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爾·吉納爾 - 基本信息
帕斯卡爾?吉納爾(1948-),法國作家,生于阿伏爾河畔的維爾內(nèi)省。父母是語法學(xué)家和管風琴演奏者,成就了他這樣一位“寫作像寫曲子一樣”的作家。2003年以著作《漂泊的影子》 (又譯《幻影游離》)獲得法國最大的文學(xué)獎——龔古爾獎。帕斯卡爾·吉納爾 - 人物簡介
1948年4月23日,帕斯卡爾?吉納爾生于阿伏爾河畔的維爾內(nèi)省。他的父母是語法學(xué)家和管風琴演奏者,對他來說,兩者的影響結(jié)合起來,便成就了他這樣一位“寫作像寫曲子一樣”的作家!镀吹挠白印肥撬谧珜懙娜壳蹲詈蟮牡蹏分械牡谝徊。而《最后的帝國》的書名,就來自于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人稱“太陽王”)的一名管風琴師譜寫的幾首曲子的名字。 《最后的帝國》全部三部曲已經(jīng)脫稿,將于年內(nèi)在格拉塞出版社出版。帕斯卡爾?吉納爾并不是法國文學(xué)界的陌生人。從七十年代以來,吉納爾已經(jīng)出版了三十多部作品,其中有好幾部非常暢銷,早已為人所熟知。其中甚至有兩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特別是一部名為《世界的每一個早晨》的小說,不僅在1991年出版的時候曾經(jīng)轟動一時,今年改編的電影亦可算是一個意外的成功。
帕斯卡爾·吉納爾 - 人物評價
龔古爾獎評委主席愛德蒙特?夏爾-魯非常高興吉納爾的獲勝,他說:“帕斯卡爾?吉納爾是一位偉大的法國作家。他寫了一部不是小說的書,但這部書卻是一千部小說。每一章都是一部有力的小說。正是為此我們授予他龔古爾獎。”
帕斯卡爾·吉納爾 - 獲獎經(jīng)歷
每年的十月,都是法國文學(xué)獎產(chǎn)生的重要時期。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龔古爾獎。它是法國文學(xué)的旗幟,影響著法國文學(xué)的動向和發(fā)展。和往常一樣——在一片爭議聲中,龔古爾獎評委秘書長迪迪埃?德古安宣布今年的獲獎?wù)呤牵号了箍?吉納爾,獲獎作品是《漂泊的影子》。
2000年獲法蘭西學(xué)院小說大獎
帕斯卡爾·吉納爾 - 作品評價
《漂泊的影子》與他過去的作品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它既令人吃驚,亦令人感動。大致上來說,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一位作家為了尋求對他所處時代——也就是今天的時代的理解而在時空間漫游,從秦始皇到世貿(mào)大樓,從耶路撒冷到美國國會,無所不含。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像是一部小說,而更像一部散文或雜文。其中包含著吉納爾對當今世界的看法、疑問、沉思、探究和判斷。《漂泊的影子》里鮮有情節(jié)或故事的敘述,人物的對話也不多。更多的是用一種精致、簡潔的語言,表達作者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以及想到的一切。文字有時極短,一個段落就是一句話或者幾個字,一個章節(jié)甚至會短到只有半頁。如果想在這部作品中讀到一個感人故事,那是一定會失望的。但讀著讀著,人們卻發(fā)現(xiàn),吉納爾悄悄地牽著讀者的手,帶著他們在夜色里漂泊,看到一個似幻似真、亦幻亦真的世界——讀這本書本身,就像在漂泊之中。此間一些評論甚至認為《漂泊的影子》是一串“形式近乎完美的珍珠”、“一個博學(xué)者的沉思”……
這是一部相當別致的書,風格極為特殊,甚至都不知將其歸入何種類型的作品。讀來瑯瑯上口,但卻又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漂泊的影子》問世以來,獲得評論界相當程度的好評。但可以肯定大眾不會太喜歡。甚至也有評委認為,這部作品“太過古板”,缺少“創(chuàng)意”,尚達不到龔古爾文學(xué)獎的水準……這再次證明,法國人要是沒有爭議就不是法國人了!這也是龔古爾獎的傳統(tǒng)——1968年著名詩人、評委阿拉貢甚至因為自己中意的作家未能如愿獲獎而拂袖而去。這一次,《漂泊的影子》是在第三輪投票中獲勝的。吉納爾共獲得六票,戰(zhàn)勝了奧利維埃?羅蘭的暢銷小說《紙考慮》 (兩票)和杰拉爾?德?科爾坦茲的《阿! (兩票),應(yīng)該說優(yōu)勢相對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