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征
《吳書》載孫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明,博學(xué)強記,能論議應(yīng)對!边B孫權(quán)都稱贊他為宗室中的顏淵。
人物傳記
孫桓(198~223)字叔武,孫河第三子。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兜)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桓以功拜安東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
生平
從討關(guān)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參與由呂蒙指揮的襲擊荊州行動。關(guān)羽兵敗后招攬關(guān)羽余眾,得五千人以及大量牛馬器械。
夷陵之戰(zhàn)
黃武元年(222年),孫桓二十五歲,拜安東中郎將,跟隨陸遜抗擊進攻東吳的劉備。當(dāng)時劉備率領(lǐng)眾多兵眾進攻,滿山都是蜀軍,孫桓奮戰(zhàn),與陸遜等協(xié)力擊破蜀軍。劉備兵敗逃走,孫桓截擊,差點就可生擒劉備。劉備更忿恨地感嘆:“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至此也!”戰(zhàn)后孫桓因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督牛渚,修筑橫江塢,期間逝世。
《三國志·孫桓傳》
孫桓字叔武,河之子也。吳書曰:河有四子。長助,曲阿長。次誼,海鹽長。并早卒。次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朗,博學(xué)強記,能論議應(yīng)對,權(quán)常稱為宗室顏淵,擢為武衛(wèi)都尉。從討關(guān)羽於華容,誘羽馀黨,得五千人,牛馬器械甚眾。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桓投刀奮命,與遜戮力,備遂敗走。桓斬上(兜)道,截其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免,忿恚嘆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橫江塢,會卒。吳書曰:桓弟俊,字叔英,性度恢弘,才經(jīng)文武,為定武中郎將,屯戍薄落,赤烏十三年卒。長子建襲爵,平虜將軍。少子慎,鎮(zhèn)南將軍。慎子丞,字顯世。文士傳曰:丞好學(xué),有文章,作螢火賦行於世。為黃門侍郎,與顧榮俱為侍臣。歸命世內(nèi)侍多得罪尤,惟榮、丞獨獲全。常使二人記事,丞答顧問,乃下詔曰:“自今已后,用侍郎皆當(dāng)如今宗室丞、顧榮疇也。”吳平赴洛,為范陽涿令,甚有稱績。永安中,陸機為成都王大都督,請丞為司馬,與機俱被害。
歷史評價
劉備: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孫權(quán):為宗室顏淵。
陸遜: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
韋曜:器懷聰朗,博學(xué)強記。
陳壽: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宗子維城,詩人所稱。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或鎮(zhèn)據(jù)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故詳著云。
親屬
兄弟
孫助,孫河長子,孫桓之兄,官至曲阿長,早卒。
孫宜,孫河次子,孫桓之兄,官至海鹽長,早卒。
孫俊,孫河四子,孫桓之弟,三國時東吳定武中郎將,駐薄落。
孫韶,孫河之侄,孫恒之堂兄。
子女
孫建,繼承丹徒侯爵位,官至平虜將軍。
孫慎,官至鎮(zhèn)南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