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潔瓊 - 人物簡歷
雷潔瓊祖籍廣東臺山,生于廣東省廣州市。著名的社會學家。
1949年出席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全體會議,后任中國新政治學會副秘書長,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政法學院副教務長,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社會學系教授。
1977年后歷任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民進北京市主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民進中央主席,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
是第一、二、三、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雷潔瓊因病于2011年1月9日17時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
雷潔瓊 - 人物年表
1925-1931年赴美留學,在南加州大學獲社會學碩士學位。
1931-1937年任北平燕京大學教授。
1940-1941年任江西泰和中政大學教授。
1941-1946年任上海東吳大學、滬江大學、圣約翰大學、華東大學和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
1946-1952年任燕京大學教授。
1953-1973年任北京政法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
1973年至今任北京大學教授。
1972-1983年任北京市副市長。
1954年在丹麥參加國際婦女聯(lián)合會會議。
1956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參加國際法律協(xié)會會議。
1978年參加中國婦女代表團去伊拉克進行友好訪問。
1980年作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委員會成員到瑞士、瑞典、法國、英國、丹麥進行視察工作。
1980年率代表團參加美國全國社會教育會議。
1982年率中國婦女代表團去泰國參加泰王國建都二百周年慶典活動。
1983年率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代表團去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友好訪問。
1984年參加全國政協(xié)代表團去羅馬尼亞進行友好訪問。
1985年率中國婦女代表團去巴基斯坦進行友好訪問。
1985年去香港出席第二屆現(xiàn)代化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
1986年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制小組,去香港調查研究。
1993年10月率全國人大代表團出席亞洲議員人口與發(fā)展論壇第四次大會。
作為社會活動家,1949年后歷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歷任主席、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雷潔瓊 - 生平經(jīng)歷
一、幼承父教,志向遠大
雷潔瓊祖籍臺山市大江鎮(zhèn)。1905年9月,出生在廣州市。祖父雷嵩學早年因家境貧寒,曾以契約工身份到美國從事開采金礦勞作,經(jīng)過多年的艱辛努力,后來在美國經(jīng)商。雷潔瓊的父親雷子昌在國內讀書,考取了前清舉人,因受維新改良主義的影響,思想開明,后來當了一名律師兼任一家雜志社的主編。他非常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針對當時有大批貧苦人民被拐騙販運到海外做“豬仔”(苦力),他就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為他們申訴;還常到販運“豬仔”的船上,向他們講被販運到海外的苦難,告訴貧苦人民不要上當受騙。
1913年,雷潔瓊考入廣州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小學部。年幼的她,常跟著父親到碼頭去。當她看到那些面黃肌瘦、滿面愁苦的鄉(xiāng)民這么勤奮,就問父親:“為什么有錢人吃得好,穿得暖,而他們卻這樣窮苦?” 父親對這個善于思考、性格剛強的小女兒十分喜愛,不僅給她講了許多道理,而且在從事幫助窮苦人的活動時,常帶上她。在父親的影響下,雷潔瓊從小就喜歡閱讀中國文學和外國翻譯著作,受到新文化思想的熏陶。
一天,父親將一篇向“豬仔”宣傳的講演稿交給雷潔瓊,問她:“你愿意到販運‘豬仔’的船上為大家宣讀這個講稿嗎?”小潔瓊高興地說:“我去!我愿意去!我一定把這個講稿念好,請您放心吧!”她認真地把講稿讀了兩遍,然后獨自來到船上,站在人群當中,高聲背道:“叔叔、伯伯們,你們不要到海外去做苦工,不要受欺騙,他們把人當作牲畜去買賣,這是不道德的,你們在家鄉(xiāng)雖然貧困,但是在海外要經(jīng)受更苦難的遭遇……”眾人向這個小小年紀的女孩投以驚奇的目光。她稚嫩的童音,天真的表情,吸引著眾人靜靜地聽。他們邊聽邊點頭稱贊說:“小姑娘,你講得真好呀,講得有道理!”“你這個小姑娘了不起呀!我們聽了你講的話,心里有些明白了!”小潔瓊親切地回答:“這是我父親想讓你們明白的道理!
