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營救宣帝
丙吉因研究律令,擔任魯國 獄史,因功逐漸升遷后擔任 廷尉右監(jiān)。因牽連罪案免職,回到州里做了 從事。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巫蠱之禍發(fā)生,丙吉因為原來是 廷尉右監(jiān)被征召到朝廷, 漢武帝命他治理巫蠱于郡邸獄。當時漢宣帝 劉詢出生幾個月,因為是皇曾孫,被衛(wèi)太子 劉據(jù)事牽連關(guān)在獄中,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無事實證明有罪,特別同情曾孫無辜,挑選謹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護養(yǎng)劉詢,放在寬敞干燥的地方。丙吉處理巫蠱案件,連續(xù)多年不能結(jié)案。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往來長楊、 五柞宮之間,望氣的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便派使者分別登記監(jiān)獄中關(guān)押的人,不分輕重一律都殺掉。 內(nèi)謁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獄,丙吉閉門拒絕使者進入,說:“皇曾孫在,別的人無辜殺死都不可,何況皇上的親曾孫?”雙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進去,于是回去報告武帝,并彈劾丙吉。武帝也醒悟了,說:“這是天的保佑。”于是大赦天下。郡邸獄關(guān)押的人獨賴丙吉得生,而大赦之恩又遍及天下。劉詢重病,幾次幾乎死去,丙吉多次囑咐護養(yǎng)他的乳母好好用藥治療,照顧劉詢很有恩惠,用私人財物供給他的衣食。
匿功不言
后來,丙吉擔任 車騎將軍 市令,升任大將軍 長史,大將軍 霍光很看重他,調(diào)到丙吉至朝中擔任 光祿大夫、 給事中, 漢昭帝駕崩后,沒有繼承人,大將軍霍光派丙吉迎昌邑王 劉賀即位。
劉賀即位后,因為行為不守法度被廢,霍光與車騎將軍 張安世等大臣商議立國君的事未定。丙吉向霍光陳述說:“將軍侍奉孝武帝,受襁褓屬托,任天下重任,孝昭皇帝早崩無后人,海內(nèi)憂懼,想快點知道繼承的國君。發(fā)喪之日按天意擁立新君,但所立的不是理想的人,又以大義廢除了他,天下沒有人不心服的。當今國家宗廟群生之命在將軍一舉。我在眾庶中打聽,考察他們說的,同宗諸侯在位的,沒有誰在民間有聲譽的。而遺詔所養(yǎng)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在掖庭外百姓家,我以前讓他寄居郡邸時,他年幼,現(xiàn)在十八九歲了,精通經(jīng)術(shù),有才能,辦事穩(wěn)重又有禮節(jié)。希望將軍仔細考察并用占卜參證,先讓他入宮侍奉太后,令天下人清楚地知道,然后再決定大策!被艄饴牶,便派宗正 劉德與丙吉到掖庭迎接劉詢。劉詢即位后,賜丙吉爵 關(guān)內(nèi)侯。丙吉為人極厚道,不夸耀自己。從劉詢即位以來,丙吉絕口不談以前對劉詢的恩德,所以朝廷沒有人能知道他的功勞。
受封博陽
地節(jié)三年(公元前67年),劉詢立 劉奭(即漢元帝)為皇太子,丙吉任 太子太傅,數(shù)月后,調(diào)任 御史大夫;羰媳徽D后,劉詢親政,檢查 尚書省。這時, 掖庭宮婢女中名則的讓她丈夫上書,陳述曾經(jīng)有護養(yǎng)劉詢的功勞。奏章下給 掖庭令考問,則的供辭說當時丙吉知道情況。掖廷令把則帶到御史府給丙吉看。丙吉認識,對則說:“你曾經(jīng)犯過養(yǎng)皇曾孫不謹慎的過錯,挨過板子,你哪里有功?獨有渭城的胡組、淮陽的郭征卿有恩罷了!北謩e上奏胡組、郭征卿供養(yǎng)曾孫的勞苦情況。宣帝詔令丙吉尋找這兩個人,她們已經(jīng)死了,有子孫,都受到厚賞。劉詢下詔免去則的奴婢身份為 庶人,賞錢十萬。劉詢親自問丙吉,才知丙吉對自己有舊恩,而丙吉終究不肯說。劉詢認為丙吉很厚道,便下詔給丞相說:“朕低微時,御史大夫丙吉對朕有舊恩,他的德行很美!对娊(jīng)》說過,無有恩德不報答的。應(yīng)當封丙吉為博陽侯, 食邑一千三百戶!睖蕚浞夂顣r,丙吉病重,劉詢準備派人加綬封地,趕到他活著的時候。劉詢擔心丙吉病了不能再起來,太子太傅 夏侯勝說:“這個人不會死的。臣聽說有陰德的人,一定享受他的快樂并影響到子孫,F(xiàn)在丙吉還沒有得到報答就病得很重,但不是致命的病啊!焙髞肀徊『昧。丙吉上書堅決謝絕封侯,陳述不應(yīng)憑空名受賞。劉詢回答說:“朕封您,不是空名,而您上書歸還侯印,是顯示朕不道德啊。當今天下太平,您還是集中精神,少思慮,延醫(yī)吃藥,自己保重!
