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顏元

    顏元

    顏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chuàng)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渾然,號習齋,直隸博野縣北楊村(今屬河北。┤。 顏元一生以行醫(yī)、教學為業(yè),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張“習動”、“實學”、“習行”、“致用”幾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體育三者并重,主張培養(yǎng)文武兼?zhèn)、?jīng)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擊宋明理學家“窮理居敬”、“靜坐冥想”的主張。其主要著述為《四存編》、《習齋記余》。

    人物生平

    顏元生于1635年4月27日(農(nóng)歷三月十一日),卒于1704年9月30日(農(nóng)歷九月初二日)。其父顏昶曾被 蠡縣一位小官吏朱九祚收為 養(yǎng)子。顏元生在朱家,原名朱邦良,后其父顏昶因與朱家失和,于明朝末年顏元四歲時,隨清兵逃往關外。其母王氏因夫杳無音訊,于顏元12歲時改嫁。顏元便同其養(yǎng)祖父母一起生活。養(yǎng)祖母去世,顏元代父居喪,行 朱子“三日不含,朝夕哭”的家禮,饑餓哀毀幾至于死。顏元根據(jù)切身的體驗,“頗覺有違于性情,已而讀周公禮,始知其刪修失當也。及哀殺,檢性理,乃知靜 坐讀講非孔子學宗,氣質(zhì)之性非性善本旨也”。

    顏元8歲發(fā)蒙,從學于吳持明。 吳能騎、射、劍、戟,精戰(zhàn)守機 宜,通醫(yī)術,又長術數(shù)。因此,顏元從小所受的教育就與眾不同。19歲,又師從賈珍。賈主張以“實”為生活的準則,提倡“講實話,行實事”,這對于顏元后來的“實學”思想不無影響。同年,中秀才,但不久“遂棄舉業(yè)”。20歲,“究天象、地理及兵略”,此時朱家因訟中落,生活由顏元“耕田灌養(yǎng)”。21歲,“閱《 通鑒》,忘寢食”。22歲,學醫(yī)。23歲,“學兵法,究戰(zhàn)守機宜,嘗徹夜不寐”,并且還學習技擊。24歲開私塾教書,此后多賴開藥鋪行醫(yī)為生。

    顏元的學術思想有一個變化發(fā)展過程。24歲時,他“深喜陸、王,手抄《 要語》一冊”。26歲時,始知 程朱理學之學旨,他 的養(yǎng)祖母病逝,顏元不勝哀痛,他一絲不茍地按照《文公家禮》為其守喪,結果使得顏元連病帶餓,幾乎致死 。顏元根據(jù)切身的體驗,“頗覺有違于性情,已而讀周公禮,始知其刪修失當也。及哀殺,檢性理,乃知靜 坐讀講非孔子學宗,氣質(zhì)之性非性善本旨也”!耙蛩局芄隆⒘、六藝,孔子之四教、正學;靜坐讀書,乃程朱王為禪學、俗學所浸淫,非正務也”。從此以后,他力主恢復堯舜 周孔之道,猛烈抨擊程朱陸王學說,從原來篤信理學變成批判理學的杰出代表,學術思想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

    五十七歲的時候,南游河南,發(fā)現(xiàn)“見人人禪子,家家虛文,直與孔門敵對。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 孔孟,乃定以為孔孟、程朱兩途”。他說:“ 八股之害,甚于焚坑”,“其辟佛老,皆所自犯不覺”, 朱子的學術不過是“禪宗、訓詁、文字、鄉(xiāng)愿四者集成一種人”,“千百年來,率天下入故紙中,耗盡身心氣力,作弱人、病人、無用人者,皆晦庵為也!”

