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秦良玉

    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父秦葵明朝貢生出身,習陣法。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嫁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至播州(治所在今貴州遵義),平定楊應龍叛亂,連破金筑等七寨。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八月,馬千乘因開礦事得罪太監(jiān)邱乘云,死獄中,秦良玉襲任石砫宣撫使,所部號白桿兵。

    秦良玉 - 個人簡介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zhàn)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 人。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zhèn)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

    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后,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后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并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榆關(guān))。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yōu)詔褒美并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zhèn)東將軍印。并且在四川、貴州地區(qū)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guān)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貞侯。被永歷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討使,仍以鎮(zhèn)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后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秦良玉 - 生平事跡

    秦良玉,紅妝婦人,巾幗英雄,多年來為大明朝出生入死,赴邊擊后金,川地殺逆賊,至死不降,誠為女中丈夫,直可愧殺左良玉之輩。

    秦良玉,忠州人(今重慶忠縣),生于萬歷初年。由于其父秦葵乃明朝貢生出身,秦良玉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熏陶。忠臣烈士之義,感身報國之情,秦葵一直向子女傳授不懈。身為知識分子,秦葵已經(jīng)有預感大亂將至,常研習兵書,舞劍論兵。他對兒女一視同仁,讓秦良玉與其兄秦邦屏與弟弟秦民屏一起讀典籍,學騎射。可喜的是,比起兄弟來,秦良玉秉賦超群,文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使得秦葵憮然嘆息道:“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后定能封侯奪冠!鼻亓加窨犊恃裕骸疤仁古畠旱谜票,應不輸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和冼夫人(隋明嶺南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碧熳髁季。秦良玉成人后,嫁與石柱土司馬千乘。這位馬土司雖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有名,乃漢朝“馬革裹尸”的伏波將軍馬援。郎才女貌,神仙伴侶,二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

    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區(qū)(今貴州遵義)的土司楊應龍造反。由于事起蒼猝,賊寇連陷重慶、瀘州等戰(zhàn)略要地,進圍成都。蜀中大震。作為地方土司,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從征,跟隨明朝四川總督李化龍討伐叛軍。石柱兵皆持一種特制長矛,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huán),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后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于他們的矛桿皆以無漆的白桿制作,時人稱之為“白桿兵”。依理,馬千乘率兵三千從官軍,已經(jīng)盡到了土司對中央朝廷的義務,但秦良玉為解國難,又統(tǒng)精卒五百人,自備軍糧馬匹,與副將周國柱一起在鄧坎(今貴州鳳崗)扼守險地,持弓援劍殺賊。為此,明朝總督李化龍大為嘆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姑娘,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軍由于連連克捷,上下松懈,置酒高會,慶祝新春佳節(jié)。洞曉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預料賊軍會乘夜偷營,誡囑丈夫馬千乘命令“白桿軍”嚴禁飲酒,持矛裹甲,連夜分守險隘。半夜時分,明軍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夢鄉(xiāng),賊軍果然突然發(fā)動襲擊。醉夢中的官軍一時間四一奔逃。所幸的是,早有準備的秦良玉夫婦所領(lǐng)“白桿兵”發(fā)起反突襲,叛軍先勝后敗,惶駭間被長矛捅倒無數(shù),皆轉(zhuǎn)身奔逃。秦良玉夫婦緊追不舍,追入賊境,連破金筑寨、明月關(guān)寨等七寨,直抵楊應龍叛軍老巢的天險桑木關(guān)下。明軍諸軍喘息后集結(jié),齊攻桑木關(guān)。由于山險關(guān)峻,甲胄衰身的明朝官兵一時束手無策。“白桿兵”此時頓顯神威,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來就高超,又有特別矛鉤擁搭連,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nèi)演雜技一樣互相搭持攀掛,與酋陽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舉蕩破險關(guān)。關(guān)口拿下,明朝官軍奪門而入。于是,眾人合兵,直搗海龍囤,殺得賊兵血流成河。賊首楊應龍駭然無奈,慌亂中自縊身死,插州之亂平息。此次平亂,秦良玉、馬千乘夫婦“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為諸司之先,并又獲朝廷銀牌及色緞等物作為獎勵。大功如此,秦良玉并未沾沾自喜,從不言功,夫婦二人仍回石柱本份過活。

