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層油糕是江蘇省揚州市著名漢族小吃,以清肥慢長起酵法,綿軟甜嫩,層次清晰。菱形塊,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綿軟而嫩,甜膩適口,是福建人高乃超創(chuàng)于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廚師在長期操作實踐中,吸取了“千層饅頭”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層”的傳統(tǒng)技藝,創(chuàng)制出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為揚州傳統(tǒng)名點之一。千層油糕與翡翠燒賣并稱面點中的“揚州雙絕”。
簡要介紹
據(jù)傳,揚州千層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創(chuàng)于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晚清年間,揚州可可居名廚高乃超在前人制糕的基礎上,根據(jù)發(fā)酵的原理,首創(chuàng)了千層糕呈菱形方塊,芙蓉色,半透明,整塊油糕共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糕面布以紅綠絲,觀之清新悅目,食之綿軟嫩甜。1983年,揚州特一級點心師董德安以此參加全國烹飪大賽,技驚四座,獲全國最佳點心師稱號。
食材介紹
上白面粉650克、酵種500克、生豬板油300克、白砂糖800克、甜紅瓜絲35克 食堿5克 熟豬油150克。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一
1.將豬板油去膜,切成8毫米見方的丁,用白砂糖(150克)拌勻,腌3天制成糖板油丁。 2.用沸水50克化開食堿,加入酵種,揉勻后摘成核桃大小的塊。將面粉(500克)放案板上,中間扒窩,一面徐徐倒入20℃左右的溫水450克,一面將酵種塊與面粉搋揉成生面筋狀,當可拉成韌性較強的長條時,再揉成面團,靜置10分鐘左右。取面粉(50克)撒在案板上,放上面團,翻滾幾下,待面團不粘手時,用搟面杖輕輕搟成長約2米、寬約33厘米、厚約3毫米的長方形面皮,邊搟邊撒面粉(100克),防止沾粘。然后在面皮上涂抹一層熟豬油,均勻地撒上白砂糖(650克),再鋪上糖板油丁,然后自右向左卷疊成16層的長條形,用兩手托起將其輕輕翻身,橫放在案板上,用搟面杖輕輕壓一遍(防止搟時脫層),再用搟面杖自面團中心壓向四邊,邊壓邊搟成長約1米、寬約27厘米的長方形,再將左右兩端各折回一點壓緊(以防止蒸時漏出糖油),對疊折回后,用搟面杖輕輕壓成邊長33厘米的正方形油糕坯(每折16層,共為64層)。 3.取直徑約47厘米的蒸籠一只,墊上濕布,兩手捧入糕坯并平糕面,均勻地撒上紅瓜絲,蓋上籠蓋,置旺火沸水鍋上蒸約45分鐘,將千層油糕端出,倒竹席上晾涼,用刀修齊四邊,切成相等的40塊菱形糕。食時再上籠復蒸。產品特點:糕呈半透明狀,色彩美觀,綿軟甜潤,層次清晰。
制作方法二
