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 - 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 Ludwig van Beethoven ,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 ),世界著名作曲家兼演奏家。1770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國 波恩 Bonn 。祖父和父親都是宮廷音樂家。貝多芬被稱為“樂圣”,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如:《命運》
貝多芬從小就具有十分敏銳的樂感,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這一點后,決心把他培養(yǎng)成另一個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好以此作為他的搖錢樹。但貝多芬不具備莫扎特那樣的演奏天賦,他是在父親的棍棒下學(xué)會音樂的。當時年僅五歲的貝多芬經(jīng)常被父親鎖在屋里,從早到晚地彈奏鋼琴和拉小提琴。小貝多芬經(jīng)常強忍著痛苦和委屈在鋼琴上一遍遍地練習(xí),如果不是貝多芬具有非凡的音樂天賦的話,他就可能就會永遠厭惡音樂了。
貝多芬的音樂成長道路異常艱苦,但他憑借自己的刻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五歲開始學(xué)習(xí)鋼琴,八歲就公開舉行演奏會,十歲開始作曲。他的第一位老師聶費對他的幫助極大,聶費拓展了貝多芬的藝術(shù)視野并教會了他許多音樂技能,這為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基礎(chǔ)。
1792年,貝多芬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為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與創(chuàng)作技能,他先后拜海頓、阿爾布雷希茨貝格、薩利埃里等名師學(xué)習(xí),他努力學(xué)習(xí)他們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藝與經(jīng)驗,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與此同時,他還廣泛閱讀各種文學(xué)和哲學(xué)書籍,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yǎng),終于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度修養(yǎng)的藝術(shù)家。
1827年3月26日,這位偉大的、不屈不撓的音樂巨人終因貧病交加而與世長辭。
貝多芬 - 成長經(jīng)歷
1787年4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yù)言不到十年立即應(yīng)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
童年
貝多芬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第 2 個神童,以便使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xué)習(xí)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過了童年。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不如。
12 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fēng)琴樂師,也負起了養(yǎng)家責(zé)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逐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1787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扎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恩 Bonn 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恩 Bonn 待了五年。
為了實現(xiàn)理想,貝多芬于1792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后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于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學(xué)了有十年之久。
成功的歲月
1795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后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后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xié)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xiàn)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扎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聽不見聲音的日子
貝多芬在一帆風(fēng)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fā)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1802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后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xué)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干”。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1803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侖,但因拿破侖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涂掉拿破侖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 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1804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1805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xiàn)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癡如醉。1806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xié)奏曲》和《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 1808年貝多芬同時發(fā)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1809年完成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皇帝》。
拿破侖兵敗,維也納又恢復(fù)歡樂的氣氛。1812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1804年到1814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shù)膽K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chuàng)作豐富,歷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兜诎颂柦豁懬肥撬糯蠼豁懬凶蠲骼、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tài)度瀏覽人生。
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1815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lǐng)悟,此后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莊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nèi)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晚年的生活
由于弟弟卡爾1814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jiān)護養(yǎng)育侄兒的責(zé)任。但領(lǐng)養(yǎng)過程與事后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傊麩o法將愛心轉(zhuǎn)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 樂圣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沉,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那時他正全力創(chuàng)作兩大作品--《莊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shù)婪虮蝗蚊鼮榇笾鹘痰腔涠Y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zé)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
《第九號交響曲》的《歡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歡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jīng)過了三十二年終于達成心愿。《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
《第九號交響曲》預(yù)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 貝多芬仍在舞臺上背對聽眾指導(dǎo)。當全曲演奏完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jīng)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
這是貝多芬最后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于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后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nèi)樂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1826年貝多芬動了四次手術(shù),但病情未見好轉(zhuǎn)。1827年3月26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fēng)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根據(jù)古老的記錄,貝多芬的葬禮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約有兩萬名以上的維也納市民參加護送到舉行追悼彌撒的雅瑟爾教堂......
