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昂,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張魯部將。
-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
-
孫觀(?~公元217年),字仲臺,兗州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北)人。東漢末年泰山寇之一,后來投降曹操。隨
-
張纮(151211),字子綱,廣陵人。東吳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孫策平定江東時親自登門邀請,張纮遂
-
專諸,生卒:(?前515),亦稱:轉(zhuǎn)設(shè)諸,籍貫:春秋時吳國堂邑(今江蘇六合縣),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
-
豫讓,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三家分晉(前453年)前后。先秦時期晉國的一位著名刺客。豫讓,晉國人,以前曾
-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荀攸在何進掌權(quán)時期任
-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
-
夏侯惇是曹操同族兄弟,自小學習槍棒,性格剛烈,武藝過人,在曹操起兵時率眾來投,從此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夏
-
文鴦本名俶,小名鴦(或說‘鴛’)。武力絕人、勇冠三軍,文欽中子也。隨父欽協(xié)毌丘儉舉兵反,討司馬師。鴦
-
陶謙字恭祖,丹陽(今安徽當涂東北)人。東漢末割據(jù)徐州,保境安民,為戰(zhàn)亂中比較穩(wěn)定的地方。后曹操的父親被
-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shù)有戰(zhàn)功,遷至校尉。曹
-
廖化是蜀國后期將領(lǐng),以勇敢果斷著稱。廖化最初為關(guān)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后任
-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
-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
-
少孤,以孝道聞名。曹魏時官至大將軍司馬、廷尉。為司馬氏的心腹,曾指使成濟殺害魏帝曹髦,參與司馬氏代魏
-
和嶠,(?—292),字長輿,西晉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祖父和洽曾任魏國尚書令。父和逌是魏國吏部尚書
-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族子。其父曹邵為曹操募
-
步騭,字子山,三國時期東吳將領(lǐng)及重臣,臨淮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孫權(quán)被曹操表為討虜將軍后,任命步騭為
-
晉衛(wèi)將軍、侍中,交州牧。吳丞相騭次子。騭薨,繼業(yè)為西陵督,加昭武將軍,封西亭侯。鳳皇元年,召為繞帳督
-
張飛(?-221年),字翼德(正史中字益德,小說《三國演義》里為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
-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
聶政(?前397),戰(zhàn)國時俠客,韓國軹(今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戰(zhàn)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妒酚?刺客列傳》
-
張昭(156-236),字子布,彭城(治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東漢末年,渡江南至揚州。孫策創(chuàng)業(yè)
-
羊祜乃西晉 開國元勛,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征辟,后為朝廷公
-
徐晃(?-227)字公明,河?xùn)|楊縣(今山西洪洞縣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 原為軍
-
東漢末年隱居20年,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皶ァ蓖豸酥
-
太史慈(生卒:166 — 206(41歲)),字子義,吳將。慈忠義,北?兹诰粗,黃巾賊管亥圍北海,慈助融抗之
-
孫策(175一200),中國東漢末軍閥,三國時吳國的奠基者。孫權(quán)之兄。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少
-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蘇門四學士”之一。漢族,揚州高郵(今
-
公孫瓚(?199)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獻帝年間占據(jù)幽州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
西晉學者兼軍事家。歷任河南尹、度支尚書、鎮(zhèn)南大將軍等職。太康元年(280),因滅吳有功,被封為當陽縣侯。軍
-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并且博
-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從祖弟)。三國曹魏名將。曹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