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 - 人物概述
呂洞賓,名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唐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zhèn))人。呂巖乃宦門之後,祖輩數(shù)世皆為朝廷顯宦。上祖呂子臧,隋末拜登州剌史,又為南陽郡丞,後封為南陽郡公。至唐代,高祖呂諲,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吏部尚書。曾祖呂延之為浙東節(jié)度使。祖父呂渭為禮部侍郎。呂渭生四子,其中溫丶恭丶讓皆居顯位。呂讓系呂巖之父,曾官拜海州剌史。
呂洞賓生於798年(唐貞元十四年),卒年不詳,是唐末著名的道學家丶醫(yī)學家丶養(yǎng)生學家丶書法家和丹經(jīng)詩人。宋金以來道教各派特別是全真道尊其為師祖。
呂洞賓自幼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五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身衣黃白衫,系一皂絳,狀類張子房,二十不娶!箷觊g(841─846 年),呂洞賓參加進士考試落榜。直到862年(咸通三年),才考中進士甲科,年已64歲。曾任五峰丶廬山丶潯陽(今九江市)縣令。游廬山偶遇鍾離權(quán),浩然發(fā)棲隱之志,棄官從道,結(jié)茅於廬山等處。後又到中條九峰山(今芮城縣大王鎮(zhèn)西堯村北後山)丶終南山等處,潛心學道。曾遍游江丶淮丶湘丶鄂丶魯丶豫丶粵丶浙等地,施醫(yī)治病,懲惡揚善,行俠布道。
《宋史.陳摶傳》謂:「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年百馀歲,步履輕捷,頃刻數(shù)百里,數(shù)來摶齋中!贯岽鷤髡f他能飛劍取人頭。呂洞賓精于道教之方術,并能以各種方術助善除惡,解人急難。他有度人之心,盡游人間,而人不識;蜃鲎x墨客,索價甚昂,沒有人理他;或作傲士,忽然而來,又飄然而去,要等到他去後,人家方始知道是神仙,而懊惱之至。所以後代演變出許許多多關於呂洞賓為人醫(yī)病丶救度窮人丶懲除惡人的故事,并把各種神仙方術,神仙故事,都附會到呂洞賓身上,使他成為道教中無所不能的神仙人物。從宋代起呂洞賓信仰形成後,被道俗共同奉為八仙之一,且在八仙中最為著名。
金元之間,全真道大興,崇奉呂洞賓為師祖,逐使呂祖廟丶純陽宮遍及南北各地。芮城縣永樂鎮(zhèn)招賢里系呂洞賓故里,被全真道視為祖庭之一。元初將呂公祠觀擴建為規(guī)模宏大的大純陽萬壽宮,俗稱永樂宮。宮中純陽殿五十二幅壁畫為《純陽帝君新游顯化圖》,即描繪呂氏作為神仙中人的一些「事跡」。
呂洞賓多次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詔封: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詔封為妙通真人;1269年(元至元六年),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1310年(元至大三年),加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同時被全真道推為北五祖之一。在全真道的道觀里,大都有呂祖殿或祠,供奉呂洞賓。
呂氏著作有《九真玉書》丶《青山堂易說》丶《指玄篇秘注》!度圃姟分杏性娝木!兜啦剌嬕蜂浧湓娮鞯取
呂洞賓懷有救世之志,認為人若能忠於國,孝友于家,信于交友,待下以仁,不慢自己,「不欺暗室」,以方便濟物,「以陰騭格無,人愛之,神鬼敬之,即此一念,也與吾同」,雖不曾相見,「猶見吾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呂洞賓重視道德教育。從他的有關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把忠孝誠信丶遜悌謙恭丶仁義禮智作為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而忠孝誠信則為核心。他說:「忠孝二端,為天地間第一根本。」「道中不止忠孝,而忠孝為行道始!埂改笊裢ǎ谥倚。」他認為,父母「十月懷胎」丶「三年乳哺」丶「自忍饑以飽其子,自受凍而衣其兒!埂赣麍笥H恩,自當竭力盡心才是!顾認為,「能孝即能忠,能忠必先孝。」那些「信誠仁德,遜悌謙恭,心正神明,心正慧靈」的孝忠之人,自然有仙師引度成功。不僅世人應該如此,而且神仙亦然,「無不忠孝之神仙,無不忠孝之佛祖!顾f:「(不孝親者)鳥獸弗若,在世則為人鄙賤,在國則為法不容。上而神瞋,下而鬼惡;蛩鹞羺柟眵榷驍(shù)難逃,甚而雷轟電擊,震尸毀體,火水不受。」「故忠孝之人,朝廷褒之,史冊傳之,天道佑之,鬼神敬之。以視不忠不孝,顯被刑誅,陰遭鬼責,萬世貽譏,永沈惡趣者,奚啻天壤。故凡疫癘刀兵,水旱饑饉,皆不忠不孝之招也。」呂洞賓自幼尋儒業(yè),入道之後,又主張三教合一,殊途同歸。所以,他的道德教育思想與儒家十分相近。