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沒落貴族
段思平乃漢裔白蠻;據(jù)史料《南詔野史》、《白古通紀淺述》、《滇載記》記載:“思平,蒙清平官忠國六世孫,布燮保隆之子!币虼丝蓴喽ǘ嗡计绞菨h裔白蠻。段思平祖上雖然簪纓世家,威名顯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時,家道中衰,已成為沒落貴族。
段思平生于893年,此時南詔蒙氏勢力已經(jīng)衰微,宮廷政變疊起。段思平年幼時,每日清貧度日,年紀稍長一點,又在山中牧羊為生。世宦家庭培養(yǎng)出了他的治世才干及文韜武略,而貧困的勞動生活,又使他有機會接近下層民眾,體察民間的疾苦。由于段思平武藝超群,才干出眾,最初被升為幕覽,后來積功升至通海節(jié)度使,成為統(tǒng)轄一方的大將。
奪取政權
當時,南詔社會正處在變革當中,南詔政權已經(jīng)走向末路,先后被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取代。這幾個政權存在大時間都很短,相互更迭時都免不了有一番殺戮,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段思平經(jīng)歷了鄭、楊、趙三家的短命政權,深諳獲得各個民族支持的重要性。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銳部隊還無法和楊氏兄弟抗衡,于是,他聯(lián)絡了其他白族大姓,暗中聯(lián)系了滇東三十七部,向滇東黑爨等三十七部借兵,并發(fā)動廣大人民起義,才能推翻楊氏政權。
在當時,歷史選擇了白族出身的段思平絕不是偶然的。首先,段思平在長期與勞動人民接觸交往中最了解人民的疾苦。與鄭買嗣等人鮮明區(qū)別,段思平一揭起起義的旗幟,就提出了切中時弊,具有很大鼓動力量的口號:“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反映了正在重稅繁役下的各階層人民的呼聲,贏得了他們熱烈響應和支持。其次,段思平具有組織領導群眾斗爭的卓越才能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早在他籌劃起義的初期,“凡牧牛、牧馬,雞鳴犬吠等處皆云段思平將為王”說明段思平的斗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929年,段思平為了避楊干貞的迫害,暫時離開洱海地區(qū)轉移到其他地區(qū)從事起義的組織發(fā)動工作。在此后七年多的時間里,沒有段思平活動的系統(tǒng)的文字記載,卻零星地記錄了他在“品甸波大村”農民家里得到“神戟”,在祥云葉鏡湖得“神驥”,又去“借兵東方黑爨”。這七年中,段思平一直在進行著艱苦細致的準備工作。這樣,936年段思平率軍一舉推翻楊干貞統(tǒng)治正是瓜熟蒂落的必然結果。
建國稱帝
段思平取得滇東三十七部的支持。與此同時,段思平獲得洱海地區(qū)高、董兩大“白蠻”貴族首肯。當段思平出兵時,高方帶頭響應,董迎羅則擔任了段思平的軍師。
后晉天福二年(937年)2月4日,段思平領導的大規(guī)模的起義爆發(fā)了。段思平集結了弟弟段思良、郡守高方、滇東三十七部的援軍,經(jīng)過周密的組織和計劃,最后各路大軍攻破太和城,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定都陽苴咩城(今大理城),建年號文德。
段思平建立大理之后,還對南詔統(tǒng)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階級關系和民族關系都進行了調整。首先是肯定新興的白族封建主們的經(jīng)濟和政治地位,并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扶持。如封白族封建主高方為岳侯,除承認其家族在洱海地區(qū)原有的領地之外,更賜與巨橋(今云南普寧)地方為其世襲領地;封董伽羅為宰相,亦除承認其家族在洱海地區(qū)原有的領地之外,更賜與成紀(今永勝)為其世襲領地;其余洱海地區(qū)的白族封建主如楊氏家族的封建莊園,也都得到擴大。對于洱海地區(qū)的白族和彝族中的村社農民,則是在承認他們原來使用的土地前提下,減輕稅糧負擔,寬免徭役三年。對于“凡有罪無子孫者”的奴隸,則一律“赦免”,即加以釋放。對于被統(tǒng)治的部族和部落,則解除他們南詔時期的集體奴隸地位,免除奴隸性質的徭役。大理政權終于穩(wěn)固下來。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會秩序的基礎上,段思平開始勵精圖治,發(fā)展生產(chǎn)。他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推廣鐵制農具和漢族的先進耕作技術。同時還鼓勵發(fā)展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使大理國的社會經(jīng)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晚年逝世
后晉天福九年(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繼位。廟號太祖,謚號神圣文武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段思平即位后,首先按起義前許下的諾言,釋放奴隸,減輕賦稅,赦免徭役三年。同時,徹底廢除六大家族紛爭時期的舊制度,改革嚴苛的酷令。段思平登基后,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罪大者正罰爽,表暴貞良。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廢除奴隸制,建立和推行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把南詔末年以來各族、各部分裂、戰(zhàn)亂的局面重新統(tǒng)一起來。
經(jīng)濟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會秩序的基礎上,段思平開始勵精圖治,發(fā)展生產(chǎn)。他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推廣鐵制農具和漢族的先進耕作技術。同時還鼓勵發(fā)展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使大理國的社會經(jīng)濟在短期內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
