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劉累,堯之裔孫。早年,劉累曾向豢龍氏董父學豢龍、御龍于豢龍氏。約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時,天降龍于今河南省臨穎縣豢龍城東南角龍蕩溝處。孔甲派劉累到此養(yǎng)龍,長達7年這久。因劉累養(yǎng)龍御龍有功,孔甲封他為御龍氏,代行豕韋國君。后因一雌龍死,累把龍肉加工成美食,送給孔甲吃,孔甲享用后,感到味道鮮美,又向劉累求食,劉累怕死龍事發(fā),孔甲追究問罪,便于約公元前1873年,劉累便遷徙到河南省魯山縣隱居,隱匿了原來的名字,改稱“丘”,人稱“丘公”,稱隱居的地方為“邱公城”?准字篮,不再追究,丘公改為劉累,劉累族人遂改姓劉氏,中華劉姓遂劉累繁衍生息。早在明代前,后人把邱公城附近的耿集鎮(zhèn)(古稱竹峪寨)雅稱“豢龍故里”,又在西寨門迎門額上鑲刻“豢龍故里”門額石記之。劉累終卒于今河南省魯山縣邱公城,葬于邱公城東北30米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筑昭平湖,劉累墓便沒于昭平湖中。
劉氏族譜中記載
劉累公(聚義公長子),字華美,生于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劉氏族譜中為劉氏十八世祖,卒于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845年)享壽壹百一十一歲,(一說累公享壽一百零七歲,又一說累公壽八十四歲)。葬于江南徐州府(江蘇徐州市)沛縣同安鄉(xiāng)、黃龍出洞形。(一說葬沛縣大浦鄉(xiāng)仙華嶂下)。公誕生時,兩手握拳凡三年。張開時兩掌現(xiàn)龍紋,并有文在手曰:累,因以為名。事夏孔甲,公學擾龍於豢龍氏,十歲能擾龍。夏孔甲帝時天降二龍于朝.雌雄各一,帝令累公飼養(yǎng),公能飲食之,帝嘉,于孔甲三年甲辰(公元前1877年)晉封累公為右丞相,并御批賜累公為御龍氏?准灼吣晡焐辏ü1873年)一雌龍死,累公潛醢以食王,王使求之。公恐懼,帶領家少奔魯(河南汝州魯山縣)避禍,時年二十六歲,遂遷于河南汝州魯山縣安家置業(yè)。
墓
劉累墓于平頂山市魯山縣城西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qū)昭平湖景區(qū)附近,207,311國道交匯于此,在魯山縣城乘坐魯山至石人山、江河的汽車沿311國道行駛10公里即可到達昭平湖景區(qū)大門,再順沿景區(qū)大道東北方向0.2公里到達劉累墓,劉累墓距劉氏與龍文化碑林0.2公里,緊鄰劉累祠。劉累墓、劉累祠、劉氏與龍文化碑林共同形成了參觀劉累的旅游線路。
2000年4月,在史學界和魯山縣委、政府的關心下,魯山縣有關部門又在昭平湖風景區(qū)重新修筑了劉累墓,使更多的劉姓族人前來尋根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