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錢謙益

    錢謙益

    錢謙益(1582-164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

    錢謙益 - 簡介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士,他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在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已頗具影響。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后降清,仍為禮部侍郎。但很快他就告病歸,與反清勢力保持聯(lián)系。其詩作于明者收入《初學集》,入清以后的收入《有學集》;另有《投筆集》系晚年之作,多抒發(fā)反對清朝、恢復故國的心愿。乾隆時,他的詩文集遭到禁毀。

    錢謙益 - 個人成就

    作為詩人,他開創(chuàng)了有清一代詩風。當時人稱“前后七子而后,詩派即衰微矣,牧齋宗伯起而振之,而詩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從風,一歸于正。其學之淹博、氣之雄厚,誠足以囊括諸家,包羅萬有,其詩清而綺,和而壯,感嘆而不促狹,論事廣肆而不誹排,洵大雅元音,詩人之冠冕也!”(凌鳳翔《初學集序》)

    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立志私人完成國史,他于弘光元年、順治三年兩次欲修明史,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愿,但人們認為“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他史學才能的極度推崇。

    錢謙益

    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淵《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后文壇最負盛名之人。

    作為收藏家,錢謙益盡得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四家書,更不惜高價廣肆購求古本,構筑“絳云樓”,收藏宋元孤本書于其上,“所積充牣,幾埒內府”。

    萬歷38年(公元1610年)中進士。十年后的天啟泰昌元年才“詣闋補官”。但不久就遭到御史陳以瑞的彈劾而被罷官,奉詔削籍南歸。當時他的心情一方面是心灰意懶的悲切:“門外天涯遷客路,橋邊風雪蹇驢情”;一方面是想歸隱田園:“耦耕舊有高人約,帶月相看并菏鋤”。

    錢謙益學問淹博,泛覽子、史、文籍與佛藏。論文論詩,反對明代“復古派”的模擬、“竟陵派”的狹窄,也不滿“公安派”的膚淺。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對模擬;一面倡學問以反對空疏。所以他既說:“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成者也。又說:“根于志,溢于言,經之以經史,緯之以規(guī)矩,而文章之能事備矣。”(《周孝逸文稿序》)總的主張,是認為寫作必兼具“獨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詣之學”(《馮定遠詩序》),“深情蓄積于內,奇遇薄射于外,輪囷結,朦朧萌析”(《虞山詩約序》),然后流露;既要能“陶冶性靈”(《范璽卿詩集序》),又不能抹殺“古人之高文大篇,所謂鋪陳始終,排比聲韻者”(《曾房仲詩序》)。所以他的文章,常把鋪陳學問與抒發(fā)思想性情糅合起來,縱橫曲折,奔放恣肆,其意圖是合“學人之文”與“文人之文”為一體。從具體作品看,雖內容比較駁雜恢詭,但規(guī)模闊大,足以轉變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風。
    《湯義仍先生文集序》、《游黃山記》、《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行狀》、《忠烈楊公墓志銘》、《徐霞客傳》、 《答唐訓導汝諤論文書》、 《讀蘇長公文》、《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梅村先生詩集序》、《楞嚴志略序》等篇,都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氣格和論學與評詩文的見解。

    錢謙益的詩初學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轉益多師,不拘一格。他學杜甫、元好問詩以樹骨力,學蘇軾、陸游詩以行氣機,學李商隱、韓偓詩以運用詞藻與比興,加上他才學兼資,藻思洋溢,往往寫成龐大的組詩。明亡后的詩篇,寄寓滄桑身世之感,哀感頑艷與激楚蒼涼合而為一,尤有特色!缎熘蓦s題五首》、《獄中雜詩三十首》、《己酉歲宴集連宵,于時豪客遠來,樂府駢集,縱飲失日,追歡忘老,即事感懷,慨然有作四首》、《讀梅村宮詹艷詩有感書后四首》、《西湖雜感》20首、《哭稼軒一百十韻》、《左寧南畫像歌為柳敬亭作》、《后秋興》13疊104首等,可為代表。著作有《初學集》110卷、《有學集》50卷、《投筆集》2卷、《苦海集》1 卷及外集等多種。各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為最完備。此外有《錢注杜詩》20卷。另編選《列朝詩集》77卷(順治間刊本作81卷)。《吾炙集》 1卷。又錢陸燦節(jié)錄錢謙益所作詩人小傳為《列朝詩集小傳》一書另刊。