    顏元畢生從事教育活動,主張以周公的六德、六行、六藝和孔子的四教來教育學生。在他開設的講堂上,安放著琴、竽、弓、矢、籌、管,每日帶領學生從事禮、樂、射、書、數(shù)的學習,探究兵、農(nóng)、水、火等實用之學。顏元不僅教育學生“習動”,而且身體力行。他 武藝出眾,57歲時與 商水大俠 李子青比武,“數(shù)合,中子青腕”,足見他老年時仍保持著矯健的身手。62歲時,應郝公函之聘,主持 肥鄉(xiāng) 漳南書院。他親自規(guī)劃書院規(guī)模,制定了“寧粗而實,勿妄而虛”的辦學宗旨,這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主張。后書院為水淹,返歸故里?滴跛氖辏1704)卒。顏元一生培養(yǎng)了眾多的學生,其中有記錄可查者達100多人。高足 李塨(1650 —1733年),字剛主,號恕谷,繼承和發(fā)展了顏元的學說,形成了當時一個較為著名的學派,后人稱為“ 顏李學派”。

    顏元

    顏元一生不以著述為事,其主要著述為《四存編》、《習齋記余》。《四存編》有 中華書局1957年標點本。

    人物評價

    梁啟超:“ 博野顏元,生于 窮鄉(xiāng),育于異姓,飽更憂患,堅苦卓絕。其學有類羅馬之“斯多噶派”。其對于舊思想之解放,最為徹底!薄坝星逡淮鷮W術,初期為程朱陸王之爭,次期為漢宋之爭,末期為新舊之爭。其間有人焉舉朱陸漢宋諸派所憑借者一切摧陷廓清之,對于二千年來思想界,為極猛烈、極誠摯的大革命運動。其所樹的旗號曰“復古”,而其精神純?yōu)椤艾F(xiàn)代的”。

    錢穆:“以言夫近三百年學術思想之大師,習齋要為巨擘矣。豈僅于三百年!上之為宋、元、明,其言心性義理,習齋既一壁推倒;下之為有清一代,其言訓詁考據(jù),習齋亦一壁推倒!伴_二千年不能開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筆”,王昆繩語,見居業(yè)堂集卷八與壻梁仙來書遙遙斯世,“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可以為習齋詠矣!

    “習齋,北方之學者也,早年為學,亦嘗出入程、朱、陸、王,篤信力行者有年,一日幡然悔悟,乃并 宋明相傳六百年理學,一壁推翻,其氣魄之深沉,識解之毅決,蓋有非南方學者如梨洲、 船山、亭林諸人所及者!

    教學主張

    批判傳統(tǒng)教育

    顏元極力批判自漢以來二千年的重文輕實的教育傳統(tǒng) ,包括 玄學、 佛學、 道學以及 宋明理學。他提倡 實學,亦有其歷史依據(jù)。他認為堯、舜、周、孔就是實學教育的代表者,如孔子之實學注重考習實際活動,其弟子或習禮,或鼓瑟、或?qū)W舞、或問仁孝、或談商兵政事,于己于世皆有益,而 宋儒理學教育卻相反,主靜主敬,手持書本閉目呆坐有如泥塑,在講堂上側重于講解和靜坐、讀書或頓悟,其害有三:一是“壞人才”。即理學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才柔弱如婦人女子,無經(jīng)天緯地之才,他指出,如果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即使讀書萬卷,也是毫無用處的。這種教育不僅害己,而且害國。二是“滅圣學”。他認為理學家只從章句訓詁、注解講讀上用功,從而陷入了一種文墨世界,國家取士、教師授課、父兄提示、朋友切磋,皆以文字為準,這就丟棄了堯舜周孔的實學精神。尤其是倡行 八股取士后,為害更大。三是“厄世運”。漢儒 宋儒之學敗壞了學術與社會風氣。學術完全成了一種文字游戲,統(tǒng)治者更是利用科舉 八股把士人囿于文字之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社會道德、經(jīng)濟、人才的腐敗與衰竭,皆與此有關。所以他主張以實學代理學。

    批判傳統(tǒng)教育,尤其是批判 宋明理學教育,這是實學教育思潮的一個顯著特征,顏元是這一思潮中的重要代表。

    1、揭露傳統(tǒng)教育嚴重脫離實際的弊端

    顏元指出,傳統(tǒng)教育一個最突出的弊病就是脫離實際,把讀書求學誤以為是訓詁,或是清談,或是佛老,而程朱理學更是兼而有之,故其脫離實際更為嚴重。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出的人既不能擔荷 圣道,又不能濟世救民。所以他認為,這種教育“中于心則害心,中于身則害身,中于家國則害家國”。他指出:“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边@表示了他對傳統(tǒng)教育,尤其是程朱理學教育嚴重脫離實際的深惡痛絕。