    秦良玉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 ,秦良玉丈夫馬千乘死于政府獄中!睹魇贰酚涊d說,石柱部民狀告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云陽獄,不久馬千乘病死其中。秦良玉一下子變成孤兒寡母,但她大義為重,殯斂丈夫后,未有生出任何反叛不臣之心,反而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于職守!睹魇贰分羞@樣贊詡秦良玉:“(其)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

    歷四十四年(1616年) ,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立“大金(后金)”,開始連連發(fā)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后,薩爾滸一役(戰(zhàn)場在今遼寧撫順以東),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后,駐遼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范圍內(nèi)征精兵援遼。秦良玉聞調(diào),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shù)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后勤供應。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沈陽之戰(zhàn)中,秦氏兄弟率“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zhàn)滿洲兵,大戰(zhàn)中殺辮子兵數(shù)千人,終于讓一直戰(zhàn)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的士兵,并長久為之膽寒。由于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zhàn)死于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桿兵戰(zhàn)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得知兄長犧牲消息后,秦良玉制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后,她自統(tǒng)三千精兵,直抵榆關(guān)布防(今山海關(guān)),控扼滿州兵入關(guān)咽喉。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都督僉事,立祠祭祀。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誥褒獎。

    時值重慶內(nèi)亂。永寧土司奢崇明借奉詔援遼的名義,率數(shù)萬人馬與其女婿樊龍里應外合占據(jù)了重慶,并發(fā)兵圍攻成都,大有關(guān)門做皇帝的意思。由于同為“土司”鄉(xiāng)親,奢崇明派人攜大筆珍寶來石柱與秦良玉“通好”。秦良玉二話不說,立斬賊使。她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溯流西上,度渝城后,忽然抵至重慶南坪關(guān),扼制賊兵歸路。趁天黑敵軍無備,“白桿兵”突襲賊軍駐于長江和嘉陵江上的水軍,盡焚其舟。同時,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馳報夔州官軍密防瞿塘天險,阻遇叛軍沿江東下。正是由于這位女中丈夫的調(diào)度有方,奢崇明叛軍終于難成氣候,出戰(zhàn)即敗。川地底定之后,鑒于作戰(zhàn)中明朝官軍的“熊包”表現(xiàn),秦良玉上書奏稱:“臣率(秦)翼明、(秦)拱明(她的兩個侄子)提兵裹糧,累奏紅崖礅諸捷。而(明朝官軍)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夸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于賊者,唯恐(別)人之勝;怯于賊者,惟恐(別)人之強。如總兵李惟新,渡河一戰(zhàn),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見)臣(秦良玉自稱),不容一見。(李惟新)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自稱),(其)靜夜思之,亦當愧死!”疏上,由于明廷正需石柱這樣的地方力量,天啟帝“優(yōu)詔報之”,并下令文武大吏對待秦良玉皆要以禮相待,不得疑忌。感動之下,秦良玉更加為明廷賣命,其弟秦邦屏不久即在陸廣做戰(zhàn)中戰(zhàn)死沙場。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攻榆關(guān)不入,便率十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進抵北京城外,連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秦良玉得到十萬火急的勤王詔書之后,即刻提兵赴難,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門外屯兵。當時,聞詔而至的各路勤王官軍共二十萬有余,但都畏懼滿洲兵的狠武,無人帶頭出戰(zhàn)。秦良玉“白桿兵”人數(shù)雖然僅有數(shù)千,但一直為滿洲兵所忌憚。昔日渾河血戰(zhàn),讓大辮子們再也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的士兵。因此,“白桿兵”吶喊沖殺之際,滿洲兵心自發(fā)怯,加上明軍中又有孫承宗這樣的老將作配合,最終迫使皇太極連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山海關(guān)未能攻下,也是滿洲軍撤兵原因,他們怕日后遭首尾截擊)

