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違命侯,改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卒。據宋人王铚《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煜善為詩詞,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輯存,僅詩詞數(shù)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后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見歡》等,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故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的詩人。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李煜文、詞、書、畫創(chuàng)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李煜,原名李從嘉,字重光。之所以字重光,大概與其一目雙瞳有關。后以“日以煜之晝
,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載其“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次子。李弘冀“為人猜忌嚴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懼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參與政事。在此期間,他曾給自己取號“鐘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麗的山水之間,同時也表明自己無意與兄長爭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殺死其叔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終及弟),七分病情三分“罪”,在景遂死后不到3個月即不滿三十歲暴卒。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yè),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
登基為帝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遷都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25歲時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更名為李煜,尊母親鐘氏為圣尊后,立妃周氏為皇后(大周后),封諸弟為王;并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宋進貢,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回賜詔書,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賀李煜襲位。九月,宋昭憲太后病逝,李煜遣戶部侍郎韓熙載、太府卿田霖入朝納貢。十二月,李煜設置龍翔軍,教練水軍。
奉宋正朔
建隆三年(962年)三月,泉州清源軍節(jié)度使留從效病發(fā)身亡,其子留紹镃襲稱留后,李煜降詔追贈留從效為太尉、靈州大都督;四月,泉州部將陳洪進以留紹镃勾結吳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舉張漢思為清源留后。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貢北宋,宋太祖釋放南唐降卒千人。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顧彝入汴京進貢。
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陳洪進廢張漢思,自稱留后,李煜就以陳洪進為節(jié)度使,以維持泉州對南唐的隸屬關系。七月,李煜奉詔入京面見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請求罷除詔書的不名之禮(李煜繼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對南唐的詔書不直呼李煜的名諱),改為直呼姓名,未得許可。
乾德二年(964年),任韓熙載為中書侍郎、勤政殿學士,主持貢舉;又命徐鉉主持復試。三月,頒布鐵錢。九月,封長子李仲寓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為宣城公。十月,仲宣卒,皇后(大周后)感傷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誄》。十一月,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獻銀二萬兩、金銀龍鳳茶酒器數(shù)百件。
乾德三年(965年)九月,母親鐘氏去世;十月,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圖吊祭。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龔慎儀持詔書出使南漢,相約臣服宋朝,龔慎儀至南漢,被扣留。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值班光政殿,咨問國事,每至深夜。開寶元年(968年),境內大旱,宋太祖賜米麥十萬石。十一月,立周氏為皇后(小周后)。
降制示尊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謶,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并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從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軍于荊南建造戰(zhàn)艦千艘,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北宋戰(zhàn)船,李煜懼怕惹禍,沒有批復。時國家形勢緊迫,李煜憂心似焚,每天與臣下設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
開寶五年(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貶損儀制:下“詔”改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臺改為司憲府,翰林改為文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降諸“王”為“公”,避諱宋朝,以示尊崇。元宗時,雖臣服后周,但金陵臺殿皆設鴟吻(殿脊的獸頭);乾德年間,宋朝使者到來,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復原;至此,遂撤去一應器物,不再使用。太祖晉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jié)度使,并在汴陽坊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戶部尚書馮延魯為李從善所受封賜道謝,馮延魯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見宋太祖而返。
開寶六年(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冊封爵位,被拒。十月,內史舍人潘佑感于國運衰弱,-極言勸諫李平為尚書令,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殺,李平亦自縊獄中。
國破人亡
開寶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從善歸國,宋太祖不許。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詔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從,回復“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太祖聞信,即遣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隨后出師,水陸并進;李煜亦筑城聚糧,大舉備戰(zhàn)。閏十月,宋軍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并停止沿用北宋年號,改為干支紀年。時吳越乘機進犯常州、潤州,李煜遣使質問,說以唇亡齒寒之理,吳越王不答,轉送李煜書信至宋廷。北宋攻陷蕪湖和雄遠軍,沿采石磯搭建浮橋,渡江南進。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繼勛統(tǒng)領兵馬,全力御敵,因強弱懸殊,兵敗如山,內殿傳詔徐元瑀、刁衎阻隔戰(zhàn)敗消息,宋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