不同的是,儒家施孝忠仁義之教,是為了正序明倫丶流芳百世;呂洞賓宣揚忠孝仁義的目的卻在於延年益壽,得「道」成仙。呂洞賓提出道德教育和修養(yǎng)的方法,一是稱善丶棄惡丶改過。他說,稱善「可以寡禍,可以致祥!埂覆华氁簧順s昌,子孫亦獲吉慶;不獨一家康泰,一里盡得消殃!埂改铎渡疲瑒t屬陽明,其性入於輕清,此天堂之路!苟,他還認為「雖明丹理,不稱行動,損他利己,魔來塹靈。」學道之士「先須稱善功,善功多稱道緣通!谷欢柑煜轮耍瑸樯普呱,作惡者多。」所以,呂洞賓告誡一切世人,應當擺脫惡念,棄惡從善。不僅自己如此,而且還要教化他人,行善棄惡。他說:「行吾道者,如遇不善之人」,不能「乘人過失,指摘瑕疵,恣肆譏訕,妄行詆識,表自己之長,暴揚人短」,而要「以德理化之」,「要柔以處之,和以接之」,「即彼汩沒已深,斫喪已甚,稔惡不悛,遽難感化者,亦須善待之!埂阜e過則如丘山,積功則如勺水。生死權(quán)衡,一念轉(zhuǎn)輪!沟牵艘膊荒艽嫘膭庸麍笾,因為存心果報,就是「作不善之根」。他說:「如人行一善,或十善百善,私心計曰:天其有以報我乎?如其不報,則以為作善無用矣,而作善之心輟。如人行一不善,或十不善,百不善,私心亦計之曰:天將有以報我乎?如其無報,則以為作不善無傷矣,而悔過之心輟!顾強調(diào),「人孰無過,惟在知悔而善補!埂肝┲羞^,則宜速改!埂溉说恍幕谶^自修,道不遠矣!埂改芨囊贿^,即獲一善。」二是強調(diào)修「道」必須先修心,以保持天真自然的本性。心是精丶氣丶神的主宰,希賢希圣都不久乎此心。修心首先要「寡欲清心,能知靜攝」,才可希冀長生不死,脫質(zhì)成仙。其次,要內(nèi)觀自省。「大凡作事,不必問人之是非,必要內(nèi)省!埂干瞎派裣,也是人修得!埂该髡芤藶樾Хā。
呂洞賓 - 與永樂宮
呂洞賓在民間長期流傳中,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交融。呂洞賓修習方術,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xiàn)了儒家“兼
濟天下”的入世思想。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文化融合的印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nèi)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xiàn)于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不拘小節(jié),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nèi)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jié)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jīng)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xiàn)象的積淀,使得這類傳說的研究意義更為深遠。
永樂宮由宮門、龍虎殿、無極殿、純陽殿、重陽殿五座建筑物組成。它們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筑,從構(gòu)件規(guī)制上吸取了宋代“營造法式”,在建筑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些元代殿宇中,最有價值的是無極殿和純陽殿。
無極殿,又稱三清殿,因奉把道教神話中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得名。舉目望去,殿脊黃藍相間琉璃浮雕,五彩繽紛。殿頂砌造的人物、花卉、龍鳳、映群,千姿百態(tài),形象逼真。殿內(nèi)四壁,滿布壁畫,以人物畫居多,面積是 4O3.34平方米,畫面上有人物 286個,這就是著名的《朝元圖》。眾多的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以南極、東極、紫微、勾陳、玉皇、后土、木公、金母八個大像為主體,組成了恭賀朝拜“三清”的場面。其中有龍袍加身的帝王,有鳳冠霞被的皇后,有嫵媚輕盈的侍女,有急如星火的差役,還有,武將驍勇驃悍,力士威武強壯,玉女天姿綽約。整個畫面氣勢雄偉,場面壯闊,筆力遒勁流暢,色彩絢麗協(xié)調(diào),人物刻畫細膩傳神,栩栩如生,既表現(xiàn)了群仙聚會的盛況,又體現(xiàn)了中國封建朝廷儀仗,猶如一幅“漢宮威儀圖”,堪稱中國繪畫史上的杰作。
