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diǎn)簡介
印山位于都昌縣縣城南1.5公里處,海拔 30.6米,是鑲嵌在鄱陽湖畔的一座珍珠小島。山底面積約800平方米,山頂約400平方米,鄱湖水位在15.5米時(shí),與陸地隔絕。
從山下順階而上,踏近六十階便至山頂。山頂蒼松挺拔,綠樹成蔭。山上一株大松樹,樹身大可容兩人合抱才圍得住。山間道路崎嶇,怪石林立,遠(yuǎn)遠(yuǎn)望去,宛如蓬萊仙島。站及山巔,眺望鄱湖,白鷗翻飛,水際連天,令人流連忘返。山頂原有小廟一座,后因此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風(fēng)光被省水文部門看中,于1960年拆廟修建了都昌縣水文站,今天仍然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來此抒情寫生。
主要景點(diǎn)
泱泱澤國一孤島,縱覽云飛看潮生。倒也給孤居者以寬闊的胸襟,遐思的神往。汛期過,水落而山出?春薏萆鹨,水鳥依依。日出觀鶴舞祥瑞,霞映天邊,喜紫氣東來,金風(fēng)送爽。日暮見夕陽江天,舟帆片片。聽漁歌唱晚,艙滿人歡。卻真具悠然愜意,居而忘返。
印山,扼城南出湖水道,大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時(shí)聞氣笛聲聲,間聞水鳥歌唱。風(fēng)起時(shí)聽嘯吟天地,雨來時(shí)聽浪涌翻江,好一派蒼茫氣象。鎮(zhèn)水魅而衛(wèi)城郭,查水文而保萬民。怎不叫人想為你歌唱?
印山,因其形狀若古代印章而得名。都昌縣,鄱湖邊,誰落朱印在其間?
景點(diǎn)故事
相傳為天庭太上老君大封鄱湖水神時(shí),不小心落印于此,留下一段佳話。
晚唐宣宗大中年間,朝政腐敗,百姓四起造反,玉帝看晚唐氣數(shù)己盡,便在都昌地界降下一道紫氣,要重出一代真龍?zhí)熳。不料,此事被凡間一個(gè)修煉了五百年的法眼地神知道了,便告知了宣宗皇帝。宣宗大驚,立即讓法眼上天向玉帝誣告,說都昌縣乃古鄡陽下沉新浮起的地段,地嫩龍筋軟,若出天子必招國禍四起,生靈涂炭。玉帝聽信了讒言,左手拋下一顆玉印,落在縣城南面的湖面上。這左手印不出真龍?zhí)熳樱怀鲵?qū)邪趕鬼的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