寬宏大量
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三月,丞相 魏相去世。四月,丙吉接替魏相擔任丞相。丙吉本來是從獄法小吏興起的,后來學習《詩》、《禮》,都通曉大義。等到居相位,崇尚寬厚,喜歡禮讓。丙吉的 掾史有罪過,不稱職,丙吉就給他休長假,讓他自己離開職位,終究沒有查證落實的。門客中有人對丙吉說:“君侯做漢相,奸吏營私,然而沒有受懲處的!北f:“如果三公官府有被懲處的官吏,我自己就不識大體了!焙髞泶獮橄嗟,于是把它作為舊制,公府不懲處屬官,從丙吉開始。丙吉對掾史盡力掩飾過失表揚好的。
臨終薦賢
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春,丙吉病重。劉詢親臨問候丙吉,說:“您如有不測,誰可以代您?”丙吉推辭說:“群臣的德行才能,明主盡知,愚臣不能辨別!眲⒃兎磸(fù)詢問,丙吉才頓首說:“西河太守 杜延年精通法度,了解國家舊日的典章制度,以前任 九卿十余年,現(xiàn)在郡里治理好,有才能而聞名。廷尉 于定國執(zhí)行法令細致公正,天下人認為自己不會受冤。太仆 陳萬年侍奉后母孝順,敦厚純樸表現(xiàn)在行動的各個方面。這三個人才能都在臣之上,希望皇上考察!眲⒃冋J為丙吉的話都對,就答應(yīng)了。
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正月二十六日,丙吉去世, 謚號定侯。丙吉去世后,黃霸、杜延年、于定國、陳萬年等人在官位都很稱職,劉詢因此稱贊丙吉 知人。
福延子孫
漢元帝時,長安有一個與士為伍名叫尊的人上書申訴說明丙吉的功勞,請求恢復(fù)其子 丙顯被剝奪的爵位和食邑。元帝便免去丙顯的官職,削去食邑四百戶。后來又用他做 城門校尉。丙顯死后,子丙昌繼承爵位為關(guān)內(nèi)侯。
漢成帝時,整理舊功,以丙吉舊恩最重, 鴻嘉六年(公元前20年),下詔給丞相、御史說:“聽說獎勵功德,使斷絕了的世代系統(tǒng)接起來,這是重宗廟,擴大賢圣的途徑。原博陽侯丙吉因舊恩有功封的,現(xiàn)在祭祀斷絕,朕很哀憐。獎勵美德到子孫,古今普遍適用的道理,希望封丙吉孫中郎將關(guān)內(nèi)侯丙昌為博陽侯,尊奉丙吉后人。”封國斷絕了三十二年又接起來了。丙昌將爵位傳給兒子到孫子, 王莽時才斷絕。
歷史評價
班固:①孝宣承統(tǒng),纂修洪業(yè),亦講論六藝,招選茂異,而蕭望之、梁丘賀、夏侯勝、韋弘成、嚴彭祖、尹更始以儒術(shù)進,劉向、王褒以文章顯,將相則張安世、趙充國、魏相、丙吉、于定國、杜延年,治民則黃霸、王成、龔遂、鄭弘、召信臣、韓延壽、尹翁歸、趙廣漢、嚴延年、張敞之屬,皆有功跡見述于世。②古之制名,必繇象類,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故經(jīng)謂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一體,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勢也。近觀漢相,高祖開基,蕭、曹為冠,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是時,黜陟有序,眾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海內(nèi)興于禮讓。覽其行事,豈虛乎哉!
權(quán)德輿:在漢孝宣,厲精理道,則有魏相通故事,丙吉知大體,百職修明,中興有聲。
李德裕:麟之為瑞也,仁而不觸,玉之為寶也,廉而不劌,恕以及物,善不近名,高朗令終,天下無怨,似丙博陽者,王丞相、鄭丞相有之矣。
宋庠:吉徒知暑近而失時,不知政敗而傷氣。徒知小事之不問,不知庶職之已隳。...詩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逼浔^乎!后之者,或以不攖物務(wù)為高,不治政事為達,生靈殄瘁,移過于有司,巖廊拱黙,自安于高位。晉魏而下,清談喪國者,未必不源于是也,可譏也哉。
洪邁:蕭、曹、丙、魏、房、杜、姚、宋為漢、唐名相,不待誦說...蕭何且死,所推賢唯曹參;魏、丙同心輔政;房喬每議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姚崇避位,薦宋公自代。唯賢知賢,宜后人之莫及也。
陳普:污茵馭吏習邊方,阿保宮人畏霍光。丞相馬前人蹀血,病牛何足累陰陽。
葉盛:黃霸只是州郡之才,為宰相而事鉤距,固無如許精神,天下亦將無所容,而弊將不勝其多矣。若丙吉,則又傷于大鶻突。易曰:“易簡,得天下之理。”孟子曰:“智者行其所無事。”宰相之道,其在是乎?
