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燒餅是中國山東淄博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因產(chǎn)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而得名,是山東省著名漢族美食之一。周村燒餅制作歷史悠久,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據(jù)傳為一位叫郭云龍的先生在一種馬蹄形厚燒餅基礎上創(chuàng)制而成。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周村燒餅以傳統(tǒng)工藝精工制作而成,為純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yǎng),老少皆宜。幾經(jīng)工藝改造,已是馳名中外、家喻戶曉、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喜愛的傳統(tǒng)小吃。
發(fā)展歷程
據(jù)考證,山東周村燒餅源于漢代的胡餅。東漢末年劉熙在《釋名》一書中解釋為“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变眩褪墙、和面的意思;大漫沍指形狀大而平整;胡麻,即芝麻,相傳張騫得其種于西域,故名。因此,從原料上看,胡餅就是覆以芝麻的面餅,這與吊爐燒餅是一樣的。
明朝中葉,山東省周村賈商會集,各種山東小吃應時而生。一種名為胡餅爐的烘烤設備傳入山東周村,飲食店的師傅們根據(jù)焦餅薄香脆的特點,用上貼烘烤胡餅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了山東大酥燒餅。
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山東周村郭姓燒餅老店“山東聚合齋”對燒餅制作工藝潛心研制,幾經(jīng)改進,使山東周村燒餅以全新的面目、獨特的風味面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東聚合齋”郭姓后人攜大酥燒餅的配方和制作技藝加入了國營山東省周村食品廠。1979年,大酥燒餅以“山東周村”作為商標進行注冊,正式定名為“山東周村牌”山東周村燒餅。
風味特點
山東周村燒餅,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
吃起來,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酥脆異常,且久嚼不膩,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
做法介紹
食材原料
小米面粉、芝麻、白砂糖等。
烹飪方法
1.先將水和面進行生發(fā),然后分成指肚般大小的劑子,在案板上進行揉煉加工,增加韌性、延伸性。
2.再將球狀劑子放在延盤內,用手沾水延展成渾圓而薄的生餅。
3.經(jīng)過水澇、去皮、炒熟的芝麻,放入木制晃盤內,雙手端平,前后振晃,使芝麻均勻地排列在盤內。
4.隨即雙手輕夾生餅,到晃盤中著麻,接著貼在烘烤爐的鏊子上,幾分鐘內即可烤成。
營養(yǎng)價值
價值功效
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白砂糖富含蔗糖和水分,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的作用。另外,中醫(yī)會利用白糖作為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療久潰不愈的傷口。
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及維生素E,味甘、性平,入肝、腎、肺、脾經(jīng)。有補血明目、祛風潤腸、生津通乳、益肝養(yǎng)發(fā)、強身體,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身體虛弱、頭暈耳鳴、高血壓、高血脂、咳嗽、身體虛弱、頭發(fā)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乳少、尿血等癥。
榮譽記錄
時間 | 榮譽/稱號 | 授予單位/場合 |
---|---|---|
1983年 | 山東省優(yōu)質名特產(chǎn)品 | 商業(yè)部、山東省 |
1997年 | 山東省中華名小吃 | 中國烹飪協(xié)會 |
1999年 | 山東省向消費者推薦產(chǎn)品/山東省國家質量達標食品 | 山東省消費協(xié)會/中國食品協(xié)會 |
2000年 | 中國山東淄博名點 | 國內貿(mào)易部 |
2008年 | 山東省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山東周村燒餅制作技藝) | 山東省申報、國務院批準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