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聘 - 簡介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皳P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歲時,拜金農(nóng)為師,學(xué)詩習(xí)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8幅《鬼趣圖》最受注意。次年南歸,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農(nóng)詩作,并作后記。三十八年(1773)路經(jīng)泰安,與幾位好友相遇,滯留數(shù)月,于次年返里。42~46歲間,曾游歷魯、晉、豫、鄂等地。47歲時,第二次赴京。其間,他曾畫蜈蚣、觀音、杜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澀而返里。返里后,仍以賣書畫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yīng)地方之請為重寧寺作大幅壁畫,畫中仙佛人物維妙維肖,傳為名勝,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其書畫不僅達官貴人求購,在京朝鮮人亦以重金收買。其時收入頗豐,但因豪爽揮霍,8年后還需別人資助路費,才得以返回故里。返鄉(xiāng)之后,作《梅花記歲圖》。嘉慶四年(1799)逝世。
羅聘 - 生平
青年:賣畫為生
羅聘的父親羅愚溪,康熙年間曾中過舉,也做過小官。羅愚溪生有五個兒子,羅聘排行第四。羅聘剛滿周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羅聘的童年是夠孤苦的,但他聰明勤奮,對所讀的書,幾乎過目不忘。呈坎的很多村民都說,當(dāng)時,羅聘讀書與很多人不一樣——他家境貧寒,讀書首先是為了掌握謀求衣食的本領(lǐng),而不是把科舉之業(yè)當(dāng)作首要任務(wù)。也顯然是受羅氏家族及徽州“天下第一等好事,便是讀書”之風(fēng)的影響,所以羅聘走的是最捷徑的“讀書就業(yè)”之路——賣字畫,更主要的是賣畫。
當(dāng)時揚州街頭以賣畫為生的“文人畫家”不少,這對羅聘來說,顯然是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于是他一邊讀書,一邊學(xué)畫。20歲左右時,他的書畫小生意就做得很不錯了。
結(jié)婚:夫唱婦隨
21歲時,羅聘和一個名叫方婉儀的女子結(jié)婚。方婉儀和羅聘是同鄉(xiāng),方家世代官宦,她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通過讀書而做官的,但她父親的官做的不大,家境似乎也不怎么殷實。
羅聘家境更為慘淡,能娶方婉儀為妻,是方家人憑志趣擇婿的結(jié)果。結(jié)婚后,兩人情趣相投,雖然粗茶淡飯,但兩人不改所樂,談書畫,游山水,賦詩詞,同來同往,琴瑟和諧。據(jù)說當(dāng)時揚州有一名大鹽商,慕名用20兩銀子來向方婉儀索畫,被方婉儀婉言謝絕。此事在揚州傳揚開去,為時人津津樂道,方婉儀的名聲也由此更大。
當(dāng)時揚州有個鹽官,名叫盧雅語,財大氣粗,一般人很難跨進他家的大門,但此人附庸風(fēng)雅,對達到一定“級別”的書畫名人,則網(wǎng)開一面,很多書畫名流為能受到盧雅語的邀請而感到榮幸,而羅聘則是可以隨便進出盧家的貴客。
種種場面的抬舉,使得羅聘在當(dāng)?shù)孛曺o起。當(dāng)時,活躍在揚州的書畫界名流如鄭板橋等,都對羅聘刮目相看,尤為重要的是,“八怪”之首——金農(nóng),也對羅聘的畫作特別垂青。
拜師:志趣相投
金農(nóng)之“怪”,是眾人都領(lǐng)略過的。他出生在一個書香大族,排行第26——顯然,他是一對老夫少妻的“杰作”。他聰明過人,博讀詩書,尤擅繪畫,畫界新人往往以得到他的指點而感到前途無量?伤坪鯇α_聘情有獨衷,經(jīng)常教導(dǎo)和點撥羅聘作詩、繪畫。羅聘非常想拜金農(nóng)為師,可鑒于家貧無資,送不起拜師禮,便一直沒敢造次。后來,在他妻子方婉儀的鼓勵下,羅聘“別出心裁”,送去一首詩作拜師“禮物”,真的被金農(nóng)收為門徒。自此,羅聘在繪畫方面進步更快了。