    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賊軍破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進圍太平,秦良玉提兵趕至,賊寇懾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桿兵”威名,蒼惶逃走,川東大定。崇禎十三年(1640年),羅汝才賊部進入巫山,為秦良玉阻遏。于是,這位綽號“曹操”的黠賊突然進攻夔州,又被秦良玉率兵擊走。不久,秦良玉率兵在馬家寨邀擊賊軍,殺其驍將“東山虎”,斬首六百余級。然后,秦良玉乘勝,與明軍在譚家坪、仙寺嶺連敗賊寇,奪得羅汝才主師大纛,并生擒其副手“塌天”。數(shù)役下來,秦良玉部斬賊兵近萬,獲甲仗馬騾無算,賊尸橫陳遍山谷。

    秦良玉一心為國,率三萬石柱精兵抵至夔州。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慶,與附近守將張令相倚為聲援。不久,劭捷春又抽調(diào)一萬五千石柱兵,進入重慶與官軍共同把守堅城。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敢違背命令,就對路過自己軍營的綿州知州陸遜之表示:“邵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張令守黃泥洼一帶,甚失地利。賊軍盤踞歸、巫眾山之巔,俯瞰吾軍營壘。倘若他們自上而下,乘勢使氣攻擊官軍,張令部必敗。張令一敗,次必及我部軍。我部軍一敗,誰又能救重慶之急?”陸遜之大驚,問策之所出,秦良玉言:“邵公此時,絕不能坐防堅城,應先發(fā)制人,與賊軍爭山奪險!标戇d之立即把消息轉(zhuǎn)告給邵捷春。邵巡撫倒是知錯就改。可惜晚了一步。張獻忠賊軍于十月五日在土地嶺(今重慶奉節(jié)草堂鎮(zhèn))率先向窩里斗的明朝官軍發(fā)動進攻,一天內(nèi)即殺明軍五千多人。次日,張獻忠手下白袍小將張玉兒(編輯者注:即李定國)當陣射殺號稱“神弩將”的明軍老將張令,乘勝把明軍殺得一敗涂地。不僅張令一軍盡覆,秦良玉手下三萬多“白桿兵”也全軍覆沒,致使最后秦良玉僅單騎逃返重慶,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慘敗。

    此役過后,楊嗣昌圍來賊軍于川地的“圓盤戰(zhàn)略”完全破產(chǎn),川鄂交界地帶三十二隘口盡陷于賊,蜀中大亂。損失如此慘重,秦良玉并未灰心喪氣,她對川撫邵捷春說:“事態(tài)危急,可以盡發(fā)溪峒兵卒,人數(shù)可達三萬,我本人出資出糧可供餉其中的一萬人,朝廷供餉另外一萬人。如果布置妥當,應該還能與賊寇周旋!鄙劢荽旱皖^,良久不言。時勢至此,這位文人守撫已全然死心。劭捷春最終婉言拒絕秦良玉提出的計劃。秦良玉嘆息而歸。其計不用,自然全川潰爛不可收拾。張獻忠賊人蹂躪各外,殺人無算,四川廣大地區(qū)人民陷入了地獄般的苦難。而邵捷春本人,自然難逃罪責,不久被逮入詔獄,仰藥自殺(與陷害他的楊嗣昌一個死法)。
    三年多后,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消息傳來,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哀動左右。張獻忠流賊此時盡陷楚地,又向四川殺來。秦良玉向當時的四川巡撫陳士奇呈獻《全蜀形勢圖》,希望官軍能增兵堅守蜀地十三處險隘。陳士奇不予采納。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劉之勃建議,劉巡按倒是同意她的計策,但他本人手中無兵可發(fā)。張獻忠巨賊數(shù)十萬長驅(qū)直犯夔州。秦良玉馳援,由于眾寡太懸殊,兵敗而去。她的失敗,標志著蜀地的淪陷。張獻忠相繼攻克萬縣、重慶、成都,并在當年年底稱帝,建立“大西”偽政權(quán)。張獻忠占領(lǐng)蜀地,只有遵義、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區(qū)未歸于"大西"。懾于秦良玉威名,張獻忠部無一兵一將敢于入犯石柱。投降張獻忠的明朝官員屁顛顛向各地土司送去偽政權(quán)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懼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馬上當眾毀之,慷慨言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殘余之年以事逆賊!石柱一地有敢從賊者,族誅之!”

