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先且居(約前660~前622)春秋時晉國卿大夫。姬姓,先氏。封于浦城,稱浦城伯;后封 于霍,稱霍伯。
其父先軫(封于原,又稱原軫),晉文公的卿大夫,頗有將功。其祖先丹木。
歷史
關(guān)于先且居的事跡,史籍記載不多,整理如下:
晉國驪姬之亂,奚齊、悼子、惠公、懷公相繼即位而國亂如故。文公即位,晉始稱霸。文公歸國后,對接應(yīng)自己歸國的郤縠、欒枝,隨同自己流亡的狐毛、狐偃、趙衰、先軫等人大肆封賞。
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諸侯圍宋,宋向晉國求救。于是文公“始作三軍,以郤縠將中軍,郤臻佐之;使狐偃將上軍,狐毛佐之,命趙衰為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焠為右”。
郤縠率領(lǐng)三軍大戰(zhàn)楚國,以先軫的計策,出演晉國版的“圍魏救趙”,侵曹伐衛(wèi)而引楚師。于是奪占五鹿,入曹國,抓曹君,與宋分曹、衛(wèi)之地。楚人怒,與戰(zhàn)。晉大敗楚于城濮,史稱城濮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可以說是先氏父子的輝煌一筆,先軫以此展現(xiàn)其謀略,后來更因此而被趙衰推薦給文公,于郤縠死后將中軍,成為晉國武將之首; 先且居在這一戰(zhàn)嶄露頭角。而后,趙衰推薦,文公遂以先且居將上軍。
文公薨,襄公立。先軫率晉師大敗來犯的秦人于肴,俘虜秦國三將(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史稱肴之戰(zhàn)。襄公釋放三將,先軫急切而責怪晉君。因此,先軫心感自責“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其后,狄人犯晉,先軫帥師敗狄于箕,而先軫為了自討己過而免胄入敵陣,結(jié)果戰(zhàn)死沙場。是為箕之戰(zhàn)。
先軫犧牲后,襄公為了嘉獎先軫以死明志,讓先軫之子、已經(jīng)“將上軍”的先且居繼任先軫的職位,“將中軍”。趙衰、先且居一文一武輔佐襄公,晉國日益強大。襄公初立,諸侯朝覲霸主晉國,而衛(wèi)國不來,于是先且居伐衛(wèi),俘虜衛(wèi)大夫昭子,奪占衛(wèi)國戚田,壯晉國聲威。
襄公三年,先且居帥師,會同宋、陳、鄭諸侯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
襄公六年,先且居卒,史稱“霍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