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始皇第十八子。早年曾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始皇出巡死于沙丘,胡亥在趙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為太子,并承襲帝位,稱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趙高掌實權,實行慘無人道的統治,終于在前209年激起了的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趙高殺死,時年24歲。
生平年表
公元前230年,胡亥出生。
公元前210年,趙高、李斯假傳遺詔,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8年,趙高誣陷李斯謀反,被處以極刑。
公元前207年,趙高指使人殺秦二世胡亥于咸陽。
相關事件
沙丘之謀 登上皇位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趙高為了自己專權而一手策劃的,在秦始皇的眾公子中,胡亥論才干絕對不夠即位的資格。他的長兄扶蘇是最優(yōu)秀的,秦始皇也將他作為繼承人來培養(yǎng),雖然秦始皇并不是很喜歡他。為了增長他的治國經驗,派他到北面的邊境上和蒙恬一塊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是出名的紈绔子弟,沒有什么帝王兒子的風度。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也參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們循規(guī)蹈矩地在父親面前喝酒,早早吃飽了便借故退席了。在殿門外整齊地排列著群臣的鞋子,因為按照當時秦的規(guī)定,大臣進入宮殿時必須將鞋子脫下放在殿門外。參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這卻成了胡亥胡鬧的道具。他借著酒勁,邊走邊隨意地將群臣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人的言行是一致的,后來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結果就像他原來踢鞋一樣把國家“踢”得亂七八糟,最后亂得連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
胡亥的公子哥的形象加上趙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漸漸地越走越遠。趙高本是卑賤之人,但他也有一些才干,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氣大,字也寫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寵信,一直提拔他做了中車府令,負責皇帝的車馬儀仗。為了巴結胡亥,趙高經常教胡亥書法和如何斷案,加上趙高的三寸不爛之舌,將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聽他指揮,這是以后趙高鼓動胡亥篡位的基礎。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時,胡亥也隨行,當時他二十來歲,仍是個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后,受到趙高的蠱惑,和趙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長子扶蘇繼承帝位的遺詔,自己登上了本不屬于他的帝位,結果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趙高的陰謀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視。趙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對他立胡亥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于是設法說服了李斯。
趙高對李斯說了他的打算,李斯卻一口回絕。
趙高不慌不忙地說:“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慮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勞能和蒙恬相比嗎?您的威望、您的計謀能和蒙恬相比嗎?況且,扶蘇對您的信任也沒有對蒙恬的深,假如扶蘇即位,那丞相的職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還會有您的地方。丟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異處也不是沒有可能。您還是好好想想吧,命運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李斯權衡利弊,終于和趙高走上了同一條不歸之路。
殘害兄弟姐妹和忠臣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zhàn)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說,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蘇聽了詔書,流著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么可申訴的呢?”說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現在陜西子長北)的監(jiān)獄里。
做皇帝后,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yè)區(qū))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現在陜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wěn),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后,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jié),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guī)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么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yōu)槭裁幢欢ㄗ锾幩,我只是奉命行事!睂㈤側讼鄬Χ詈笠齽ψ载亍?
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難逃厄運。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于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說愿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對其他不聽話的文武大臣也不放過。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倆,開始胡亥想繼續(xù)用他們兄弟倆,但趙高害怕他們對自己構成威脅,就向胡亥造謠說,秦始皇原來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極力阻止,秦始皇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頭。胡亥卻信以為真,不但沒有釋放蒙恬,還將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現在河北省蔚縣東北)的監(jiān)獄中。后來,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盡,然后又派人到陽周的監(jiān)獄中逼蒙恬自殺,蒙恬開始不肯,聲辯說要見胡亥,請他收回詔命,使者不許,蒙恬見生還無望,只得服毒自盡。
對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趙高的唆使下,也大開殺戒。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在殺死大臣的同時,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安插進去,他的兄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陽的縣令,都是要職,其他朝中的要職也遍布趙高的黨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對趙高的這些陰謀動作毫無防備,最終死在了趙高之手。
殺了許多朝中的大臣,趙高還不滿足,又尋找機會唆使胡亥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也巡游天下。南到會稽(現在的蘇州),北到碣石(現在河北昌黎北),最后從遼東(現在遼寧的遼陽)返回咸陽。在巡游途中,趙高陰險地對胡亥說:“陛下這次巡游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焙ゲ粏柷嗉t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趙高實際上把年輕無為的胡亥當成了擴張自己權勢的工具。