貝多芬 - 創(chuàng)作年表
1782年-1783年 發(fā)表變奏進行曲、三首鋼琴奏鳴曲、賦 格曲、兩首鋼琴回旋曲和一首鋼琴協(xié)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為小提琴老師。創(chuàng)作三首鋼琴四重奏。
1787年至1789年 創(chuàng)作f小調(diào)前奏曲、兩首前奏曲和兩首鋼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創(chuàng)作《騎士芭蕾》(獻給華爾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創(chuàng)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號為三首鋼琴奏鳴 曲,作品第19號為鋼琴協(xié)奏曲)
1795年 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號)出版。
1796年-1797年創(chuàng)作 《降E大調(diào)弦樂五重奏》 (作品第4號)、兩首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第5號)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聽覺漸弱,至1799年,創(chuàng)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愴鋼琴奏鳴曲》),14,20和21號( 《第一交響曲》)。
1800至1801年創(chuàng)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 43,85,51(2),49號等作品。
1802年 創(chuàng)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調(diào)浪漫曲),50(即F大調(diào)浪漫曲)和36號(即《第二交響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創(chuàng)作《第三交響曲》,進入創(chuàng)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來獻給拿破侖的《第三交響曲》為《英雄交響曲》 。
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響曲》。
1804年-1805年創(chuàng)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號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 》、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9號)和《田園交響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創(chuàng)作,《命運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第六交響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號等作品。
1809-1810年 創(chuàng)作《第五(皇帝)鋼琴協(xié)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鋼琴奏鳴曲》,75,83和95號等作品。
1811-1812年 創(chuàng)作《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號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寫完《威靈頓的勝利》。
1813-1814年創(chuàng)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號等作品。
1815-1816年創(chuàng)作第98,101,102,112,108號等作品。
1817年 創(chuàng)作《五重奏賦格》(作品第137號)。
1818年 創(chuàng)作《B大調(diào)鋼琴奏鳴曲》(作品第106號)
1819年 開始寫《莊嚴彌撒》。
1821年 創(chuàng)作第110號鋼琴奏鳴曲。
1820年至1822年,貝多芬創(chuàng)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號等作品。
1823年 《莊嚴彌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響曲》完成。創(chuàng)作《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27號)。
1825年 創(chuàng)作最后幾首弦樂四重奏。四月在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首演《第九交響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計劃寫作《第十交響曲》,重病。
此外還有作曲時間大約為1810年的著名鋼琴曲:致愛麗絲(獻給愛麗絲)
貝多芬 - 作品集
交響曲
第一交響曲 Op.21 1794--1796 C大調(diào)
第二交響曲 Op.36 1801-1802.10 D大調(diào)
第三交響曲“英雄”O(jiān)P.55 1803-1804 降E大調(diào)
第四交響曲 Op.60 1806.10 降B大調(diào)
第五交響曲“命運”O(jiān)p.67 1804-1808 C小調(diào)
第六交響曲“田園”O(jiān)p.68 1807---1808 F大調(diào)
第七交響曲 Op.92 1811-1812.6 A大調(diào)
第八交響曲 Op.93 1811-1812.10 F大調(diào)
第九交響曲“合唱”O(jiān)p.125 1824.2 D小調(diào)
第十交響曲 (遺稿) (未完成)
戰(zhàn)爭交響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diào)
協(xié)奏曲
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diào)
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diào)
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diào)
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diào)
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3 降E大調(diào)
第六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鋼琴協(xié)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diào)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diào)
協(xié)奏曲 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調(diào)
小提琴協(xié)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調(diào)
浪漫曲兩首 2 Romances Op.40 & Op.50 1802-1803 G大調(diào)和F大調(diào)
序曲
萊奧諾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科里奧蘭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diào)
