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要
蕭皇后,南朝宋武帝繼母。義熙七年,為豫章公太夫人,之后加稱宋太后稱號。南朝宋初年,尊她為皇太后。宋少帝即位,再加崇曰太皇太后。去世后,因劉裕遺旨,遂在興寧陵別開一壙,禮儀一遵往式。
人物生平
嫁于劉翹
興寧元年(363年)四月初二日(一作三月十七日),郡功曹劉翹的妻子趙安宗(追謚孝穆皇后)生下兒子劉裕,當日趙安宗因分娩得病,死于丹徒官舍,年僅二十一歲。趙安宗死后,蕭文壽嫁給劉翹做他的繼室妻子,承擔起撫養(yǎng)劉裕的責任,后來蕭文壽為劉翹生下二子:長沙景王劉道憐和臨川烈武王劉道規(guī)。不幸的是劉翹在小兒子劉道規(guī)出生沒多久便去世了。蕭文壽只好帶著三個孩子凄涼度日。常常吃不飽,穿不暖。為了撫養(yǎng)孩子,白天帶著劉裕種田砍柴,晚上織屢。勉強度日。而劉裕也非常孝敬繼母蕭文壽,劉裕因此被世人稱頌。
尊為太后
劉裕長大后投入軍中當兵。義熙元年(405年),劉裕率軍平定桓玄之亂[5] ,掌握東晉實權。被任命為相國,封為宋王。蕭文壽被封為太妃。義熙七年(4011年),蕭文壽因兒子劉裕的緣故,被封為豫章公太夫人。劉裕被晉封為宋王時,又加封蕭文壽太妃的稱號。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受禪登基,建立南朝宋政權,是為宋武帝。當時宋武帝在外地共五年,蕭文壽常留住東府。宋武帝登基后,有關官員奏陳說:“臣下聽說,道義深積的人福澤就流傳得遠,惠及子孫;恩德浸潤而普施的人禮儀就周備,惠及萬民。所以恭敬顯示地位崇高,美名于盛大的典禮時表彰。念及太妃作為母后儀范的品德,教化和順不依靠語言,撫養(yǎng)護佑的典范,光照大業(yè)。雖然陰間與人世慶賞相同,然而對太后的稱號尚未完全反映她的美德。考核以前的朝代,禮儀有固定的標準,應當效法遵循舊時的規(guī)章,以符合眾人的愿望。臣等請求進上宋王太后的稱號為皇太后!彼挝涞塾谑亲鹗捨膲蹫榛侍,所居宮殿稱為宣訓宮[6] ,但有關官員上奏時仍舊稱呼她為太妃。
宋武帝以恭敬孝順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侍奉太后蕭文壽一向很恭敬,等到做了皇帝,年事已高,但每天一大早就進宮朝見蕭文壽,從來不曾誤了時刻。
去世
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去世,宋武帝之子劉義符繼位,是為宋少帝,尊蕭文壽為太皇太后。景平元年(423年),蕭文壽在顯陽殿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謚號孝懿皇后。蕭文壽臨終時頒發(fā)詔令說:“孝皇帝離開人世已五十多年,按照古代的制度,后死者不與先死者合葬。而且漢代皇帝、皇后的陵墓都不同在一處,現(xiàn)在可以在墓地以內(nèi)另修一墓穴。孝皇帝陵墓原來用的是寒素門第的禮儀,跟帝王的墓葬制度有奢侈節(jié)儉的分別,婦人的葬禮有所依從,可完全遵照以往的規(guī)格。”于是另開墓穴安葬蕭文壽,與劉翹的陵墓興寧陵合為一個墳墓。
歷史評價
有關部門官員:“伏惟太妃母儀之德,化穆不言,保翼之訓,光被洪業(yè)。雖幽明同慶,而稱謂未窮。”
史籍記載
《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一》
《南史·卷十一·列傳第一》
家庭成員
家世
祖父:蕭亮,官至侍御史。
父親:蕭卓,官至洮陽縣令。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追封陽縣侯。
母親:趙氏,追封吳郡昌壽縣君。后被宋武帝劉裕尊為皇太后。
丈夫
劉翹,官至郡功曹,宋武帝繼位后追尊為孝穆皇帝。
兒子
親子長沙景王劉道憐
臨川烈武王劉道規(guī)
繼子宋武帝劉裕,劉翹與前妻孝穆皇后趙安宗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