此后,她又多次跟隨父親一起到農(nóng)村對貧苦的農(nóng)民宣講。父女倆的講話在農(nóng)民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使許多農(nóng)民避免受騙上當。她父親還時常教導小潔瓊對勞動人民要平等相待。有一次,她在家中教一個小保姆讀書識字,保姆學不好,小潔瓊一生氣就打了小保姆一下。向來對子女諄諄教育的父親這次卻勃然大怒,他嚴厲地批評小潔瓊沒有平等待人,并讓她向小保姆道歉。
父親對勞動者、對弱者的愛護和同情,給童年的雷潔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雷潔瓊在心里埋下了終生為社會服務、為勞苦大眾服務的種子。
二、留學歸國,倡導節(jié)育
1924年,雷潔瓊與二哥一起赴美國留學。1931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美國南加洲大學,獲社會學碩士學位,并獲得最佳成績“銀瓶獎”。同年返回祖國,在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學法學院執(zhí)教。1933年,她與清華大學的陳過、協(xié)和醫(yī)院北平第一衛(wèi)生事務所的楊崇瑞等人共同發(fā)起開展節(jié)制生育活動,成立“節(jié)制生育咨詢部”,并在當時的《晨報》出副刊,作節(jié)制生育的廣泛宣傳。這個活動是我國最早提倡計劃生育的活動之一。
三十年代初,作為燕京大學的教授,雷潔瓊并不滿足于履行一個教師的職責,她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發(fā)展。1934年,她應謝冰心之邀,參加了平綏沿線(即今京色線)的社會調查。當時平綏沿線人民生活相當貧窮落后。這對剛踏進社會不久的雷潔瓊是一次鍛煉,也是她畢生注重社會調查研究的初試和體驗。這次社會調查研究主要在于教會的狀況,同時又對我國西北地區(qū)婦女兒童及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了解。這為她以后研究中國的家庭、婚姻、婦女等問題提供了感性認識。
1935年3月31日,雷潔瓊撰文從“兒童福利問題”談到了節(jié)制生育。她在文中將兒童福利能否得到保護,提高到“影響國家前途”的高度。她指出:兒童的教養(yǎng)從前是個人或家庭的任務,現(xiàn)代兒童的教養(yǎng)卻是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她從保障兒童的生存權、健康權、教育權、娛樂權及保護家庭權等方面,向當時黑暗的中國社會提出一系列需解決的問題,從提高民族素質的角度闡述了節(jié)制生育的重要性。1946年3月23日,雷潔瓊在《人民世紀》第四期中撰文,為中國的兒童呼吁,再次提出“兒童是人類生命的延續(xù)者,社會文化的繼承人,國家民族將來的主人翁。因此,兒童不應該被視為父母的私用品,家庭的財產(chǎn);兒童的天賦權利應該受到社會的保障,兒童的教養(yǎng)與福利,應該受國家的重視與照顧”。在這篇文章中,她列舉大量的事實,揭露當時中國兒童受虐待的慘狀。據(jù)她當時調查的數(shù)字表明,1930年中國各地收容棄嬰36570人,1940年增長近一倍,為62299人。雷潔瓊以一個知識女性的憤怒,向當時黑暗的中國社會發(fā)出抗爭。
三、挺身抗日,不讓須眉
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fā)時,燕京大學學生走上北平街頭,舉行反對日本侵略者的示威游行,雷潔瓊是燕京大學唯一參加這次游行的女教師?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北平的愛國青年學生紛紛組成抗日救亡隊南下。1937年冬,她放棄了燕京大學的教職,投身火熱的抗日救亡斗爭,到江西參加戰(zhàn)地服務工作,先后任江西省婦女生活改進會負責人、江西傷兵管理委員會上校課長和江西省地方政治講習院婦女班主任、江西省戰(zhàn)斗婦女班干部訓練班主任等職。主要活動是組織訓練婦女參加抗日活動,舉辦婦女干部訓練班,培訓各地婦女改進會干部。六期干部訓練班共培訓了婦女170人,其中的兩期是她主持的。其間中共江西省委輸送一批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進入訓練班。訓練班人員畢業(yè)后,成為了各縣開展婦女工作的骨干。此外,她還聯(lián)合江西各界婦女組成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在永新縣和贛縣成立了兩個戰(zhàn)時兒童保育院,收容難童100余人。這期間,雷潔瓊同許多愛國青年合作共事,其中有不少是共產(chǎn)黨員,甚至是黨的領導干部,如周恩來、鄧穎超、陳少敏、陳毅等。她在與這些共產(chǎn)黨員交往中,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真正實行全民抗戰(zhàn)路線,并有一整套正確的方針政策,有無數(shù)具有獻身精神的黨員,從而逐漸向共產(chǎn)黨靠近,并在其影響下開展救亡工作。從1938年至1940年,在江西省83個縣的44個之中建立了婦女隊。尤其在革命老根據(jù)地,群眾覺悟較高,大批婦女參加抗日救國活動和開展征募捐獻運動,到前線慰勞抗戰(zhàn)將士等等。在這條戰(zhàn)線上,雷潔瓊一直艱苦奮斗到1941年,并撰寫了一系列指導實際工作的文章,其中的十幾篇在她創(chuàng)辦的《江西婦女》、《農(nóng)村婦女》和《婦女組訓叢書》等書刊上發(fā)表。