斯蒂芬國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向大廈獻禮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diào)
騎士芭蕾音樂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命名日慶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調(diào)
雅典的廢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室內(nèi)樂
第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調(diào)
第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調(diào)
第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調(diào)
第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調(diào)
第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調(diào)
第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調(diào)
第七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調(diào)
第八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調(diào)
第九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調(diào)
第十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調(diào)
第十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調(diào)
第十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調(diào)
第十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調(diào)
第十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調(diào)
第十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調(diào)
第十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調(diào)
大賦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調(diào)
弦樂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調(diào)
鋼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第一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調(diào)
第二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調(diào)
第三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調(diào)
第四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調(diào)
第五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調(diào)
第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調(diào)
第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調(diào)
第三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調(diào)
第四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調(diào)
第五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調(diào)
第六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調(diào)
第七鋼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調(diào)
第八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調(diào)
第九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調(diào)
第十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調(diào)
第十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調(diào)
第十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調(diào)
奏鳴曲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調(diào)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調(diào)
第三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調(diào)
第四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調(diào)
第五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調(diào)
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1 1795 D大調(diào)
第2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2 1795 A大調(diào)
第3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3 1795 降E大調(diào)
第4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23 1800 A小調(diào)
第5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Violin Sonata No.1 Op.24 1800 F大調(diào)
第6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1 1802 A大調(diào)
第7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2 C小調(diào)
第8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3 G大調(diào)
第9號小提琴奏鳴曲(克萊采) Violin Sonata No.1 Op.47 1803 A大調(diào)
第10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96 1811-1812 G大調(diào)
