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
《三國史記》記載惠王為圣王第二子,即二十七代王威德王之弟!稏|國通鑒》則記載惠王為威德王第二子!度龂z事》亦記載惠王為威德王之子!端鍟钒贊鷤鲃t無惠王。
政治主張
惠王在位期間正值百濟國力衰退,內(nèi)有貴族之間的紛亂,對外方面,今首爾之地為新羅所侵奪,黃海沿岸則受高句麗掌控,因而失去直接與中國貿(mào)易的管道,對倭國(日本)政局的影響力亦大不如前。
三國史記
《三國史記》(????)是一部記述朝鮮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的正史。
1145年(高麗仁宗二十三年)金富軾等以漢文編撰,采紀傳體。共50卷,計《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志》9卷,《列傳》10卷。是朝鮮現(xiàn)存的最古史書!度龂酚洝分饕砸咽鞯摹杜f三國史記》和《花郎世記》為依據(jù),同時也參考了中國的歷史典籍包括《魏書》、《三國志》、《晉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
此書是研究朝鮮三國時期和后期新羅歷史的珍貴文獻。
關于隋書
《隋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本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chuàng)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
《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隋史專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較高的史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