純陽殿,又稱呂祖殿,為奉祀?yún)味促e而建。殿內(nèi)塑有呂祖像,面目和善慈祥,神態(tài)端莊自如。殿內(nèi)壁畫,描繪的是呂洞賓的生平事跡,從誕生起,到得道成仙,普渡眾生,游戲人間,采用的是連環(huán)畫的形式,每幅畫面之間用山石、云霧、樹木、河流等自然景色相隔相連,遠觀渾然一體,近看內(nèi)容各異。雖為宗教畫題,但反映了元朝以前我國人民的生活習俗和社會風貌。這一幅幅壁畫形象地展示了殿堂樓閣,橋梁涵洞、酒肆茶館、村舍民居等物質(zhì)民俗,表現(xiàn)了官吏、學生、平民、商賈等各個階層、各類人物的生活,還有舟船河中行駛、嬰兒誕生儀禮、老人死后祭奠場景,這一切都為我們研究宋金元社會史和風俗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純陽殿后門的出口處,有一幅《鐘呂談道圖》,俗稱“盤道”,畫的是鐘離權(quán)誘導呂洞賓修仙學道的場面。畫面背景有起伏的群山,有潺潺的流水,有古老蒼勁的松樹,景色秀麗雅靜,師徒二人側(cè)身對坐,鐘離權(quán)袒胸暢談,舉止大方;呂洞賓凝神注視,側(cè)目靜聽,神態(tài)謙恭。這幅畫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情與景有機交融,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
永樂宮原建在永樂鎮(zhèn)。1958年因黃河三門峽水庫工程上馬,而永樂宮正處于淹沒區(qū)內(nèi),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國家撥出巨款,進行了規(guī)模浩大的遷移工程,全部壁畫分塊割取,按照原樣安裝復原,將永樂宮完好無缺地遷移到了芮城縣城北的龍泉村。這里曾為“古魏城遺址”,有唐代建筑龍泉寺,前為黃河水庫,后是巍巍中條山,清澈的泉水環(huán)繞旁邊,更為永樂宮增添了迷人的景色。
呂洞賓 - 呂洞賓《谷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虛,言之道有又還無。言之無兮不可舍,
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煉之仙人號。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長生。
本不遠離,身還不見。煉之功若成,自然凡骨變。
谷神不死玄牝門, 出入綿綿道若存。修煉還須夜半子,河車般載上昆侖。
龍又吟,虎又嘯,風云際會黃婆叫。火中姹女正含嬌,
回觀水底嬰兒俏。嬰兒姹女見黃婆,兒女相逢兩意和。
金殿玉堂門十二,金翁木母正來過。重門過后牢關鎖,
點檢斗牛先下火。進火消陰始一陽,千歲仙桃初結(jié)果。
曲江東岸金烏飛,西岸清光玉兔輝。烏兔走歸峰頂上,
爐中姹女脫青衣。脫卻青衣露素體,嬰兒領入重幃里。
十月情濃產(chǎn)一男,說道長生永不死。勸君煉,勸君修,
谷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處,與君白日登瀛洲。
呂洞賓 - 狗咬呂洞賓的典故
傳說一
呂洞賓成仙得道之前,原是個讀書人。他的好友中有個同鄉(xiāng)叫茍杳。茍杳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厚,是一個老誠君子,讀書又很勤奮。呂洞賓很賞識他,與他結(jié)拜為金蘭兄弟,并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以后能有個出頭之日。
一天,呂洞賓家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茍杳一表人材,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茍杳。呂洞賓深怕茍杳貪戀床第之歡誤了錦繡前程,連忙推托。沒料到,茍杳本人聽說林家小姐貌美,執(zhí)意要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對苛杳說:“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逼堣寐犃舜蟪砸惑@。寄人籬下,怎得不低頭?再說,婚禮的一切花費都得仰仗呂家,誰讓自己一貧如洗呢?思前想后,還是咬咬牙答應了。
茍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跑前跑后張羅一切。而茍杳卻無臉見人,干
幾年后,茍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而去,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財化灰燼。呂洞賓和妻子只好在殘磚破瓦搭就的茅屋里寄身,不用說,日子過得是夠難的。呂洞賓只好出門去找茍杳幫忙。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上了茍杳府。茍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熱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一住幾個月,一點銀子也沒拿到。呂洞賓仰天長嘆:“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回到家鄉(xiāng),呂洞賓老遠就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大為詫異:自己遠離,子幼妻弱,怎能大興土木?