開寶八年(975年)二月,宋師攻克金陵關城。三月,吳越進逼常州,誅殺皇甫繼勛,權知州事禹萬誠獻城投降。六月,宋與吳越會師,進發(fā)潤州,留后劉澄投降。洪州節(jié)度使朱令赟率兵十五萬前往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軍。朱令赟下令焚燒宋船,不料北風大作,反而燒至自身,朱令赟與戰(zhàn)櫂都虞候王暉皆被擒(皖口之戰(zhàn))。外援既滅,北宋盡圍金陵,晝夜攻城,金陵米糧匱乏,死者不可勝數(shù)。李煜兩次派遣徐鉉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求宋緩兵,太祖答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將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力戰(zhàn)而死,右內史侍郎陳喬自縊,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拜左(一說右)千牛衛(wèi)將軍。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贈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李煜之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嘗盡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藥毒害而死。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絕命詞,據說這首詞中抒寫自己的悲恨和懷念故國,因而成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亡國之痛。
公元978年8月13日(農歷七夕),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與后妃們聚會,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毒死李煜,又虛情假意封李煜為吳王,以王禮厚葬于洛陽邙山。并請原南唐舊臣為李煜寫了墓志銘,自己也特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南唐中主李璟
母親:光穆皇后鐘氏(尊為圣尊后)
子女
長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懷獻王仲宣
后妃
尊圣后昭惠國后周娥皇
繼國后周氏(昭惠妹)
保儀黃氏
嬪御流珠
宮人秋水
宮人慶奴
宮人小花蕊
宮人喬氏
宮人宜愛
舞姬窅娘
兄弟
長兄李弘冀 (文獻太子)
次兄李弘茂
七弟李從善
八弟李從鎰
九弟李從謙
人物評價
總評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等。
南唐雜詠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傷,
予季歸來更斷腸。
作個才人真絕代,
可憐薄命作君王。
歷代評價
王國維:“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而且還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針對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所道:“王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王氏認為此評乃揚溫、韋,抑后主。而學術界亦有觀點認為,周濟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詞句的工整對仗等修飾方面不如溫庭筠、韋莊,然而在詞作的生動和流暢度方面,則前者顯然更為生機勃發(fā),渾然天成,“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胡應麟《詩藪·雜篇》:后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花間猶傷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謙(徐釚《詞苑叢談》引語):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沈謙(沈雄《古今詞話·詞話》卷上引語):后主疏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南面王。覺張郎中、宋尚書,直衙官耳。
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四: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余懷《玉琴齋詞·序》: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其所作之詞,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詞評》: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李后主詞如生馬駒,不受控捉。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后主詞思路凄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卷一)
余嘗謂后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情不勝而為詞,雖雅不韻,何足感人。(卷七)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詞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詣微造極,得未曾有。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主,憲章正中,譬之歐唐褚薛之書,皆出逸少。
王國維《人間詞話》:
詞至李后主爾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爾為士大夫之詞。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謂一切文字,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
柏楊《濁世人間》: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詞學的造詣,空前絕后,用在填詞上的精力,遠超過用在治國上。
陳志歲《李后主》詩:只被秋波決倒山,較看春水失濤瀾。宋軍徙取胭脂盒,即刻金陵龍不蟠.
王鵬運《半塘老人遣稿》:蓮峰居士(后主別號)詞,超逸絕倫,虛靈在骨。芝蘭空谷,未足比其芳華;笙鶴瑤天,詎能方茲清怨?后起之秀,格調氣韻之間,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廟,其殆庶幾。斷代南流,嗣音闃然,蓋間氣所鐘,以謂詞中之大成者,當之無愧色矣。
葉嘉瑩:李后主的詞是他對生活的敏銳而真切的體驗,無論是享樂的歡愉,還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間。我們有的人活過一生,既沒有好好的體會過快樂,也沒有好好的體驗過悲哀,因為他從來沒有以全部的心靈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這是人生的遺憾。
百家講壇
作為杰出的詞人,李煜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后代詞人和詞評家所認可。但是作為南唐后主的李煜,他能夠登上權力的頂峰卻純粹是個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繼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繼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從嘉不但無心參與權力的爭奪,甚至還有心主動地退避。他對待權力的這種態(tài)度與他家庭中的兩個重要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這兩個人物是誰呢?他們又究竟是怎樣影響到李煜的人生選擇的呢?