    不久,又有噩耗傳來,秦良玉獨子馬祥麟先前被明廷征調(diào)到湖廣御敵,戰(zhàn)死于襄陽。死前,他給母親寫信:“兒誓與襄陽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見兒子絕筆血書,秦良玉淚下如雨,心如刀割,但她乃大義婦人,提筆在信紙上寫道:“好!好!真吾兒!”秦氏、馬氏二族,可稱上是二門忠烈,數(shù)年之間,死于國事者甚眾。
    滿清占據(jù)北京后,殘余的南明政權(quán)相繼有弘光、隆武、永歷數(shù)帝,秦良玉皆與之保持聯(lián)系。但山長水遠,秦良玉本人年逾古稀,不可能再有較大作為。

    1648年,在西南顛沛流離的南明永歷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臥病床的一代女豪杰,聞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人朽骨余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qū),以報皇恩!”可惜的是,幾日之后,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終。其孫馬萬年把奶奶葬于回龍山,墓碑題文可彰示這位女中丈夫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赫赫功勛:“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zhèn)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持鎮(zhèn)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秦良玉 - 評價

    崇禎帝贈詩
    北京圍解之后,崇禎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臺召見秦良玉,優(yōu)詔褒美,賞賜彩幣羊酒,并賦詩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里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其二:蜀錦征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其三: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其四:憑將箕帚作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憑將箕帚后三字原文為“掃胡虜”,其玄孫馬宗大在乾隆時為違禍,把原文三個字挖去)。
    觀崇禎皇帝有生之年,享國日淺,遭逢多難,很少有閑情逸志吟詩作賦,除贈秦良玉詩外,僅有贈楊嗣昌的五絕詩傳世。迢迢西南邊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皇帝面見賜詩,秦良玉當屬古往今來第一人。

    著名女作家謝冰瑩:“秦良玉死了,他的哥哥邦屏、弟弟民屏、兒于祥麟、媳婦鳳儀,都為國家壯烈地犧牲了, 她雖是一位出身儒門的閨秀;可是志安社稷,愛國忠君。她生在多事之秋的明朝,國內(nèi)有土匪流, 寇的騷擾;國外有滿騎倭奴的侵略,多少文武百官,士大夫?qū),沒有不為自己的名利在明爭暗斗的,有誰像秦良玉一樣一生的精神,都拿來放在安內(nèi)攘外,剿賊御侮上面呢?她一生為國家奮斗,為民族犧牲;她沒有過一天舒服快樂的日子,日夜在為戰(zhàn)事籌劃。一直到死。還念念不忘保存她的石砫,這穜愛國保家鄉(xiāng)的精神,非但使后世的人永遠贊美,永遠敬佩;更值得人們永遠! 懷念!永遠學習的!

    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1908年,胡適也寫道:“中國歷史有個定鼎開基的黃帝、有個驅(qū)除胡虜?shù)拿魈妗⒂袀孔子、有個岳飛、有個班超、有個玄奘,文學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蘭,這都是我們國民天天所應該紀念著的!

    馮玉祥:“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

    秦良玉 - 紀念作品

    軍事相關(guān)文獻:
    《百將圖》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叢書名: 左圖右史 作者:(清)丁日昌
    《女性與戰(zhàn)爭》馬駿  出版社: 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軍事人物百科全書》作者: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古今著名婦女人物》(上下冊)(插圖12)作者:《中國婦女》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國女子從軍史》作者:王子今出版:軍事誼文出版社 1998年
    《中國軍事史研究》黃樸民,軍事科學院戰(zhàn)略研究部研究員。
    《中國軍事史》共8本
    《中國民眾叛亂史(明~清) 》  日本谷川道雄等編   平凡社    1983年
    《我國往代唯一戰(zhàn)績彪炳的女將——秦良玉新傳》中國空軍元老 臺灣陳剛著