及至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大門兩旁竟貼了白紙。家里死了人?他慌忙進屋,見屋里停著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陶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她為哪個戴孝?輕輕叫一聲:“娘子!蹦镒踊仡^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說:“哎呀!當真嚇死我了!這不會是在夢中吧?”原來,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在茍杳家病死了。妻子一聽,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來。今天正哭著,不想?yún)味促e竟回來了。
呂洞賓心下明白:都是茍杳玩的把戲。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咔嚓”一聲,棺材劈開了,里面竟全是金銀財寶,還有一封信。呂洞賓展開信讀道:“茍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眳味促e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茍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茍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茍杳”與“狗咬”同音,傳來傳去竟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是明朝馮夢龍《醒世恒言》小說中的故事。
白云觀。在呂祖殿有一疊復印的手寫的有關呂祖的材料,內(nèi)容不多,但卻很珍貴。里面有:1、呂祖自述詩一首;2、贊一首;3、又贊一首;4、傳聞正誤;5、呂祖寶誥。這里我只摘錄傳聞正誤一部分。
1.“洞賓戲牡丹”,乃宋人顏洞賓,非呂祖也。又“黃梁夢”乃鐘離云房點化呂祖,俗為盧生,亦誤。
2.又明馮夢龍撰“醒世恒言”。造作“純陽子飛劍斬黃龍”,世人不曉此乃虛構(gòu)之小說,竟以為真。呂祖曾作《題鳳翔天慶觀》詩自辨曰: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斬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貸烏金混世流。
清康熙年間,呂祖再降黃鶴樓,題云:“世傳飛劍斬黃龍,乃宋散仙顏洞賓也,豈有上真而嗔惱不除者乎?”另據(jù)元人輯《純陽帝君神化妙載》,呂祖原有一詩:
拋卻行囊踏碎琴,飄然拂袖出儒林。
自從一覺黃梁后,始知從前用錯心。
蓋喻自見鐘離后,始棄儒學道也。馮氏故意將“一覺黃梁”篡為“一見黃龍”。清人彭定求編《全唐詩》時,亦依馮說而錄入此改后之詩,遂致繆說廣傳也。
顏洞賓與呂洞賓的事跡常被混淆,明朝的王崇簡《冬夜箋記》也考證出:「俗傳洞賓戲妓女白牡丹,乃宋人顏洞賓,非純陽也!箺盍煎鰟t說:「祖嘗言『吾道雖於房中得之,卻非御女之術。』一言已破千古之疑。凡若此者,以偽亂真,皆呂祖之罪人也。」
楊良弼認為,呂祖清心修道,必斷女色。若胡亂傳言,則是「呂祖之罪人」。另方察之,「十試」之中,呂祖女色且已斷,得道之後,又如何「三戲名妓白牡丹」?世人時;煜齾巫媾c其他人的事跡,尤其是與呂祖表字相近的「顏洞賓」。
呂洞賓 - 鐘離權(quán)十試呂洞賓傳說
第一試:洞賓一日外出回來,突見家人悉皆病死,洞賓既不悲傷,也不悔恨,只管置辦壽衣、棺木,準備料理后事,不一會兒,又全都活過來,他也無所謂。
第二試:洞賓上街賣貨,買主討價還價后,說好了價錢,但雜主又反悔變卦,只付給一半價錢,洞賓不惱,讓買主大搖大擺地把貨物拿走。
第三試:大年初一,洞賓正欲出門,遇一乞丐倚門乞討,洞賓急忙施予財物,但乞丐卻沒完沒了,一討再討,口出穢言,洞賓只是滿臉堆笑。
第四試:洞賓牧羊山中,忽遇一餓虎追捕羊群。洞賓保護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擋虎,老虎見之悻悻而去。
第五試:洞賓居山中茅舍讀書,忽然來了一個漂亮女子,聲稱自己是迷了路前來求宿。繼而,這女子百般挑逗洞賓,夜逼共寢。洞賓始終神態(tài)自若。
第六試:洞賓一日外出歸來,發(fā)現(xiàn)家中遭竊,財產(chǎn)洗洗劫一空,洞賓沒有頹喪,沒有報官,乃躬耕自鋤。鋤地時忽然挖出十幾錠黃金,洞賓趕緊用土掩埋,分毫未取。
第七試:一次上街買些銅器,回到家中一看,全都是金器,洞賓馬上退還給貨主。
第八試:有個顛狂道士在街巷里賣藥,聲稱服者立死,來世可以得道。人們聽了,誰個肯自尋死路?洞賓不信這個邪,買回服之、安然無恙。
第九試:河水泛濫,洞賓與眾人乘舟渡河,行至中游,狂風暴作,波濤洶涌,眾人驚懼,唯洞賓神態(tài)自若,端然不動,視生死之度外。
第十試:洞賓獨坐室中,忽見無數(shù)奇形怪物狀的妖魔鬼怪,有的欲殺之,有的欲打之,洞賓毫不畏懼。又一群夜叉,押著一個血淋淋的死囚,前來找洞賓索命:“你前世殺了我,今當賞還我命!”洞賓道:“殺人嘗命,欠債還錢。”神態(tài)自若,端然不動。忽然見空中大喝一聲,鬼怪皆無。一人撫掌大笑,卻是云房先生漢鐘離。