在封建時代,王位的爭奪往往手足相殘,血雨腥風,然而,南唐太子的確立卻波瀾不驚,李弘冀既是長子,又建有戰(zhàn)功,的確當仁不讓。但是這位眾望所歸的太子卻十分猜忌自己與世無爭,一心向往隱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確實有幾分奇怪。那么,李弘冀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為李煜的"面相"剛好符合了傳說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國古代社會,由于文化以及社會的多種因素,人們認為各種奇特的相貌、民謠或夢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這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當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趙曉嵐教授分析認為,李弘冀對自己弟弟這種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當時的李從嘉,也就是后來的李煜,面對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辦法,把自己融入了藝術和自然之中。對他而言,這樣做雖然存在無奈避禍的因素,但實際結果是獲得了一片廣闊的精神家園,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樂和自由。然而,讓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這種隱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將因為一樁殘酷的宮廷血案而劃上句號,他的人生就此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完全偏離了他為自己設定的道路。那么,這樁宮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個人作品
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闡述了一代后主的興衰榮辱,他一心潛沒于詩詞文學的深海,卻不喜關心朝政和國家大事,對于身為一個皇家的他,他從無鶴立群雄當皇帝的心思。然而,歷史總喜歡開這樣那樣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繼承人中,當時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靈位前發(fā)過誓言“兄終弟及”,即把皇位傳給其弟景遂,但因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長子當時立下了戰(zhàn)功,就立弘冀為太子了,“兄終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與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別的,弘冀為人果斷剛毅,權力欲極強,所以總會讓正在當皇帝的李璟不滿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終弟及的事情。李弘冀擔心父親遵照誓言將皇位傳給叔父,便秘密的將自己的叔父景遂殺害了,盡管如此弘冀還是沒能當上皇帝。為什么呢?因為歷史畢竟是歷史。一門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沒幾月也跟著去了。
李煜虞美人那么我們的主人公李煜就順應大局接下了這個南唐的爛攤子做起了皇帝。李煜當了皇帝之后,便給北方的宋朝寫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李煜接下來的的確是一個爛攤子,這個同時也表達了他無意做皇帝。這一點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夠體現(xiàn),因為李煜的優(yōu)柔寡斷,使得他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該殺的不殺,不該殺的殺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點。不僅當皇帝的路沒有能夠走好,而且走得相當糟糕,盡管如此,但他在詩詞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國之后,他在汴京大書特書自己的亡國傷感之情,毫不畏懼。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邁思國之感,開創(chuàng)了詞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位悲劇詞人的千古流傳。
藝術成就
李煜在藝術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詞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詩詞風格
李煜的詞的風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時期。他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
根據內容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薩蠻》,《相見歡》 他后期的詞由于生活的巨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柳永等所謂的“婉約”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后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超過晚唐五代的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后世尊稱他為“詞帝”。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
李煜①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shù)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靶亲蛞褂謻|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后世許多讀者的共鳴。當然,還有“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菩薩蠻》)這樣偷情詩,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chuàng)性!痘ㄩg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于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納蘭性德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宋詞作為詞藝術高峰,納蘭性德將宋詞整體置于李煜詞之下,明顯失之武斷,亦缺乏客觀依據,顯然是過譽的。但是李煜詞成就之大,卻又是得到后人認可的,但不宜過分拔高。
李煜本有集,已失傳,F(xiàn)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犊S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吨饼S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xiàn)能見到的有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后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匯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與大周后一同修補《霓裳羽衣曲》。
【句】
迢迢牽牛星,杳在河之陽。粲粲黃姑女,耿耿遙相望。
鶯狂應有恨,蝶舞已無多。(《落花》)
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詠扇》)
病態(tài)如衰弱,厭厭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顏一病難牽復,曉殿君臨頗自羞。
冷笑秦皇經遠略,靜憐姬滿苦時巡。
鬢從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以下《翰府名談》)
萬古到頭歸一死,醉鄉(xiāng)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滿百,剛作千年畫。(《野客叢談》)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錄碎事》)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以下《孔帖》)
凝珠滿露枝。
游飏日已西,肅穆寒初至。
九重開扇鵠,四牖炳燈魚。
忌觴無算酌。
傾碗更為壽,深卮遞酬賓。
書畫特點
他能書善畫,對其書法,陶谷《清異錄》曾云:“后主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作大字不事筆,卷帛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對其的畫,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識清贍,書畫兼精。嘗觀所畫林石、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惜無書畫傳世于后。
文章節(jié)選
【昭惠周后誄】
天長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勝,悲歡糾紛。緣情攸宅,觸事來津。貲盈世逸,樂尠愁殷。沉烏逞兔,茂夏凋春。年彌念曠,得故忘新。闕景頹岸,世閱川奔。外物交感,猶傷昔人。詭夢高唐,誕夸洛浦,構屈平虛,亦憫終古。況我心摧,興哀有地。蒼蒼何辜,殲予伉儷?
