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丞 - 個人簡歷
1907年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學堂。
1913年夏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學習。
1917年夏由北高師畢業(yè),回陜在陜北聯(lián)合縣立榆林中學任教務主任兼史地教員;1918年任校長。
1927年2月,到西安、武漢、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考察政情。
1930年,任國民黨第十七路軍楊虎城部總參議。
1936年西安事變時,主張“跟共產黨走”。西安事變后,任陜西省政府秘書長。
1940年赴西南地區(qū)。
1943年參與中國民主同盟的政治活動,同楊明軒等籌建并主持民盟西北總支部。
1945年10月,在民盟第一次中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并被推為中央常務委員兼西北總支部主任委員。
1946年1月,以民盟顧問身份,參加舊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活動。
1947年3月,被胡宗南逮捕,在獄中堅持斗爭;同年10月被害。
杜斌丞 - 教書育人
1907年,杜斌丞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學堂。
1913年夏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學習。期間,結識了旅日回國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惠又光,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1917年夏由北高師畢業(yè),回陜在陜北聯(lián)合縣立榆林中學任教務主任兼史地教員;1918年任校長。他請名師到校任教,其中就有后來成為共產黨人的魏野疇、李子洲等;他支持學生愛國運動,鼓勵學生為國效力,劉志丹、謝子長、葉瑞禾等都是他的學生。為發(fā)展地方教育,他還倡議、支持興辦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師范、綏德省立第四師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學等學校。1922年冬,楊虎城率部到陜北,因找不到出路而異?鄲,杜便把魏野疇介紹給楊。楊聽了魏的許多革命見解,思想大為開闊,并表示愿和共產黨合作。楊十分感謝杜為他結識共產黨人搭橋引線,說:“真正知我者,斌丞先生;真正助我者,斌丞先生!1926年11月28日,西安軍民堅持八個月的反圍城斗爭取得勝利。1926年底,米脂縣的一些地方知名人士積極倡議興辦中學,杜斌丞極力贊助和熱情支持,通過杜斌丞先生的積極活動,取得榆林鎮(zhèn)守使井岳秀的同意后報經西安國民軍聯(lián)軍駐陜總司令部、省教育廳立案,在米脂興辦中學,經杜斌丞先生推薦,由杜立亭擔任校長,于1927年4月13日成立“米脂縣立初級中學”,開學時舉行了開學典禮。1927年下半年,井岳秀將“米脂縣立初級中學”改名為“三民第二中學”。直至1929年7月因井岳秀停止撥款被迫停辦。這一期間,三民二中培養(yǎng)造就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其中有劉瀾濤、馬文瑞、常黎夫、張漢武、朱敏、尤祥齋等。
1927年2月,杜作為陜北各界人士的代表,赴西安參加慶祝活動,在西安會晤了國民軍聯(lián)軍領導人馮玉祥、于右任和中共陜甘區(qū)委負責人魏野疇、李子洲,并將他帶來的幾十名陜北青年學生送進了西安中山學院和西安中山軍事學校。6月,杜離開西安,赴洛陽、武漢、南京、上海等地考察社會,探求救國救民之路。后來,寓居北平兩三年,潛心讀書,研究政局,結交了侯外廬、李儀祉等不少學者。
杜斌丞 - 回陜參政