    劇作
    雜。憾拧吨愑洝罚妒皴\袍》
    愛國主義歷史。涸S鴻磐(清)《女云臺》
    京。核拇竺┥行≡蒲莸摹肚亓加瘛贰ⅰ短一R上請長櫻》、葉盛蘭先生演的《秦良玉》,孫明珠演的《秦良玉》
    全才旦角徐露表演藝術(shù)家演的《秦良玉》,表演藝術(shù)家葉子抗戰(zhàn)時演的《秦良玉》
     豫劇: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秦良玉》、《秦良玉續(xù)集》
    川。骸肚亓加瘛、《割袍棄袖》
    話。好駠鴷r期《秦良玉演出》 情系話劇的著名導演楊村彬為宣傳抗日導演的《秦良玉》

    詞曲: 
    金縷曲·題秦良玉像 (清)錢枚
    金縷曲·于役石柱謁秦夫人廟 (清)瞿頡
    (清)王之春《無雙譜補·忠義旗(秦良玉)》!稛o雙譜補》為康書臣大令所輯,共三十人,各綴一詩題如古樂府。然語多奇創(chuàng),詢可傳也,備錄之。
     (清)沈夢塘《八美詞·秦良玉》
     秋瑾《滿江紅》
                 
    電影
    1931年卜萬蒼導演愛情片《秦良玉》,1940年卜萬蒼為宣傳抗日導演《秦良玉》,1953香港顧文宗導演歷史片的《秦良玉》,卜萬蒼臺灣導演的《秦良玉》,1973年臺灣豫劇電影《秦良玉》。

    電視劇
    華視國語連續(xù)劇《秦良玉》,《七劍蜀梟》,昊天影視公司正在拍攝連續(xù)劇《傳奇女將秦良玉》

    小說:
    文公直著 武俠小說《女杰秦良玉演義》、日本井上佑美子《女將軍傳》、網(wǎng)絡作家夢入神機玄幻小說《黑山老妖》,《中國歷代名女——奇女傳》、四川文藝出版社《女帥秦良玉傳奇》、民國時期《明代女將秦良玉》,土家族老作家孫因的歷史小說《秦良玉》
     臺北林子鈞《忠義英雄傳》
    1966年著名作家謝冰瑩出版通俗小說《秦良玉》(臺北正中書局)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故事》--(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續(xù)集·秦良玉》
    《女聊齋志異》(清) 賈茗 輯

    連環(huán)畫
    《秦良玉》民國精品連環(huán)畫 民眾書店1936年出版,49年(民國38年)3月再版。
    《李自成》、《張獻忠》

    愛國文獻
    陳天華的《警世鐘》以秦良玉為模范,奉勸婦女必定也要想救國。

    崇拜秦良玉的女名人:烈士秋瑾(1875-1907年)、著名抗日英雄火鳳凰--秦德君(1905.8.15-)(1954-1988年期間國家政協(xié)委員)、謝冰瑩(1906-2000年)(著名女兵作家)

    課本
    民國時期小學語文課本(中華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四冊,民國元年四月五版,中華書局)
    臺灣高中語文課本
    國立臺中第二高級中學 《國文科補充資料(1)》 詠物詠人篇,中二中 洪豊本 編輯整理,崇禎賜秦良玉

    詩:
    《女子新讀本》,楊千里編,文明書局1904年出版。討論中國歷史上的婦女。如孟母、班昭、木蘭、秦良玉等

    秦良玉 - 國外評價

    Worldwide Guide to Women in Leadership——全世界女性領(lǐng)導人物的榜樣

    WOMEN IN POWER (掌權(quán)的女人)

    Female leaders and women in other positions of political authority of independent states and self-governing understate entities

    1613-48 General Qin Liangyu in China
    Married to Ma Qiancheng, the military commander of Shizhu district who was ordered to lead 3,000 soldiers to suppress a rebellion in 1559. She led another 500 men, and they fought side by side in battle and suppressed the rebellion quickly. In 1613, Ma offended a court eunuch, was arrested and died in prison, and she was ordered to take her husband’s former military office. She became famous for fighting the Qing invaders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1620 crushed numerous rebellions. In 1646 Emperor Longwu of the southern Ming gave her the title of Loyal Marquis. She lived (1574-1648).

