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璜 - 個(gè)人簡介
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長子,追封定親王,謚“安”。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
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南巡,還蹕次德州,孝賢純皇后駕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但其間因與三弟永璋表現(xiàn)得不夠傷感,被高宗斥責(zé)二人不合體統(tǒng),亦不懂禮節(jié),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儲資格。其實(shí)當(dāng)時(shí)永璜只有二十歲,永璋更不過十三四歲,年紀(jì)尚輕,再者過世的并不是自己生母,他們很難表現(xiàn)得呼天搶地,豪哭流涕,乾隆帝未免有點(diǎn)因喪妻而失控。小兄弟莫名其妙地喪失承繼大統(tǒng)資格,永璜更從此郁郁寡歡,沒多久便于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逝。高宗雖感后悔,但為時(shí)已晚,遂痛心地下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
永璜 - 妻妾子嗣
有子二人。
長子固山貝子綿德(1747年-1786年),乾隆十二年七月初六生,母永璜嫡福晉伊拉里氏。乾隆十五年蒙受皇祖特恩襲封其父所遺的親王,四十一年因與官員往來而削爵,后由其弟綿恩襲爵。
次子綿恩,乾隆十二年八月十四日生,母親永璜側(cè)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綿恩靈巧勤奮,頗受乾隆寵愛。
永璜 - 兄弟姊妹
皇長子永璜,乾隆十五年追封為定親王,謚號安;皇次子端慧太子永璉,乾隆三年十月,殤,年九歲。十一月,冊贈(zèng)皇太子,謚端慧。
皇三子永璋,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薨。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出繼為允祹之子弘昆之后。乾隆二十八年襲郡王。四十二年,薨,謚曰端。嘉慶四年,追封親王。
皇五子永琪,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三十一年三月,薨,謚曰純。
皇六子永瑢,允禧嗣孫,乾隆二十四年封貝勒。三十七年,進(jìn)封質(zhì)郡王。五十四年,再進(jìn)親王。五十五年,薨,謚曰莊。
皇七子永琮,與端慧太子同為嫡子。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以痘殤,方二歲。謚曰悼敏。嘉慶四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皇八子永璇,乾隆四十四年,封儀郡王。嘉慶四年正月,進(jìn)封親王,道光十二年八月,薨。謚曰慎。
皇九子,早夭,未命名。
皇十子,早夭,未命名。
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五十四年,封成親王。道光三年三月,薨,謚曰哲。
皇十二子永璂,乾隆四十一年,卒。嘉慶四年三月,追封貝勒。
皇十三子永璟,早夭。
皇十四子永璐,早夭。
皇十五子仁宗;实垲勭
皇十六子,早夭,未命名。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五十四年,封貝勒。嘉慶四年正月,仁宗親政,封惠郡王,尋改封慶郡王。二十五年三月,疾篤,上親臨視,命進(jìn)封親王。尋薨,謚曰僖。
永璜 - 《清史稿》列傳
定安親王永璜,高宗第一子。乾隆十三年,上南巡,還蹕次德州,孝賢純皇后崩,永璜迎喪,高宗斥其不知禮,切責(zé)之。十五年三月,薨。上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弊贩舛ㄓH王,謚曰安。
子綿德,襲郡王。坐事,奪爵。弟綿恩,襲。五十八年,進(jìn)封親王。嘉慶四年正月,封其子奕紹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八年閏二月,有陳德者,匿禁門,犯蹕,諸王大臣捍御。論功,賜綿恩御用補(bǔ)褂,進(jìn)奕紹貝子。二十年,授御前大臣。道光二年,薨,賜銀五千治喪,謚曰恭。子奕紹,先以上六十萬壽進(jìn)貝勒,至是襲親王。十五年,奕紹年六十,封其子載銓為輔國公。十六年,奕紹薨,賜銀治喪,謚曰端。載銓襲。
載銓初封二等輔國將軍,三進(jìn)封輔國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書、步軍統(tǒng)領(lǐng),襲爵。道光末,受顧命。文宗即位,益用事。咸豐二年六月,給事中袁甲三疏劾:“載銓營私舞弊,自謂‘操進(jìn)退用人之權(quán)’。刑部尚書恒春、侍郎書元潛赴私邸,聽其指使。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但準(zhǔn)收呈,例不審辦;而載銓不識大體,任意顛倒,遇有盜案咨部,乃以武斷濟(jì)其規(guī)避。又廣收門生,外間傳聞?dòng)卸ㄩT四配、十哲、七十二賢之稱!迸e所繪息肩圖朝官題詠有師生稱謂為證。上諭曰:“諸王與在廷臣工不得往來,歷圣垂誡周詳。恒春、書元因?qū)忁k案件,趨府私謁,載銓并未拒絕。至拜認(rèn)師生,例有明禁,而息肩圖題詠中,載齡、許誦恒均以門生自居,不知遠(yuǎn)嫌!绷P王俸二年,所領(lǐng)職并罷。九月,仍授步軍統(tǒng)領(lǐng)。三年,加親王銜,充辦理巡防事宜。二月,疏請申明會議舊章,報(bào)可。四年九月,病作,詔以綿德曾孫溥煦為后。是月,薨。追封親王,賞銀五千兩治喪,謚曰敏。
溥煦襲郡王。光緒三十三年,薨,謚曰慎。子毓朗,襲貝勒。光緒末,授民政部侍郎、步軍統(tǒng)領(lǐng)。宣統(tǒng)二年七月,授軍機(jī)大臣。三年四月,改授軍諮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