由于向金農(nóng)求畫的人很多,有時金農(nóng)大師的畫作“供不應(yīng)求”,他就選擇其中“不要緊”的求畫者,委托羅聘為他代筆。羅聘將畫畫完后,就呈送老師,叫老師題署落款,“師生合作”。由此,后來有人說金農(nóng)的畫全出于羅聘之手。當(dāng)然,這不完全是事實,不過,題為金農(nóng)之作,而實際上出自羅聘之手,這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甚至有人稱,在傳世的金農(nóng)作品中,愈是上乘的精品,就愈有可能是羅聘代筆的。
金農(nóng)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揚州謝世,享年77歲。金農(nóng)在患病期間,羅聘一直跟在左右,盡心服侍;老師去世后,金農(nóng)盡其所能,幫助料理喪事,并護送老師的靈柩歸葬浙江臨平,師生之誼超過父子感情。
進京:聲名鵲起
金農(nóng)死后,羅聘入京賣畫,大名鼎鼎的《鬼趣圖》便是羅聘那時創(chuàng)作的。在創(chuàng)作了《鬼趣圖》后羅聘名聲鵲起,這自然會招來部分人的嫉恨,所以當(dāng)時就有一位羅聘的老鄉(xiāng)、大鹽商出身的程晉芳勸他:“斯圖即奇特,洗手勿輕試!闭f掩飾得再巧妙,終究會弄出麻煩來的,于是勸羅聘金盆洗手,趕緊回家。 當(dāng)年秋,羅聘就打點行頭,南下回鄉(xiāng)。
回到家鄉(xiāng),羅聘依舊干他的老本行——賣畫。其間,他經(jīng)常抽空遠游,中原地帶,他幾乎跑了個遍。家中之事,他似乎從來不關(guān)心。乾隆四十四年(1779)5月初,羅聘第二次進京。臨行時,他的妻子方婉儀正患病臥床,但這位畫家還是動身了!肮秩恕本褪恰肮秩恕,羅聘一路走,一路玩,直到8月才進京。這時,他從一個由家鄉(xiāng)來京的老鄉(xiāng)處得知,他的妻子方婉儀已于5月19日在揚州病逝了。
羅聘的行為怪異,但他的內(nèi)心卻是善良的。妻子方婉儀是他“藝術(shù)上的同道伴侶,生活上的貧賤夫妻”,跟著他一輩子,一直過著清貧艱苦的日子。如今,突然撒手而去,讓身在外地的羅聘又悲又愧。
生活:貧困潦倒
當(dāng)時,羅聘正身居古廟,身無分文,欲回不能。百般無奈時,他親手抄錄了妻子寫的一首詩,然后送給一名當(dāng)朝顯貴,希望能博得他的一點施舍,但事與愿違,他無法弄到回家的路費。 又挨了幾個月,羅聘終于凄涼地回到揚州。
這一場人間冷暖的切身體會,使得羅聘對他的《鬼趣圖》主題認識更深刻了。他也從此不再畫鬼,而改畫佛了。
10年后,年近花甲的羅聘三上京城。這時,他已是畫界知名的大師了。他剛剛住定,一些風(fēng)雅的士大夫便登門不歇,求索畫作,甚至一些在京的朝鮮人也攜重金來買他的畫。收入多了,他的豪興也隨之而生,游名勝,買古董,揮金如土。8年后,他帶著小兒子準(zhǔn)備回鄉(xiāng)時,居然又沒了路費!有人知道他要回鄉(xiāng),便上門來討債,原來,他不僅把賣畫掙來的大把鈔票給花了,還欠了一些債務(wù)。沒辦法,羅聘只好賣衣服,但衣服賣盡了,債務(wù)還償不清!直到嘉慶三年(1798),揚州一位做鹽運使的朋友聞訊,才資助羅聘的大兒子趕到京城,把父親和弟弟接回揚州。
回到揚州的第二年,這位“畫名甚高而生活甚苦”的畫家與世長辭,享年67歲。
羅聘 - 妻子
傳說方婉儀的父親頗重視對女兒的教育,因此方婉儀13歲時就會寫詩,而且詩風(fēng)清麗、流暢。對書畫,方婉儀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素質(zhì)和天賦。她曾跟著父親和姑母學(xué)畫,在揚州小有名氣,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小才女”。
研究“揚州八怪”的人,有的提出方婉儀是出生于1732年——這實際上是說方婉儀比羅聘大1歲;但有文獻證實,方婉儀病逝于1779年,而且去世時是44歲,由此我們知道方婉儀應(yīng)該是1735年出生的。方婉儀出生于夏天,她曾寫有一首“生日詩”,曰:平簟疏簾小閣晴,朝來池畔最關(guān)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與荷花同日生。