    錢謙益 - 生平

    錢謙益,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天啟時典試浙江,轉右春坊中允,參與修《神家實錄》。后大魏忠賢羅織東林黨案牽連,削籍歸里。錢謙益于萬歷三十八年中進士,直到崇禎十七年明亡,在前后長達三十五年的時間內,三起三落,旋進旋退,全部任職時間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六年左右,談不上什么政績。他的出名,是由于他出色的文才,被視為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為他曾經參與了東林黨人反對魏忠賢閹黨的活動,還被視為士林領袖之一。在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已頗具影響。

     天啟七年丁卯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思宗朱由檢即位,他被重新奉詔入朝任職。第二年(崇禎元年)七月應詔北上,出任禮部右侍郎,但三個月后,“會推閣臣,謙益慮尚書溫體仁、侍郎周延儒并推,則名出己上,謀沮之。體仁追論謙益典試浙江取錢千秋關節(jié)事,予杖論贖。體仁復賄常熟人張漢儒訐謙益貪肆不法。謙益求救于司禮太監(jiān)曹化淳,刑斃漢儒。體仁引疾去,謙益亦削籍歸。”回到老家常州的他,與一個名字叫程嘉燧的讀書人關系素善,經常在一起喝酒吟詩。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程嘉燧,字孟陽,休寧人,僑居嘉定。工詩善畫。與通州顧養(yǎng)謙善。友人勸詣之,乃渡江寓古寺,與酒人歡飲三日夜,賦《詠古》五章,不見養(yǎng)謙而返。崇禎中,常熟錢謙益以侍郎罷歸,筑耦耕堂,邀嘉燧讀書其中。閱十年返休寧,遂卒,年七十有九。謙益最重其詩,稱曰松圓詩老!

    順治初,因江陰黃毓祺起義案牽連,被逮入獄,次仁獲釋。自是息影居家,筑絳云樓以藏書檢校著述。詩文在當時頗負盛名,東南一帶,奉為"文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錢氏著述被列為"悖妄著書人詩文",其已載入縣志者均被刪削。 1666年,錢謙益以八十三歲的高齡病歿于杭州,歿葬于虞山南麓。

    錢氏早歲科名,交游滿天下。年青時即喜古書善本,曾購得明代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的舊藏,由是更不惜重貲購古本,以致"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睢陽袁樞為明末北方著名收藏家,錢謙益曾盛贊其“睢陽袁伯應,以名臣(兵部尚書袁可立)子之牽絲郎署,負文武大略,博雅好古”(錢謙益《南征吟小引》),錢氏很看重睢陽袁氏的收藏,往來間以詩文相唱和。

    錢謙益所藏多宋元舊刻,為此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尋訪,明王世貞不惜以一座莊園代價換得的《兩漢書》后來因故散落於民間,即是錢謙益以數年時間追蹤查詢,最后終于以一千二百金的高價覓得。
    錢謙益中年時曾構拂山水房藏其所收之書,晚年則居紅豆山莊,新建絳云樓,又把平生所收籍重加繕治,分類編目,結果整整裝滿七十三大柜,貯于樓中。望著滿屋書籍,錢謙益感慨地說:"我晚而貧,書則可云富矣。"不幸僅十多天之后,家中不慎因剪燭引起大火,絳云樓全部藏書竟因此毀于一旦。據說書樓起火時,錢謙益指揮烈焰上,大叫:"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內書。"事后又痛心疾首地說:"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小劫也。