在這些文章中,她圍繞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現(xiàn)狀、在抗戰(zhàn)中的作用等問題發(fā)表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她以大量的事實揭露當時中國社會對婦女的歧視及奴役。同時,她通過各渠道倡導婦女為爭取自身的解放而斗爭。她提出要重視農(nóng)村婦女,指出:“婦女運動的目的既為提高婦女地位,謀婦女解放,使有獨立人格生產(chǎn)技能,共促社會性進步,那么婦女運動絕不能忽略農(nóng)村婦女的福利。”在婦女干部訓練班中,雷潔瓊作為班主任親自為該班授課,從“什么是婦女問題”到“各時代社會性的婦女生活”及“現(xiàn)代婦女解放思想的高潮”等等,進行深入的闡述,使訓練班的婦女從理論到實踐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雷潔瓊深深感到中國婦女在抗戰(zhàn)中的作用重要,她不辭辛苦,深入到人民群眾中,了解她們的生活,從而提出了如何組織、訓練這支不可忽視的抗日力量。她認為推展農(nóng)村婦女運動是抗戰(zhàn)期間的緊急任務,對于爭取最后勝利有重要作用。為此,她提出增強婦女智能、文化水平、政治覺悟和提高婦女社會地位、鏟除封建殘余對婦女的毒害等一系列具體的意見,盡力減少中國農(nóng)村歧視、殘害、壓迫、欺侮婦女的現(xiàn)象。作為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先驅,雷潔瓊從國家民族的利益出發(fā),發(fā)出自己心底的呼喚。
在江西期間,雷潔瓊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江西婦女和各界人士的贊揚。雷潔瓊還認識了許多后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尤其使她難以忘懷的是,1938年5月她在廬山參加婦女談話會時,有幸聽到鄧穎超作的題為《陜甘寧邊區(qū)婦女運動》的報告,使她對解放區(qū)婦女運動的情況有了深刻了解。同時,鄧穎超摯誠謙虛、堅強干練的形象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為她后來追隨、擁戴共產(chǎn)黨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礎。
1941年7月,雷潔瓊與著名社會學家嚴景耀教授結婚。同年,雷潔瓊回到上海,任東吳大學教授,兼滬江大學、圣約翰大學、華東大學、復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
四、追求民主,血灑下關
抗日勝利后,雷潔瓊繼續(xù)開展婦女運動,并針對當時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的罪行,開始積極參與爭取民主政治活動,撰寫了一系列抨擊國民黨政府賣國獨裁、貪污腐敗的文章。1945年12月,她與馬敘倫等人一起創(chuàng)建中國民主促進會。1946年6月23日,在全國人民掀起反對內戰(zhàn)、爭取和平與民主的浪潮中,雷潔瓊作為上海人民團體聯(lián)合會赴京和平請愿的9個代表之一(代表團惟一的女性),赴南京請愿。當代表到達南京下關東站時,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強行包圍和毆打,這就是震驚中外的“6?23”下關慘案,當時雷潔瓊41歲,被國民黨暴徒毆打至昏迷。當她在昏迷中醒來時,第一個見到的是中共代表團周恩來、董必武、滕代遠、鄧穎超等人站在她面前,給予她慰問和支持。隨后,她又收到毛澤東、朱德、李維漢、陸定一等共產(chǎn)黨領導人的慰問電。這一事件,使雷潔瓊受到極大教育,她徹底看清蔣介石假和平、真?zhèn)鋺?zhàn)的野心,也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看到蔣家王朝已是民心喪盡。從此,作為民主黨派的重要領導者,雷潔瓊與共產(chǎn)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在爭取民主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yè)中,她始終站在斗爭的前線。
1946年2月,雷潔瓊在《評論半月刊》上發(fā)表了《民主運動與婦女解放》一文。她再次以婦女的解放作為衡量民主社會的標尺,對國民黨政府進行鞭撻。她指出:“八年抗戰(zhàn)的勝利,爭取民族的解放,然而戰(zhàn)爭勝利后,很多事實證明,我們國家仍停留在不民主的階段上。最低限度的每個國家應有身體、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的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婦女的民權還得不到伸張,全體人民還得不到自由的時候,根本談不到女權,何能求提解放?”她指出婦女解放應該在民主運動中爭取,婦女運動應完全與民主運動相配合,只有在國家民主實現(xiàn)以后,婦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同年5月,她在郵局婦聯(lián)舉辦的“母親節(jié)”會上發(fā)表了題為“反對內戰(zhàn),爭取民主與自由”的講話。她說:“過去與日本人作戰(zhàn),我們婦女應該鼓勵我們的丈夫和子女去參與為了民主生存與保衛(wèi)國土的戰(zhàn)爭,可是今天我們應力阻作戰(zhàn)的丈夫或兒子,今天是母親節(jié),做母親的不要兒子去作戰(zhàn),以和平協(xié)商的方式團結起來!”
