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
柳慶自幼聰慧。13歲時,父親看他酷愛讀書,想試試他的記憶力,便從雜賦集中挑選約千余字的賦一篇要他讀。柳慶當即讀了三遍,便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
當時柳慶之父為郡守的潁川(今河南許昌),距京城洛陽較近,豪富人家頗多。在選聘鄉(xiāng)官時,這些豪富人家倚仗貴勢,競相說請應聘,使柳慶父很為難。柳父對自己的兒子們說:“權貴請托,吾并而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绷鴳c十分理解父親的處境,作書道:“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逼涓缸x畢十分欣賞柳慶的直率,感嘆道:“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奔匆懒鴳c所書上報。
上任
北魏孝武帝元修為大丞相高歡所逼,被迫由洛陽遷都長安,投靠執(zhí)掌重兵的宇文泰。便命柳慶為散騎侍郎,騎馬入關傳報。柳慶到高平見到宇文泰,共論時事,宇文泰即準備迎駕,要柳慶先返回復命,孝武帝對遷都長安有所疑慮,便屏退左右對柳慶說:“高歡已屯兵河北,關中兵未至,朕欲往荊州,卿意如何?”柳慶則答道:“荊州地非要害,眾又寡弱,外迫梁寇,內(nèi)拒歡黨,斯乃危亡是懼,寧足以固鴻基?”他勸孝武帝還是遷都長安。
孝武帝入關后,柳慶任相府東閤祭酒,戶曹參軍,西魏文帝大統(tǒng)八年(542年)升為大行臺郎中,領北華州長史,大統(tǒng)十年任尚書都兵。
正直
廣陵王元欽的外甥孟某,經(jīng)常逞兇作歹,經(jīng)人告發(fā),被柳慶囚捕。元欽派人申辯孟某無罪,孟某身陷囹圄竟有恃無恐,還威脅柳慶。柳慶便召集群僚,公布孟某罪狀并將其笞殺。大統(tǒng)十三年(547年),柳慶被封為清河縣男爵,兼計部尚書右丞。
西魏文帝曾怨恨下臣王茂并欲殺之,朝臣皆知王茂無罪,但都不敢反對,獨柳慶諫爭道:“王茂無罪,奈何殺之!”文帝大怒,厲聲對柳慶悅:“王茂當死,卿若明其無罪,亦須坐之!绷鴳c毫不畏懼,抗爭道:“竊聞君有不達者為不明,臣有不爭者為不忠。慶謹竭愚誠,實不敢愛死,但懼公為不明之君耳。愿深察之。”文帝聽此言,雖殺王茂但追悔莫及。加封柳慶為平南將軍。大統(tǒng)十六年(550年),柳慶任大行臺右丞、撫軍將軍,西魏廢帝(552—553年在位)初年,又為民部尚書,北周孝閔帝時,柳慶被賜姓宇文氏,進爵為公。明帝武成二年(56O年)任宜州刺史。小冢宰楊寬與柳慶有私怨,他在宜州囚捕并刑訊柳慶的部下,企圖逼迫他們誣供柳慶的罪行。但這些官吏,即使死在獄中也沒有誣供.時人都非常信服柳慶為官廉潔。
寬免
柳慶之兄柳檜為北周魏興、華陽二郡守,被安康人黃寶聚眾謀反所殺。后來黃寶歸降。數(shù)年后,柳檜次子柳雄亮殺黃寶為父報仇。晉公宇文護大怒,囚捕柳慶及其侄子,并要柳慶承認其侄擅自殺人有罪。柳慶卻說:“慶聞父母之仇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國,明公以孝治天下,何乃責于此!庇钗淖o更加發(fā)怒,柳慶仍不屈服,后來終被寬免。
記載
柳慶傳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趙,為河東郡守。父僧習,齊奉朝請。
慶幼聰敏,有器重。博涉群書,不治章句。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xiāng)官,皆依倚貴勢,竟來請托。選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貴請托,吾并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睉c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習讀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奔匆缿c所草以報,起家奉朝請。
慶陵王元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匈橫;蛴懈嫫浔I牛。慶捕推得實,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復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戚侵虐之狀。言畢,便令笞殺之。此后貴戚斂手,不敢侵暴。
晉公護初攝政,欲引為腹心。慶辭之,頗忤旨。又與楊寬有隙,及寬參知政事,慶遂見疏忌,出為萬州刺史。世宗尋悟,留為雍州別駕,領京兆尹。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吏。慶自為郎,迄于司會,府庫倉儲,并其職也。及在宜州,寬為小冢宰,乃囚慶故吏,求其罪失。按驗積六十余日,吏或有死于獄者,終無所言,唯得剩錦數(shù)匹,時人服其廉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