    2、批判傳統(tǒng)教育的義、利對立觀

    傳統(tǒng)教育的另一個弊病,就是在倫理道德教育方面,把“義”和“利”、“理”和“欲”對立起來。顏元針對這種偏見,繼承和發(fā)展了南宋 事功學派的思想,明確提出了“正其誼(義)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的命題。他認為 “利”和“義”兩者并非絕然對立,而是能夠統(tǒng)一起來的,其中,“利”是“義”的基礎,“正誼”,“ 明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謀利”和“計功”。同時,“利”也不能離開“義”,而且“利”必須符合“義”。顏元的這種思想,沖破了傳統(tǒng)的禁錮,使中國古代對于義、利關問題的認識近乎科學。

    抨擊八股取士

    顏元深刻揭露了 八股取士制度對于學校教育的危害,對八股取士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他認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正當途徑,而那種傳統(tǒng)的 科舉制度,以時文( 八股文)取士,是用八股文代替實學,不僅不能選拔真才,反而會引學者入歧途,貽誤人才。所以他指出:“天下盡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無學術,無學術則無政事,無政事則無治功,無治功則無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3)反對 八股取士制度的激烈態(tài)度,躍然紙上。

    誠然,顏元是打著古人的旗號批判傳統(tǒng)教育的,即所謂“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然而,在當時“非 朱子之傳義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禮不敢行”的社會條件下,他無懼“身命之虞”,而敢于猛烈批判傳統(tǒng)教育,尤其把抨擊的矛頭集中指向 程朱理學,這是一種大無畏的勇敢精神。這在當時的思想界起了巨大震動。 梁啟超說顏元是當時思想界的大炸彈,這是頗有見地的。(然若聯(lián)系任公本人之主張與當世之情形可知任公之推崇習齋亦是欲借此廣變革之學,破理學之流弊。并非欲以習齋之說全廢程朱王陸諸賢之說。)

    顏元十分重視人才對于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指出:“人才者,政事之本也”,“無人才則無政事,無政事則無治平,無民命!卑讶瞬乓暈槭侵螄裁竦母。因而,他在“九字安天下”的方針中,把“舉人才”列為首位。他說:“如天不廢予,則以七字富天下:墾荒,均田,興水利;以六字強天下:人皆兵、官皆將;以九字安天下:舉人才,正大經(jīng),興禮樂!鳖佋粌H重視人才,而且進一步指出人才主要依靠學校教育培養(yǎng),在他看來,“朝廷,政之本也;學校,人才之本也,無人才則無政事矣”,“人才為政事之本,而學校尤為人才之本也”。所以,從人才的角度來分析,顏元的上述見解確有道理,它正確地揭示了學校、人才、治國三者之間的關系,突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它對于當前我們正確認識教育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中的戰(zhàn)略地位,不無意義。

    顏元對學校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也有具體主張。他認為,“令天下之學校皆實才德之士,則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經(jīng)濟臣”,若“令天下之學校皆無才無德之士,則他日列之朝廷者皆庸碌臣”。(8)可見,他主張學校應培養(yǎng)“實才實德之士”,即是品得高尚,有真才實學的 經(jīng)世致用人才。顏元的這種主張目的雖然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即他說的“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經(jīng)濟臣”,能夠“佐王治,以輔扶天地”,這是顏元思想的局限性。然而,他重視人才對于治國的重要作用,強調(diào)人才主要依靠學校教育培養(yǎng),這些都是正確的。同時,他提出的“實才實德之士”的培養(yǎng)目標,顯然已沖破了理學教育的桎梏,具有鮮明的經(jīng)世致用的特性,反映了要求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的新興市民階層對于人才的新要求,在當時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顏元關于教育內(nèi)容的主張,是以反傳統(tǒng)、反教條、反 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書本文字教育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出現(xiàn)的。因而,為培養(yǎng)“實才實德之士”,在教育內(nèi)容上,顏元提出了“真學”、“實學”的主張。它的特點是崇“實”而卑“虛”,與傳統(tǒng)教育,特別是與程朱理學教育,針鋒相對,“彼以其虛,我以其實”,以“實”代“虛”,以有用代無用。顏元認為堯舜周孔時代的學術便是“真學”、“實學”,所以大力提倡當時的“六府”、“三事”、“三物”。這里所說的“六府”、“三事”,即《尚書·大禹漠》所云的“水,火,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即《周禮·地官》所云的“六德”(知、仁、圣、義、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在顏元看來,“三物”與“三事”是異名同實!叭铩敝。又以“六藝”為根本,“六德”、“六行”分別是“六藝”的作用和體現(xiàn)。所以,顏元提倡“六府”、“三事”、“三物”。其核心是在于強調(diào)“六藝”教育。