    錢謙益本飽學之士,對版本目錄亦十分精通。曹溶《絳云樓書目題詞》說:"宗伯每一部書,能言舊刻若何,新版若何,中間差別幾何,驗之纖悉不爽,蓋於書無所不讀,去他人徒好書束高閣者遠甚。"但同時也指出他藏書太偏執(zhí):"一所收必宋元版,不取近人所刻及鈔本,雖蘇了美、葉石林、三沈集等,以非舊刻,不入目錄中;一好自矜嗇,傲他氏所不及,片楮不肯借出。"乃至"有單行之本,燼后不復見於人間"。這其中還有一段插曲:錢謙益與曹溶本相交甚厚,曹在京師時,堂上列書六、七千冊,錢常去曹處看書,每見自家所乏,恒借鈔,曹則希冀異日可因此借觀錢氏之書。曹則問錢:"先生必有路振《九圖志》、劉恕《十國紀年》,南歸幸告借、。""錢當下許諾,不料事后竟后悔道:"我家無此二書。"及至絳云火,曹溶前來吊其災,錢方后悔地說:"我有惜書癖,畏因借輾轉失之。子曾欲得《九國志》、《十國紀年》,我實有之,不以借子。今此書永絕矣。使鈔本在,余可還鈔也。"

    絳云樓火災后,錢謙益根據記憶,追錄成《絳云樓書目》。書目對宋元版本情況多有記載,是一部極有價值的私家藏書目錄。錢謙益除絳樓外,在其故第東城還有少量藏書,包括宋版《兩漢書》等,加上他后來又陸續(xù)收集到的部分,在他去世后均歸其族孫錢曾。

    錢謙益著有《初學集》、《有學集》。

    錢謙益 - 降清

    崇禎12年已卯(公元1639年)錢謙益在草衣道人王修微家得見柳如是《西湖八絕句》詩,對“桃花得氣美人中”句贊賞不已。于是應邀柳如是與之同游西湖。 從那個時候起,錢將柳比作卓文君,而柳把錢比作“才高博洽” “博通經籍”的東漢大才子馬融,說:“天下惟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學士者不嫁!贝藭r已喪偶的錢則答道:“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 崇禎十四年辛巳(公元1641年)六月初七日 錢以匹嫡之禮與柳結縭芙蓉舫中。這事在當時的士大夫中間頗招物議。“褻朝廷之名器,傷士人大夫之體統(tǒng)”。 明崇禎十七甲申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占北京,崇禎帝自縊于煤山,明亡。

    四月,清兵入關,進占北京。

    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改年號弘光。這時候的錢謙益利用夫人柳如是與阮大鋮的關系,謀就了禮部尚書的職位。據《南明野史》記載,“錢(謙益)聲色自娛,末路失節(jié),既投阮大鋮而以其妾柳氏出為奉酒。阮贈以珠冠一頂,價值千金。錢令柳姬謝阮,且命移席近阮。其丑狀令人欲嘔!

    清順治二年乙酉,弘光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勸錢謙益殉國,錢益謝以不能!耙矣衔逶轮,君勸宗伯死,宗伯謝不能。君奮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

    五月十五日,錢謙益不僅腆顏迎降而且連發(fā)也剃了。史敦《慟余雜記》記:“豫王(多鐸)下江南,下令剃頭,眾皆洶洶。錢牧齋忽曰:‘頭皮癢甚。’遽起。人猶謂其篦頭也。須臾,剛髡(kūn,音昆,剃去頭發(fā))辮而入矣!

    南明弘光政權亡。秋,錢北上充修明史副總裁。柳如是留居南京!爱斨t益往北,柳氏與人通奸,子憤之,鳴官究懲。及歸,怒罵其子,不容相見。謂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jié),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此言可謂平而恕矣”。

    清順治三年丙戌(公元1646年)六月,錢謙益稱疾乞歸,返回南京,攜柳如是返常熟。清順治四年丁亥,受淄川謝陛案牽累,錢謙益被逮鋃鐺北上,關入刑部大獄。柳如是扶病隨行,上書陳情,誓愿代死或從死。

    清順治五年戌子四月,錢謙益因黃毓祺案被株連,羈囚南京獄。經柳如是全力奔走營救,請托斡旋,錢謙益才得以免禍。出獄后,被管制在蘇州,寄寓拙政園。

    清順治六年已丑,從蘇州返回常熟,移居紅豆山莊。表面上息影居家,筑絳云樓以藏書檢校著述,暗中與西南和東南海上反清復明勢力聯(lián)絡。

    在他去世那一年(康熙三年)的夏天,錢謙益臥病不起,而喪葬費用尚無著落,恰好鹽臺顧某來求文三篇,答應給潤筆一千兩白銀。此時,錢謙益已無力為文只好求來訪的黃梨洲(宗羲)代筆。黃梨洲略顯推辭之色,無奈之下,錢謙益不得已才將黃反鎖于書房之內,逼迫黃宗羲連夜寫完了三篇文章,這才解決了喪葬費用。黃宗羲《南雷詩歷》《八哀詩》(之五)寫道:“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與誰傳。憑裀引燭燒殘話,囑筆完文抵債錢。紅豆俄飄迷月路,美人欲絕指箏弦。乎生知己誰人是?能不為公一泫然。”