1946年秋,雷潔瓊回到北京,繼續(xù)任燕京大學教授。翌年3月,她在《燕京新聞》上撰寫了《論現(xiàn)階段的婦女運動》,再次用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的獨裁統(tǒng)治和虛偽民主,她指出:“目前婦女悲慘的厄運,只有在社會經(jīng)濟政治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才有所補救,F(xiàn)階段的婦女運動應該配合其他社會運動以謀社會性之革新,達到民主生活社會的實現(xiàn)。封建的帝王統(tǒng)治社會或壟斷專制的法西斯社會的婦女,不會獲得自由與平等權利!崩诐嵀傇跔幦∶裰髯杂傻亩窢幹杏峦鼻,利用一切形式和機會向全社會發(fā)出吶喊。1947年底至1948年初的天津《大公報》上連載了她在北京大學女同學會主辦的演講會上的演講節(jié)錄——“36年來的婦女運動”。同年3月8日又刊登了她的“中國婦女之出路”。在這里,她明確指出:“婦女平等地位保證,自由與解放的獲取,一定要在新的社會里才能成為事實!彼源罅渴聦,告訴人民群眾和廣大婦女,人民的翻身解放要靠一種新生力量,那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新社會。
五、肝膽與共,參政議政
1949年,正當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國婦女全國代表大會于3月下旬在北京召開。雷潔瓊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4月3日,她在大會致閉幕詞。她熱情歌頌了城鄉(xiāng)婦女的團結一致,并號召廣大婦女繼續(xù)奮斗,爭取全國解放的目標早日實現(xiàn)。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雷潔瓊作為民主促進會的八個正式代表之一,參加了國家體制的討論和制定,同時參與了宣言起草委員會的工作。開國大典時,雷潔瓊榮幸地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歡呼新中國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雷潔瓊對我國的婚姻法、憲法的制定做了大量工作!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后(1950年4月13日),她撰寫了“婚姻法與兒童保護”一文,于6月1日在天津《進步日報》上發(fā)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她以大量事實鞭撻了舊中國婚姻的不自由、男女的不平等以及老無所養(yǎng)、少無所依的丑惡現(xiàn)象,從而贊頌新中國《婚姻法》“不獨保障婚姻自由,男女權利平等,解放婦女在婚姻上家庭上的束縛,同時對于后一代也特別照顧與保障”;橐龇ǖ闹贫,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婦女的地位,也從根本上解救了中國的婦女和兒童。
1953年3月,是中央人民政府宣傳貫徹《婚姻法》運動月,雷潔瓊當時任北京政治學院副教務長。3月5日,她通過《教工通報》撰文,號召教育工作者積極參加貫徹《婚姻法》運動,她指出:貫徹《婚姻法》運動,是一個重大的社會改革運動,不要視為只是私人家務小事,不要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態(tài)度來應付它。以后,她又不斷撰文或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對真正落實婚姻法,真正提高婦女的地位給予指導。
十年動亂期間,雷潔瓊被迫停止一切社會活動。1976年黨中央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動亂。1978年2月,在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雷潔瓊作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參與修改憲法。在這之后,她擬定了一系列關于民主法制的文章。全國人大五屆二次會議,國家又頒布了七項法律,其中對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方面作出許多具體規(guī)定。這些都與雷潔瓊的努力分不開。在這些法律條文頒布后,她不忘利用各種場合進行解說宣傳,希望中國的婦女真正享受到法律的保護,希望全社會真正依法保護婦女兒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不久,1979年初春,雷潔瓊以74歲高齡走馬上任北京市副市長,主要分管民政、民族和宗教工作。在4年的任期中,她不停地奔走于寺院、教堂、學校和福利企業(yè)之間,使許多在“文革”中被關閉的寺院和教堂重新開放。1979年8月,她又為《中國婦女》撰文,讓廣大婦女懂得如何依靠法律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改革開放后,雷潔瓊參與制定了新的婚姻法,并對宣傳理解和執(zhí)行新婚姻法做了大量工作。
1982年,全國政協(xié)舉行專題座談會,對修改憲法展開深入討論。雷潔瓊對憲法修改草案中第46條有關婦女的規(guī)定發(fā)表了自己的體會,利用詳實的資料,列舉我國婦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半邊天作用,指出:“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婦女才能得到徹底的解放。”同時,她也以十年動亂后我國由于民主法制的不健全,全國各地尤其是農(nóng)村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事實,說明新的憲法修改草案進一步明文規(guī)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更有利于調動廣大婦女積極性,有利于我國婦女運動的發(fā)展。
雷潔瓊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在鄧小平主席的領導下工作。她對鄧小平為新時期政協(xié)工作的恢復和發(fā)展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由衷敬佩。雷潔瓊講述了鄧小平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特別對鄧小平同志,把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對象擴大為“兩個愛國者”(即不僅包括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還應該包括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聯(lián)盟、把中國共產(chǎn)黨制定的與民主黨派之間執(zhí)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發(fā)展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譽以共”十六字方針、將共產(chǎn)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明確為“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提出確立“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提出民主黨派在政治上自決、在組織上獨立、在法律上平等三原則等問題非常擁護。鄧小平同志不僅為開創(chuàng)新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新局面制定了大政方針,而且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并且非常注意發(fā)揮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作用。雷潔瓊以自身的感受說:我除擔任民進的領導工作和全國人大的一部分工作,還參加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工作,小平同志對我們很信任。