窈窕難追,不祿于世。玉泣珠融,殞然破碎。柔儀俊德,孤映鮮雙,纖秾挺秀,婉孌開揚。艷不至冶,慧或無傷。盤紳奚戒,慎肅惟常。環(huán)佩爰節(jié),造次有章。會顰發(fā)笑,擢秀騰芳。鬢云留鑒,眼彩飛光。情漾春媚,愛語風香。瑰姿稟異,金冶昭祥。婉容無犯,均教多方。茫茫獨逝。舍我何鄉(xiāng)?
昔我新婚,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咸爻協(xié)兆。俯仰同心,綢繆是道。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志心既違,孝愛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遺情盼盼,哀淚漣漣。何為忍心,覽此哀編。
絕艷易凋,連城易脆。實曰能容,壯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饑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曠世?嗚呼哀哉!豐才富藝,女也克肖。采戲傳能,奕棋逞妙。媚動占相,歌縈柔調。茲鼗爰質,奇器傳華。翠虬一舉,紅袖飛花。情馳天際,思棲云涯。發(fā)揚掩抑,纖緊洪奢。窮幽極致,莫得微瑕。審音者仰止,達樂者興嗟。曲演來遲,破傳邀舞,利撥迅手,吟商呈羽。制革常調,法移往度。翦遏繁態(tài),藹成新矩。霓裳舊曲,韜音淪世,失味齊音,猶傷孔氏。故國遺聲,忍乎湮墜。我稽其美,爾揚其秘。程度馀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誰,誠吾有類。今也則亡,永從遐逝。嗚呼哀哉!該茲碩美,郁此芳風,事傳遐禩,人難與同。
寒暑斯疚,吾寧御諸?嗚呼哀哉!萬物無心,風煙若故。惟日惟月,以陰以雨。事則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櫳,孰堪其處?嗚呼哀哉!佳名鎮(zhèn)在,望月傷娥。雙眸永隔,見鏡無波;驶释^,心如之何?暮樹蒼蒼,哀摧無際。歷歷前歡,多多遺致。絲竹聲悄,綺羅香杳。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嗚呼哀哉!歲云暮兮,無相見期。情瞀亂兮,誰將因依!維昔之時兮亦如此,維今之心兮不如斯。嗚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斂怨為德;既取我子兮,又毀我室。鏡重輪兮何年,蘭襲香兮何日?嗚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曀,空曖曖兮愁煙起。峨眉寂寞兮閉佳城,哀寢悲氣兮竟徒爾。嗚呼哀哉!日月有時兮,龜蓍既許,蕭笳凄咽兮旂常是舉。龍輀一駕兮無來轅,金屋千秋兮永無主。嗚呼哀哉!木交枸兮風索索,鳥相鳴兮飛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嗚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響不哀?窮求弗獲兮,此心隳摧。號無聲兮何續(xù),神永逝兮長乖。嗚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撫櫬,邀子何所?茍云路之可窮,冀傳情于方士!嗚呼哀哉!
【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于諸子,實愧非才。自出膠庠,心疏利祿。被父兄之蔭育,樂日月以優(yōu)游。思追巢許之馀塵,遠慕夷齊之高義。既傾懇悃,上告先君,因非虛詞,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繼沒,次第推遷。先世謂臣克習義方,既長且嫡,俾司國事,遽易年華。及乎暫赴豫章,留居建業(yè),正儲副之位,分監(jiān)撫之權。懼弗克堪,常深自勵。不謂奄丁艱罰,遂玷纘承。因顧肯堂,不敢滅性。
然念先世君臨江表,垂二十年,中間務在倦勤,將思釋負。臣亡兄文獻太子從冀,將從內禪,已決宿心。而世宗敦勸既深,議言因息。及陛下顯膺帝箓,彌篤睿情,方誓子孫,仰酬臨照,則臣向于脫屣,亦匪邀名。既員宗祊,敢忘負荷。惟堅臣節(jié),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遵于祖禰,實當受譴于神明。方主一國之生靈,遐賴九天之覆燾。況陛下懷柔義廣,煦嫗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遠憑帝力,下?lián)崤f邦,克獲宴安,得從康泰。
然所慮者,吳越國鄰于敝土,近似深讎,猶恐輒向封疆,或生紛擾。臣即自嚴部曲,終不先有侵漁,免結釁嫌,撓干旒扆。仍慮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構異端,潛行詭道。愿回鑒燭,顯論是非。庶使遠臣,得安危懇。
軼事典故
藏書故實
精于鑒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shù)萬卷,法帖如鐘、王真跡。公、私藏皆印有“內殿圖書”、“建業(yè)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驗槠浜灻㈩}字,或為詩歌雜言。宋軍攻陷金陵,城將陷,他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城陷,黃氏皆將藏書畫焚燒。所作文詞,多含傷感離愁之情,富于感染力,藝術成就頗高。后人把他和李璟的作品合編為《南唐二主詞》。
伉儷情深
李煜(南唐后主)與他的紅顏知己周后在后人腦海里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艷、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936年,比后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xiàn)于文學的,周后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當然她是一個資質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 據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盃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tài),以現(xiàn)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是環(huán)境的產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后主28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親撰誄文,作《昭惠周后誄》,對兩人曾經的恩愛生活做了具體生動的描寫,讀罷為之動容[6]。 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周后的死,令后主悲痛不已,他的詞風也是在這時有了轉變。從香艷旖旎,到感傷悲切,一切皆因情起。是周后開啟了后主的靈思,讓他無意做了“詞中之帝”,雖為亡國之君,卻被后世摧崇到諸多帝王之上。
請看下面這首《挽辭》: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這首詩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變?yōu)椤盀檎l和淚倚欄桿”、“秋風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都t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為皇后。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來。后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窅娘李煜的宮嬪。據傳為女子纏足的第一個人。陶宗儀《輟耕錄·纏足》引《道山新聞》:“ 李后主 宮嬪 窅娘 ,纖麗善舞。 后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態(tài)!
尊釋重佛
從幼年時代起,他就生活在一個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和浸潤,佛教對其人生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和作用。