第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調(diào)
第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調(diào)
第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 Op.2.3 1795 C小調(diào)
第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4 Op.7 1796-1797 E大調(diào)
第5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5 Op.10.1 1796-1798 C小調(diào)
第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6 Op.10.2 F大調(diào)
第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調(diào)
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Piano Sonata No.8 Op.13 1798-1799 C小調(diào)
第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9 Op.14.1 1798-1799 E大調(diào)
第1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0 Op.14.2 G大調(diào)
第1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1 Op.22 1800 降B大調(diào)
第1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2 Op.26 1800-1801 降A(chǔ)大調(diào)
第1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3 Op.27.1 1800-1801 降E大調(diào)
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Op.27.2 1801 升C小調(diào)
第15號鋼琴奏鳴曲(田園) Piano Sonata No.15 Op.28 1801 D大調(diào)
第1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6 Op.31.1 1801-1802 G大調(diào)
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fēng)雨) Piano Sonata No.17 Op.31.2 D小調(diào)
第1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8 Op.31.3 降E大調(diào)
第1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9 Op.49.1 1805 G大調(diào)
第2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0 Op.49.2 G大調(diào)
第21號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 Piano Sonata No.21 Op.53 1803-1804 C大調(diào)
第2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2 Op.54 1804 F大調(diào)
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 F小調(diào)
第2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4 Op.78 1809 升F大調(diào)
第25號鋼琴奏鳴曲(杜鵑) Piano Sonata No.25 Op.79 1809 G大調(diào)
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 Piano Sonata No.26 Op.81a 1809 降E大調(diào)
第2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7 Op.90 1814 E小調(diào)
第2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8 Op.101 1815-1816 A大調(diào)
第29號鋼琴奏鳴曲(鋼琴) Piano Sonata No.29 Op.106 1818-1819 降B大調(diào)
第3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0 Op.109 1818 E大調(diào)
第3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1 Op.110 1821 降A(chǔ)大調(diào)
第3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2 Op.111 1819-1822 E小調(diào)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 Kurfursten Sonates WoD.47 1782-1783 降E大調(diào)
變奏曲 英雄變奏曲 Eroica Variations Op.35 降E大調(diào)
變奏曲 狄亞貝里變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 1823 C大調(diào)
變奏曲 32段變奏曲 32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C minor WoD.80 1806-1807 C小調(diào)
變奏曲 為鋼琴而作的變奏曲(14首) Variationen for Piano
變奏曲 根據(jù)德萊斯勒的進行曲主題的變奏曲9首 9 Variationen uber einen Marsch Von E. C. Dressler WoD.63 1781 C小調(diào)
聲樂作品
神劇 基督在橄欖山上 Oratorium “Christus am olberg” Op.85 1803 降E小調(diào)
彌撒曲 莊嚴大彌撒 Missa Solemnis Op.123 1818-1823 D大調(diào)
彌撒曲 彌撒曲 Mass in C Op.86 1807 C大調(diào)
清唱劇 <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Kantate “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 Op.112 1814-1815 D大調(diào)
合唱曲 合唱曲13首 Choral Works Op.121b
歌劇 費德里奧 Fidelio Op.72 1802-1805
貝多芬 - 作品《月光曲》解析
《月光曲》的傳說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一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 币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里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fēng)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fēng),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評價