十試呂洞賓,呂洞賓皆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鐘離權(quán)極為滿意。帶著呂洞賓至終南山鶴嶺,傳以靈寶秘法,上真秘法,共同開創(chuàng)了鐘呂金丹派。
(一說鐘離權(quán)的師傅東華帝君,是純陽真人呂洞賓的前身。該說法多見于明清小說以及降鸞書、勸善文中,如《八仙得道傳》、《東游記》等。另據(jù)《歷代神仙通鑒》,呂洞賓是上古圣王“皇覃氏”轉(zhuǎn)世。)
呂洞賓 - 呂祖百字銘
養(yǎng)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自性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jié),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云朝頂上,甘露淋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呂洞賓 - 著作考略
呂洞賓詩從內(nèi)容來劃分,大致可分為題詠、贈答、勸度、修煉這樣幾類,題詠詩多好事者為主,更隱姓名,使人猜測,以欺世惑眾。贈答詩贈答人物多不可考,或依傳說因事設詩,或依靈跡移花接木,改竄他人之詩以當之。故前兩類偽多真少。勸度詩大部分見于《渾成集》上卷。修煉詩多言內(nèi)、外丹事,內(nèi)外丹兼修是北宋道教修真理論的一個特點,呂洞賓倡此說是必然的,所以后兩類可說是真多偽少。但是《呂祖志》,《混成集》中所收的詩歌詞曲多是南宋以前出現(xiàn),其影響是存在的,可作為研究昌洞賓和宋代道教的主要參考資料。
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從》玉壺遐覽三云: “考呂之顯跡五代,見于雜說者,其句有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見于詩話者,其句有‘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檔里煮山川夕似是本詩。而‘朝游北海暮蒼梧’亦可信者,然皆五代小說所載也!薄帮嫼}攦喝瞬蛔R”詩,見于《純陽呂祖集》及《呂祖志》“真人本傳”中,其他諸本皆題為《送鐘離云房赴天池會》,唯《渾成集》不加題目,與其他七律合編,并諸本文字不盡同!督鹕徴谟洝芳冴枀握嫒藯l亦記此詩日:“俄而之間、仙人數(shù)輩,特邀先生(正陽真人鐘離權(quán))赴蓬菜之會,呂公泣下拜啟,師真云車東邁,何日言歸,遂以詩禱之日:‘功滿來來際會難,又聞東去幸仙壇,杖頭春色一壺酒,頂上云攢五岳冠,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先生去后身須老,乞與貧儒換骨丹!柎鹑:‘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向真鉛煉甲庚,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鼎攢四季中央合,藥運三元八卦行,齋戒與君成九轉(zhuǎn),一丸人腹鬼神驚!姰吽烊!辩婋x答詩諸本皆以其為呂詩,并與前一首合編,“真人本傳”中無鐘答詩之事。這些都是后來傳說,固不可信,但詩卻可能是真的。鐘呂傳授之說后起,遂有人依所傳呂洞賓詩因詩設事,編造鐘呂傳道故事。
前所引兩首,《渾成集》收入一組七律中,共六十六首。這組詩《呂祖志》收六十三首,與《純陽呂祖集》同!秴巫嫒珪穭t收入前所云:“七律一百另七首”中,并包括“一粒粟藏世界”詩。這一組七律,雖各本所收數(shù)量不同,編排順序卻大致一樣,估計都是較早的呂洞賓詩作。如其中收《贈陳處士》、《哭陳先生》二首,即為與陳搏之詩。
這兩首詩,《呂祖志》中有題,《渾成集》中無題,不知陳處士,陳先生何許人。《呂祖全書》題為《贈陳處士烈》、《哭陳先生烈》,題下有“按神仙鑒系陳烈!薄督K南山人集》題為《贈福州處士陳季慈烈》。查趙道一《仙鑒》無陳烈事,而《宋史》卷四百五十八有傳,言其學行端傷,重尊古禮,似一腐儒,絕非山林樂道,高舉遠引之士,與詩中所記不相類!顿涥愄幤摺吩:“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話興亡事不成,金榜因何無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云歸大海龍千尺,月滿長空鶴一聲,深謝宋朝明圣主,解書丹詔詔先生!标惒(jīng)唐末五代,歷數(shù)朝之興敗,并“唐長興中試進士不第”,遂修仙去,與呂洞賓唱酬如交友。(參見《道藏》洞真部《太華希夷志》)周世宗、宋太宗屢召之.(參見《宋朝事實類苑》卷四十一)這些都一與詩的內(nèi)容相一致,并其詩云“宋朝”,而不言“本朝”,“國朝”或“圣朝”,時似在大宋開國之初。又苗善時《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中“襲明印第七化”,即言此詩為呂洞賓“宋初別華山贈敬希夷先生詩!币嘁浴犊揸愊壬吩姙榈筷悅髦!