她的這一句“我與荷花同日生”,最為人玩味。方婉儀和羅聘育有3個子女,都學(xué)書畫,而且尤以畫梅花見長,因此后人有稱其為“羅家梅派”。像這樣的家庭,古代不多,現(xiàn)在也很少見。
方婉儀在揚州拒絕賣畫,彰顯出其獨特的人品,羅聘夫婦也由此受到揚州人推崇。
羅聘 - 鬼趣圖
《鬼趣圖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畫家以夸張手法描 繪出一幅幅奇異怪譎的鬼怪世界,借以諷喻社會現(xiàn)實,堪稱古代杰出的漫畫!豆砣D卷》共8幅,以鬼為題材,被當(dāng)今研究漫畫史的人認為是中國早期的漫畫之一。
詳解
《鬼趣圖卷》一共8幅。
第一幅,是在一片彌漫的煙霧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些離奇的面目和肢體,似真似幻。那虛無飄渺的形象,就是“鬼”。
第二幅,畫面上是兩個鬼:一前一后,疾速前行。后面跟著的鬼,頭戴纓帽,很瘦,有人認為畫的是一對主仆。
第三幅,畫的是一個穿著華麗而面目可憎的“闊鬼”,它手拿蘭花,貼近一個女鬼說悄悄話,旁邊還有一個鬼在竊聽。
第四幅,畫的是一個矮鬼,拄著拐杖,一個紅衣小鬼為他捧著酒缽。
第五幅 ,是一個綠頭發(fā)鬼,腳和手臂都很長,在作捉拿狀。
第六幅,是一個大頭鬼,正追趕著跑在前面的兩個小鬼。兩個小鬼一邊奔跑,一邊慌慌張張地回頭看。
第七幅,一共畫了4個鬼。一個鬼打著傘在風(fēng)雨中疾行,緊緊地跟在前面的一個鬼后。還有兩個小鬼,頭出現(xiàn)在傘旁,沒有身子。
第八幅,畫的是兩具白骨骷髏,一男一女,站在樹叢中的一座古墓旁說話。
含義
這些看了使人恐懼又發(fā)笑的《鬼趣圖》,刻畫的到底是誰?是不是針對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象?羅聘說都不是,他說他畫的是他親眼所見,因為他“有一雙藍眼睛,能夠白日見鬼”!豆砣D》一出,羅聘果然在京城博得了不小的名聲。用現(xiàn)在的話說,《鬼趣圖》可謂是羅聘投向社會腐朽一面的一柄匕首或標(biāo)槍 。
羅聘 - 創(chuàng)作原因
金農(nóng)去世后,羅聘開始獨立賣畫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第一次進京。
羅聘當(dāng)時在畫壇的知名度并不高,進入京城,且以畫謀生,難度是相當(dāng)大的。但早已涉足生意場中的羅聘,是知道要利用老師金農(nóng)的名氣來做一點“人情生意”的。因此,他進京后,首先拜訪的,就是老師金農(nóng)生前的舊友和名流。
憑著自己“怪怪”的脾氣,羅聘進京后的際遇,是不難想象的。官場上的虛偽狡詐,附庸風(fēng)雅,以及人情的冷暖莫測,等等,無異于給這位恃才傲世的“怪人”當(dāng)頭一瓢涼水。處處碰壁、遭人白眼的境地,給這位“古怪畫家”帶來豐富而強烈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這種背景下,一組不朽的作品——《鬼趣圖》誕生了。
羅聘 - 故居
羅聘故居在江蘇省揚州市彌陀巷46號。羅聘(1733-1799年)在“揚州八怪”中年輩最晚,但其畫能兼擅眾長,自辟蹊徑,別具一格。羅聘把他在揚州的住所,稱之為“朱草詩林”。宅第坐北朝南,系揚州傳統(tǒng)的三合院結(jié)構(gòu)。東側(cè)住宅與花廳間用一長廊隔開,廊中原有六角形小門相通,現(xiàn)此門已閉,東側(cè)房舍已改易。廊西為園,保存完好。園內(nèi)北端有書齋兩間,據(jù)稱此齋即為“香葉草堂”,堂前原有池。書齋前西南依墻筑一半亭,原有晚清金石書畫名家吳讓之題“倦鳥巢”亭額,半亭之西有面東客座三小間,以短廊相接。羅聘及其妻兒均善畫梅!懊芳耶嬇伞痹诖苏瑑(nèi)生活了幾十年。羅聘故居1962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修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