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 《#c小調(diào)鋼琴奏鳴曲》 )描寫的是海上 月光的說法,源出于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
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 (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他說:“月光在音樂描寫里應(yīng)該是暝想、沉思、 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diào)奏鳴曲》第一樂章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后一個音符, 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diào)來暗示),是布滿云彩的天空,是陰郁的情緒。末樂章是狂暴的、 熱情的,表現(xiàn)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一瞬間的月光! 在德國,也有人稱此曲為“園亭”奏鳴曲。園亭是建筑在樹蔭下的涼亭,顯然這標題對于這首 奏鳴曲也同樣是不確切的?磥恚@首曲子所表現(xiàn)的決不是一幅明凈的風(fēng)景畫,而是一種內(nèi)在的 陰郁情緒。
《貝多芬傳》的作者泰厄(1817—1897)說第一樂章是“少女為生病的父親祈禱”, 這無論如何要比“月光”和“園亭”恰當一些。 貝多芬的這首曲子作于1801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 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結(jié)了婚。羅曼·羅蘭 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lián)系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里的痛苦和悲憤已經(jīng)多于愛情了! 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郁、哀訴和痛哭。
俄國音樂學(xué)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認為第一樂章是 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滅之火”。但1801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 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許和事實不符。
俄國藝術(shù)批評家斯塔索夫 (1824—1906)他在回憶了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認為這首奏鳴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劇 ,第一樂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yù)感的精神狀態(tài)。他在聽安東·魯賓斯坦的 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象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 有一些聲音是憂郁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yù)兆……” 《#c小調(diào)奏鳴曲》因“月光”的標題和傳說而特別出名。
貝多芬有一次說過:“人們常常談?wù)?《#c小調(diào)奏鳴曲》,但我曾寫過比這更好的東西,象《#F大調(diào)奏鳴曲》(作品78號)就是一例! 可見貝多芬自己對《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滿意的。
貝多芬 - 故事
欣然忘食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后,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侍者終于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jié)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jīng)吃過了!必惗喾腋韭牪贿M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后,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日有進境
晚年的貝多芬有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彈奏他的《c小調(diào)三十二變奏曲》。聽了一會兒,他問道:“這是誰的作品?”“你的!迸笥鸦卮鹫f!拔业模窟@么笨拙的曲子會是我寫的?”然后又補充了一句:“啊,當年的貝多芬簡直是個傻瓜!”歌德評論席勒的話,完全適用于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變化,在成長。我每次看到他時,總覺得他的知識、學(xué)問和見解比上一次進步了!庇幸粫r期,貝多芬甚至想毀掉他青年時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diào)七重奏》(作品20號)。這絕不是偶然的,象貝多芬這樣,真可以說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令敵手剽竊無門
貝多芬在18歲時(1788年)和波恩的勃勞寧一家交上了朋友,這一家的女兒埃雷奧諾勒(1772-1841)和兒子羅倫茨(1777-1798)跟貝多芬學(xué)習(xí)鋼琴。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波恩去維也納。由于離別前發(fā)生了一場爭吵,貝多芬到了維也納以后有一年沒有和埃雷奧諾勒通過信。1793年,他把在維也納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寫的)題獻給了埃雷奧諾勒。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中費加羅的詠嘆調(diào)為主題的小提琴和鋼琴變奏曲。1793年11月2日,貝多芬寫給埃雷奧諾勒的信里,在談到尾聲中鋼琴部分技術(shù)艱難的顫音時說:“維也納有些人在晚上聽了我的即興演奏后,第二天就會把我的風(fēng)格上有某些特色的東西記錄下來,算作他們自己的東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沒有看穿他們的這種行徑,我是不會寫這類曲子的。我知道他們的曲譜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決定先發(fā)制人。但我還有另一個理由:我想難倒那些維也納鋼琴家,其中有幾個是我的死敵。我要用這個來回敬他們,因為我料到,我的變奏曲將會到處和那些所謂的先生們狹路相逢,使他們顯出一副狼狽相!辈痪靡院,貝多芬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奏了這個曲子,顯示了他那高超的鋼琴技巧。
嚴謹?shù)淖髑鷳B(tài)度