1930年11月,楊虎城就任陜西省政府主席,電邀杜斌丞回陜參政。杜斌丞到西安后,被任命為省政府和國民政府軍委會潼關行營高級參議,后杜斌丞被任命為陜西省清鄉(xiāng)局副局長。任職期間,推薦水利專家李儀祉任建設廳廳長,興修涇惠渠、洛惠渠等水利工程。他還利用合法地位,支持共產黨人的革命活動,曾設法營救過被國民黨逮捕的共產黨員劉志丹、劉瀾濤、張德生;資助過紅軍陜甘游擊隊槍彈、軍服等物資。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強占中國東北三省。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嚴令其中央軍加緊“剿共”,并要在“剿共”中消滅雜牌軍。杜斌丞指出:“一個楊虎城,一支十七路軍,斗不過蔣介石,遲早要被吃掉。只有西北大聯(lián)合,進而促進南北大聯(lián)合,才能對付蔣介石。”他的西北大聯(lián)合的主張是:回漢一家,陜甘一體,打通新疆,結好蘇聯(lián),抗日救國。楊虎城對杜斌丞的建議深表贊同,立即派杜以潼關行營高級參議的身份到甘肅各地考察。杜入甘后,先與各自為政的各派地方軍閥廣泛晤談,說服了陳珪璋、魯大昌等地方軍閥接受改編;后又隨十七師孫蔚如部進軍蘭州。南京政府任命孫蔚如為甘肅宣慰使,杜為宣慰使署秘書長,掌管政務。在此期間,杜斌丞還從武器和物資上資助共產黨員謝子長、杜潤滋領導的靖遠兵變。1932年4月,蔣介石迫使孫蔚如部退出蘭州,使杜斌丞提出的西北大聯(lián)合未能實現(xiàn)。
蔣介石控制甘肅后,孫蔚如部被派到漢中“剿共”前線,企圖使紅軍和楊虎城部兩敗俱傷。杜斌丞看破了蔣的陰謀,提出了聯(lián)共反蔣抗日的主張,得到楊虎城、孫蔚如的贊同。接著,杜經過多方面努力,溝通了紅四方面軍和十七路軍的聯(lián)系,達成了互不侵犯、共同反蔣的協(xié)定。將近兩年時間,紅四方面軍和孫蔚如部基本未發(fā)生沖突,從而挫敗了蔣介石的陰謀。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毛澤東派汪鋒帶著他分別寫給楊、杜的親筆信來到西安,爭取十七路軍共同抗日。毛澤東在致杜的信中寫道:“先生為西北領袖人物,投袂而起,挺身而干,是在今日。”杜非常激動,誠懇地向汪鋒介紹了楊虎城、十七路軍和東北軍的情況,并對如何合作提出了中肯建議。1936年初,楊虎城派杜與共產黨聯(lián)絡,表示愿與中共聯(lián)系并與紅軍互不侵犯。杜斌丞把楊的意愿傳達給當時的中共陜西地下組織。8月,中共中央派張文彬到西安,張攜帶了毛澤東再次寫給杜的信函。毛澤東在信中寫道:“虎臣(即楊虎城)先生同意聯(lián)合戰(zhàn)線,但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時機已熟,正抗日救國切實負責之時,先生一言興邦,甚望加速推動之力,西北各部亦望大力斡旋!倍鸥兄x中國共產黨的信任,主動幫助、配合張文彬在楊虎城部開展聯(lián)絡工作。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杜積極參與其事。事變爆發(fā)后,陜西省政府改組,杜被任命為省政府秘書長;成立政治設計委員會,杜斌丞是設計委員。他迅速恢復了省府職能,整頓了市容,簽發(fā)了宣布張、楊八項主張的陜西省政府訓令,還請中共代表周恩來在青年會給省屬廳、局及各人民團體代表作報告,并要求代表回去廣為宣傳。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背信棄義,囚禁張學良,強迫楊虎城出國考察,令東北軍和十七路軍撤出西安及隴海鐵路沿線。1937年2月,南京政府利用陜人治陜,任命孫蔚如為陜西省政府主席,杜斌丞繼續(xù)任省政府秘書長。是年抗戰(zhàn)開始,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杜協(xié)助孫蔚如主持陜政,做了許多有益于國家、人民的好事。毛澤東稱杜斌丞是“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1938年秋,蔣介石排除異己,解除了杜的省政府秘書長職務,又派胡宗南登門以軍事委員會參議的頭銜拉攏,被杜拒絕。國民黨陜西省黨部也兩次派人送來國民黨黨員登記表,均被杜斌丞撕毀。此后,杜斌丞在國統(tǒng)區(qū)發(fā)動群眾進行抗日民主運動,并把女兒杜瑞蘭送往延安參加革命。
米脂縣三民二中于1929年被迫停辦后,米脂縣的大批小學生難以繼續(xù)深造。杜斌丞先生出于對家鄉(xiāng)人民的深切關懷,多次奔波,積極爭取,1939年適逢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捷三新上任,為表示其“教績”,擬在全省新設立五所中學,杜先生利用其在省府任秘書長的影響,在1939年7月設法促成了“陜西省立米脂中學”的成立,經杜先生推薦,校長由留蘇學生營爾斌擔任。