馮夢龍:若丙吉不問道旁死人而問牛喘,未免失之迂腐。
歸有光:君德賴以培養(yǎng),生民賴以滋息,社稷賴以鎮(zhèn)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償金、脫驂、翻羹、唾面之類,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則如曹參、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儀、裴度、呂端、王旦、韓琦之徒是也。
林時對:國之任相,猶室之任棟;用匪其材,鮮不顛覆。雖云大廈將傾,非一木能支;然轉(zhuǎn)亡為存、圖危于安,不乏斡旋補救之術(shù)。如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古來旁求爰立、或取諸夢卜、或起自屠釣,咸能光復(fù)啟宇,祀夏配天。無論漢、唐、宋全盛,蕭、曹、丙、魏、房、杜、姚、宋,洎韓、富、范、歐、司馬諸公,克奏戡定敉寧之略。...國以一人興,豈不誠然哉!
王夫之:使得丙吉之量,宋璟、張九齡之節(jié),韓琦之忠,姚崇、杜黃裳之才,清本源,振綱紀,以納之于高明弘遠之途,漢其復(fù)振矣乎!
《歷代群英歌》:靖邊趙充國,制治魏丙精。
軼事典故
馭吏吐茵
丙吉的駕車人好喝酒,常無節(jié)制地縱飲,曾隨他外出,醉后嘔吐在丞相車上。 西曹主吏報告丙吉,要將那人棄逐,丙吉說:“因為醉酒的過失驅(qū)逐士,將使此人在何處容身?西曹你只管忍讓他,這不過是弄臟了丞相車褥罷了。”結(jié)果沒棄逐車夫。這個駕車人是邊郡人,熟悉邊塞發(fā)奔命警戒以備非常的事,曾一次外出,看見驛騎拿著赤白口袋,是邊郡發(fā)奔命書的快馬到了。駕車的于是跟隨驛騎到公車打聽,知道是外敵侵入云中、代郡,趕快回府見丙吉報告情況,并說:“恐怕外敵侵入邊郡, 二千石一級長吏有年老生病受不住兵馬災(zāi)難的,應(yīng)可預(yù)先看顧!北J為此話很對,便召東曹察看邊郡長吏,記下那些人。還未察看完,劉詢下詔召見丞相、御史,拿敵人侵入邊郡長吏的情況問他們,丙吉一一回答,而御史大夫倉促不能詳知,因此被責備。而丙吉被稱做能時刻憂慮邊事不忘職守,原來是靠駕車人的力量。丙吉感嘆說:“士沒有不可容的,能各有長處。假如丞相不先聽到駕車人的話,怎么會有被獎勵的可能呢!鞭蚴酚纱烁诱J為丙吉賢能。
丙吉問牛
丙吉一次外出,碰上爭道群斗,死傷的人橫路,丙吉經(jīng)過卻不問,掾史獨自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趕牛,牛喘氣吐舌,丙吉停下來,派騎吏問那人:“趕牛走了幾里路?”掾史獨自認為丞相前后失問,有的因此指責丙吉。丙吉說:“百姓斗毆死人,有長安令、京兆尹管,我只一年一次檢查他們的政績優(yōu)劣,上奏皇上或賞或罰而已。宰相不過問小事,但春日未熱,牛喘氣吐舌,恐季節(jié)失調(diào),又有什么災(zāi)害,好預(yù)先防備,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過問!鞭蚴凡判姆,認為丙吉識大體。
后世地位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漢宣帝(劉詢)因 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 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丙吉位列其中。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丙吉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從祀歷代帝王廟,西漢諸臣入祀的還有 劉章、 魏相。
史書記載
《 漢書·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個人作品
丙吉作品 | |
---|---|
《奏記霍光議立皇曾孫》 | 《與魏相書》 |
( )
墓葬
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新莊村東北約四五里的杜陵原東岸,原下即是浐河河道。墓坐北向南,占地寬廣,宏偉高大。目測其封土高約十余米,墓基四周經(jīng)步量各在50米長。從正面看,封土東西兩邊略高,中間向下塌陷,形似簸箕,當?shù)厝罕姺Q之為“簸箕!,也稱作“塌冢“。清康熙《咸寧縣志》所載“丙吉墓,鮑陂原南,俗呼u2018塌冢u2019”。清康熙《咸寧縣志》還附載明馬元善《題丙吉墓》五言詩一首,詩曰:牛耕識相度,羊牧嘆童蒙。此日君臣葬,當年嬰杵功。悠悠浐水泮,膴膴杜陵東。露草秋藏兔,夕陽晚咽鴻。清嘉慶《咸寧縣志》載:“丞相丙吉墓,在新莊村北二里,乾隆四十一年巡撫畢沅、知縣丁尹志立石題墓,墓周二十四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