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56年(文宗咸豐六年)云南回民起義時,率團練到迤西助攻起義軍。
1859年占領宜良(今昆明市東南),得以署理知縣,次年署澄江府(今澄江縣,位昆明市東南)知府。
1862年被云南巡撫徐之銘派往與圍困昆明的馬復初、馬如龍回民軍談判,以功遷云南布政使。
1863年出兵進攻杜文秀起義軍。
1866年率軍至貴州威寧州,擊敗苗民軍陶新春和陶三春部。
1868年繼續(xù)與杜文秀的起義軍作戰(zhàn),授云南巡撫。
1873年兼署云貴總督。
1879年(德宗光緒五年)為貴州巡撫。
1883年任云貴總督。次年參加中法戰(zhàn)爭。
1886年從越南撤軍回國,曾會勘邊界。后病死。
家世背景
1829年6月26日,岑毓英出生于廣西西林縣那勞寨。1666年,清政府將上林長官司改土歸流設西林縣,岑毓英就是原上林長官司岑氏土司的后裔。岑毓英才9個月時,母親就死了,由祖母鞠養(yǎng)成長。其父岑蒼松后來續(xù)弦,并育有3子3女! ♂褂ⅲ礆q時每天就能認漢字幾十個,5歲進家塾破蒙。由于他讀書太用功,岑蒼松擔心兒子會積勞成疾,于是命讀書之余,演練武藝。
1842年,岑毓英自帶行李書籍,步行100多里,到教育條件較好的云南廣南府城讀書。1845年春夏間,岑毓英回西林應童試。先赴西林縣試取列第一名,再赴泗城府試取列第一名,最后赴奉議州院試取入西林縣學附生(秀才)第一名。院試結果公布時,廣西學正周縵云特意讓岑毓英站到前面,表揚他取得的好成績,勸勉他要讀有用書、做不朽人,認為將來他可成“大器”。
1849年岑蒼松病逝,岑毓英不得不中斷學業(yè),開始掌管祖業(yè)。至此,他也已經(jīng)接受了15年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后來,著名學者王闿運在日記中說:“陸佑勤言,岑署督…頗讀書,明史事,非但李欽差不及,雖今大吏鮮有及者!惫饩w帝老師翁同龢在日記中也說:“岑顏卿中丞,其人淵然有學問之意,對之生愧。”
軍旅起家
。保福担蹦辏鹛锲鹆x爆發(fā),清廷下詔各地舉辦團練,西林縣令命岑毓英做西鄉(xiāng)團總。岑毓英捐出家資招兵買馬,以兵法訓練部眾。依靠這支團練,他在泗城府屬之西林、西隆、凌云3縣境內(nèi)鎮(zhèn)壓了幾支小小的農(nóng)民起義隊伍。
。保福担衬,廣西巡撫勞崇光為他請功,“奉旨以縣丞選用”,開始了他搏擊功名的政治生涯。1856年,太平天國達到政治上、軍事上的鼎盛時期,英國又乘機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正當中原逐鹿正酣,云南杜文秀蓄發(fā)易服率義軍攻占大理。岑毓英見天下大亂,自認在廣南多年,對云南熟悉,于是募勇入滇,參加鎮(zhèn)壓云南反清義軍。
。保福担纺辏痹拢褂妓竞斡斜9タ思t巖,敘功賞戴藍翎。6月,云貴總督恒春憂憤自殺,云南巡撫舒興阿托病離任,布政使桑春榮兼護云南督撫篆,云南政局大亂。岑毓英感到前途渺茫,借口籌資募勇,返回西林蟄居。
。保福担鼓辏吃,岑毓英第二次募勇投滇。這一次,他以戰(zhàn)功先后署宜良縣知事、路南州事、澄江知府,代理云南布政使。1868年3月28日,清廷任命他為云南巡撫,1873年秋兼署云貴總督,這樣岑毓英就成為當時全國8位封疆總督之一。
巡撫黔閩
。保福罚的辏褂⒄c英國人交涉馬嘉理案,接到那勞丁繼母憂的消息,回籍守制。1879年,他到北京述職,被授予貴州巡撫職。在黔撫任上,岑毓英大刀闊斧整頓吏治,裁遣黔省冗員五成,限期出;剩下五成,隨時察看甄別,公平處理。
。保福福蹦辏翟拢玻慈眨褂⒄{補福建巡撫。9月10日,東渡臺灣,從基隆登陸,查勘滬尾、鹿港,再由臺北、淡水、新竹、彰化、嘉義依次行進。每到一地,接見紳耆,問民疾苦。年底,第二次渡臺,督修大甲溪,寫下“甲溪如海闊茫茫,痛涉民間歷是傷。昔日帝封今有奠,狂瀾自此慶安祥”的詩句。他兩次渡臺,開山撫番,疏浚大甲溪,對祖國寶島的開發(fā)做出了貢獻。
入越抗法