人物評價
段思平在位期間,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遠近歸心,咸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zhàn)亂的局面重新統(tǒng)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八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
作為杰出的漢裔白蠻首領和政治家,段思平成功地領導了云南各族人民大起義,推翻了楊干貞的統(tǒng)治,摧毀了奴隸制度,建立了大理國,完成了向封建農奴制的過渡,推動了大理乃至全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軼事典故
童年征兆
有一次,段思平到蒼山放牛,有頭牛忽然說起話來: “思平為王!思平為王!”山腳下有幾匹正在吃草的馬也向著他呼叫: “思平為王!思平為王!”回到家中,門前的那幾只雞也對著他齊叫: “思平為王!思平為王!”這些話被大義寧國國王楊干貞知道。他馬上下令去捉拿段思平。但幾次派人去抓,都因段思平不在家沒有抓著。原來,段思平知道楊干貞派人抓他,便連夜往北方逃去。
喜好練武
段思平等逃到品甸后,段思平操起長槍,往帝釋山打獵去了。他走到陡峭處,看見一個東西金光耀眼,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副金鞍銀轡。他想這東西今后可能有用,于是,他就把它拿到附近的狗街池中去洗擦。這時,從池中跳出一匹頭如龍頭、身如大象的大紅馬,它一邊大聲嘶鳴,一邊大步往段思平身邊跑來。段思平又驚又喜,就把金鞍銀轡給龍馬配上,跨上馬背,往回家的路上奔去。
段思良和董伽羅尤見段思平空身出門,騎著高頭大馬回來,感到非常奇怪。段思平剛跳下馬來,他二人就追問:“你的馬從哪里得來的?”段思平把經(jīng)過向他倆說明后,董伽羅說: “你得神槍、龍馬絕非偶然,這定是天意。”段思平說: “從上關老人相救,到得神槍龍馬,我也覺得像是有位神仙在暗中相助!倍ち_又說:”楊干貞暴虐無道,天怒民怨,神仙對你暗中相助,是助你為主的意思,你不應辜負天意民心。 睆拇,他們就開始招兵買馬,加緊操練,準備來日征討楊干貞。
核桃占卜
有一天,一個賣核桃的人來找段思平,送他一麻袋核桃,段思平撿了最大的一個把它磕開,發(fā)現(xiàn)殼中有“青昔”二字。段思平把董伽羅請來,問道: “是吉是兇請軍師直言!倍ち_說: “青字是十二月,昔字是二十一日,你當王的日子是十二月二十一日。”段思平聽后很高興,對周圍的人說: “我如能當國王,一定好好報答你們,我還要把賦稅減去一半,免除勞役三年,保百姓太平安康。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定能把大義寧國推翻。”眾人聽了都高興得三呼萬歲。
解夢傳說
在攻打大義寧時,段思平把董伽羅請來解釋夢境。董伽羅聽后笑道: “好夢,好夢,此夢再好不過了!”段思平不解地問道: “為什么說是好夢?”董伽羅說: “公為丈夫,夫字去頭為u2018天u2019字,為天子兆也;玉瓶缺嘴,是玉字旁缺一點,即u2018王u2019字,為王之兆也;鏡中有影,如人有敵,鏡破無影,這是無敵之兆。這三件事,都是好兆頭,不必多慮!倍嗡计铰牶筠D憂為喜,當天下午就帶兵出戰(zhàn)。但一看刀槍林立的關口,他又有點不知所措了。這時,忽然從前面的河水中冒出一位美女,對段思平說: “兵從河尾渡水,馬從上、下沙坪齊進,包你一定成功。得國后,國名改為大理。”說完美女就不見了。
出生爭議
關于段思平的出世和開國,在大理、洱源、劍川一帶,傳說較多,流傳較廣,異說異文都很多。
段思平得神槍、龍馬,以及受觀音教化的神話傳說,不僅有口頭流傳,在《白國因由》、《南詔野史》等史書中都有記載,只是不如民間口頭流傳的那種生動和具體罷了。此外,在眾多武俠小說中,也有諸多關于段思平的描寫,而且通常被描繪為大理國第一高手,以及六脈神劍的創(chuàng)始人。
段思平的母親叫阿垣,據(jù)說是仙胎降世。那時候蒼山五臺峰下,有一棵千年老梅樹,多年不結果。有一年,這棵老梅樹卻結出個李子來。這李子見風就長,只幾個月便長得像冬瓜那么大。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這李子忽然落下來,摔成兩半,一半里面躺著個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又哭又叫,驚醒了附近的一家姓段的夫婦。他倆剛好無兒無女,就把這小姑娘收養(yǎng)起來。因為她長得又白又胖,就取名叫白姐阿妹。白姐阿妹越長越好看,人又聰明能干,所以村里的許多人都前來求婚,但她一個也不喜歡。加上兩個老人也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她就一直守在老人身邊。
有一天,她到霞移江邊去洗澡,見一根斷木頭忽然從下游一直往她身邊沖來,她躲也躲不開,木頭碰了她一下,就此身懷有孕。十個月過去,她生下了一對白白胖胖的兒子,大的取名思平,小的取名思良。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段寶龍母親:阿垣兄弟
弟弟:段思良兒子
段思英后世紀念
段思平當了大理國王后,由于制定了一系列治國安邦的措施,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因此,在他去世后,大理、洱源的不少白族村子都把他尊為本主來供奉。大理銀橋鄉(xiāng)鶴陽村的老百姓尤其敬重,給他蓋了廟,塑了像,每年農歷八月十日本主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祭祀他。
文學形象
段思平身為大理帝國的開國皇帝,也是《天龍八部》男主角之一段譽的先祖,一代武學宗師,自創(chuàng)枯榮禪功、一陽指和六脈神劍三大絕世武功,是威震當代第一高手。
段思平深諳佛法,建立天龍寺,將佛教定位大理國國教,開辟了大理帝國政教合一的政治體系,金庸小說中的枯榮大師、一燈大師均是段思平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