門德爾松曾將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眾。在這張稿紙上,有一處改了又改,竟貼上了十二層小紙片。門德爾松將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fā)現(xiàn)最里面的那個音符(即最初的構(gòu)想)竟然與最外面的那個音符(第十二次改寫的)完全一樣。想當初,我國北宋文學(xué)家王安石,曾為一句“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煞費苦心,也曾設(shè)想過幾十種方案才最終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藝術(shù)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shù)精品。作曲對于貝多芬而言,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他寫作歌劇《費德里奧》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擬定過十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gòu)想。貝多芬常常揣著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fā)的靈感記錄下來。這一點又極像我國唐朝詩人李賀。
貝多芬 - 蔑視權(quán)貴的性格
貝多芬與前輩
“交響樂之父”海頓曾是貝多芬的恩師,但這對師生之間由于見解不同,常常發(fā)生不和。海頓十分欣賞貝多芬的才華,但無法容忍貝多芬那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桀驁不馴的性格。因此,兩人的分手是遲早的事情。
德國大文豪歌德與貝多芬于1812年在波西米亞相會,共同度過了一個月的時光。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未建立起友誼。貝多芬熱烈佩服著歌德的天賦,可對歌德的某些做法卻不能容忍。一天,他們一同出去散步。在路上遠遠看到了奧地利皇后率領(lǐng)著一群皇室成員與他們相向而行,歌德不顧貝多芬的一再勸阻,立刻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邊。貝多芬對歌德說:“您大可不必這樣做。貴族們的派頭是愚蠢的,只能顯示出他們的庸碌無能。……他們可以把勛章別在任何一個人的胸前,但這人決不會因此變得更優(yōu)秀些。他們也許能使一個人成為七品或三品文官,但在任何時候也造就不出歌德或貝多芬來……”然而歌德不僅仍拘謹?shù)亓⒃诼愤,而且面部開始顯現(xiàn)出謙卑的微笑。貝多芬意識到,無論他再說什么都是徒勞的。于是,他抬頭挺胸繼續(xù)向前走去。結(jié)果奧地利的皇后和皇太子認出貝多芬后,反倒率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敬。當他們經(jīng)過歌德身邊時,歌德卻早已脫帽鞠躬,連頭都不敢抬一下。事后,貝多芬痛心地對歌德說:“……您對于他們過分尊敬了!奔幢闳绱,貝多芬對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人們在他晚年全聾時用的談話冊中發(fā)現(xiàn),他不許別人用輕蔑的口吻談?wù)摳璧拢徊⒃鴮θ吮硎荆簽榱烁璧,他情愿“犧牲十次性命”。然而歌德對貝多芬卻終生不能原諒,態(tài)度冷淡,有時甚至是無情的,令人十分不解。
“對豬彈琴”
蔑視權(quán)貴是貝多芬的一貫性格。貝多芬的一位友人——利希諾夫斯基公爵曾邀請貝多芬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國軍官們演奏,但貝多芬沒有答應(yīng)。公爵終于板起面孔,變“邀請”為“命令”。但貝多芬不僅毫不畏懼地堅持回絕,而且回家之后,他就把利希諾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給他的一尊胸像找出來,摔得粉碎。然后,他給這位公爵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的話:“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不過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罷了;而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完全靠我自己。你這樣的公爵現(xiàn)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對于上層社會闊佬們的諂媚,貝多芬一樣深感厭惡。貝多芬生活的時代,歐洲盛行一種“收藏名人貼身物品”的風(fēng)氣。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貝多芬索取一束頭發(fā)做為紀念,貝多芬對此十分不以為然,后來竟用紙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將那位貴婦打發(fā)了。而那位伯爵夫人還蒙在鼓里,以為真的得到了寶貝。有一次,幾個貴族幸運地請到貝多芬,一起欣賞他的鋼琴演奏。起初,貝多芬的興致也還不錯,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漸發(fā)現(xiàn)這些貴族們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飯后“裝點裝點門面”而已。于是貝多芬立刻蓋上琴蓋,怒氣沖沖的留下一句:“我沒有興趣對豬彈琴!”后,拂袖而去。
貝多芬 - 人物評價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shù)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chuàng)作集中體現(xiàn)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樸實鮮明,它的音樂內(nèi)容豐富,同時又易于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xiàn)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斗志,即使在現(xiàn)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貝多芬的音樂風(fēng)格是鮮明獨特,他的作品中熱烈激昂、振奮人心的斗爭音調(diào)十分突出,這與貝多芬堅強的個性及其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意識是緊密相聯(lián)的。貝多芬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的時期,革命思想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創(chuàng)作,他追求“自由、平等、博愛”,渴望全人類的解放。貝多芬把這些思想與觀點作為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本內(nèi)容,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革命的斗爭精神與人民的愿望。發(fā)果說莫扎特的音樂是清澈的泉水,貝多芬的音樂就是熊熊烈火,迸發(fā)著熾熱的激情。
貝多芬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受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風(fēng)格輕快流暢;中期作品則體現(xiàn)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樂風(fēng)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復(fù)雜,同時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的因素。