從1989年6月,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后到1996年底,中共中央與民主黨派人士舉行協(xié)商會、座談會等已達100多人次。這期間,雷潔瓊對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fā)揚老一代領導重視統(tǒng)一戰(zhàn)線、無黨派人士真誠團結、親密合作的作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雷潔瓊曾回憶說,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共十四大、十五大所作的政治報告,李鵬總理在人大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九五”規(guī)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每次都事先征求各民主黨派的意見。1997年9月,雷潔瓊作為中共中央邀請的貴賓,列席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下,民進會作為參政黨之一,充分發(fā)揮了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的作用。
從1953年雷潔瓊參加中國婦女代表團,赴丹麥哥本哈根出席爭取婦女權利及世界婦女大會起,到1997年,她率領或參加全國人大等代表團出訪了世界五大洲的22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對有的國家如法國、丹麥、澳大利亞、泰國的出訪不止一次,并出席了眾多的國際性會議,在國際講壇上一次次發(fā)表演講。世界各國人民從她和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上,看到了新中國的形象、中國婦女的形象,聽到了偉大中國人民的聲音,增進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了解,從而促進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早年我在美國讀書時,那里的種族歧視很厲害,看不起中國人。到外面參觀穿得好一點,有人就問你是不是日本人;知道你是中國人,有的連房子也不愿租給你,遇到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睉浧鹪诿绹魧W時的境況,猶如觸動了她身上的一塊傷疤,依然隱隱作痛。雷潔瓊說:“新中國成立后,我隨中國代表團出國訪問,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特別是開放改革以來,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綜合國力大增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海外的華人華僑揚眉吐氣,挺直了腰桿,世界各國人民也為中國喝彩!”
撫今追昔,雷潔瓊常為自己的祖國繁榮昌盛而驕傲!同時,她也時時刻刻為國事竭心盡智。
雷潔瓊在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9年時間里,參加了大量的外事活動,而這僅僅是她工作的一個方面。從1988年到1996年,雷潔瓊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名譽會長等身份,先后會見了來自世界8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界要員和各界人士,共達346起。進入90年代,雷潔瓊接待和會見外賓的場次明顯增多,每天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滿。
作為著名學者、教授,雷潔瓊對中國的教育事業(yè)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這不僅表現(xiàn)在她長期擔任中國多所大學的教授,親手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更表現(xiàn)在她對中國教育事業(yè)的長遠思考和有力推動上。作為民進中央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領導人,雷潔瓊歷來主張以教育界人士為主要聯(lián)系對象的,民進會要為改革和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她在民進會內倡導成立教育基金會,發(fā)動民進組織和會員為加強基礎教育、普及義務教育獻計獻策。為推動中國教育的法制化進程,她先后參與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還曾到北京廣渠門中學親切看望“宏志班”的受助學生,對孩子們給予殷切的勉勵。1996年“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廣東省江門市農(nóng)林小學收到雷潔瓊寄贈的一批兒童讀物,她始終沒有忘記一年前視察過的這所學校的孩子們。在她的心目中,振興民族希望在教育,祖國的未來在于今天的青少年的培養(yǎng)。
雷潔瓊還是著名的社會學家、法學家。彪炳史冊的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以及多部教育等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從1985年到1993年,雷潔瓊擔任了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盡管年事已高,但她參與組織這兩個基本法起草工作依然殫精竭慮,并多次親赴港澳,廣泛聽取港澳各界人士的意見,進行民主協(xié)商。此外,她還參加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區(qū)徽評選委員會的工作。作為國家領導人、著名法學家的雷潔瓊,她想得更深,看得更遠。
在談到香港基本法這部重要法律時,雷潔瓊說道:“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歷時四年零八個月,委員們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完成了這項神圣的使命。這部法律完整地體現(xiàn)了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思,從根本上保障了香港的長遠利益。這不僅僅是一件關系到香港繁榮穩(wěn)定的事情,也是一項關系到維護民族利益的尊嚴,以及完成祖國未來統(tǒng)一大業(yè)的大事。因此鄧小平同志贊揚基本法是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寫出一部具有歷史和國際意義的法律著作。”
自從天安門廣場那塊香港回歸倒計時牌豎立起來,耄耋之年的雷潔瓊天天都在數(shù),天天都在盼。她不止一次地表達迫切盼望香港回歸祖國的心情:香港回歸,雪洗國恥,這是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