1、將大酵面對好堿,呈綠豆色,揉勻后蓋上濕布。取350克面粉置案板上,中間扒一小塘。將對好堿的酵面摘成若干小面團,散放于面粉上。將350克溫水分2~3次徐徐倒入面粉中,揉勻揉透后,摔打上勁。置于案板上,蓋上濕布,餳10分鐘。 2、在案板上撒上少許干面粉,將餳好的面團滾上粉,搟成2米長、40厘米寬的長方形面皮。 3、將熟豬油融化,均勻地涂在面皮上,再撒上白糖,抹均勻后再將糖板油丁均勻地鋪在上面,從左向右將面皮卷起成筒狀,卷緊,兩頭要一樣齊。用搟面杖將圓筒壓扁,再搟成長方形厚皮。將兩頭搟薄后向里疊成方角,再將兩邊向中線疊起,然后對折,疊成4層的正方形糕坯,用搟面杖壓成40厘米見方的生坯。 4、用大籠1只,籠墊上刷上熟豬油,將生坯平放于籠內,再將紅綠絲撒在糕面上鋪勻,蒸約45分鐘,當糕面膨起、觸之不粘手時即可出籠。 5、將取出的糕晾涼,用快刀修齊四邊,開成6根寬條,將第1條和第6條各切6塊大小形狀相同的菱形塊,其余每條切成7塊小菱形塊。食時上籠蒸透,裝盤上桌。 特點:色澤透明,綿軟甜嫩,層次清晰。此點乃揚州名廚高乃超創(chuàng)于光緒年間,至今有百余年歷史。它汲取了揚州千層饅頭“其白如雪,揭之有千層”的傳統(tǒng)技藝,是揚州點心的傳統(tǒng)品種,與翡翠燒賣并稱為“揚州雙絕”。 制作關鍵:不能讓面皮蘸上太多的干面粉,否則熟后會有影塊。
主要特色
面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及維生素E。吃全麥食品是健康、減肥的新潮流。 中國名點,揚州名廚創(chuàng)于光緒年間,色澤透明,綿軟甜嫩,層次清晰。傳承了千層饅頭的技藝并加以改進,采用清肥慢長的起酵方法,油、糖、面搟制分層均勻,避免過量糧油。千層油糕與翡翠燒賣并稱面點中的“揚州雙絕”。
各類油糕
燙面油糕
步驟:用木棍捶成茸泥狀,加面粉和化豬油揉勻成餡;沸水中慢慢加入面粉,充分攪制成熟為熱水面團,起鍋晾冷,加適量面粉揉勻,扯成50克一個的劑子;劑子壓成面皮,包入紅糖餡心,搓成長8厘米、寬5厘米的條,壓成牛舌形,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時起鍋。風味:燙面油糕外酥內嫩,甜香爽口,價廉物美,為小吃佳品。該小吃應熱吃,由于糖餡呈流動狀,又稱“活糖油糕”。備注:傳統(tǒng)小吃,多作為早點使用,在川西地區(qū)有較大影響。
江米油糕
又叫軟米油糕、糯米油糕,是傳統(tǒng)風味小吃之一,關中和陜南地區(qū)城鄉(xiāng)均有,形狀扁、圓、橢圓、長圓各異。江米油糕是由秦漢時的“金餅”演變而來;隋唐時稱為“油浴餅”,除作為日常小吃上市外,還是中高級宴席上的點心。到宋元時期又稱為“盞酪焦油”!毒蛹冶赜檬骂惾酚浭隽酥谱鞣椒;“以面調作稠糊,攤作厚煎餅。糊轉,慢火。不可焦了,取出,入蜜和,為劑,搟為厚餅樣,包熟餡子。印脫花樣,深油炸黃色,或手按圓,炸之!睆闹锌梢,油糕的制法與今日基本相同,F(xiàn)今,農歷五月端陽節(jié)吃油糕、棕子、綠豆糕,年年如此。油糕一般是用小麥粉制成的,而用江米面制作的油糕,
風味則更勝一籌,既是方便的快餐食品,又是饋贈親友和探望病人的禮品。烹調方法:燙、包、油炸, 味 型:香甜味、果甜味, 原 料:江米粉5.5kg,桂花100g,紅絲100g,白糖2kg,核桃仁200g,面粉(蒸熟)400g,菜油5kg(實耗1.3kg)。制作工藝:1、燙面:將江米粉倒入盆里,用開水2—2.3kg澆入燙面,用搟杖攪勻,取出放案板上,揉成燙面團,再撒些江米面撲待用。2、拌餡:將桃仁、桂花、紅絲切碎和白糖、熟面粉混合一起拌勻。3、炸制:取江米面適量放入左手上,拍成窩窩形,將餡1.5kg包入,收口封嚴。用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略壓,使一面有3個指痕。平底鍋加油,燒至八成熟,將包好的油糕投入,炸至浮起呈金黃色時撈出即成。風味特點:色澤黃亮,香潤粘甜,大小均勻,風味獨特,老幼皆宜。繼承創(chuàng)新:用此法還可制成江米五仁油糕、江米蓮茸油糕、江米山楂油糕、江米鮮肉油糕、江米果肉油糕。
泡泡油糕
