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冬
傅冬(1924.12.30~2007.7.2,農(nóng)歷,甲子年臘月初五—丁亥年五月十八日),又名傅冬菊,國民黨愛國將領傅作義長女。傅作義,山西榮河安昌村(今屬臨猗)人,1931年起任國民黨第三十五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日本投降后,任華北“剿總”總司令。1949年1月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率部起義。同年9月出席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1974年病逝于北京。
傅冬,1941年在重慶加入中共領導的進步青年組織號角社。她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把了解到的有關國民黨的一些機密情報、重要文件,及時提供給中共地下黨組織,并交到周恩來手中,對中共同國民黨的斗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42年,傅冬考入昆明西南聯(lián)大,攻讀英語專業(yè)。其間,傅冬進一步接受進步思想,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黨的地下組織吸收為“據(jù)點”成員。1945年12月,傅冬在昆明加入了中共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lián)盟。1946年夏天,傅冬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來到天津大公報社擔任副刊編輯。1947年11月15日,傅冬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48年,遼沈戰(zhàn)役緊張進行時,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長劉仁派人秘密進入天津會見傅冬,傳達黨的指示,要求她做傅作義的工作。傅冬立即來到北平,和傅作義談話,明確告訴父親,她是共產(chǎn)黨派來的代表。平津戰(zhàn)役期間,傅冬和父親談過多次,不時把解放區(qū)出版的報刊和小冊子放到傅作義的辦公桌上。同時,傅冬將了解到的情況,及時報告給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為解放軍統(tǒng)帥部作出正確判斷、制定正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在整個平津戰(zhàn)役期間,傅冬始終工作在傅作義身邊,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聶榮臻在回憶錄中,曾高度評價過傅冬的作用。
北平解放以后,傅冬到天津任《進步日報》副刊編輯。1949年8月,傅冬參加了第二野戰(zhàn)軍西南服務團,參與《云南日報》的創(chuàng)辦。1951年3月,傅冬被調入人民日報社,先后在記者部、文藝部工作。1982年,借調到新華社香港分社,任編輯部副主任,從事統(tǒng)戰(zhàn)工作。1995年,傅冬在人民日報社崗位上離休。2007年7月2日23時,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參考資料:無盡的愛紀念網(wǎng)—傅作義長女,黨員傅冬(原名傅冬菊)紀念館:http://www.eeloves.com/12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