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杞出公(?―前449年),名叫姒敕,是杞國的第19任君主,杞湣公之子,杞哀公之侄,繼承哀公國君之位,在位
-
魯國源自周武王弟 周公旦。武王封 周公于魯,而周公不就魯,留在 鎬京輔佐 周天子。其子 伯禽是第一代魯公。
-
薛襄公,是春秋時代薛國國君,任姓,伯爵,名定。他的前任是薛獻公,續(xù)任是薛公比。
-
公孫青,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齊頃公之孫,字子石。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齊景公在位時期!
-
蘇成公,是春秋時代蘇國國君,己姓,子爵。曾經是周朝的三公。大約生活在東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時代。《
-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稱。其中,孔子寫了《春秋》;整理了《詩經》,將其中
-
知罃,男,字子羽,亦稱荀罃,是晉大夫荀息的后裔,晉悼公時中軍帥。今唐興鎮(zhèn)營里村人。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
鬻熊(Yù Xióng),本名熊蚤,又稱鬻熊子、鬻子(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起子書之始),玄
-
鬼谷先生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一說額前四顆肉痣,成
-
季桓子季孫斯(?-前492年),春秋魯國大夫。季平子季孫意如之子。前505年,季孫意如死后,其家臣陽虎囚禁
-
伍子胥奔吳,作品出自:《春秋左傳》春秋末期吳國的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人。伍子胥之父伍奢為
-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zhí),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
-
沈諸梁即葉公,羋姓,沈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約生于公元前550年。因其被楚昭王封
-
季武子(?-前535年),即季孫宿。春秋時魯國正卿,前568-前535年執(zhí)政。姬姓,季氏,名宿(一作夙) ,謚
-
齊閔王,本名田地,齊宣王之子,田齊政權第六任國君。公元前301年即位,在位十七年。在位期間,南舉楚、淮,
-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號盧醫(y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名醫(yī)。勃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一
-
吳季札,春秋時代吳國王族,吳王壽夢第四子。吳季扎為辭讓王位曾兩度出走,季扎是受中原文化熏陶較深的吳人
-
易牙,雍人,名巫,所以也叫雍巫或狄牙,春秋時代一位著名的廚師。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雍,古文作饔,是
-
歐冶子(約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與湛盧劍的創(chuàng)始人。福州古
-
魏齊是戰(zhàn)國時魏國相國,門客魏人范雎隨魏中大夫須賈使齊得到齊襄王的欣賞,須賈懷疑范雎與齊國有染,將這種
-
宋景公,子姓,名欒(《史記》誤作頭曼),宋元公之子,春秋時期宋國第二十七任君主,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
-
本名李兌,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趙武靈王讓位少子何,引起內亂。他和公子成一起,發(fā)兵保趙惠文王,殺太子章,進
-
秦哀公,嬴姓,趙氏,名籍,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吳國攻陷楚
-
楚成王(前?年-前626年),羋姓,熊氏,名惲。在位45年。漢族,郢(今宜城楚皇城,一說今江陵紀南城)人。
-
齊閔王(約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又稱齊湣王、齊愍王,媯姓,田氏,名地(一作遂 ),齊宣王之子 ,
-
周景王,(公元前?——前520年),姓姬,名貴,中國東周君主,謚號景。他是周靈王的兒子前545年靈王死后即位
-
秦德公公元前709——公元前676。春秋時秦國國君。嬴姓,名字失傳。憲公之子。前677——前676年在位。秦德公
-
秦惠文王(公元前357年~前311年),名嬴駟,秦孝公之子。
惠文王為太子時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
-
周莊王(?―前682年),華夏族,姬姓,名佗,在位15年(前697年—前682年在位),是周桓王長子,桓王病死后
-
樊於期(?-公元前227年,音 fán wū jī),今河北蠡縣鮑墟鄉(xiāng)南莊村人,戰(zhàn)國末年武將,曾為秦國將領
-
史籍中關于“有越侯夫譚,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越之興貓自元!钡挠涊d,并非虛言。允常是春秋時
-
屠岸賈(?-前583年),屠岸氏,名賈(漢語拼音:gǔ),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晉靈公時,因為阿諛奉承得寵。晉靈公
-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期趙國杰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
-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叫秋的人特別喜歡下圍棋,潛心研究,終于成為當時的第一高手,人們不知道他姓什么,因為古
-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zhàn)國時期趙國國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趙肅侯之子。公
-
魏無忌(?—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異母弟,戰(zhàn)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
-
許行(約公元前372年~289年),東周戰(zhàn)國時期著名農學家、思想家。漢族,楚國(都城江陵紀南城,后遷安徽壽
-
扁鵲,戰(zhàn)國時期醫(yī)學家,約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前310)。扁鵲善于運用四診,尤
-
鄒忌,(約前385---前319),一作"騶忌",尊稱"騶子",中國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史記》亦作騶忌,齊桓公田午時的
-
專諸,生卒:(?前515),亦稱:轉設諸,籍貫:春秋時吳國堂邑(今江蘇六合縣),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
-
平原君: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即趙勝。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在諸多的公子當中,趙勝是最賢明的
-
曹沫,魯國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稱。也有一說,曹沫和曹劌是同一個人。
-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蕓),字子胥,本楚國人今湖北省監(jiān)利縣黃歇口鎮(zhèn),春秋末期
-
越王是指勾踐(古稱“句踐”,約公元前520年-前465年),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因
-
韓文侯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國君。韓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是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后代。
-
韓哀侯,戰(zhàn)國時期韓國國君。韓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是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后代。
-
鄭武公 (? ─ 前744年),姓姬,名掘突,為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 (前771年─前744年在位)。
-
春秋時鄭國國君,姬姓,名勝,鄭定公之子,為春秋時期諸侯國鄭國第二十任君主,在位三十八年。當時“晉六卿強
-