三原縣傳統(tǒng)小吃。其淵源可上溯至唐代韋巨源的燒尾宴名點 “見風消”。1990年,獲國家商業(yè)部優(yōu)質食品“金鼎獎”。泡泡油糕其基本制作方法是:取清水放入鍋內燒沸,加入豬油, 將面粉倒大鍋內,用小火將油面搓拌成熟面團,出坤放在案上,晾涼,再加涼開水反復揉搓成軟面團,即成燙面。白砂糖、黃桂醬、核桃仁、熟面粉等制成黃桂白糖餡。將燙面揪成面劑,用手拍成片,放大黃桂白糖餡,制成糕坯。經炸后,糕面出現(xiàn)薄如蟬翼、白如霜雪的一層泡,猶如繁花盛開,似乎見風即消,人口即化,松軟綿潤,芬芳醇香。西安飯莊和五一飯店的泡泡油糕,已上了“中華名小吃”的金榜。
相關知識
蘋果天然酵種
第一階段: 培養(yǎng)酵母菌材料:蘋果1顆,糖 3大匙, 水 6~8大匙(水先煮滾再放涼)做法:將蘋果用冷開水沖洗干凈,對切,去心,保留皮。 用調理機切碎: 放在干凈透明罐內,加入水及糖,稍微攪拌。蓋緊(我先蓋一層保鮮模才放上蓋子。 期間每天開蓋一次讓空氣進入)。放置3~7天以上至內部有很多泡泡并且有香氣。(天數(shù)依環(huán)境溫度而不同) 第二階段:制作酵頭(starter)做法:另準備一個大透明罐取上述蘋果汁液160g. 面粉 80g.將蘋果汁液與高筋面粉混合至大略均勻即可。蓋上保鮮膜,膜上戳數(shù)個洞通氣,養(yǎng)24小時。期間攪拌一兩次,攪拌酵頭液,添加高筋面粉80g. 自來水40g,攪拌均勻, 攪拌酵頭, 添加高筋面粉70g. 水100g此時若酵頭內已充滿氣泡即可使用, 若尚未活躍可多養(yǎng)幾天。 此后每天需喂養(yǎng)新的面粉和水(每次約1/2杯~3/4杯面粉+1/2杯~2/3杯水, 需依照酵頭濃稠度調整),若不欲使用可在喂養(yǎng)12小時之后將酵頭密封『冷藏』以延緩發(fā)酵作用. 每兩星期需取出倒掉一半份量. 再重新喂食酵母與水,喂養(yǎng)12~24小時之內再冷藏(通常于膨脹至高峰期過后即可冷藏. 冷藏初期仍會膨脹.)。
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jié)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號的油糕最為有名。
油糕趣聞
油雪糕是晉南民間的傳統(tǒng)食品,老少皆宜,人人愛吃。它怎么與“油雪”兩字聯(lián)系上的呢?原來,這名字還是乾隆皇帝起的。 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乾隆皇帝游華山時,路過山西晉南王官城。這王官城緊靠黃河,東臨運城最大的鹽池,是鹽商的聚居之地,而且私宅園林甚多,結構精巧,爭奇斗勝,馳名全國。乾隆的龍舟到達這里后,鹽商們紛紛接駕,叩請皇帝上岸。結果,乾隆被一個姓嚴的大鹽商迎接到家里去了。 這天下午,正是大雪紛飛的時候。乾隆在嚴家的暖廳里憑窗賞雪。向來喜歡賣弄文才的乾隆,賞雪之際免不了要吟一兩首詩。所以,他哼哼唧唧地做起《賞雪》詩來:“雪花翻飛似鵝毛,白油海里浪花跳,這雪里加油……”嘴里光是“油雪油雪”的,可那第四句再也接不下去了。他望著窗外飛舞的鵝毛大雪發(fā)愁,急得腦門子直冒汗。這首詩不過四句,做不出真夠丟人的! 就在這時,嚴鹽商捧著一只細花瑪瑙盤子,前來跪獻茶點。 乾隆一看,正中下懷,趁吃茶點的岔兒,便把窘相遮蓋過去啦。乾隆的眼光,全被瑪瑙盤子里同樣的兩碟細點吸引住了。這細點是小元宵樣的炸糕,外面包上糖,用油一炸,再在白糖里一滾,晶瑩潔白,惹人喜愛。乾隆竟忘了用筷子,順手拈起一個一嘗,香甜松軟,清新可口,頓時大加贊美:“什么糕點,如此美味!”他一面贊嘆,一面抓著吃,眨眼工夫已經吃下多個,這才抬起頭來問嚴鹽商。嚴鹽商回奏:“此乃小臣家傳糕點,外間并無售賣之處。既蒙皇上賞識,小臣斗膽,叩請恩賜佳名!鼻∮忠灰徊閱栍透馐怯媚男┎牧献龀傻摹利}商加油添醋地吹噓了一番,說是用糖、白面、芝麻等材料制成,再用油一炸,香飄萬里,說得神乎其神。乾隆簡直聽呆了,答應給這家傳油糕起個典雅的名稱。 乾隆想來想去,思緒卻亂得很,一時也取不出好名字。忽然想起自己沒有吟完的那首詩,不禁拍案驚叫:“好哇!這種糕點的色彩、形狀,豈不就像外面飛舞的雪片嗎?依聯(lián)看來,就賜名u2018油雪糕u2019吧!”嚴鹽商真心叩頭謝恩,接著捧來了文房四寶,請乾隆揮毫題字。哪曉得乾隆高興得筆下大意了,在金箋紙上把“油雪糕”錯寫成“雪油糕”。但這可是皇帝御筆,哪能隨便更正,后來這種傳統(tǒng)的糕點就沿用了“雪油糕”這個名稱。
