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jīng)歷
1803年,父親去世。為了躲避戰(zhàn)亂,阿瓜多立刻前往阿蘭胡埃斯附近的法布拉村繼承了父親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土地遺產(chǎn)。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她一直潛心于吉他的學習和研究,并寫出了最初的吉他教本和不少練習曲。1824年,母親去世了,翌年,他的教本在馬德里出版。
母親去世后,阿瓜多離開了自家的莊園,于1825年只身來到法國,并在隨后的13年里,一直居住在巴黎。1827年,法語版的阿瓜多教本在巴黎發(fā)行,阿瓜多也隨著教本在巴黎名聲大噪。在這里,他和很多知名的音樂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如羅西尼、帕格尼尼、波利尼等。而其中傳為佳話的,自然還是跟吉他音樂家索爾的友誼。
雖然愛好文學、性情溫和的阿瓜多于激情四射的索爾性格迥異,但是共同的追求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索爾曾作品題獻給阿瓜多,還專門為他們倆寫作了二重奏曲《兩個好朋友》(Op.41),并由他們合奏演出。
在吉他右手技法上,由著名的指頭派和指甲派之分,而這兩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索爾和阿瓜多。阿瓜多在認識了索爾之后,曾一度想要放棄指甲派的彈法。在吉他的歷史上,索爾可以說是音樂性和藝術(shù)性的象征,而阿瓜多總的來說,還是得算技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瓜多的練習曲有些難度非常大,吉他大師布里姆所認定的最難的吉他曲就是出自阿瓜多之手。除此之外,阿瓜多所寫的大量難度不大的小品雖然總體音樂性不及索爾的練習曲,但也個個清新悅耳,能夠給初學吉他的人以莫大的親切感,再加上這些曲目出眾的教育性,使得阿瓜多的練習曲直到二百年后的今天,仍在吉他教學中大量采用。
雖然在法國期間,阿瓜多憑借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及謙遜的君子風度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但思鄉(xiāng)之情卻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1838年,阿瓜多回到了自己的祖國。1849年12月20日,阿瓜多在馬德里逝世,結(jié)束了其吉他藝術(shù)生涯。
個人作品
阿瓜多的吉他技巧,基本上傾向于機能派,可說已達到巴喜利歐神父和猛雷迪等流派的頂點,他的吉他技巧在《吉他教程》的后半部有所反應(yīng),F(xiàn)在發(fā)行的《吉他教程》又兩種版本,一種是阿瓜多的原版,二是馬德里國立音樂學院吉他系主任教授德.拉.馬薩(Region Sainz De Lamaza)在尊重阿瓜多的意圖的基礎(chǔ)上,適應(yīng)現(xiàn)代吉他教育的需要而編輯的聯(lián)系作品。以上兩種版本的《吉他教程》,其中都又各種圓滑音練習,并且加以應(yīng)用做出多種類的裝飾音。在所有的指板上,每一個音都有其分配的使用法;另外,和弦在吉他上的用法也都有詳細的說明。值得注意的是,阿瓜多與用指頭彈弦的索爾不同,他主張用長指甲的右手撥弦。此外,阿瓜多還發(fā)明了專供吉他使用的譜架。
《阿瓜多吉他練習曲集》 《華麗回旋曲》《圓舞曲45首》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