南唐后主李煜的信佛佞佛,首先從他的名號中即可得到鮮明的體認。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有鐘隱、鐘山隱士、鐘峰隱者、鐘峰隱居、鐘峰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號。這些名號既見于史書的記載之中,也留存于后主的丹青題筆之上。
李煜出生于一個酷好浮屠的帝王之家。南唐烈祖李昪、中主李璟皆崇奉佛教,這對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產生了深遠而強烈的影響。
李煜的信佛佞佛,既貫穿他的整個生命歷程,也就有著種種突出的表現(xiàn)。
為了提倡佛教,后主于在位期間大力崇修佛寺,廣度僧侶。據宋無名氏《江南余載》卷下記載:“后主篤信佛法,于宮中建永慕宮,又于苑中建靜德僧寺,鐘山亦建精舍,御筆題為報慈道場。日供千僧,所費皆二宮玩用。”又據《十國春秋》卷17《南唐后主本紀》記載:“是歲(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普度諸郡僧!薄伴_寶三年(970),春,命境內崇修佛寺,改寶公院為開善道場!笨梢姾笾骷词故窃谀咸骑L雨飄搖、國庫空虛之際,仍不遺余力地從事扶持佛教的事業(yè)。
死因之謎
李煜的結局,宋人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維騏的《宋史新編》等史籍都未明說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畢沅在《續(xù)資治通鑒》中曾考異說:“李后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其中,賜鴆說記載最詳細具體的是宋人王铚的《默記》,后主死于牽機藥之說便是來自此書。
據《默記》載,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鉉拜見李煜,李煜對亡國頗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聞言不悅。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節(jié),后主42歲生日,便在住所聚會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并命南唐故妓詠唱,宋太宗聽到后非常憤怒,諸罪并罰,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牽機藥,據說為中藥馬錢子,性寒、味苦,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親和力強,李煜因酒后服藥,酒助藥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相關史料
《南唐二主詞》陳振孫
《墨華齋本》 春呂遠
《十名家詞集》 侯文燦
《南唐二主詞析釋》傅正谷、王沛霖
《南唐二主詞詩文集譯注》載劉孝
《李璟李煜詞》 詹安泰
《南唐李后主詞研究》 謝世涯
《南唐二主詞箋》劉繼增
《粟香寶叢書》金武祥
《南唐書》陸游 馬令
《李煜傳》田居儉
《舊五代史》
詩詞鑒賞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后主,詞作遠過于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后的詞作相當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并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tài)。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huán)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jié),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皠e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断嘁姎g》廣為流傳。全詞區(qū)區(qū)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
這兩首詞,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戀故國之作。李煜詞筆,揮灑自如,以寥寥五句,寫人間大悲劇,以昔日之榮盛反托今日之凄涼。憑著他的高度藝術技巧,把重溫舊夢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隱而實顯,淺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領起全篇,令人驚悚。原來悲恨之源來自昨夜一夢,昔日繁華鼎盛在夢中重現(xiàn),使夢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聲不絕。當年游樂御苑,鳳輿鑾駕,香車寶馬,隨從列隊,宮女如云,“車如流水馬如龍”一句,襲用成語,渾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種技巧!锻稀返诙住岸嗌贉I,斷臉復橫頤”。這淚流得縱橫滿面,難止難歇。后主入宋后,曾給金陵舊宮人帶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庇眠@首詞印證,可見真實。李煜這首小詞,從流淚始,到斷腸終,表達了他當俘虜后極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亡國君主的哀愁。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經歷過大災難,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寫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的氣概。下闋則用了曲筆,“朱顏”暗描江山易改,“改”字點出全詞題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詞人把難以說明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部納入一個“愁”字中了!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真乃千古絕唱。王國維說:“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
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真可謂以血書者也 。 ”
漁父
《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不求威儀天下,萬古不朽;但求獨善其身,性情而為!正如李煜所說,他崇尚的不是武力與征戰(zhàn),而是一種春風暖雨,落絮飛雁的詩意生活。
《漁父》又: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詡“隱士”,這兩首漁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的隱士生活中以及“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的那種暢快!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
比。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傲魉浠ù喝ヒ病,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疤焐先碎g”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
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薄疤焐先碎g”,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歸宿。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李煜詞集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云閑,
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