揚州菜系
蟹黃包:揚州非常著名的小吃。蟹黃包外圓而敦實、皮薄而多汁,十幾道均勻而整齊的摺疊細細地列在其上。吃時可直接用吸管將蟹黃包里的湯汁吸盡再食,這樣一來,豬肉之香與蟹黃之鮮共同融入熱氣騰騰的包子里,你會覺得天下最美味的食品就在口中。 獅子頭:膾炙人口的揚州名菜之一,即北方的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獅子頭一菜的烹制極重火功,用微火燜約四十分鐘,這樣制出后便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揚州獅子頭有清燉、清蒸、紅燒三種烹調方法,至于品種則較多,有清燉蟹粉獅子頭、河蚌燒獅子頭、風雞燒獅子頭、芽筍燒獅子頭等菜都是獨具風味。 揚州炒飯: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從其選料上看,是用上等白秈米或新的白粳米代替,略浸后下鍋煮到了熟透,無硬心,粒粒松散,松硬適度。烹調時,用帶鹵汁的澆頭,鹵汁中加些醬油稱之為牙色炒,不加醬油稱之為白炒,盛裝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糯米燒賣:口味略甜的“糯米燒賣”與包子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薄薄云吞皮包裹著的香菇、香腸、熟糯米飯、spam、肉末及蔥,讓你吃在口里感覺香糯肥軟、油潤可口,讓你很難忘記它的香。
碧綠千層糕
所屬菜系:東南亞風味
制作手法:蒸
菜品口味:香甜
菜品類型:點心
分量:4~6人
烹煮時間:30~45分鐘
材料:
黏米粉300克,粟米粉600克,椰奶(大)4大罐,色素/斑蘭葉汁適量,砂糖300克,生油適量。
制法:
(1)將黏米粉、粟米粉、椰奶混合成椰粉漿,按照層數(shù)來分成若干等份。
(2)第一份椰粉漿為原色,不加色素。
(3)第二份椰粉漿加入色素,如此每做一層,加重一點顏色,做到最后一層時,顏色為最深。
(4)將一個四方器皿涂上生油,倒入第一份原色椰粉漿,以大火蒸5分鐘。
(5)再倒入第二層粉漿蒸5分鐘,如此每蒸一層皆需時5分鐘,直至最后。
心得:
(1)千層糕晾涼后,方可切塊。
(2)切塊時必需涂油,以免黏刀而使切口不光滑。
甜品簡介:
中部泰式甜品。據(jù)悉,泰國人拜神,必備鮮花、菜肴、米飯和甜品,暗示今世的貢奉,可望下一世能享受到,所以祭品必如凡人的正常餐食一般。此甜品寓意慶祝谷物豐收,所以特別用上泰國主產稻米。
紅棗千層糕
菜譜口味
甜味
制作工藝
蒸
原料
主料:小麥面粉 1500克
輔料:酵母 15克 泡打粉 20克 肥膘肉 100克 桂花 25克 棗(干) 150克
調料:白砂糖 150克 豬油(煉制) 80克 各適量
制作方法
1. 把肥膘肉、紅棗分別切糕;
2. 將面粉過篩后納盆,加入白糖、豬油、干酵母、泡打粉、水和勻成面團;
3. 用壓面機把面團壓過后切成長方形,面上刷上一層豬油,撒上一層面粉,對折后又搟成長方形;
4. 再刷油撒肥膘丁,撒粉,依此方法3~4次;
5. 最后搟成長方形,面上撒上,沾上紅棗粒、蜜桂花少許,上籠蒸熟即成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