    陳寅恪先生也客觀地說:“牧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點。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勢所使然。若謂其必須始終心悅誠服,則甚不近情理! 他臨死前還呼喊著“當初不死在乙酉日,這不是太晚了嗎?”(據顧公燮《消夏閑記》的記載)
    錢氏早歲科名,交游滿天下。年青時即喜古書善本,曾購得明代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的舊藏,由是更不惜重貲購古本,以致"書賈奔赴捆載無虛日"。錢謙益所藏多宋元舊刻,為此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尋訪,明王世貞不惜以一座莊園代價換得的《兩漢書》后來因故散落於民間,即是錢謙益以數年時間追蹤查詢,最后終于以一千二百金的高價覓得。

    錢謙益中年時曾構拂山水房藏其所收之書,晚年則居紅豆山莊,新建絳云樓,又把平生所收籍重加繕治,分類編目,結果整整裝滿七十三大柜,貯于樓中。望著滿屋書籍,錢謙益感慨地說:"我晚而貧,書則可云富矣。"不幸僅十多天之后,家中不慎因剪燭引起大火,絳云樓全部藏書竟因此毀于一旦。據說書樓起火時,錢謙益指揮烈焰上,大叫:"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內書。"事后又痛心疾首地說:"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小劫也。

    錢謙益 - 娶妻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 年) 浙江嘉興人,本來叫楊影憐,后改姓名柳隱,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蘼蕪君”。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與才女。由于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被列為“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幼年就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yǎng)女。在徐的教養(yǎng)下,柳如是不但出落的嬌媚絕色,長袖善舞,而且在音律、繪畫、書法、詩詞方面也負盛名,有人認為她的尺牘“艷過六朝,情深班蔡”;評論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贊賞她的書法“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柳如是個性堅強,為人正直,有著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jié),在明王朝面臨危難之際,她盡全力資助和慰勞抗清義軍,為反清將士吶喊助威。她喜歡穿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

    由于柳如是氣質高雅,才色并茂,當時有不少公子文人大獻殷勤,紛紛求婚,但她雖然身處青樓,擇婿的要求卻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只與他們保持著普通朋友的友誼。16歲時才真心喜歡上松江舉人當時已經是復社領袖的陳子龍,兩人情投意合,過了一段男歡女愛的甜蜜生活,可是不幸的是,陳子龍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zhàn)敗而死,早早地結束了這段美好的婚姻。

    柳如是與錢謙益的相識是在崇禎十一年的初冬,當時已經是禮部侍郎的錢謙益,因賄賂上司之事被揭露,被朝廷免去了官職,貶回原籍常熟。在南歸途經杭州時,前往西湖蕩舟閑游,休息時就到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此時,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門上的常客,在草衣道人的搓合下,兩人相識了。

    明崇禎十三年的冬天,柳如是來到了常熟,此時的錢謙益已今非昔比,門前冷清,很少有人來訪。但柳如是的心中還記著兩年前在杭州結識的那位丟了官職的老者,便前往“半野堂”拜見錢謙益。當在客廳見面后,看著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發(fā),一副典型富家書生打扮的柳如是,錢謙益覺得似曾相識,可搜索枯腸,始終想不起是在哪里見過?粗X謙益若有所思的表情,柳如是輕聲吟出一首詩來介紹自己:“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冷夸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話音一落,錢謙益大聲朗笑,雙手抱拳道:“真沒想到啊!原來是柳姑娘光臨寒舍!”忙請柳如是入座,命人上了最好的茶。他試探性地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時間,柳如是欣然應允。自此以后,白天,他們一同去踏雪賞梅、寒舟垂釣,傍晚,他們便一起品茶論道,煮酒談心。錢謙益雖然丟了官職,但銀子還是有的。他命人在附近的紅豆山莊中為柳如是建筑了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樓,并借《金剛經》中“如是我聞”之句,將小樓命名為“我聞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