在這個永載中華民族史冊的莊嚴時刻到來時,雷潔瓊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以91歲高齡飛抵香港,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親身經(jīng)歷了這一民族盛事、世紀慶典。當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江澤民主席莊嚴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時,這位飽經(jīng)滄桑、與世紀同行的老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眼睛里噙滿了熱淚……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yè)的勝利。香港回歸祖國,一雪百年國恥,炎黃子孫揚眉吐氣;貧w后的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強大的祖國作后盾,香港一定能保持長期繁榮和穩(wěn)定。十年過去了,香港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已經(jīng)印證了這一個道理。
雷潔瓊,這位經(jīng)歷過一個多世紀滄桑歲月、穿越時代長空的風雨歷程、與人民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的老人,在歷史的長河留下了她非凡的業(yè)績,在她的心靈深處,也珍藏著許許多多的往事。而這些往事,則是她對震撼人心的歷史事件的見證,是她對翻天覆地的歷史變遷的親歷。
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在地,也是雷潔瓊曾經(jīng)辦公的地方。金色的陽光照耀著莊嚴的國徽,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她是那樣的熟悉,那般的親切。一次又一次,她率領或參加中國代表團從這里起程,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飛往世界各地,一去又一回,她滿載著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盡管已過百歲了,但雷潔瓊依然耳聰目明。有人曾經(jīng)詢問雷潔瓊的長壽秘訣,雷潔瓊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雷潔瓊的養(yǎng)生之道與眾不同。她以工作為最大的生活樂趣,每分每秒她都十分珍惜。老人每天起得很早,5點到6點,是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每天的飲食很有規(guī)律,早、午、晚三餐基本上正點,無論是在家吃飯,還是外出赴宴,從不過量。
這是一位走過一個世紀風雨歷程的老人,這是一位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舟共濟、肝膽相照的老人,這是一位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老人,她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祖國的沃土,她的生命之花在時代的春天中綻放。因而,她的精神不老,生命之樹長青。
雷潔瓊是國家領導人,是社會活動家、科學家。而作為中華婦女的英才之一,她對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貢獻,應該說在她人生歷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點僅從她的諸多著述中便可見一斑。尤其是解放前從三十年代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十幾年,她對中國的兒童問題、婚姻家庭問題、婦女的社會地位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和研究。從理論上對上述問題進行社會剖析,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這對喚醒當時貧窮落后的中國婦女起到的歷史作用是無法估量的。解放后,她為我國婚姻法的制定及有關婦女、兒童及婚姻家庭等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指示,充分體現(xiàn)了她對國家、對民生的高度關注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六、摯友、益友、諍友
2005年9月6日,北京秋高氣爽。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雷潔瓊家中,親切看望這位百歲老人,代表中共中央向她表示誠摯問候和美好祝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劉延東一同前往看望。下午3時10分,胡錦濤等來到雷潔瓊家中。見到坐在輪椅里的雷老,胡錦濤走上前去,俯下身子,同她熱情握手,祝賀她百歲華誕,并送上插滿鮮花的花籃。胡錦濤深情地對雷潔瓊說,你是我們國家和民主黨派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領導人,是中國共產(chǎn)黨肝膽相照的真誠朋友,也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你所經(jīng)歷的100年,正是中華民族的命運發(fā)生巨大變化的100年。為追求革命真理,你早年參加了五四運動。為喚起民眾抗日救亡,你又參加了一二九運動。為實現(xiàn)和平、民主和統(tǒng)一,你和馬敘倫先生等發(fā)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并不惜血灑南京下關進行英勇抗爭。新中國成立后,你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大量有益工作,特別是在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等方面,傾注了許多心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你作為著名學者,在社會學等領域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你為國家和民族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我們黨、政府和人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胡錦濤最后表示,當前,全黨全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雷潔瓊等老一輩民主人士畢生追求的振興中華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xiàn)。雷潔瓊會意地點點頭,并十分高興地說,感謝總書記,感謝黨中央,希望國家更好。
2006年1月22日,在新春佳節(jié)即將來到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到雷潔瓊的家里看望她,并稱贊她是黨的摯友、益友、諍友。雷潔瓊對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在百忙中來探望自己感到十分高興和開心
雷潔瓊 - 主要著作
《中國家庭問題研究討論》(1937)
《婦女問題講座》(1939-1940)
《三十六年來婦女運動的總檢討》(1941)
《關于社會學的幾點意見》(1981)
《血濺金陵憶當年》(1982)
《社會學與民政工作》(1983)
《中國婚姻家庭問題》(1985)
《新中國建立后婚姻家庭制度的變革》(1985)