這一組詩中,又有贈劍客詩數(shù)首,多處提到鏡劍。呂洞賓有劍術,傳為劍仙,與劍客往來事有可能。關于劍客的詩還有七絕若干首,這些都可能是呂洞賓詩。
《呂祖志》卷四有五言律十八首,見收于他本,但皆為十六首,而《渾成集》未收。其中有兩首見引于《還丹眾仙淪》(《道藏》洞真部),此書為皇枯四年(1053年)抱腹山人楊在集,大概這一組五言律亦為北宋初所傳呂洞賓詩,或為呂洞賓所作。
呂洞賓歌不多,《呂祖志》收十首,與《純陽呂祖集》同,《渾成集》一首,《終南山人集》十三首,《呂祖全書》十四首,多言修煉事。以下對其中幾首加以考辨。
第一,《贈白龍洞劉道人歌》
陸西星《終南山人集》假呂洞賓自記云:“吾作《白龍洞劉道人歌》,道人即海蟾也。龍洞在首陽太華兩山之間”…,海蟾隱此,吾作長歌寄之。他日度紫陽,即以此歌為衣缽,故此歌亦載于《悟真篇》中,蓋紫陽即吾作而潤色之以度人者。所易字句,比原作穩(wěn)洽,可照《悟真》參之!贝烁枰姀埐恕段蛘嫫,必后人略加更改收入?yún)味促e集中,遂成呂作。陸西星欲蓋彌彰反證其為。
第二,《敲艾歌》
陸西星以為作于南唐中興時,此說不可信明萬歷間楊氏刊呂祖文集才補入此歌‘以前諸本皆不收。這有兩種可能,一是此篇晚出,二是前人不以其為呂洞賓作。其起句為“漢終唐國飄蓬客”,陸氏亦假呂洞賓自記日:“吾《敲艾歌》起句,不已漢末周朝而已,漢終唐國者以南唐尚在也”!秴巫嫒珪肪砣,有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無暇子錢道華注日:“后遇鐘離權(quán)正陽帝君授與大道,修煉已成,遂作此《敲艾歌》云:漢終唐國飄蓬客也。”寓以漢授唐。這兩個解釋互相矛盾,皆屬不經(jīng),此歌《渾成集》、《金丹詩訣》皆不收,大概出于元代。
第三,《窯頭坯歌》
《終南山人集》中,題下有注云:“紹興庚辰作自記”,陸氏此說不錯,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記《呂公窯頭坯歌》一卷,以陶器為喻也!倍喂洹犊S讀書志》與鄭樵《通志藝文略》皆不載。歌中還提到富鄭公,張尚書,趙樞密,據(jù)《呂祖全書》卷五注,此三人為富弼、張商英、赴鼎,后二人皆歷南宋,故此歌出現(xiàn)的時間,也就在南宋初,不過是否像陸西星說的那樣確切,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如《谷神歌》、《秘決歌》之類,出現(xiàn)的時間也不會太早,大概也就在北宋末、南宋初,此時鐘呂傳說最盛,《鐘離權(quán)傳靈寶畢法》,呂洞賓《肘后三成篇》、《九真玉書》之類,也都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所以這些歌,必是此時好道者為之,并可能是張紫陽一派的南宗道士。
《呂祖志》卷六,收《漁父詞》十八首,《楚江南》十一首,《沁園春》四首,雜曲十首。比《純陽呂祖集》略多收一,二首,大概南宋以前所傳的呂洞賓詞曲也就是這些了。其出現(xiàn)的時間,大概和前面的“歌”差不多,傳于兩宋之際。
其詞主要言內(nèi)丹修煉事,兼有些修仙出世的思想和佛家說教!肚邎@春》中有一首見于《青瑣高議》及《苔溪漁隱從話》,即《道藏》中《呂純陽真人沁園春丹詞》。雜曲中有二首見記于《夷堅志》及《若溪漁隱叢話》,話》。《夷堅丁志》卷第十八有“張珍奴”條,記呂洞賓授珍奴詞“坎離乾兌分子午”云云,詞與《呂祖志》所記相同,然文字小異。薛道光注《悟真篇》序中引此條,言其出宣和間,可知此詞為南宋初所傳。關于詞的出現(xiàn)又有不同說法,《夷堅》以洞賓授珍奴;《呂祖志》則言某太守令妓唱詞曲,始知此曲傳于洞賓,《仙鑒》則以太守為黃覺能,以妓為張珍奴,《純陽先生詩集》卷九詞鈔,比較完整地記述了這首詞的來歷,其實就是把劉致《貢父詩話》中黃覺能事與《夷堅》所記張珍奴事合二而一,可見后來的傳說又有所變化。傳世的呂洞賓詩詞作品,許多都是靠了這樣的傳說而流行開的。
《呂祖志》卷六,雜曲的最后一首“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亦見《純陽先生詩集》卷九詞鈔,有火西月按語云:“黃山谷最愛此詞,嘗略更數(shù)句以助行吟之興,或遂疑為山谷作者,非也。”《苔溪漁隱叢話》前集卷第五十八記日:“山谷云:‘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有人書此曲于州東茶園酒肆之柱間,或愛其文旨趣而不能歌也,中間樂工,或按而歌之,輒以理語竄入,眸然有市井氣,不類神仙中人語也。十年前,有醉道士歌此曲廣陵市上,童兒和之,乃合其故時語,此道士去后,乃以物色跡逐之,知其為呂洞賓也。”《叢話》記此詞,文字與《呂祖志》所記不同。胡仔已把這首詞的來龍去脈講得很清楚,又是南宋道士把黃庭堅詞略加更改,傳為呂洞賓詞,類似情況在呂洞賓詩歌詞曲中是很多的,傳的久了,都相信是呂洞賓的詩作,而真正的原作者,卻泯沒無聞了。
山西芮城祀奉呂洞賓的永樂宮