貝多芬 - 名人遺跡
貝多芬盡管生在德國,但是自從他22歲離開德國之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維也納。他在維也納留下了眾多的遺跡
帕斯克瓦拉蒂樓房
Pasqualatihaus, 這座樓房以房子的主人命名,建造于1791至1798年間。在1804至1815年間,貝多芬曾經(jīng)多次在這里居住過。在這里,貝多芬經(jīng)歷了他創(chuàng)作的鼎盛期,他的第4, 5, 6交響曲,第4鋼琴協(xié)奏曲和歌劇《費德里奧》都是在這里創(chuàng)作的。
海利根施塔特遺囑屋
Heiligenstaedter-Testament-Haus,海利根施塔特當年是維也納城墻外很遠的地方了,如今是維也納北部高雅的別墅區(qū)。在這里,貝多芬在失去聽覺的絕望之際,于1802年10月在這里留下了遺囑,這所故居如今對外開放。
英雄屋
Eroica-Haus ,在離遺囑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貝多芬故居,這就是英雄屋,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英雄交響曲》的地方。貝多芬的另外一部交響曲《田園》也是在附近的地方創(chuàng)作的。這座故居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一座非常有名的新酒酒店。在充滿城郊風(fēng)情的小路上,游客可以領(lǐng)略到貝多芬當年創(chuàng)作的氣氛。在這里,人們把貝多芬散步的小路稱為《貝多芬小道》,小道的盡頭,有一個《貝多芬休息處》。
貝多芬紀念碑
Beethovendenkmal ,在維也納音樂廳對面,有一座貝多芬紀念碑,廣場也因此而得名。這座建造于1880年的紀念碑上塑造的是貝多芬的坐像,周圍是九個小天使,象征著這位音樂大師的九部交響樂。
貝多芬墓(魏林格墓地)
Waehringer Friedhof,1827年,貝多芬去世時被安葬在維也納北郊的魏林格墓地。1828年,貝多芬的好朋友舒伯特去世時,人們把舒伯特也安葬在此。1888年,兩位音樂大師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園,F(xiàn)在貝多芬的墓穴在32A區(qū)29號墓穴。
貝多芬 - 后人對其死亡原因的研究
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1770-1827)無疑是音樂殿堂的圣人,但是關(guān)于他的死因一直是研究人員爭論的問題。據(jù)最近的《貝多芬雜志》報道,維也納醫(yī)學(xué)院法醫(yī)學(xué)主任克里斯汀那·賴特爾稱,貝多芬的內(nèi)科醫(yī)生,可能在一個不恰當?shù)寞煼ㄖ,給貝多芬施用了過量的鉛,導(dǎo)致了作曲家死亡。
貝多芬死后,一位崇拜者剪下了他的一撮頭發(fā)以作紀念,正是這些頭發(fā)成了貝多芬死因的憑證。賴特爾醫(yī)生說,此次他進行的研究是通過貝多芬的頭發(fā)進行的。
至于貝多芬的頭發(fā)的來歷,還有一連串的故事。 原來,貝多芬離開人世后幾天,世界各地的仰慕者齊集維也納,瞻仰遺容。他們中間有一位狂熱“粉絲”———猶太音樂家菲丁南德·希勒爾。他剪下了貝多芬的一撮頭發(fā),以作紀念。
此后一個世紀,這撮頭發(fā)被視為寶貝,保存在希勒爾家。直到納粹德國大屠殺開始,珍貴發(fā)絲才被丹麥醫(yī)生凱·弗萊明接管,而最終由弗萊明的女兒將其拍賣給了四個美國人。至此,后人才得以對貝多芬的頭發(fā)進行非破壞性的檢測,慢慢地積累關(guān)于貝多芬死因的重要憑證。
賴特爾揭示,貝多芬死前幾周,體內(nèi)鉛含量與大夫?qū)Ω共克[治療有關(guān)
賴特爾指出,從1826年12月5日,到1827年2月27日,貝多芬自己在日記中寫道“瓦夫魯赫大夫?qū)ξ疫M行了腹水治療”。從這些資料中可以得知,在1827年3月,也就是貝多芬死亡前四個月,他患上了嚴重的腹部水腫。安德里亞斯·瓦夫魯赫大夫?qū)λ母共窟M行穿刺,以便吸干水分。就在這位作曲家去世的那張床上,他接受過瓦夫魯赫大夫的腹部穿刺治療,每次穿刺治療都會從腹部抽出7.7-14升的水,雖然這種治療大大緩解了貝多芬的痛苦。但是,也帶來了很糟糕的影響。
賴特爾認為,通過他對貝多芬頭發(fā)的研究,證明了這個糟糕影響確實存在。原來,頭發(fā)在生長過程中從血液里面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包括鉛等別的物質(zhì)。賴特爾用光譜分析的辦法,探明了貝多芬的兩根頭發(fā)中的化學(xué)物質(zhì)含量隨時間而變化。這種變化為貝多芬生命的最后四個月體內(nèi)的化學(xué)物質(zhì)做了一個日記似的記錄。
經(jīng)過幾個月的辛苦實驗,他發(fā)現(xiàn),瓦夫魯赫大夫?qū)ω惗喾疫M行的腹部穿刺治療一共進行了四次,而每次治療結(jié)束,貝多芬頭發(fā)中的鉛含量就會達到一個高峰。也就是說,緩解腹部水腫的治療其實加劇了鉛中毒。賴特爾仔細琢磨,推測出了故事的一個關(guān)鍵情節(jié):那就是,瓦夫魯赫大夫在每次穿刺治療后,會使用一種含鉛膏藥,敷住傷口。正是這些含鉛膏藥中的重金屬,滲入貝多芬的肝臟,并且日益累積,加劇貝多芬的死亡。
膏藥中的重金屬鉛并不能導(dǎo)致健康人死亡,但是貝多芬當時已經(jīng)是重病之身,重金屬鉛的毒性,在貝多芬的時代已經(jīng)眾人皆知,那么,為什么瓦夫魯赫大夫會給這位偉大作曲家施以含鉛藥物呢?難道他想謀殺貝多芬?
賴特爾為這位大夫辯護。他認為,含鉛膏藥其實是當時醫(yī)療處理中的正常方子,瓦夫魯赫大夫所使用的膏藥,并不能導(dǎo)致健康人的死亡。但是,有一個事實遭到了忽視,那就是,腹部已經(jīng)水腫的貝多芬,早就不是健康人了。
1827年3月26日,偉大的作曲家死于奧地利首都時,醫(yī)生們第一次剖開了貝多芬的腹部,才發(fā)現(xiàn)他受到肝硬化的折磨,這可能就是引起腹部水腫的最根本原因。事實上,在他死前幾年,他的身體非常糟糕。對于肝臟嚴重損壞的貝多芬來說,藥膏中的鉛超出他的承受范圍。這些鉛滲透到了他那非常不健康的肝臟,并最終導(dǎo)致了該器官的衰竭,加速了偉大作曲家的死亡。
所以,貝多芬的死亡“是瓦夫魯赫大夫?qū)е碌摹斎,我們不能怪罪于瓦夫魯赫大夫,他無從知道貝多芬已經(jīng)有一個如此嚴重受損的肝臟!辟囂貭柡軐捜莸卣J為。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骨骼檢測,發(fā)現(xiàn)貝多芬在含鉛膏藥治療之前,已經(jīng)鉛中毒
美國能源阿崗尼國家實驗室的比爾·沃爾士,曾領(lǐng)導(dǎo)他的實驗小組,在貝多芬的骨骼碎片中檢測到了大量的鉛。兩年前的骨骼碎片研究,確定了貝多芬多年衰弱的源頭是鉛中毒,但是當時并沒有把鉛中毒和瓦夫魯赫大夫聯(lián)系起來。這次談及賴特爾的實驗結(jié)果,沃爾士認為,賴特爾的“數(shù)據(jù)有力證明了,貝多芬生命的最后111天接受了大量含鉛物質(zhì)的治療,這些鉛很有可能來自于他的內(nèi)科醫(yī)生開出的方子……我覺得,貝多芬的死亡是因為已經(jīng)鉛中毒的身體,又接受了含鉛藥物治療。”
是什么引起了貝多芬之前的鉛中毒?原因眾說紛紜
至于在瓦夫魯赫大夫?qū)ω惗喾疫M行含鉛膏藥治療以前,是什么引起了貝多芬的鉛中毒,有人認為是貝多芬常飲用的含鉛葡萄酒。還有人認為,貝多芬年輕時候在SPA里喝下了含鉛的水,這些金屬沉積體內(nèi),引發(fā)慢性鉛中毒。
還有一個重要線索,在瓦夫魯赫大夫的日記中,人們發(fā)現(xiàn):貝多芬腹部水腫之前,還有過肝炎史。瓦夫魯赫大夫使用了一種含鉛的鹽類藥物,對他進行肝炎治療。專家推測,這些鉛在貝多芬的腹內(nèi)聚集,也會導(dǎo)致持續(xù)鉛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