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李煜待踏馬蹄清夜月。
更漏子(一題溫庭筠作)
金雀釵,紅粉面,
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
此情須問天。
菩薩蠻(其一)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菩薩蠻(其二)
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菩薩蠻(其三)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
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云深繡戶,來便諧衷素。
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喜遷鶯(其一)
曉月墜,宿云微,
無語枕邊倚。
夢回芳草思依依,
天遠雁聲稀。
喜遷鶯(其二)
啼鶯散,余花亂,
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
留待舞人歸。
長相思
云一〔纟咼〕,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衷”中換邑)殘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氵宛〕。
繡床斜憑嬌無那,
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
同醉與閑平,詩隨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或為馮延巳作)
玉樹后庭前,瑤草妝鏡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漁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蝶戀花(其一)
遙夜亭皋閑信步,
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shù)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澹月云來去。
蝶戀花(其一)(一題李冠作)
桃李依依春黯度,
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
人閑沒個安排處。
柳枝
風情漸老見春羞,
到處芳魂感舊游;
多謝長條似相識,
強垂煙穗拂人頭。
清平樂
別來春半,
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遠還生。
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
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
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采桑子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tài)徘徊。
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
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
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
搗練子
云鬢亂,晚妝殘,
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
為誰和淚倚闌干?
三臺令
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
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采桑子
轆轤金井梧桐晚,
幾樹驚秋。晝雨新愁。
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皴,
回首邊頭,欲寄鱗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長相思(一題鄧肅作)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
相思楓葉丹。
鞠花開,鞠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
一簾風月閑。
謝新恩(其一)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東風惱我,才發(fā)一襟香。
瓊窗□(原缺)夢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
碧闌干外映垂楊。
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謝新恩(其二)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
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云憔悴,淚沾紅抹胸。
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謝新恩(其三)
林風淅淅夜厭厭。
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
金窗力困起還慵。
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謝新恩(其四)
櫻桃落盡春將困,秋千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在花枝。
徹曉紗窗下,待來君不知。
(以下缺十二字)
謝新恩(其五)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鞠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
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
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
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
垂淚對宮娥。
虞美人(其一)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
憑闌半日獨無言,
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樓深,
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謝新恩(其二)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望江南(其一)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滾輕塵,
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其二)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腸斷更無疑!
烏夜啼(其一)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其二)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浣溪紗
轉燭飄蓬一夢歸,
欲尋陳跡悵人非,
天教心愿與身違。
待月池臺空逝水,
蔭花樓閣謾斜暉,
登臨不惜更沾衣。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影視形象
1983年電影《封神劫》陳家奇飾演李煜(客串);
1986年電視劇《絕代雙雄》》李文海飾演李煜;
1996年電視劇《大宋王朝趙匡胤》沈保平飾演李煜(客串);
1996年電視劇《情劍山河》秦風飾演李煜;
2005年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吳奇隆飾演李煜;
2015年電視劇《大送傳奇之趙匡胤》張亞希飾演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