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不喜歡參加飯局的性格內(nèi)向的人,都有多多少少有這樣的苦惱。他們在公司里的時候本就不起眼,不怎么愛說話,對于其他同事來說,就可能像透明人一樣,根本沒有什么存在感。在面對同事邀請飯局的時候,就真的像“吃飯真的只是單純地吃飯”一樣,既不會聊天,也不會主動找話題。這樣久而久之,同事之間喊吃飯,除非是公司聚餐,都會很少叫上這樣的人。
在心理學(xué)上,性格內(nèi)向的定義并不是從對方的話多話少來決定的,而是要判斷“對方是否都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或者說能量”。舉例來說,就是你一個人的情緒跌落低谷的時候,你是愿意前往人群里轉(zhuǎn)移注意力,還是選擇一個人靜靜呆著,一個人挺過去。
當(dāng)然,這樣也不能完全判斷一個人就是內(nèi)向的。對于這些話少,不怎么愛說話的人,在對于人群的交際過程中,是一直處于被消耗的狀態(tài)的。在人群之中無法獲得讓他們愉快的力量,對于人際交際就更加消極對待。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又該如何應(yīng)對呢?
1、開場打招呼
不過一般都是別人向你打招呼,這樣的話,你就不必想太多寒暄的話語,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瞬間的眼神碰撞,甚至一聲“嗨’、”又見面了“都是可以的。這是最快的,也是最簡單的開場刷新你的存在感的方式。
它的重點不在于馬上奏效,而是在于“保持一個人的面熟”。這樣,大家就會記住飯桌上還有你這樣一號人。在很多的人際交往中,人們首先選擇的就是熟悉的人,哪怕沒有交談過,只要看著眼熟也是好的,這已經(jīng)成為了每個人在進行人際交際時產(chǎn)生的“本能”。
2、關(guān)注別人的需求
在飯局開始的時候,你既然不怎么愛說話,那就不要強行插入他人的話題。萬一你答不上來,就破壞了飯桌上的氣氛。有時候,你說了一兩句話,又沒有接上去了,只默默看著對方越談越歡,再一次被排擠在話題之外,自己心里就有些不好受了。
所以,比起強行插入話題,還不如讓自己多多關(guān)注下飯桌上別人的需求,成為第一個幫別人解決問題的人。例如感覺大家飲料喝得差不多了,那么飲料在自己身邊,幫忙主動加上;有人不小心將菜汁濺到了身上,遞上一包紙;有人帶了自己的孩子過來,跟別人聊得歡,一時沒有顧上孩子,你就可以幫忙照看一下。
這些貼心的小舉動悄悄地在做,但是別人可都是有看到眼里,自然而然就會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度。
3、應(yīng)答時保持平靜
被人邀請的時候,要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不要流露出一些不情愿的表情,例如不自主皺眉,身體突然往后縮的動作。這樣就是明顯表明你的不情愿,讓對方不好再繼續(xù)邀請下去。遇上這樣的情況,你要克制住你的一些自然反應(yīng),可以換種方式,挑個眉或者展露一個很驚喜的笑容,就已經(jīng)是一種很好的,對對方的正向反饋了。
4、說話機會丟回去
如果遇上別人開口的詢問,你如果答得上來,就可以選擇回答,如果你不想回答,就可以采用反問的形式,將對方的問題拋回去。其次,要有禮貌地做一個傾聽者,適當(dāng)?shù)鼗貞?yīng)對方,多關(guān)注對方。
因為你不愛說話,在公司里肯定是眾所周知的,別人向你發(fā)問,有時候更多的時候是想借你將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時候你保持傾聽的狀態(tài)就行了。吃飯,首先要吃得開心,才能睡得開心。吃得開心,才能睡得開心。開心。
總結(jié):內(nèi)向的人想要在飯局上給人留下好印象,就不能完全照搬外向的人的習(xí)慣去做。因為以你的性格去做,最多做到三分的熱度。強迫自己改變原有的做事風(fēng)格,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
你要學(xué)會發(fā)揮內(nèi)向者的優(yōu)勢,憑借自己的細心、貼心的做事行為,來為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樣還能展現(xiàn)你的個人魅力。讓大家覺得你的話不多,性格有些內(nèi)向,但是勝在做事貼心認(rèn)真,得到大家一致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