《老齡問題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1986)
《社會學與社會改革》(1987)
《新中國建立后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1988)
《雷潔瓊文集》(1994)
《改革以來中國在農(nóng)村婚姻家庭的新變化(合著)》(1994)
《農(nóng)村婦女地位研究》
《現(xiàn)代婦女問題與婦女運動》
《老齡問題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雷潔瓊 - 擔任職務
雷潔瓊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新政治學會副秘書長,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政法學院教授兼副教務長,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及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主席,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北京市政協(xié)常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全國政協(xié)常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會學會會長,中國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xié)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北京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燕京研究院名譽董事長,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名譽會長等職。
雷潔瓊 - 社會貢獻
雷潔瓊是中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也是著名學者。20世紀30年代以來,她一直以飽滿的熱情獻身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努力推動社會進步,并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同時,她以執(zhí)著和近乎虔誠的精神獻身教育和學術事業(yè)。在70多年的時間里,她絕大多數(shù)時間保持著學者的身份,為發(fā)展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竭盡全力.雷潔瓊教授一貫的治學方法是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歷來強調從事社會學研究必須“從社會實際出發(fā)”,“運用社會學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在一定的理論假設的指導下,分析實際情況,又以實地調查材料來印證理論。”“調查不能只靠問答卷,還必須親自去實踐,這樣才能得到感性知識!币坝H自去抓第一手資料”,做好“了解人”的工作,對資料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科學方法。在恢復社會學的過程中,她為中國社會學學科建設和社會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作出了自己貢獻。
應用社會學的理論基礎與現(xiàn)實關懷
雷潔瓊的青少年時期是在中國社會發(fā)生劇烈變化的背景下度過的!拔逅摹边\動的影響,對國家命運及社會底層民眾命運的關心,使她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雷潔瓊于1924年抱著“讀書救國”的思想遠渡重洋赴美留學。但是,她在讀大學時沒有按照父親的愿望選擇學美術、醫(yī)學和法律,而是選定了社會學。在她看來社會學可以尋求醫(yī)治中國問題的良方,探索救國救民的途徑。在后來7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她將專業(yè)知識同社會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與實踐之路。在雷潔瓊看來,社會學包括理論社會學和應用社會學,應用社會學包括社會問題的研究和社會工作。按照這種理解,她將社會學理論作為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將社會調查作為認識和分析社會問題的工具,并通過設施和其他形式的社會服務去幫助困難群體解決問題,這就是她的“學以致用”。
雷潔瓊1931年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學系獲得碩士學位,之后不久她即應聘進入燕京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服務學系(這里的社會服務實際上就是社會工作)。在燕京大學她講授“社會學入門”、“社會服務概論”、“貧窮與救濟”、“兒童福利問題”及“社會服務實習”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她不僅參考大量國外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密切聯(lián)系中國實際,同時她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育嬰堂、貧民窟、施粥場甚至妓院去調查、訪問和參觀,讓學生了解中國底層社會,增強他們對勞苦大眾的感情?谷諔(zhàn)爭開始后,雷潔瓊有4年時間離開學校到江西從事婦女教育與動員工作,以支持前線抗戰(zhàn)。在此過程中,她特別關心婦女的解放,并為此作出了艱苦的努力。改革開放以來,在任北京市副市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期間,她對婦女、兒童、教育及老人問題都十分關心。而這些與她解決中國社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的抱負直接相關。
社會工作的學術研究及學術思想
兒童福利 雷潔瓊早在1935年就對兒童福利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地研究,并提出國家要大力發(fā)展兒童福利。她指出,兒童福利是指兒童的需要能滿足,體格智慧情緒有機會充分發(fā)展。她站在現(xiàn)代社會的高度將我國的兒童福利狀況同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指出無論在文化觀念還是在制度設計方面,我國的兒童福利都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tài)。她強調兒童的天賦權利,強調要從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角度看待兒童問題,既要注重困難兒童的救助,也要注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這反映了雷潔瓊關于兒童福利和社會工作的現(xiàn)代理念。她認為,中國兒童權利和福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主要是文化與社會制度安排上存在諸多問題?谷諔(zhàn)爭勝利后,雷潔瓊曾主持開設兒童福利專業(yè)課程,并代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聯(lián)合其他相關學系開辦了兒童福利站,對兒童進行福利服務。這反映了她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學術精神。
