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特色
畫風(fēng)巧贍精致,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須眉畢現(xiàn)。由于畫面繁復(fù),線條纖細,論者亦有“筆力不及思訓(xùn)”之評。曾作《秦王獨獵圖》。畫作有《海岸圖》、《摘瓜圖》等六件,著錄于《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圖》軸,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明皇幸蜀圖》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代表畫作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典型的青綠山水作品,畫中運用的石青石綠雖經(jīng)過這么久遠的時間,仍然清晰可見。所謂明皇幸蜀就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放棄首都長安,遷至四川避難,這幅畫就是記錄唐玄宗到四川避難途中的情形。畫面中繪著壯麗險峻的山川,仔細觀察可以看見山下山中有些很小的人騎著馬,行經(jīng)在這蜿蜒崎嶇山路間,這些人馬就是唐玄宗到四川避難的隊伍。畫面左邊中段的山間,有些用木材搭建的路,這就是古代的棧道,那是因為這些懸崖峭壁上沒有路可通行而搭建的,所以棧道底下是懸空的,十分危險。這幅畫兼具著歷史及政治意義,因為李昭道將安史之亂的文字歷史轉(zhuǎn)化成生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