祀奉呂洞賓的永樂宮在山西芮城縣。唐時為河中府永樂縣。傳為呂洞賓的誕生地。乃就其宅建呂公祠。金末擴建為觀。元初毀于火,隨即重建,歷時十余年。元中統(tǒng)三年(1262年)改名大純陽萬壽宮,后稱永樂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宮宇規(guī)模宏偉,布局疏朗。遠眺殿堂巍峨,氣勢壯觀;近覽內(nèi)外宮墻環(huán)峙,略似紫禁城格局。宮內(nèi)主體建筑 5 座,宮門、龍虎殿(無極門)、三清殿(無極殿)、純陽殿(混成殿亦稱呂祖殿)、重陽殿(七真殿亦稱襲明殿)都垂直地排列在中軸線上。除宮門為清代建筑外,其余 4座高大殿宇都是元代建筑中的優(yōu)秀遺構(gòu)。各殿塑像早已不存,僅留三清殿扇面墻背后的“救苦天尊”元代彩塑 1軀。各殿四壁滿繪精美的元代壁畫,總面積 1005.68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既有確切年代可考,又留有畫師姓名,為元代寺觀壁畫中之冠。
1959年,因該地圈為三門峽水庫庫區(qū),遂由政府將全部建筑和壁畫等珍貴文物遷移至今芮城縣北的龍泉村。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永樂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呂洞賓 - 各地有關
湖南岳陽市呂洞賓遺跡
洞庭湖畔岳陽市留有不少呂仙遺跡。這里有專祠呂洞賓“真像”的呂公庵,有其“招蛇化劍”的白鶴池,城南度柳的“呂公洞”,還有其親題的“詩壁”,親作《自記》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傳是據(jù)呂洞賓的詩“朝游岳鄂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而建的,其主樓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傳說而得名。
傳是呂洞賓詞:《沁園春》—“暮宿蒼梧,朝游蓬島,朗吟飛過洞庭邊。岳陽樓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無蹤,往來不定,半是風狂半是顛。隨身用、提籃背劍,貨賣云煙。人間飄蕩多年,曾占東華第一筵。推倒玉樓,種吾奇樹;黃河放淺,栽我金蓮。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虛皇高座前。無難事,要功成八百,行滿三千。 ”
山西太原市純陽宮
山西太原市純陽宮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間增筑巍閣三層。宮有四座院落,為呂祖殿、方形單間回廊亭及巍閣。呂祖殿為主殿。巍閣最高,登閣環(huán)眺,太原市內(nèi)景色歷歷在目。宮中還有一關羽立馬銅像。
廣東廣州市純陽觀
純陽觀位于廣州市海珠區(qū)五鳳村漱珠崗上,規(guī)模頗大,是熙熙攘攘的廣州市里一個清幽的所在。純陽觀坐北向南,依山構(gòu)造,高踞崗頂,石徑幽深,古木參天,環(huán)境幽雅。純陽觀是廣州道教兩大道場之一。一是三元宮,二是純陽觀。廣州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宮,南去純陽觀”之說。
北京市呂祖宮
呂祖宮現(xiàn)在是北京市道教協(xié)會的所在地,是北京市道教協(xié)會僅有的兩座道觀之一。位于北京市復興門內(nèi)北順城街15號。坐西朝東。山門內(nèi)西為火神殿3間,北為文昌殿3間,南為呂祖閣3間,火神殿后有娘娘殿3間,是一座小型道教宮觀,為北京市西城區(qū)重點保護文物。呂祖宮最早是建于明代的“火神廟”,清朝咸豐年間,道教居士葉合仁出資將火神廟重修為呂祖宮。 河南省睢縣袁家山 《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為明末兵部尚書袁可立所建。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筑群,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建成后,數(shù)百年來都是以本名袁家山相沿襲的,歷代的府州縣地圖均以此名登陸。袁家山的歷史名稱沿襲過程是這樣的:清代康熙年間,狀元彭定求搜集后來成書的道教經(jīng)典著作《道藏輯要》中稱為“袁家山”,這是到目前為止見諸史料的最早記載。 關于袁家山的建造相關記載如下:按清初《道藏輯要·在陸肇祥》所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袁可立的別墅)地也。四圍林樹高聳,巖壑水水,木清華景逾濯錦。額曰:‘夢覺迷津’。后供呂帝闔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設丹爐,最后高亭四敞,豁達清虛。上供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飛現(xiàn)云中。前后壁之間,留題圣跡頗多!碛葠鄣溃视谠陉憟@崇建殿宇數(shù)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