1881年秋,岑毓英重返云南,署理云貴總督。當清廷命令西南封疆大吏預先討論“李寶議略辦法”三條以備臨時會議之用時,岑毓英首先答復:“疆界可分而北圻斷不可割,通商可許而廠利斷不容分,土匪可驅而劉永福斷不宜逐。”他的這些主張,直到中法戰(zhàn)爭結束都沒有改變。
。保福福衬甑臅r候,岑毓英想通過暗助越南三宣提督劉永福,讓他“越官守越地”。每月暗助劉永福軍餉5000兩以作為餉需,又撥賞號2萬兩與劉軍。把滇軍自鑄的開花大炮,鏟去字跡,送給劉軍20余尊。還想把派遣出關的滇軍,將旗幟號衣收回,讓劉永福派人管帶,餉銀、軍火仍然由滇省供給,這個建議沒有被清廷采納。
1 8 8 3年12月24日,岑毓英統(tǒng)率20營l萬多人從昆明啟程。
1884年2月11日,抵越南家喻關,會見了一些越南官員和滇軍前線將領。因為李鴻章奏請清廷讓岑毓英統(tǒng)一指揮所有駐扎在越南的中國軍隊,于是2月15日清廷下令:“所有徐延旭統(tǒng)帶各營及調防諸軍,均著歸岑毓英節(jié)制調度”。但是,岑毓英認為軍情百變,不能遙制,多次要求辭去節(jié)制關外諸軍。
。吃,東線桂軍敗潰,逃回諒山。岑毓英認為,西線無險可守,又無東線桂軍牽制,于是把出關滇軍全部撤到中越邊境附近駐扎。因為沒有接到命令就撤退,清廷將岑毓英降二級留任處分。
8月,法海軍突襲福建水師,攻占臺灣基隆、澎湖等地。26日,清廷被迫對法宣戰(zhàn)。中法戰(zhàn)爭分東南沿海和越南兩個戰(zhàn)場。越南戰(zhàn)場又分東線、西線兩部分。東線由潘鼎新接替徐延旭任主帥,西線仍然由岑毓英任統(tǒng)帥。9月1日,岑毓英第二次帶兵出關。這時,西線法軍收縮戰(zhàn)線,屯聚大軍守衛(wèi)宣光,以阻滇軍東下。岑毓英打算先克復宣光,再攻太原,然后會合東線桂軍收復越南北圻。
宣光包圍戰(zhàn),是岑毓英任西線統(tǒng)帥,親自指揮的最大一次攻城戰(zhàn)。從1885年的1月26日到3月3日,丁槐部4000人,唐景崧部2000人,何秀林部3500人,聯(lián)合攻城,滇軍死1000多人,傷2000多人。
就在宣光城指日可克的時候,東線潘鼎新棄守諒山,敗退入關,法軍得以從東線抽調兵力西援。岑毓英不得不撤走包圍宣光的各支部隊,讓他們以地營、地雷陣跟法軍相持于宣光城附近。
。吃拢玻、24日,法軍以4000人圍臨洮府山圍社、田義甫的西線滇軍。滇軍李應珍伏壘堅守,覃修綱以精銳馳援,殲滅法軍600多人。
。玻溉胀砩希保秉c半,西線法軍統(tǒng)帥波里也把臨洮的失利報告了巴黎。29日,巴黎又獲悉東線法軍統(tǒng)帥尼格里受傷、法軍撤出諒山的“又一個嚴重且悲慘的消息”。這些消息震撼了巴黎全城,30日,法國總理茹費理不得不宣布下臺。
。丛拢慈,中法兩國代表在巴黎簽訂了停戰(zhàn)條件草約,中法戰(zhàn)爭結束。在整個中法戰(zhàn)爭期間,無論東南沿海閩臺戰(zhàn)場,還是越南戰(zhàn)場上的東線,清軍都有不同程度的潰敗。只有西線滇軍在岑毓英的指揮下,無論進退,都保持戰(zhàn)場上的主動。馮子材組織鎮(zhèn)南關--諒山反擊戰(zhàn),使人們信服地承認他是一個抗法的民族英雄。岑毓英兩次出關,組織宣光攻城戰(zhàn),取得臨洮勝利,這些事跡可與東線的馮子材勝利相媲美。因此,我認為岑毓英也是一位抗法的民族英雄。
中法戰(zhàn)爭結束后,岑毓英參與中越兩國的劃界工作,讓幕僚趙藩以工筆楷書刻寫昆明大觀樓孫髯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lián)”。今天,人們在大觀樓上仍然可以看到此聯(lián)及落款“西林岑毓英重立”。
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于昆明,清廷追贈他為太子太傅,謚“襄勤”。1873年的時候,岑毓英已在桂林購屋置地,所以死后葬在桂林城東堯山。岑毓英死后,白族學者趙藩撰寫的《岑襄勤公年譜》出版,岑毓英的兒子岑春煊(后曾任兩廣及四川總督)也將他父親生前的奏稿及相關文件收集后以《岑襄勛公遺集》刻印出版。這兩部作品及《清史稿·岑毓英傳》是后人研究岑毓英生平事跡的主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