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shù)有戰(zhàn)功,遷至校尉。曹操討袁譚、袁尚于黎陽時,龐德隨馬騰之子馬超拒戰(zhàn)郭援、高干,大破其軍,更親斬郭援首級,于是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后來馬騰被征為衛(wèi)尉,龐德便留屬馬超。
龐德-簡介
龐德字令明
終屬:魏國
籍貫:[雍州]南安狟道 [今甘肅隴西東南]
官至:立義將軍 關門亭侯
謚曰:壯
兄弟:龐柔。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shù)有戰(zhàn)功,遷至校尉。曹操討袁譚、袁尚于黎陽時,龐德隨馬騰之子馬超拒戰(zhàn)郭援、高干,大破其軍,更親斬郭援首級,于是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后來馬騰被征為衛(wèi)尉,龐德便留屬馬超。曹操破馬超于渭南時,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不久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于張魯。曹操平定漢中后,龐德便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后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宛城,斬叛將侯音、衛(wèi)開,遂南屯于樊城,以討關羽。其時樊城諸將以為龐德之兄龐柔時在漢中,對龐德頗有猜疑,龐德遂奮意力戰(zhàn),深為關羽軍所忌憚。軍敗后龐德誓死不降,結(jié)果為關羽所俘殺。
龐德-歷史年表
【公元190~193年】東漢獻帝初平年間 龐德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shù)有戰(zhàn)功,遷至校尉。
【公元202~203年】東漢獻帝建安七至八年龐德時隨馬騰之子馬超,拒戰(zhàn)郭援、高干于平陽;龐德為軍中先鋒,進攻郭援、高干,親斬郭援首級,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后張白騎作叛于弘農(nóng),龐德復隨馬騰往征,破叛軍于東西殽山之間。馬騰被征為衛(wèi)尉,龐德便留屬馬超。
【公元212年】東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曹操破馬超于渭南,龐德便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
【公元214年】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 龐德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張魯。
【公元215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 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公元219~220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至二十四年 侯音、衛(wèi)開等在宛城作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音、衛(wèi)開,遂南屯于樊城, 水淹七軍時為關羽所擒,不降,大罵關羽而被殺。
龐德-《三國志·龐德傳》
龐 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少為郡吏、州從事。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數(shù)有功,稍遷至校尉。建安中,太祖討袁譚、尚于黎陽,譚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東, 太祖使鐘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騰子超拒援、干于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干,大破之,親斬援首。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后張白騎叛于弘農(nóng),德復隨騰征之, 破自騎于兩殽間。每戰(zhàn),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后騰征為衛(wèi)尉,德留屬超。太祖破超于渭南,德隨超亡入漢陽,保冀城。后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戶。侯音、 衛(wèi)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樊下諸將以德兄在漢中,頗疑之。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 我不殺羽。羽當殺我!焙笥H與羽交戰(zhàn),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會天霖雨十余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 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fā)。將軍董衡、部典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zhàn)至日過中,羽攻益急, 矢盡,短兵接戰(zhàn)。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jié)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睉(zhàn)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 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焉?”德罵 羽曰:“堅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彼鞛橛鹚鶜。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 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賜謚,策曰:“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jié),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愍焉,謚 曰壯侯!庇仲n子會等四人爵關內(nèi)侯,邑各百戶。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衛(wèi)將軍,封列侯。