對于李斯這個原來的盟友,趙高也沒有放過,借胡亥之手除掉了這個對手。趙高設計使胡亥對李斯不滿,然后又找機會向胡亥誣陷了李斯三個罪名:一是李斯原來參與了擁立胡亥即位,但后來總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兒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陳勝作亂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卻不積極鎮(zhèn)壓,因為他和陳勝是鄰縣的同鄉(xiāng)。聽說李斯和陳勝他們也通過訊息。三是李斯作為丞相,權利過大,超過了皇帝,但還不滿足,似乎有異心。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想抓李斯,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就先派人監(jiān)視李斯。李斯聽到消息,就上書揭發(fā)趙高的劣跡。胡亥卻不肯相信,反而將書信給趙高看。趙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就進一步地羅織罪名誣陷李斯。胡亥將李斯抓捕,交給趙高負責審理。趙高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李斯用盡了酷刑,逼李斯認罪。李斯無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趙高拿著李斯的供詞上報胡亥,最后,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黥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醬),這在當時是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種刑罰處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時被殺。趙高后來也為自己的殘忍付出了代價:兩年后被秦王子嬰誅殺。
苛政超過其父
胡亥坐上帝王寶座之后,一心想享樂一生,有一次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像飛奔的馬過墻的縫隙一樣快,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自己更大膽地專權。
有了趙高的支持胡亥還不放心,又向李斯詢問如何才能長久地享樂下去。他對李斯說:“我聽韓非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御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后客死異鄉(xiāng)。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么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么良策?”
李斯惟恐胡亥聽從趙高的話,自己失寵,于是寫了一篇文章《行督責之術》,向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即用督察與治罪的方式來鞏固中央集權,鎮(zhèn)壓百姓的反抗與違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觀念,后來秦朝的滅亡宣告這種法家思想的歷史性破產。
有了李斯的主意,胡亥便肆意放縱自己的欲望。他繼續(xù)大量征發(fā)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fā)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wèi),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fā)。有了第一個,其他起義相繼在各地爆發(fā),被秦國滅掉的六國后裔們又重新打出六國的旗號反秦,各地稱王割據的不計其數,陳勝的屬將之一周文領兵十萬直奔函谷關而來,秦的末日終于到了。
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在一次討論是不是發(fā)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fā)兵當然也就沒什么必要了。叔孫通了解胡亥,便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墻,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于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只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盡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聽了,滿心歡喜,直夸叔孫通說得好,然后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于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種罪名是一種典型的封建專制刑法,秦朝后來雖然滅亡了,但后來的很多朝代都繼續(xù)沿用了這種罪名來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二世之死
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說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說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面,以免在大臣們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果能居住深宮中聽取趙高他們的匯報,有他們這些“棟梁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胡亥一聽有道理,而且他也愿意呆在后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tài)度,趙高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此后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只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胡亥聽了不禁笑出了聲:“丞相怎么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仍然堅持說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很多人便隨聲附和著說是馬。其他人有的說是鹿,有的裝聾作啞。事后,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qū)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殺死,說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這件事過去后,趙高沒事了,胡亥卻有事了:他以為自己得了迷惑病。于是叫來太卜掐算,太卜卻瞎說是因為他祭祀時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里重新齋戒,開始還能堅持,后來又享樂開了。后來,胡亥將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趙高知道后又借題發(fā)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說,不知誰殺了人,將尸首扔到了苑中。然后趙高又裝模做樣地對胡亥說,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帝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時并不了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陳勝的軍隊逼近了都城咸陽,他這才著了急,聽從了章邯的建議,讓他率領釋放的驪山刑徒出戰(zhàn)迎敵。這些刑徒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強壯,剛剛被釋放,士氣很高,在勇將章邯的率領下,初期打了很多勝仗,戰(zhàn)勝了陳勝和項梁的部隊,但后來,項羽破釜沉舟與章邯決戰(zhàn),使章邯作戰(zhàn)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趙高猜疑拒絕發(fā)兵。走投無路的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章邯一走,秦的軍隊便不堪一擊,秦朝社稷危在旦夕。
到這時,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說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現在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談之中對趙高很是不滿。原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干脆先動手了。
趙高的女婿閻樂領著上千人,假稱抓捕盜賊,直闖胡亥的行宮,最后胡亥抽劍自刎,死在最寵信的奸臣趙高之手。
胡亥死時只有二十四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后來以黔首(即百姓,因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禮節(jié)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現在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始皇帝趙政一樣沒有后來皇帝的謚號和廟號,這是因為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到了漢朝,隨著治國思想由法家變成儒家,謚號和廟號也就出現了。
歷史評價
賈誼《過秦論》曰:“始皇既沒,胡亥極愚,酈山未畢,復作阿房,以遂前策①。云“凡所為貴有天下者,肆意極欲,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為”。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②。不威不伐惡③,不篤不虛亡④。距之不得留,殘虐以促期⑤,雖居形便之國,猶不得存!