子產(?~前522年),復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稱公孫。春秋時期鄭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鄭國
-
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燕昭王姬職,周召公三十八代孫。燕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最小,屢次敗于
-
楊朱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楊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反對儒墨,主張貴生,重己,他的見解散見于《莊子》 、《孟子》、
-
尹文(約公元前360—前280年),齊國人。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哲學家。與宋钘齊名,屬稷下道家學派。他們的思想具
-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齊地瑯琊(今江蘇贛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學多才,通曉醫(y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
-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xiāng)人(今陜西省富平縣東北),秦代杰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后秦國的又一位名將。
-
尉繚名繚。尉繚一生事跡,史籍載之不詳,大約活動于魏國由安邑遷都于大梁的歷史時期,為魏惠王即梁惠王時人
-
田駢,戰(zhàn)國時思想家。又稱陳駢,齊國人,與田齊宗室出于同姓。他本學黃老,借道明法,與慎到齊名。曾講學稷
-
田單是齊國田氏遠房的親屬,臨淄人,湣王時,任齊都臨淄的市掾,是一位資歷淺、爵位低、名氣微的小官吏。但
-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與張儀同
-
申不害(約公元前385~前337) ,亦稱申子,鄭韓時期人物(今河南新鄭)人。戰(zhàn)國時期韓國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韓為
-
慎到(約公元前395~約前315),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趙國人,早年曾“學黃老道德之術”,是從道家分化出來
-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茲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為宋國君主,于前650
-
秦穆公(?—前621),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謚號穆。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在位三十九
-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越絕書》作秦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秦
-
龐涓,戰(zhàn)國時(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公元4世紀中期,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
-
聶政(?前397),戰(zhàn)國時俠客,韓國軹(今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戰(zhàn)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妒酚?刺客列傳》
-
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戰(zhàn)國初年學者、思想家,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墨子作為中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
-
藺相如,生卒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zhàn)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
-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
-
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戰(zhàn)國時魏國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
-
晉文公(是《左傳》載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記》載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漢族,姬姓,名重耳,與周王室
-
管仲(公元前725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
-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他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
-
淳于髡,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具體生卒時間不詳,然與鄒忌同時,略長于孟子,主要活動在齊
-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
-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古時華夏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zhí),夏禹后裔,
-
信陵君(?~前243)中國戰(zhàn)國時期四君之一。本名魏無忌。戰(zhàn)國時魏國貴族。魏安盝王之弟。因受封于信陵(今河
-
孫臏,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孫武的后代,大致與商鞅、孟軻同時,為戰(zhàn)國時兵法家。他曾與龐涓同學兵法
-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后裔,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
-
孫武(約公元前535年 - ?),字長卿,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今日在山東、江蘇蘇州等
-
樂毅,戰(zhàn)國時燕將。靈壽(屬今河北靈壽)人。魏將樂羊后裔。燕昭王時任亞卿。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因功
-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zhàn)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
-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xiāng))人。春秋
-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wèi)國(今河南省安陽
-
孟嘗君(?-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幺兒
-
呂不韋,(?公元前235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中國戰(zhàn)國時代衛(wèi)國著名商人,戰(zhàn)國后期著名政治
-
公孫龍,中國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名家離堅白派的代表人物。戰(zhàn)國末年趙國人。能言善辯,曾為平原君門客。他提出
-
宋玉(約公元前298年-約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淵,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莊,戰(zhàn)國時期鄢(今湖北宜
-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
-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一說為
-
中國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一說左丘為復姓。雙目失明。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