龐德-白話生平
龐德,涼州南安(后歸秦州)人,早年擔任郡吏、州從事一類的地方官。公元190年,龐德跟隨征西將軍馬騰征討在涼州造反的氐、羌(和后來的吐蕃是近親)等少數(shù)民族。由于表現(xiàn)出眾(“數(shù)有功”),而升任校尉。
建安七年九月,曹操圍攻袁譚、袁尚于黎陽。袁尚派他所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聯(lián)合匈奴單于進攻關中,與曹操所任命的司隸校尉鐘繇大 戰(zhàn)于平陽。本來已經(jīng)歸附曹操的關中諸將如馬騰、韓遂等此時也都蠢蠢欲動,打算響應袁氏兄弟的號召。不過,在鐘繇下屬張既的說服下,馬騰等終于打消了這個念 頭,并且派馬超率軍同鐘繇會師平陽。當時的龐德就在這支部隊中。平陽一役,龐德在戰(zhàn)場上親手殺了郭援,使袁軍大敗,高干、匈奴單于投降,立了首功,于是升 任中郎將,并爵拜都亭侯。以后又多次在關中和叛軍作戰(zhàn),史稱“勇冠騰軍”(龐德傳)。
馬騰入朝做衛(wèi)尉后,龐德便留在了馬超身邊。此后一直跟隨馬超轉(zhuǎn)戰(zhàn)于西北地區(qū)。馬超離開張魯投奔劉備時,不知什么原因,龐德留在了張魯手下,并跟隨張魯投降了曹操。投降曹操后,由于他驍勇的名聲,當即被升任立義將軍、關門亭侯(不過食邑的人口只有三戶,這個關門亭還真小啊)。
建安二十三年冬,龐德率軍和曹仁一起征討宛城的侯音、衛(wèi)開之亂,平亂后就留在了曹仁身邊,與關羽軍作戰(zhàn)。因為龐德愛騎白馬,又驍勇無比,被蜀漢軍隊稱為“白馬將軍”(和公孫瓚一樣)。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曹仁為了配合于禁的援軍,派龐德出城,在樊城北十里的地方扎營。當時一連下了半個月的雨,關羽趁漢水暴漲猛攻曹軍(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于禁當 時就投降了,可是龐德沒有。他率眾爬上壩堤,“被甲持弓,箭不虛發(fā)”,表現(xiàn)了一代神射手的風范。他還斬殺了手下幾個打算投降的將領,表示誓死效忠。堅持了 半天之后,龐德“矢盡”。只好持弓與關羽軍短兵相接,且戰(zhàn)且退?上嫷麓蛩愠诵〈夭苋薁I的時候,不幸翻船,結(jié)果被關羽生擒。最后和關羽對罵后被殺。
龐德-樊城之戰(zhàn)
歷史記載: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前將軍關羽北進荊、襄(魏荊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陽郡治襄陽,今湖北襄樊)的作戰(zhàn)。
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后,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quán)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diào)動淮南防備吳軍。鎮(zhèn)守荊州的蜀前將軍關羽,抓住戰(zhàn)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
時魏征南將軍曹仁駐樊城(今湖北襄樊),將軍呂常駐襄陽,右將軍于禁及立義將軍龐德屯樊城北,平寇將軍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陽)。八月,大雨,漢水暴漲,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在關羽水軍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龐德力戰(zhàn)被俘殺。
關羽乘勝圍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守軍僅數(shù)千人,城墻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 為:山水雖然來勢迅急,但不會持久。關羽先遣部隊已至郟縣(今河南郟縣),而關羽卻不敢乘勢跟進,即因有樊城要點未下,恐曹軍攻其側(cè)背及斷其歸路。假如棄 城撤走,則黃河以南的地區(qū),可能為敵占有。從戰(zhàn)略局勢著眼,應堅守待援。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xié)力奮勇抵御。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
此際,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xiāng)(治南鄉(xiāng),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均降于關羽,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威震華夏”。
曹操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被丞相司馬司馬懿及曹椽蔣濟諫 止。他們認為:劉備、孫權(quán)外親內(nèi)疏,關羽得志,權(quán)必不愿。建議派人勸說孫權(quán)襲擊關羽后方,許以事成封予江南之地,樊城之圍自然解除。曹操采納了這一利用矛 盾破壞孫、劉聯(lián)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quán)。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進至陽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必須待后續(xù) 援軍會齊后方可進擊。
時關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約五里),徐晃佯筑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后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jù)偃城,漸向圍城蜀軍逼近。曹操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quán)密 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曹操部屬多數(shù)認為應代孫權(quán)保密。謀士董昭獨持異議,認為應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關羽知孫權(quán)來攻, 如撤兵回防,則樊城之圍自解。關羽南返與孫權(quán)交戰(zhàn),兩敵相斗,正好坐收漁利。若為其保密,使孫權(quán)得勢,對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圍將士久不見救,擔心缺糧產(chǎn) 生恐慌,一旦發(fā)生意外,局面將難以收拾。故應以泄密為好。曹操采納董昭意見,令徐晃用箭將孫權(quán)密信內(nèi)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被圍魏軍得信后,士氣倍 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后,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愿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于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 境地。此時,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蓋等12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