注:①遂:實現。②畜鳴:象牲畜一樣鳴叫。意思就是說出話來象牲畜。③威:威勢,這里是逞威、暴虐的意思。④篤:重。這里指罪惡重。⑤促:縮減,縮短 。
翻譯:秦始皇死后,胡亥極其愚蠢,酈山工程還沒有完成,又重新營造阿房宮,以實現先王的計劃。還說什么“對于據有天下的人來說,以為最可貴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們竟然要廢棄先君想干的事情”,殺了李斯、馮去疾,任用趙高。二世的這個話叫人多么痛心!他長著人的腦袋,卻發(fā)出牲畜一樣的叫聲。如果他不逞淫威,人們就不會討伐他的罪惡;如果他的罪惡不深重,就不至于國滅身亡。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殘酷暴虐又加速了他的滅亡,雖然占據著地形有利的國度,還是不能長存。
論秦二世是否是趙高的傀儡
桓寬的《鹽鐵論》中指出:“秦使趙高執(zhí)轡而覆其車”,并被很多人引用作為趙高為秦運短祚之始作俑者的證據,認為趙高雖然只是秦的臣子,卻掌握著秦的命運,并最終使秦成為了一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一、趙高到底有沒有執(zhí)其轡。
趙高進入了秦朝統治的最高權力中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是否政事一直被趙高所控制,甚至秦二世就是趙高的傀儡呢?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1、秦二世并非趙高的傀儡?苁侵竿接刑撁⒉荒茏鲋鞯、受人操縱或利用的人或組織。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個兒子,繼位時據《史記》載:“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笨梢娝呀浭且粋具有獨立意志、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成年人了。從史實來看,應該說秦二世實際上是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智慧甚至超出常人的大權獨攬者。
首先從秦始皇對胡亥的寵愛來看。史料上記載秦始皇和他的大兒子扶蘇政見不一,他將扶蘇送至邊疆與蒙恬一起鎮(zhèn)邊,固然是由于邊關重地需要有皇族把守,也是因為他不欲扶蘇在旁對其所為多生事端!妒酚洝飞嫌涊d此事時說,當扶蘇以坑儒之事進諫時,“始皇怒,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于上郡”;而且當胡亥矯旨賜死扶蘇時,扶蘇說:“父賜子死,尚復安請!彼淖龇w現出來的性格特征與秦始皇的剛毅武勇相去甚遠。胡亥便不同了,秦始皇出巡時,“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余子莫從!薄顿Y治通鑒》也說:“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愛!庇捎谠谒械膬鹤又,胡亥不僅聰慧,而且他的為政思想最接近他的父親,所以他才能得到父親異乎尋常的疼愛。踐位之后,胡亥能熟練搬用韓非之言或封堵臣下的勸諫,或要求臣下迎合自己,意味著他所受教育相當系統,所學也相當深入?梢娗厥蓟试诤サ慕逃矫媸窍铝斯Ψ虻模H有著重培養(yǎng)、刻意打造之意。這樣看來,真正與秦始皇在政治理想上一脈相承的還是胡亥,這一點在胡亥執(zhí)政后表露無疑。
其二,從李斯對胡亥的態(tài)度來看,在擁立胡亥為帝的過程中,出力最多的是趙高與李斯,趙高與胡亥關系密切自不待說,李斯為什么會選擇胡亥作為他的下任主子呢?從李斯在秦始皇時為相的作為看來,他并不是一個毫無主見,隨波逐流之人:他在眾人議行分封制時力排眾議,諫秦始皇執(zhí)行郡縣制;秦始皇駕崩后,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辒辌車中可諸奏事”,處理得相當干脆而又正確。一切跡象都表明,李斯是一個行事極為果斷、極有主見的人,所以只能說胡亥在繼位之前他的能力還是得到了大家認可的。當趙高游說李斯擁胡亥為帝時說:“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于心而詘于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倍钏箤Υ瞬⑽捶瘩g,可見當時胡亥在他們的心目中,并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也不是殘暴荒淫之人,他的公眾形象還是不錯的。
