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陸隴其(1630年—1692年),原名尤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學家。
生于崇禎三年(1630年),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任河北省靈壽縣知縣,康熙十四年四月授嘉定(今屬上海)知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魏象樞以“天下第一清廉”為由,薦舉陸隴其補轉(zhuǎn)知靈壽(今屬河北),以清正廉潔而著稱。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等。以疾歸家,離任時,只帶了幾卷圖書和妻子的織布機。俞鶴湖詩贊曰:“有官貧過無官日,去任榮于到任時!薄G蹇滴跞荒辏1692年)卒。
陸隴其終身佩服朱熹,以朱熹的是非為是非,認為“宗朱子者為正學,不宗朱子者即非正學!裼胁蛔谥熳又畬W者,亦當絕其道,勿使并進”,反對王守仁“致良知”說,被清廷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與陸世儀并稱“二陸”。死謚清獻,從祀孔廟。著有《困勉錄》、《讀書志疑》、《三魚堂文集》等。
理學思想
陸隴其是清代初期尊崇朱熹理學、力辟王守仁心學的重要思想代表,享有“醇儒第一”、“傳道重鎮(zhèn)”的盛譽。他的一生除了居官盡職、開館授課之外,一以昌明學術、端正人心為己任。在其儒學研究中,陸隴其通過全面地評析儒家學說的發(fā)展演變,充分地認識到學術的正誤盛衰,關系著國家社會的興衰存亡。因此,陸隴其在對明亡清興政治變革的深刻反思中,痛切地指出明代的覆滅皆因于陽明心學的興盛流行,以及程朱理學的沉淪衰微,斷然地認為今之為學當尊崇程朱理學,力黜陽明心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是非明而學術一、人心正而風俗淳。同時,他又詳辨了漢、宋之儒的學術輕重得失,重倡了儒學思想的道統(tǒng)正脈,強調(diào)朱熹之學集秦后諸儒之大成,實是孔子之學,今之學者宗本朱子之學即為正學,不宗朱學即為異端。在彰揚朱學的過程中,陸隴其又揭斥了王學的空疏流弊,主張學術必須致于實用,實行則須始于實學。
著述名錄
著有《古文尚書考》一卷、《讀禮志疑》二卷、《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松陽講義》十二卷、《松陽鈔存》二卷、《續(xù)困勉錄》六卷、《戰(zhàn)國策去毒》二卷、《讀朱隨筆》十卷、《禮經(jīng)會元注》八卷、《靈壽縣志》十六卷、《一隅集》八卷、《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三魚堂隨筆》四卷、《問學錄》若干卷等。后人將陸隴其的著作匯集編為《陸子全書》。
清史文載
陸隴其,初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滴蹙拍赀M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縣。嘉定大縣,賦多俗侈。隴其守約持儉,務以德化民;蚋冈A子,泣而諭之,子掖父歸而善事焉;弟訟兄,察導訟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惡少以其徒為暴,校於衢,視其悔而釋之。豪家仆奪負薪者妻,發(fā)吏捕治之,豪折節(jié)為善人。訟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爭者以族長,有鄉(xiāng)里爭者以里老;又或使兩造相要俱至,謂之自追。徵糧立掛比法,書其名以俟比,及數(shù)者自歸;立甘限法,令以今限所不足倍輸於后。
十五年,以軍興徵餉。隴其下令,謂“不戀一官,顧無益於爾民,而有害於急公”。戶予一名刺勸諭之,不匝月,輸至十萬。會行間架稅,隴其謂當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寧巡撫慕天顏請行州縣繁簡更調(diào)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賦,隴其操守稱絕一塵,才干乃非肆應,宜調(diào)簡縣。疏下部議,坐才力不及降調(diào)。縣民道為盜所殺而訟其仇,隴其獲盜定讞。部議初報不言盜,坐諱盜奪官。十七年,舉博學鴻儒,未及試,丁父憂歸。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樞應詔舉清廉官,疏薦隴其潔己愛民,去官日,惟圖書數(shù)卷及其妻織機一具,民愛之比於父母,命服闋以知縣用。