1941年,杜斌丞到廣西全州、桂林,與兩廣的愛國人士李濟深、朱蘊山等接洽,宣傳抗日、民主、救國,同時向陜籍國民黨高級將領關麟征、杜聿明等宣傳團結抗日、實行民主政治的主張。同年秋,到重慶加入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又經屈武、王炳南介紹,加入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簡稱“小民革”),并被指派為陜西小組負責人。1943年初,杜第二次到云南、廣西,繼續(xù)做關麟征、杜聿明等堅持團結抗戰(zhàn)的工作。關、杜二人雖對杜優(yōu)禮相待,卻不肯接受他的主張。同年冬,杜斌丞先后到成都、重慶會晤民主政團同盟主席張瀾,要民主黨派警惕青年黨,團結沈鈞儒和他領導的救國會。
杜斌丞 - 加入民盟
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派郭則沉持張瀾主席親筆信到西安找杜斌丞,邀請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并主持西北盟務。杜即與楊明軒、楊子廉、王菊人等發(fā)起成立民盟西北總支部籌委會,提出“親蘇、友共,努力實現(xiàn)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1945年2月,民盟西北總支部成立,杜斌丞任主任委員。同年10月,蔣介石電召杜斌丞到重慶,多次接見,意在拉攏。杜斌丞首先把胡宗南軍隊在陜西胡作非為的情況告訴蔣介石,并建議蔣介石政治上要民主,軍隊要整編,要把那些誤國害民的家伙淘汰掉。蔣介石表面接受,并委杜以軍事委員會參議之職,心里卻對杜從事的民主運動頗為不滿。當時,中國民主同盟正在重慶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即民盟“一大”,杜參加了大會,并被選為中央委員、常委。1946年1月,政協(xié)會議在重慶開幕,杜以民盟代表團政治顧問身份參加,聽取了周恩來對西北民主運動的意見。會后許多朋友出于安全考慮,勸他暫不回陜。他認為陜人回陜作用更大,誓為發(fā)展西北民主運動奮斗到底。
1946年2月,杜斌丞由渝飛陜,正式主持中國民主同盟西北總支部的工作。杜斌丞以民盟中央常委的名義,在《秦風·工商日報聯(lián)合版》發(fā)表公開講話,宣布他誓為中國早日實現(xiàn)民主政治、結束一黨專政斗爭到底。這番話,在各界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也引起蔣介石、胡宗南的仇恨和恐懼,對杜開始了迫害。3月1日,大批特務搗毀了《秦風·工商日報聯(lián)合版》營業(yè)部,接著又制造了一連串的流血事件。中共和許多朋友都擔心杜的安全,勸他離開西安,但他卻不愿丟下正在進行的事業(yè)。杜斌丞對朋友說:“既入虎穴,就與虎搏斗到底,何必遠走!1947年3月20日,國民黨攻占延安的第二天,胡宗南下令逮捕了杜斌丞、王菊人等。在獄中,杜堅貞不屈。當聽說人民解放軍挺進豫西、威逼潼關時,他賦詩慶賀,詩中有“漢家旌旗滿潼關。為問元戎今何在,不掃樓蘭誓不還”之句。隨后,蔣介石電令胡宗南對杜“即行處理,以免后患”。10月5日,他在“最后遺書”中寫道:“每思30年來,無日不為民主而奮斗,反動誣陷,早在意中,個人生死,已置度外。彼獨裁暴力雖能奪我革命者之生命,終不能阻撓人類歷史之奔向光明,終必為民主潮流所消滅也!眱商煲院,即1947年10月7日,杜在西安玉祥門外就義。毛澤東親筆為他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1948年3月,米脂縣在開辦斌丞圖書館的同時,設杜斌丞紀念室。紀念室在圖書館院內廳房,陳列杜斌丞烈士的部分遺物、書籍及中共中央、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西北野戰(zhàn)軍機關、領導、民主人士所贈送的挽聯(lián)、挽詞。1985年,在米脂縣城南關新建杜斌丞紀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