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北魏大臣。(493~534)
斛斯椿在六鎮(zhèn)叛亂時奔投爾朱榮,因為人佞巧而頗得爾朱榮之喜好,隨爾朱榮平定葛榮、討伐元顥。爾朱榮被誅殺,斛斯椿依附蕭衍所立汝南王元悅,當爾朱兆攻入洛陽后又背叛元悅,重新投入爾朱氏門下,官職也隨之節(jié)節(jié)高升。高歡大敗爾朱氏,斛斯椿盡殺爾朱氏部曲,降于高歡,但因自己數次反覆,懼為高歡所不容,便離間孝武帝元修與高歡,獲得元修信任,掌握軍政大權。534年,斛斯椿唆使元修出兵討伐高歡,被擊敗,遂西逃入關中依附宇文泰,不久病死,北魏遂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人物評價
斛斯椿是促成北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兩部分的重要因素。他在政治上善于投機,其策劃基本上都是為自己的利益,但斛斯椿卻不貪財(帝嘗給椿店數區(qū),耕牛三十頭。椿以國難未平,不可與百姓爭利,辭店受牛,日烹一頭,以饗軍士。及死,家無余資)。而斛斯椿多次反覆與豪強之間,最后竟得善終,死后得到王爵,贈大司馬,也可謂一代奇士了。
后代
斛斯椿有四子:斛斯悅、斛斯恢、斛斯徵、斛斯演。
斛斯演被高歡所殺,其余三人隨斛斯椿入關中。斛斯徵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后效命于西魏、北周,主要負責管理官樂,官至上大將軍、大宗伯。
史籍記載
斛斯椿,字法壽,廣牧富昌人也。父敦,肅宗時為左牧令,時河西賊起,牧民不安,椿乃將家投爾朱榮,榮以椿兼其都督府鎧曹參軍。從榮征伐有功,表授厲威將軍。稍遷中散大夫,署外兵事。椿性佞巧,甚得榮心,軍之密謀,頗亦關預。
及肅宗崩,椿從榮入洛。莊帝初,封陽曲縣開國公,食邑千戶,遷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司馬,尋除爾朱榮大將軍府司馬。從平葛榮,以功除上黨太守。及元顥入洛,椿隨榮奉迎莊帝,遂從攻顥。顥敗,遷安北將軍、建州刺史,改封深澤縣,轉鎮(zhèn)東將軍、徐州刺史,又轉征東將軍、東徐州刺史。
及爾朱榮死,椿甚憂懼。時蕭衍以汝南王悅為魏主,資其士馬,次于境上。椿聞大喜,遂率所部棄州歸悅,悅授椿使持節(jié)、侍中、大將軍、領軍將軍、領左右、尚書左仆射、司空公,封靈丘郡開國公,邑萬戶,又為大行臺前驅都督。會爾朱兆入洛,椿復率所部背悅歸兆。爾朱世隆之立前廢帝也,椿參其謀,以定策功,拜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京畿北面大都督,改封城陽郡開國公,增邑五百戶,并前一千五百戶,尋加開府。時椿父敦先在秀容,忽有傳敦死問,請減己階以贈之,自襄城將軍超贈車騎將軍、恒州刺史。尋知其父猶在,詔復椿官,仍除其父為車騎將軍、揚州刺史。世隆之厚椿也如此。
椿與爾朱度律、爾朱仲遠等北拒齊獻武王,次陽平。會爾朱兆與度律等相疑,遁還,語在《兆傳》。椿后復與度律等同拒義旗,敗于韓陵。椿謂都督賈顯智等曰:"若不先執(zhí)爾朱,我等死無類矣。"遂與顯智等夜于桑下盟約,倍道兼行。椿入北中城,收爾朱部曲盡殺之,令長孫稚、賈顯智等率數百騎襲爾朱世隆、彥伯兄弟,斬于閶闔門外。椿入洛,懸世隆兄弟首于其門樹。椿父出見,謂椿曰:"汝與爾朱約為兄弟,今何忍懸其頭于家門,寧不愧負天地乎!"椿乃傳世隆等首,并囚度律、天光,送于齊獻武王。出帝拜椿侍中、儀同開府。
初,獻武王之入洛,頓于邙山,爾朱仲遠帳下都督橋寧、張子期自滑臺而至。獻武王責寧等曰:"汝事仲遠,擅其榮利,盟契百重,許同生死。前仲遠自徐為逆,汝為戎首,今仲遠南走,汝復背之。于臣節(jié)則不忠,論事人則無信。犬馬尚識恩養(yǎng),汝今犬馬之不如!"遂斬之。椿自以數為反覆,見寧等之死,意常不安。遂密構間,勸出帝置閣內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自直閣已下員別數百,皆選天下輕剽者以充之。又說帝數出游幸,號令部曲,別為行陳,椿自約勒,指麾其間。從此以后,軍謀朝政,一決于椿。又勸帝征兵,詭稱南討,將以伐齊獻武王,帝從之。遂陳兵城西,北接邙山,南至洛水,帝詰旦戎服與椿臨閱焉。獻武王以椿亂政,欲誅之。椿譖說既行,因此遂相恐動。出帝勒兵河橋,令椿為前軍,營于邙山北。尋遣椿率步騎數千鎮(zhèn)虎牢。椿弟豫州刺史元壽與都督賈顯智守滑臺,獻武王令相州刺史竇泰擊破之。椿懼己不免,復啟出帝,假說游聲以劫脅。帝信之,遂入關,椿亦西走長安。椿狡猾多事,好亂樂禍,于時敗國,朝野莫不仇疾之。元壽尋為部下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