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苗澄,字大生,直隸任縣(今河北省任縣)人,曾任河道總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直隸總督、四川總督等職,為清初重臣,然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跡已不可詳考也。查《清史稿》,未見有苗澄傳。地方志雖有苗澄傳,然亦甚不周詳,間或有遺漏者。其事跡多散見于《清史稿》本紀、志表及他人列傳等。
考諸史料,苗澄約在明崇禎年間、清順治年間及清康熙前半期在世。有言苗澄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被清軍擄于關外者,其蔣元恒之故事乎?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首次伐明,所到之處,均挑選品學兼優(yōu)的儒生送至盛京文館讀書,遵化蔣元恒就是其中之一,后蔣元恒在順康年間官至尚書、大學士、少保。苗澄之事,蓋亦此類也。
苗澄為清朝首任直隸總督。清朝總督之設,多有變化。順治初年,即有直隸山東河南總督,一名總督管三省。順治十八年八月,直隸、河南、山東等十五省各設總督一人,此為直隸單設總督之始。當年十月,苗澄任直隸總督。
苗澄之父名苗而成,妻為李氏,F存有《苗澄妻李氏誥封碑》拓片。苗澄卒后或葬于北京,有《四川總督苗大生夫妻合葬墓志》石刻,見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之《石刻卷》。
生平概略
苗澄博洽經史,精毛詩。弱冠補弟子員。明末流離關左,顛沛之間不廢學。居遼久,知滿州文語。順治初,試多士,以苗澄才兼文武,置首選。由侍衛(wèi)授兵部啟心郎,與清苑人劉斗同官,俱以文學稱。撰譯四書進覽,賜蟒玉鞍馬,世家子弟咸執(zhí)經問道。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直言侃侃,稱真御史。
順治十七年七月,以苗澄署河道總督,親履河干,講求利害,適邳城,筑遙堤,條陳兩河,皆中時弊。山東巨寇作亂,一鼓摛之。順治十八年八月,上命直隸、山東、河南等十五省各設總督一員;九月,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苗澄為左副都御史;十月,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苗澄為直隸總督?滴跞炅拢又彪`總督苗澄兵部尚書銜?滴跷迥耆拢院轂橹彪`總督;十一月,以苗澄總督四川。時巴蜀初定,整肅部伍,恩威并濟,興屯裕餉,蜀賴以安。
方志載其從四川總督任上返京后授步軍統領,卒于官。
別事存錄
苗澄與蔚州魏象樞有交,魏象樞嘗作《苗大生督府枉顧賦謝》詩曰:用節(jié)行邊素雨秋,北門鎖鑰見風流。冰銜舊領山公署,甲帳新添叔子裘。故想清班聯豸角,曾陪高一集龍樓。停軍若問山中事,菽水歡然托莊猷。
據福格《聽雨叢談》記載,苗澄為漢軍鑲白旗人。
據《清史稿》記載:苗澄任四川總督期間,四川殘民多聚為盜,互告訐,釀大獄。成都府推官姚締虞平恕讞鞫,輒得其情,審釋叛案株連獄囚十七人?偠矫绯闻c巡撫張德地薦廉能,舉卓異,曾向朝廷推薦姚締虞,會裁缺,姚締虞改陜西安化知縣。
另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十年,因天旱,上求直言,編修陳志紀疏言:“上憂勤惕厲,而嘗為督撫諸大臣方營第宅,蓄倡優(yōu),近在輦轂下,不守法度,何以責遠方大吏廉節(jié)?”上命指實,陳志紀覆疏,舉郎廷佐、張長庚、苗澄,祖澤溥、張朝璘、許世昌、周有德等人,令下部嚴察。據此,苗澄曾遭到奏劾,但不知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