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zhàn)術(shù),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5000出戰(zhàn),被徐晃擊敗,當其 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舍,緊隨其后沖入營內(nèi)。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F(xiàn)乘其軍陷于混亂之機, 由內(nèi)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儼認為,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quán)作戰(zhàn),不宜追擊。 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
演義原文:
關羽進攻樊城,曹操命大將于禁為南征將軍,龐德為先鋒,統(tǒng)帥七路大軍,星夜去救樊城。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
龐德-演義記載
龐德,字令明,南安人,為西涼馬超帳前心腹校尉,于演義第五十八回登場。其時曹操擒殺馬騰于許昌,馬超誓報父仇,于是攻打長安,龐德與馬岱并為左右折沖。雙方攻防戰(zhàn)中,龐德獻策籌畫,成功攻陷長安,并親斬郡守鐘繇之弟鐘進。后曹操親 征馬超、韓遂于渭南,韓遂以龐德為先鋒,循河與戰(zhàn),中計遭圍;龐德奮勇步斗,破敵突陣救出韓遂,又殺曹仁部將曹永,奪其馬護韓遂而走,其悍勇遂知名。后馬 超兵敗,龐德隨之逃入漢陽,保守冀城;不久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于張魯。馬超降蜀,龐德因病未隨,所以曹操攻漢中時,張魯功曹閻圃便勸張魯用龐德以敵曹 操手下諸將。曹操素聞龐德驍勇,以計擒之;龐德思張魯不仁,亦愿拜降。曹操自此待龐德甚厚,龐德亦數(shù)衛(wèi)曹操于危難。后曹仁被蜀將關羽圍于樊城,龐德受任為 先鋒,隨于禁引軍赴救。其時諸將皆以龐德之兄龐柔、故主馬超均在蜀中,對龐德頗有猜疑;龐德遂奮意力斗關羽父子,又箭射關羽,深為關羽所忌憚。然而于禁懼其立功,處處加以制肘。魏軍敗后,龐德誓死不降,結(jié)果為關羽所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
龐德-人物評價
文帝賜謚策曰: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jié),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愍焉,謚曰壯侯。(《三國志魏書十八龐德傳》)陳壽評曰: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jié)。(《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龐德-參考文獻
《三國志》
《后漢書》
《三國演義》
三國時代的文臣武將
展開收起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 |
曹操帳下 | 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陳群、華歆、鐘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等等。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敦、夏侯淵、龐德、張合、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于禁、徐晃、許褚、張頜,等等。 |
劉備帳下 | 文臣: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tǒng)、法正、馬良、徐庶、陳震、諸葛亮,等等。 武將: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魏延、關平、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等等。 |
孫權(quán)帳下 | 文臣:張昭、張泓、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陸凱、駱統(tǒng)、周舫,等等。 武將:周瑜、陸遜、呂蒙、徐盛、甘寧、太史慈、周泰、程普、黃蓋,等等。 |
-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 槐里(今 陜西 咸陽 興平東)人, 戰(zhàn)國末期 秦國著名將領。李信在滅 燕國之戰(zhàn)中立有大功。后領兵二十萬攻打 楚國,先...
- 李白(701年-762年) ,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后人尊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
- 劉牧,1974年5月8日生于重慶,中國內(nèi)地男演員。2000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班。2005年,因成功塑造電視劇《律政佳人》中“柳夏會”...
- 彭祖,先秦道家先驅(qū)之一。姓籛名鏗,一作彭鏗,陸終第三子。彭祖建國于彭,子孫以國為氏。又彭亦為姓。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鏗本為堯舜時人,由于...
- 秦羅敷,又叫羅敷,是邯鄲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三陵鄉(xiāng)姜窯村),她忠于愛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是古趙邯鄲美女的代表。她的故事被廣為傳頌,...
-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