袁家山的建造者為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1562-1633),建于明代天啟末年(1626—1627)袁可立致仕(退休)之后!爱斔抉R公(袁可立)在前明時,宦歷中外,逮乞休歸田,筑別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絕名花美石,極一時之勝”(袁可立曾孫《袁任墓志銘》)。袁可立為明萬歷十七年己丑科河南籍進士中品級最高的官吏,曾以敢言直諫著稱于時,晚年又因忤魏忠賢遭罷官,所作《觀海市詩》至今尚存于有人間仙景美稱的山東蓬萊閣上,為海天增色。史載袁可立任登州巡撫期間曾“造艅艎為海防”,他致仕歸里睢州后懷念軍旅生涯便仿照這種大型船艦在睢州南城一汪碧水自己的別墅“陸園”中設計建造了袁家山,后來在袁家山上設立道場供奉呂洞賓等八仙眾神,隨后幾百年間在睢州形成了帶有強烈地方色彩和民俗文化性質(zhì)的“袁山”文化現(xiàn)象。袁家山的建造有這樣一個傳說: 明天啟二年(1622),明皇帝派袁可立以右僉都御使巡撫山東登萊一帶,招募水師“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明代抗倭名將沈有容和悍將毛文龍都在其手下聽命。一次袁可立乘艦船出海指揮將士與后金軍作戰(zhàn),戰(zhàn)船行至大海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惡浪掀天,兵船險有傾覆之危,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xiàn)身于袁尚書面前,袁尚書急忙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歸朝后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袁尚書以為是呂祖顯靈相助,歸里后在睢州大興土木,仿照自己所乘坐的船艦形制建呂祖廟以還原,以后世代香火不絕,明清兩代成為睢州遠近聞名的大道場。由于建在水中,地勢頗高,因稱袁家山。又仿山東蓬萊閣體制而建,依山傍水,就高臨下,稱“小蓬萊”。遠遠望去,袁家山恰似一艘戰(zhàn)船蕩漾水中,與周圍碧水構(gòu)成一派山水園林景象,列為睢州八景之一,曰“仙峰滴翠”。
臺灣臺北指南宮
指南宮位于臺灣臺北市文山區(qū)萬壽路指南山,是臺灣道教圣地之一!爸改蠈m”之名,乃取“呂祖在天庭居于指南宮”、“濟世度人須用指南針”之意。 指南宮按照呂祖“三教同體”的教義,殿堂設置以尊道為中心,兼祀儒、釋。
四川新津縣純陽觀
新津純陽觀,又稱"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里,占地120畝,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笾彝ぁ彼苡袣v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的是傳統(tǒng)的24孝像,并留有大量名家詩文、碑刻和楹聯(lián)。儒佛道三教并存一地。
陜西西安市八仙宮
八仙宮,又名"萬壽八仙宮",位于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八仙宮所在地,相傳是呂洞賓喝酒遇仙的長安酒肆遺址。八仙宮山門牌樓左側(cè)豎有"呂洞賓成道碑",碑上隸書"長安酒肆",楷書"呂純陽先生遇漢鐘離先生成道處"。
呂洞賓 - 參謁黃龍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是明朝馮夢龍《醒世恒言》小說中的故事。
白云觀。在呂祖殿有一疊復印的手寫的有關呂祖的材料,內(nèi)容不多,但卻很珍貴。里面有:1、呂祖自述詩一首;2、贊一首;3、又贊一首;4、傳聞正誤;5、呂祖寶誥。這里我只摘錄傳聞正誤一部分。
1.“洞賓戲牡丹”,乃宋人顏洞賓,非呂祖也。又“黃梁夢”乃鐘離云房點化呂祖,俗為盧生,亦誤。
2.又明馮夢龍撰“醒世恒言”。造作“純陽子飛劍斬黃龍”,世人不曉此乃虛構(gòu)之小說,竟以為真。呂祖曾作《題鳳翔天慶觀》詩自辨曰: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斬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貸烏金混世流。
清康熙年間,呂祖再降黃鶴樓,題云:“世傳飛劍斬黃龍,乃宋散仙顏洞賓也,豈有上真而嗔惱不除者乎?”另據(jù)元人輯《純陽帝君神化妙載》,呂祖原有一詩:
拋卻行囊踏碎琴,飄然拂袖出儒林。
自從一覺黃梁后,始知從前用錯心。
蓋喻自見鐘離后,始棄儒學道也。馮氏故意將“一覺黃梁”篡為“一見黃龍”。清人彭定求編《全唐詩》時,亦依馮說而錄入此改后之詩,遂致繆說廣傳也。
顏洞賓與呂洞賓的事跡常被混淆,明朝的王崇簡《冬夜箋記》也考證出:「俗傳洞賓戲妓女白牡丹,乃宋人顏洞賓,非純陽也!箺盍煎鰟t說:「祖嘗言『吾道雖於房中得之,卻非御女之術!灰谎砸哑魄Ч胖。凡若此者,以偽亂真,皆呂祖之罪人也。」
楊良弼認為,呂祖清心修道,必斷女色。若胡亂傳言,則是「呂祖之罪人」。另方察之,「十試」之中,呂祖女色且已斷,得道之後,又如何「三戲名妓白牡丹」?世人時;煜齾巫媾c其他人的事跡,尤其是與呂祖表字相近的「顏洞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