    強調(diào)六藝之學

    顏元托言經(jīng)典強調(diào)“六藝之學”,并非真是要回復到堯舜周孔時代,而是 托古改制,“以復古求解放”,在古圣昔賢“六藝”教育的旗幟下,宣揚自己的主張。晚年,他曾規(guī)劃 漳南書院,陳設六齋,并規(guī)定了各齋的具體教育內(nèi)容,這是對他“真學”,“實學”內(nèi)容的最明確、也是最有力的說明。漳南書院的六齋及各齋教育內(nèi)容為:

    文事齋:課禮、樂、書、數(shù)、天文、地理等科;

    武備齋:課黃帝、太公及孫、吳五子兵法,并攻守、營陣、陸水諸戰(zhàn)法,射御、技擊等科;

    經(jīng)史齋:課《十三經(jīng)》、歷代史、誥制、章奏、詩文等科;

    藝能齋:課水學、火學、工學、象數(shù)等科;

    理學齋:課靜坐、編著、程、朱、陸、王之學;

    帖括齋:課 八股舉業(yè)。

    漳南書院之所以暫還設立“理學齋”和“帖括齋 ”,只是為了“應時制”,“俟積習正”,則關閉這兩齋。因此,顏元“真學”,“實學”的教育內(nèi)容,不僅同理學教育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而且無論是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六藝”教育。它除了經(jīng)史禮樂等知識以外,還把諸多門類的自然科技知識,各種軍事知識和技能正式列進教學內(nèi)容,并且實行分科設教,這在當時確實是別開生面的,已經(jīng)蘊含著近代課程設置的萌芽,將中國古代關于教育內(nèi)容的理論推進到了一嶄新的發(fā)展階段,這是顏元對于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貢獻,值得人們重視。

    強調(diào)習行教學

    強調(diào)“ 習行”教學法,這是顏元在學術思想轉(zhuǎn)變后關于教學方法的一個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主張。他35歲時,“覺思不如學,而學必以習”,便將家塾之名由“思古齋”改為“習齋”。顏元認為,要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必須通過自己親身的“習行”,“躬行而實踐之”,求諸客觀的實際事物。因而他所說的“習行”教學法,就是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要聯(lián)系實際,要堅持練習和躬行實踐,惟有如此,學得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否則,不和自己的躬行實踐相結合的知識是無用的。

    顏元重視“習行”教學法,一方面同他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有密切關 系,他主張“見理于事,因行得知”認為“理”存在于客觀事物之中,只有接觸事物,躬行實踐,才能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另一方面,他重視“習行”教學法的直接原因是為了反對理學家靜坐讀書、空談心性的教學方法。在他看來,“從靜坐講書中討來識見議論”,一是由于脫離實際,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二是終日兀坐書房中,影響健康。為了改變理學家這種把道全看在書上,把學全看在讀和講上的教學方法,顏元大力提倡“習行”教學法。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顏元強調(diào)“習行”,并非排斥通過讀和講學習書本知識。他認為書本記載的“原是窮理之文,處事之道,豈可全不讀書”。因而通過讀書獲得知識,“乃致知中一事”。但“將學全看在讀上”,“專為之則浮學”,而且書讀得愈多,愈缺乏實際辦事能力。同樣,講說也不能廢除,但不可脫離實際空講。因而他主張讀書、講說必須與“習行”相結合,而且要在“習行”上下更多的功夫,化更大的精力。