其三,從撲滅起義時的胡亥表現來看,當陳勝、吳廣的起義大軍逼近都城咸陽時,城內沒有足夠的軍隊,只有5萬人,秦二世采納了章邯的建議,“大赦天下……免驪山徒、人奴產子,以章邯為將,悉發(fā)以擊楚軍”。出人意料的是,這支軍隊體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戰(zhàn)斗力,他們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幾十萬起義軍,更重要的是作為中央政丄府和最高君主的秦二世的命令極大地影響著軍隊主帥章邯的作戰(zhàn)效率。秦二世做了一些什么決策呢?史書記載:“二世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章邯已破伍逢,擊陳柱國房君,殺之!鼻囟涝谶@個非常時期基本上發(fā)揮了自己的領導作用。
補充一些:公子的確曾自閉到誰都不見,但是當他再次走上了朝堂,盡管趙高死壓活壓,項梁大破秦軍的消息還是壓不住。沒有對大敗的章邯加以責備,雖然章邯讓秦軍受到前所未有的輕視。公子只是下旨出全軍支援章邯攻擊楚軍。或許是兵力的增加,或許是那天將士心情好體力足吃的好,或許是公子給予的這份溫暖讓章邯轉身變成超超超級賽亞人,一舉攻破定陶,殺了項梁,擊破趙國,率兵至邯鄲,最后駐扎在巨鹿。楚懷王說,先進關中的人可以稱王。因為秦軍的強盛,常乘勝追擊,居然木有將領敢領兵與之對抗。后來懷王派了劉邦,盡收項梁散兵,欲再度討秦。二世三年,三月,劉邦擊破秦楊熊軍,楊熊逃跑。公子再次下旨,殺楊熊示眾以正軍心。按這件事的反應速度可以證明公子沒有不明事理,不知天下戰(zhàn)亂。他一直關心戰(zhàn)局,關心他派出去的每一位將領。
其四,傀儡一般并無言論自由,更不能對操縱者有何違悖。漢質帝僅講了一句“此跋扈將軍也”便被梁冀奪去了性命。而二世在位期間,當發(fā)生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的故事時,秦二世是不憚講出真相的,他還對趙高多次責備,“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壁w高也曾經因“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彼罱K誅殺二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害怕而是追究他的責任才先下手為強。一個傀儡應該不具備這樣的威懾力。
2、秦二世與趙高的關系。趙高是秦二世用來平衡李斯的棋子。秦二世即位后,趙高和李斯俱為其左右手,李斯的地位和二世最寵幸的趙高是不相上下的,不然趙高不會三番兩次地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按理來說,李斯與趙高和二世的關系有親疏之分,沙丘之謀后,二世留下這么一個握有其天大秘密的李斯,決不是他的行事方式,他大可以像殘殺他的兄弟姐妹一樣滅掉李斯,但他沒有這么做。他甚至刻意在朝上造成這種同時倚重李斯和趙高的局面,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他政治權術方面的本能的體現,他要運用帝王平衡之術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相關內容
23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的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會第十三次年會上,一枚來自秦代的簡牘經考證屬于胡亥“奉召登基”的官府文告,為世人了解秦二世胡亥增添了一份實物資料。
著名簡牘研究專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春龍在年會上介紹,出土這枚簡牘的遺址是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該遺址自今年6月發(fā)現簡牘后,至目前已陸續(xù)出土簡牘上萬枚,目前共發(fā)掘面積1100平方米,發(fā)現古井15處,其中10處出土了簡牘,另外發(fā)現大批陶器、銅鏡等文物。其中在9號古井發(fā)現的簡牘,記錄了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的文告。
記者看到,這枚已清洗的簡牘字跡清晰。張春龍認為,簡文內容是秦二世胡亥繼位后第一年的第一個月頒布,文中強調繼位的合法性,也稍有改革以惠及民眾的意思。行文時,“始皇帝”換行頂格書寫,是奏疏等文中提到皇帝或當時朝代名稱換行頂格的最早文書實例,開后世此類文書體例之先河。
兔子山遺址從今年春節(jié)后正式開始挖掘,發(fā)現各類遺跡近百處,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張春龍介紹說,兔子山遺址簡牘時代延續(xù)之長,從戰(zhàn)國、秦、漢一直到孫吳時期,數量之巨大,在湖南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