千古功名在周室。
人物傳說
召忽旁邊有座摘藥山,南麓有齊召忽墓,據(jù)史書記載,召忽,春秋時齊國人,任齊大夫,為公子糾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內(nèi)亂,召忽、管仲侍奉公子糾奔魯國躲藏,鮑叔牙跟隨公子小白去莒國避難。齊襄公亂中被殺,公子小白馬上離開莒國要返回齊國;魯國聽說后,也發(fā)兵送公子糾回國,并派管仲帶兵攔公子小白于莒道(約在今安丘與沂水交界處)。管仲箭射中小白衣帶鉤,小白佯死,欺騙公子糾。小白晝夜馳行至齊都,得以先入而立,于公元前685年即位,即齊桓公。他逼迫魯國殺了公子糾,召忽為了公子糾而自殺,管仲請囚。后經(jīng)鮑叔牙推薦,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任管仲為相成就霸業(yè)。同年,齊桓公開始修筑齊長城。
后人為了紀念召忽,將他自殺及所葬之地以召忽命名,此地現(xiàn)有召忽村也曾有召忽鎮(zhèn)。召忽墓前有清代安丘籍學(xué)者馬長淑立的石碑,上刻“齊召忽墓”四個大字及碑文。究竟該墓為衣冠冢還是墓葬,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召忽墓
召忽墓,位于安丘城西南37.5公里、石埠子鎮(zhèn)東召忽村西100米處。該墓封土高約3米,直徑約6米,墓前有清雍正五年進士邑人馬長淑所立墓碑一通,上刻“齊召忽墓”四個大字及介紹召忽生平的碑文。1979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召忽墓在凰山峰東魚子溝畔。據(jù)說他死后,從人把尸體運回葬于此處。其墓原來比較高大,墓碑早已斑駁無字。后魚子溝水浸岸,墓坍塌于河中。於陵故城東有一土堆,人稱老人冢,亦叫召忽墓,未審真?zhèn)巍U俸黾亦l(xiāng)安丘亦有墓,是否是衣冠冢,有待考古人員鑒定。少白峰下又有召忽墓,并見諸史志,也是一謎。
召忽,春秋時齊國人,齊國公子糾的師傅,與管仲同輔公子糾。春秋初期,齊襄公統(tǒng)治黑暗,政局動蕩不安,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輔佐下逃奔莒國,公子糾在管仲和召忽幫助下逃到魯國。不久,齊國發(fā)生宮廷變亂,襄公被殺,國內(nèi)無君。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搶先回國奪取君位,為齊桓公;腹珵殪柟陶䴔(quán),迫使魯國處死了公子糾。管仲被囚回國,后成為齊國名相,輔佐桓公建立霸業(yè)。召忽看到其主被殺,無比痛心,悲憤交集,遂觸殿柱而獻忠,死后葬于此處。東召忽村與西召忽村因此而得名。
歷史評價
召忽,管仲,鮑叔牙
此三人,我認為最狡猾者乃召忽。為了表達對公子糾的忠誠,召忽自殺。死之前是這么對管仲安排的:“我死了,我主糾可說是有以死事之忠臣了;汝且活,使齊國稱霸諸侯,我主糾可說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盡其份了,你好自為之吧!闭б宦,在情在理,想想,他確實有忠君的美德,也有殉國的勇氣,可深想?yún)s覺得不得勁,怎么看也覺得他的做法難易程度遠遠低于分派給管仲的任務(wù),這不明擺著,千古的忠臣美名由我來擔(dān)當(dāng),厚臉皮活著完成現(xiàn)實的齊國霸業(yè)由別人去頂著,做得好,管仲還能茍且;做不好,管仲不僅沒臉見死去的糾和活著的小白,說不定還要淹沒在后人的唾沫星子里。
管仲則做了最難的人。角色的巨變,讓他必須屏棄前嫌,而且是下對上的方式,這種方式遠比齊桓公上對下的寬容大度難許多——后者是恩賜的,弄得不好,我再殺了你,反正明君的名號我也有了,無所謂殺一個曾經(jīng)的叛臣;前者則是帶著隱忍和小心,沒有為國為民的心懷怎能無束無畏的干活?而此中隱忍終形成后期性格中的謙虛,成就其幫助齊桓公霸主地位;小心則形成后期性格中的細密,達到交友之密知人之深的境界。所以,在勇士與謀臣的角色中,我首推管仲是勇士,其次是謀臣。比較不理解的是為什么史書上提及管仲的青年時期是又小氣又膽小,做事常敗,難道是欲揚先抑,或襯托鮑老頭的知人,或是深喻機會的重要性?
如果是拍電影,對鮑叔牙形象定位,我認為應(yīng)該是個可愛的小老頭。說他精明,他其實是老實;說他老實,他其實是精明——是孩童那種狡黠的童真。從與管仲青年之交到管仲老去時并不薦己做相,老鮑都泰然處之,絕對知己,也美名千代。從鮑老頭身上,我知道一個道理:誠者人不詐,厚者天不欺。
召忽鎮(zhèn)
召忽鎮(zhèn)名字由召忽墓所得來。全鎮(zhèn)轄28個行政村,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人口19800人,境內(nèi)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適宜,礦藏豐富,盛產(chǎn)小麥、玉米、果品、蔬菜、黑山羊、瘦肉豬、石灰石、沸石、云母石、鐵礦石、礦泉水等
召忽鎮(zhèn)地理位置優(yōu)越,環(huán)境優(yōu)美,旅游前景廣闊,屬于溫帶季風(fēng)性氣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多雨,年降雨量在500-600毫升。召忽位于安丘市南45公里處,屬沂蒙山區(qū)東部,丘陵地帶,鎮(zhèn)內(nèi)多山脈,礦產(chǎn)資源豐富,它與諸城,沂水兩縣毗鄰,是三縣市區(qū)交界處的重要物資集散地和科技文化中心,東接石埠子鎮(zhèn),西連柘山鎮(zhèn),北鄰庵上鎮(zhèn),南隔渠河與諸城市馬莊鎮(zhèn)、沂水縣富官莊鄉(xiāng)相望,境內(nèi)有摘月山、臣龍山等十幾處著名山峰,有渠河、鵪子河等大小河流15條,有于家河等5座中小型水庫,安丘市最大的南水北調(diào)工程始于召忽,有齊國老子廟等名勝古跡,形成山水相映,風(fēng)景秀麗,人文景觀薈萃的旅游勝地。召忽鎮(zhèn)交通運輸發(fā)達,鎮(zhèn)內(nèi)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濰(坊)--(臨)沂路、紅(沙溝)--孔(家莊)交叉穿越鎮(zhèn)境,鎮(zhèn)村路、連村路交織如網(wǎng),實現(xiàn)了村村通車,郵電通訊設(shè)施先進,程控電話普及率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