    顏元所說的“習行”,雖然講的是個人行動,忽視了“知”對“行”的指導作用,看輕了理論思維的重要性,因而沒有社會實踐的意義。但他強調(diào)接觸實際,重視練習,從親身躬行實踐中獲得知識,這可說是中國古代教學法發(fā)展上一次手足解放的運動,它一反脫離實際的、注入式的、背誦教條的教學方法?梢哉f是教學法理論和實踐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這在當時以讀書為窮理功夫,講說著述為窮理事業(yè),脫離實際的“文墨世界”中,無疑是吹進了一股清新之風,令人耳目一新,具有進步意義。

    重視勞動教育

    重視農(nóng)業(yè)知識的傳授,注重勞動在培育人才中的作用,這是顏元教育思想的又一個重要特點。

    顏元長期生活在農(nóng)村,親自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后來雖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但從未脫離勞動。像他這樣一生不脫離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的著名教育家,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是不多見的。

    正因為他自己一生長期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因此,對勞動有一深刻清楚的認識,不僅認為人人應該勞動,而且還重視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這種勞動教育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重視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知識。顏元始終把向?qū)W生傳授農(nóng)業(yè)知識置于其教育活動的重要地位。他曾說:“以禮、樂、兵、農(nóng),心意身世,一致加功,是為正學”。在親自制訂的“習齋教條”中,規(guī)定“凡為吾徒者,當立志學禮、樂、射、御、書、數(shù)及兵、農(nóng)、錢、谷、水、火、工、虞!

    注重勞動對于育才的作用。顏元認為,勞動不僅可以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國家社會的強盛,而且對人也有教育作用。首先勞動具有德育的意義。它不僅能使人“正心 ”、“修身”,去除邪念,還有使人勤勞,克服怠惰、疲沓。其次,勞動還具有體育的意義。勞動可以增強體魄,是重要的養(yǎng)生之道。

    需要指出的是,顏元雖重視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但他的思想仍沒有越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藩籬,這是顏元教育思想的消極面,是他無法克服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

    人物名言

    為學從切實處下手,自不落空。

    志不真則心不熱,心不熱則功不賢。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人才為政事之本,而學校尤為人才之本也。

    教以濟養(yǎng),養(yǎng)以行教,教者養(yǎng)也,養(yǎng)者教也。

    憂愁非書不釋,忿怒非書不解,精神非書不振。

    君子處事也,甘惡衣粗食,甘艱苦勞動,斯可以無失矣。

    一風俗而成治功,莫善于取人以德,其本莫重于謹癢序之教。

    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功也且全恩。

    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便習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為愛靜空談之學久,必至厭事,厭事必至廢事,遇事即茫然,故誤人才敗天下者, 宋學也。

    有圣賢之言可以引路。會乃不走路,只效圣賢言,便當走路,每代引路之言增而愈多,卒之蕩蕩周行道上,鮮見其人也。

    立言但論是非,不論異同。是,則一二人之見不可易也。非,則雖千萬人同,不隨聲也;豈惟千萬人,雖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輩亦當以先覺覺后覺,竟不必附和雷同也。

    名人推薦
    • 西方哲學家
      西方哲學家,是指以米利都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泰勒斯為代表的哲學體系。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構成作為西方哲學的故鄉(xiāng)。古希臘還誕生過大批偉大的哲學家,如赫...
    • 謝傳倉
      謝傳倉,男,1964年11月1日生,安徽懷寧人,研究生學歷,2005年12月晉升為教授,現(xiàn)為南方醫(yī)科大學(原中國人民解放第一軍醫(yī)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
    • 雅克·馬里旦
      雅克·馬里旦 所屬分類: 哲學家 法國 法學家 添加摘要雅克·馬里旦(Jacques Maritian,1882-1973),法國著名哲學家、法學家。新托馬斯...
    • 亞理斯多德
      亞理斯多德(公元前384-322)生在馬其頓,父親是御醫(yī)。他二十一歲時赴雅典從柏拉圖學哲學,柏拉圖死后,他回到馬其頓,當菲力浦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的...
    • 伊本·西拿
      伊本·西拿(ibn-Sīna,980—1037)歐洲人叫他阿維森納(Avicenna)。是塔吉克族著名的科學家、醫(yī)學家、自然科學家、文學家。世界醫(yī)學之父。
    • 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戰(zhàn)國末期齊國人。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創(chuàng)始人相傳墓地在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相公莊街道郝莊村。主要學說是五...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