    錢謙益于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將柳如是娶進了家門。他們的婚禮辦的簡單而別致。這對老夫少妻也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舉行的是“旅行結婚”,他們相攜著出游了名山秀水。之后,在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層的“絳云樓”,夫妻倆安居其中。

    婚后,由于時局的動蕩,朝代的更換,他們的生活曾一度受到沖擊。一個初夏的夜晚,錢謙益與柳如是兩人自己駕了一葉小舟,飄進了西湖。朦朧的月光冷冷地照著他們,柳如是一臉悲切的表情,而錢謙益卻露出幾分不安。船上擺著幾樣菜肴和一壺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給丈夫,自己舉起一杯,緩緩說道:“妾身得以與錢君相識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與君同死,死而無憾!”錢謙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壯的氣概,舉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紅顏知己。 眱扇擞挠牡仫嬐暌粔鼐,柳如是率先站起身來,拉著錢謙益的手,平靜地說:“我們去吧!”錢謙益從酒意中猛地驚醒過來,忙伸手到船外攪了攪水,抬頭對柳如是說:“今夜水太涼,我們不如改日再來吧?”“水冷有何妨!”“老夫體弱,不堪寒涼!绷缡侵浪请y舍此生,此時她也滿懷悲涼,無心勸他什么 。

    錢謙益推說水涼不肯再去投湖自盡,柳如是只好退讓二步,說:“隱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對得起故朝了!卞X謙益唯唯表示贊同。

    幾天后,錢謙益從外面回來,柳如是發(fā)現他竟剃掉了額發(fā),把腦后的頭發(fā)梳成了辮子,這不是降清之舉嗎?柳如是氣憤得說不出話來,錢謙益卻抽著光光的腦門,解嘲道:“這不也很舒服嗎?”柳如是氣得沖回了臥室。其實,錢謙益不但是剃了發(fā),甚至還已經答應了清廷召他入京為官的意圖。柳如是百般勸說無濟于事。謙益重新步入仕途后,因案件受到株連入獄,是柳如是在病中賄賂官員,上下打點,將錢謙益營救出獄。幾凡沉浮,錢謙益看破了紅塵,不再謀求政治地位,不在希望東山再起,他一心一意地守著柳如是,開始了那種田園牧歌式的溫馨生活。

    1666年錢氏去世時,柳如是還不到五十歲,鄉(xiāng)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yè),吮血立下遺囑,然后解下腰間孝帶懸梁自盡,情形極為悲慘。而此時距錢謙益去世僅兩個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與錢謙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錢家墳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腳下,那是一座孤墳,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點,上面刻有:河東君(柳如是曾自號河東君)。百步之外,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錢謙益 - 評價

    錢謙益是個思想和性格都比較復雜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縱誕的習氣,但又時時表現出維護傳統(tǒng)道德的嚴肅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卻而為熱衷于功名而屢次陷入政治漩渦,留下諂事閹黨、降清失節(jié)的污名;他其實對忠君觀念并不執(zhí)著(《陸宣公墓道行》詩有云:“人生忠佞看到頭,至竟延齡在何許?”),卻又在降清后從事反清活動,力圖在傳統(tǒng)道德觀上重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種進退維谷、反復無常的尷尬狀態(tài),不僅給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澀,而且既為明朝遺民所斥責,又為清朝皇帝所憎厭。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際一些文士人生態(tài)度的矛盾。

    名人推薦
    • 陸隴其
      陸隴其,清代理學家。原名龍其,因避諱改名隴其,譜名世穮,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學者稱其為當湖先生。
    • 呂留良
      呂留良(1629年~1683年)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
    • 萬斯同
        萬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學家。字季野,號石園,門生私謚貞文先生,漢族,浙江鄞州人?滴蹰g薦博學鴻詞科,不就。精史學,以布衣參與編...
    • 王源
      王源,2000年11月8日出生于中國重慶,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主持人、作家、TFBOYS成員。2011年底成為TF家族練習生。2013年8月6日以組合形式出道。2...
    • 魏象樞
      魏象樞(1617—1687),字環(huán)極(一作環(huán)溪),號庸齋,又號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縣。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隸屬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 進士,官至...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