二十二年,授直隸靈壽知縣。靈壽土瘠民貧,役繁而俗薄。隴其請於上官,與鄰縣更迭應役,俾得番代。行鄉(xiāng)約,察保甲,多為文告,反覆曉譬,務去斗很輕生之習。二十三年,直隸巡撫格爾古德以隴其與兗州知府張鵬翮同舉清廉官。二十九年,詔九卿舉學問優(yōu)長、品行可用者,隴其復被薦,得旨行取。隴其在靈壽七年,去官日,民遮道號泣,如去嘉定時。授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偏沅巡撫于養(yǎng)志有父喪,總督請在任守制。隴其言天下承平,湖廣非用兵地,宜以孝教。養(yǎng)志解任。
三十年,師征噶爾丹,行捐納事例。御史陳菁請罷捐免保舉,而增捐應升先用,部議未行。隴其疏言:“捐納非上所欲行,若許捐免保舉,則與正途無異,且是清廉可捐納而得也;至捐納先用,開奔競之途:皆不可行。更請捐納之員三年無保舉,即予休致,以清仕途!本徘渥h,謂若行休致,則求保者奔競益甚。詔再與菁詳議,隴其又言:“捐納賢愚錯雜,惟恃保舉以防其弊。若并此而可捐納,此輩有不捐納者乎?議者或謂三年無保舉即令休致為太刻,此輩白丁得官,踞民上者三年,亦已甚矣;休致在家,儼然搢紳,為榮多矣。若云營求保舉,督撫而賢,何由奔競;即不賢,亦不能盡人而保舉之也!痹~益激切。菁與九卿復持異議。戶部以捐生觀望,遲誤軍需,請奪隴其官,發(fā)奉天安置。上曰:“隴其居官未久,不察事情,誠宜處分,但言官可貸!睍樚旄l(wèi)既齊巡畿輔,還奏民心皇皇,恐隴其遠謫,遂得免。
尋命巡視北城。試俸滿,部議調(diào)外,因假歸。三十一年,卒。三十三年,江南學政缺,上欲用隴其,侍臣奏隴其已卒,乃用邵嗣堯,嗣堯故與隴其同以清廉行取者也。雍正二年,世宗臨雍,議增從祀諸儒,隴其與焉。乾隆元年,特謚清獻,加贈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著有困勉錄、松陽講義、三魚堂文集。其為學專宗朱子,撰學術辨。大指謂王守仁以禪而讬於儒,高攀龍、顧憲成知辟守仁,而以靜坐為主,本原之地不出守仁范圍,詆斥之甚力。為縣崇實政,嘉定民頌隴其,迄清季未已。靈壽鄰縣阜平為置冢,民陸氏世守焉,自號隴其子孫。
典故趣事
陸隴其做靈壽縣令的時候,頗有政聲。他處理事情總是不動聲色,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天,有個老太太控告她的兒子忤逆。陸立即將他兒子叫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一個還沒有成年的男孩,陸對老太太說:“我官署里正缺少小僮,你兒子暫時可以在這里服役,等到有人代替,我再教育他。”于是命那少年在他左右,寸步不離。陸隴其每天早晨起床后,畢恭畢敬站在太夫人房外,太夫人一起床立即進上洗漱用具,然后再進上茗餌。吃中飯時,他侍候在飯桌邊,給母親獻上好吃的食物,而且笑容可掬,等到母親吃飽,自己才去吃她剩下的飯菜。陸隴其一有功夫,就坐在母親身邊,給她講一些故事或民間傳說,使她愉快。太夫人稍有不舒服,陸隴其就為她扶腋搔癢,取藥倒水,幾夜不睡,毫無倦意。
這樣過了幾月,那少年突然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陸隴其故意說:“你們母子不和,為什么要回去呢?”那少年哭著回答:“小人一向不懂禮,得罪母親,看到您的一切所作所為后悔不已!标戨]其喚來他的母親,母子相見,抱頭痛哭。后來,那少年成了遠近聞名的孝子。
作品選摘
名言
語言切勿刺入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心無私欲,自然會剛;心無邪曲,自然會正。
詩選
【贈姚亙山】
丈夫志四方,此言須細詳。四方雖云樂,何如在家鄉(xiāng)。
況復多變態(tài),前途更難量。網(wǎng)羅到處有,不可不慎防。
所以先圣訓,教人善行藏。進禮退以義,窮達視彼蒼。
滔滔雖皆是,我必擇康莊。人生貴知道,豈必登廟廊。
君不見詩人,拳拳十畝桑。子陵老布衣,咄咄勝侯王。
堯夫安樂窩,至今仰耿光。此中有真味,難與世人商。
君誠熟反覆,知吾言不狂。
【田家行】
誰云田家苦,田家亦可娛。上年雖遭水,禾黍多荒蕪。
今年小麥熟,婦子盡足哺。所懼欠官錢,目下便當輸。
昨夜府檄下,兵餉尚未敷。里長驚相告,少緩自速辜。
不怕長吏庭,鞭撻傷肌膚。但恐上官怒,謂我縣令懦。
傷膚猶且可,令懦當改圖。陽春變霜雪,爾悔不遲乎。
急往富家問,倍息猶勝無。田中青青麥,已是他人租。
聞說朝廷上,方問民苦荼。貢賦有常經(jīng),誰敢咨且吁。
不愿議蠲免,但愿緩追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