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習慣是我們強有力的偶像,我們都得臣服于它。-- 亞蘭
(77)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林逋
(78)使人高貴的是人的品格。-- 勞倫斯
(79)這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人格”觀念,一面使我們從頭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們的自負心,同時卻使我們明白地看出了我們的天性的崇高;這個觀念就是在極平常的人類理性方面也是自然發(fā)生、顯而易見的。凡稍知廉恥的人不是有時會發(fā)現(xiàn),他原來可以撒一次無傷大雅的謊,以便擺脫某種可厭之舉。甚或為其可愛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種利益,可是他卻僅僅因為害怕暗自鄙棄,而畢竟不曾撒謊嗎?一個正直的人只要廢棄職責,原可擺脫某種慘境,而其所以能夠不辭辛苦,堅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覺到這樣才可以身作則,維護人的尊嚴,加以尊崇,才可以內(nèi)省不疚,不怕良心譴責嗎?-- 康德
(80)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中表現(xiàn)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guān)重要的時刻形成的。-- 菲利普斯·布魯克斯
(81)慷慨,尤其是還有謙虛,就會使人贏得好感。-- 歌德
(82)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 荀子
(83)自重、自覺、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致生命的崇高境域。-- 丁尼生
(84)勤于德者,不求財便能自生。-- 西鄉(xiāng)隆盛
(85)喪失了財富,可以說沒喪失什么;喪失了健康,等于喪失了某種東西;但當喪失品德時,就一切都喪失了。-- 佚名
(86)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馬南
(87)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荀子
(88)無論什么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已經(jīng)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對你評價多么高,你總要有勇氣地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
(89)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財富的名譽不知大多少倍。豈不見多少人在錢財上一貧如洗,但在美德上卻是富豪呢?-- 達·芬奇
(90)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類間交際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過于計較的。如果把禮儀看得高于一切,結(jié)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因此在語言交際中要善于找到一種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禮。這是最難又是最好的。-- 培根
(91)功莫大于去惡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為惡。-- 賈誼
(92)一個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遠圍繞著真理的樞軸而轉(zhuǎn)動,那么他雖在人間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弗蘭西斯·培根
(93)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 林肯
(9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
(95)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司馬遷
(96)所謂從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遇別人。-- 查理德菲爾
(97)君子雖殞,美名不滅。-- 武則天
(98)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詩經(jīng)
(99)為了使兒童具有自信,獲得一點點與人相處的技能,就去犧牲他的天真,讓他和那些沒有教養(yǎng)的邪惡的孩子交往,這是很不對的;剛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與人交接的機會,沒有不能學得鎮(zhèn)定的,只要時間夠。-- 洛克
(100)獨立不慚影,獨寢不愧衾。-- 劉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