婦女工作與婦女解放
在雷潔瓊的學術研究中,婦女及婚姻家庭問題是處于首位的。她認為,婦女問題表現(xiàn)為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男女不平等,這些問題又具體表現(xiàn)為婦女參政問題、法律問題、教育問題、職業(yè)問題、勞動問題及母性保護問題等等。她指出,婦女有八項基本權利,即生存權、教育權、職業(yè)權、婚姻自主權、母性保護權、政治權、休息娛樂權、年老和失去勞動能力被撫恤權。她認為,女性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的低下由兩種因素促成:一是社會對女性地位的貶低和對其權利的漠視;二是婦女自身缺乏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她從發(fā)動農(nóng)村婦女運動難中體會到,農(nóng)村婦女沒有廣泛動員起來主要是因為她們主觀上沒有自覺意識,而這又與封建社會的意識觀念對她們的束縛有關。在封建的農(nóng)村社會,家庭高于一切,婦女既無國家觀念,個人地位也不被尊重。雷潔瓊在婦女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方法及思想。她指出,由上而下的編組方式是在短時間內將婦女聯(lián)合起來的必要形式,但要使婦女組織真正活動起來就要根據(jù)各人的興趣、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程度,鼓勵和領導她們參加各種團體活動;要通過共同學習、共同工作、共同娛樂,逐漸使她們養(yǎng)成一致的意志與行動,形成組織;在動員婦女群眾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她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并通過活動教育婦女;在活動中要采取民主的工作方法,給參加者以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通過民主討論學習工作經(jīng)驗,增強她們的主體意識。她認為,要真正解決婦女問題,使婦女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只有實現(xiàn)男女平等,實行政治民主、經(jīng)濟民主、教育社會化,建立公共保健制度和社會保險制度,婦女才會真正得到解放。
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
1952年,中國的社會工作專業(yè)教育隨著社會學學科被取消而停止。1979年社會學學科得以恢復重建,雷潔瓊當時就提出在重建社會學時要注意發(fā)展社會工作教育,培養(yǎng)社會工作者。對于發(fā)展中國的社會工作,雷潔瓊是從發(fā)展社會福利事業(yè)的角度著眼的。她認為社會工作者要有創(chuàng)建、組織和管理社會福利事業(yè)和解決具體問題的知識和能力。這是符合我國社會福利事業(yè)發(fā)展實際的。她在1983年就指出“民政工作是社會工作”,之后又發(fā)展為“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的著名觀點。她指出社會工作成為一種專業(yè),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她還認為,研究和總結民政工作的經(jīng)驗,對中國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發(fā)展會很有幫助。反過來,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來充實、豐富、改進和提高民政工作,也有利于民政工作的改革和民政工作現(xiàn)代化。
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雷潔瓊一直關心社會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她認為社會問題是由社會失調造成的,要解決困難群體的問題就要從制度建設上入手,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是社會進步的要求。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上,她提出要“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制度”。她認為,要認識到中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城鄉(xiāng)差距這個基本國情,當前應該選擇普遍的、基本的、有差別的社會保障制度。她同時指出,社會保障不但包括金錢和物質的提供,也包括社會服務的提供,國家、社區(qū)、家庭共同支持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這些反映了她把應用社會學、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工作結合起來的思想。
雷潔瓊 - 婚姻家庭
1940年代,上海淪陷期間,雷潔瓊先后執(zhí)教于上海東吳大學、復旦大學、圣約翰大學等院校。那時候,曾經(jīng)與她一同在北平燕京大學任教的嚴景耀教授也在上海。雷潔瓊主要研究婦女和兒童問題,嚴景耀研究的是兒童犯罪問題,由于對勞苦大眾生計的共同關注,他們經(jīng)常一起縱論天下事,一起為抗日奔走呼吁。
盡管“孤島”上海“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但滿腔愛國熱情的志士仁人仍充滿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上海文化界愛國進步人士成立了一個抗日救亡組織“星期二聚餐會”,趙樸初、雷潔瓊、嚴景耀、許廣平都是這一組織的核心人物。每周二的晚上,他們來到上海八仙橋基督青年會的九樓聚餐,請一人主講當前的時事和形勢,然后大家漫談。
后來,雷潔瓊和嚴景耀又參加了在新新公司經(jīng)理蕭宗俊家里舉行的“星期六聚餐會”。參加這個小范圍聚餐會的都是進步人士,最大的特點是公開邀請共產(chǎn)黨員在聚餐會上講述國內外形勢。
在這國家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這些進步政治組織的一次次活動中,共同的理想追求,使熱血沸騰、愛國有志的一對年輕知識分子嚴景耀和雷潔瓊走到了一起。
在一次聚餐會將要結束的時候,雷潔瓊大方熱情地向公眾宣布:“我和景耀7月5日結婚,到時候我們請大家的客!彼脑捯魟偮,“這次宴請就在我家辦了”,豪爽的主人蕭老板就主動攬下了請客的任務。嚴景耀和雷潔瓊雙雙連聲向蕭老板致謝。
1941年7月5日,是嚴景耀和雷潔瓊這對新人的大喜日子。這天,蕭老板的家里喜氣洋洋,笑語喧天,鄭振鐸、許廣平、趙樸初、吳耀宗等好友陸續(xù)趕來歡聚一堂,一同為嚴景耀和雷潔瓊這對恩愛新人喜結連理祝賀。
婚禮上,趙樸初即席賦詩以示祝賀:“參差兩兩好安排,嘉禮從今美例開。越粵人才夸璧合,前稱周許后嚴雷!币辉娨鳟,宴席上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這首詩確實妙手天成,嚴景耀和魯迅都是浙江人,而雷潔瓊和許廣平是廣東同鄉(xiāng),兩對夫婦皆屬珠連璧合。
之后的風雨歲月里,嚴景耀和雷潔瓊始終攜手并肩,同舟共濟,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與獨立,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竭誠盡力,奉獻著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