    Qin Liangyu (1574-1648 A.D.) noted general who fought the Qing invaders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秦良玉(1574-1648)單獨作傳的將軍,明朝末年領(lǐng)導抗清。

    秦良玉 - 陵園介紹

    位于石柱縣城東7 千米處,占地20 多公頃,建于清順治五年( 1648 年)。前臨龍河,背靠回龍山,園內(nèi)青松茂密,園外翠竹依依。陵園正中是秦良玉墓兩座。據(jù)傳,秦良玉之墓共有 48 座,孰真孰假,世人莫辨。此處墓碑上書有: “…… 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 ,橫額為 “ 功名一世 ” ,左右聯(lián)為: “ 襲土服清懿,錦袍帛帶仰官儀;勤王有明禎,巾幗一人驍將略! 碑兩側(cè)有麒麟各一,左右還有青獅、白象、石俑、石馬各一。陵園中另有秦良玉兄弟和后代子孫及麾下將領(lǐng)的墓葬 20 余座。陵園前可見龍河岸邊的 “ 仙人洞 ” ,此乃懸棺群。

    景點一:三清殿

    景點二:西墓

    景點三:馬祥麟之墓

    景點四:臥龍眼

    景點五:東墓

    秦良玉 - 奧運鳳袍

    三峽博物館透露,奧運火炬接力圖形中的“火鳳凰”圖案,取材于該館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明代御賜秦良玉平金繡龍鳳袍。市民到該館一樓的壯麗三峽廳,就能看到這件文物。

    “早在前年下半年內(nèi),北京奧組委火炬接力中心就跟我們聯(lián)系,說是要來拍秦良玉的龍鳳袍!比龒{博物館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當時,設(shè)計師們在北京多家博物館看了很多鳳凰紋飾,但都覺得不理想。后來一位設(shè)計師在一本文物圖冊上偶然看到了明代崇禎皇帝御賜給女英雄秦良玉的龍鳳袍,覺得正是心目中理想的鳳凰圖案。

    這件龍鳳袍是蜀中至今所罕見的繡品。為了能夠取到這件錦袍上的鳳凰圖樣,也沒少讓設(shè)計團隊費一番周折。2006年9月,火炬接力中心第一次派人前來拍攝秦良玉龍鳳袍上的鳳凰紋飾。但是,這次拍攝的照片效果并不理想,當年12月,火炬接力中心第二次派人前來拍攝,終于取得清晰圖案。昨日,記者在北京奧組委官方網(wǎng)站上查詢到了相關(guān)資料,證實火炬接力圖形所選鳳紋確是出自秦良玉龍鳳袍。


    TAGS: 1574年出生 1648年逝世 世界名女 中華名人 中國軍事人物 各國歷史人物 將軍 巾幗英雄 政治人物 明朝軍事人物
    名人推薦
    • 繆伯英
      繆伯英(1899-1929),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名女黨員。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長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習。1920年初參加了北京大學馬克...
    • 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zhèn))...
    •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國女權(quán)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quán)和數(shù)千年封建統(tǒng)治而犧牲的革命先...
    • 裘沛然
      裘沛然(1916年—2010年5月3日),中國國醫(yī)大師、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和上海市中醫(yī)藥研究院終身教授。裘沛然長期從事中醫(yī)教育和中醫(yī)理論、臨床研究,在...
    • 裘祖源
      裘祖源(1904年9月25日—1988年11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中國結(jié)核病學家,醫(yī)學教育家、學術(shù)活動家,我國近代結(jié)核病防治事業(yè)和結(jié)核病流行病學創(chuàng)始人...
    • 饒毓泰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