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宋禮,字大本,河南永寧人。洪武中,以國子生擢山西按察司僉事,左遷戶
部主事。建文初,薦授陜西按察僉事,復(fù)坐事左遷刑部員外郎。成祖即位,命署
禮部事,以敏練擢禮部侍郎。永樂二年拜工部尚書。嘗請給山東屯田牛種,又請
犯罪無力準(zhǔn)工者徙北京為民,并報可。七年丁母憂,詔留視事。
九年命開會通河。會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壽張尹韓仲暉言,自東平安民山
鑿河至臨清,引汶絕濟,屬之衛(wèi)河,為轉(zhuǎn)漕道,名曰“會通”。然岸狹水淺,不
任重載,故終元世海運為多。明初輸餉遼東、北平,亦專用海運。洪武二十四年,
河決原武,絕安山湖,會通遂淤。永樂初,建北京,河海兼運。海運險遠多失亡,
而河運則由江、淮達陽武,發(fā)山西、河南丁夫,陸挽百七十里入衛(wèi)河,歷八遞
運所,民苦其勞。至是濟寧州同知潘叔正上言:“舊會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者
乃三之一,浚之便。”于是命禮及刑部侍郎金純、都督周長往治之。禮以會通之
源,必資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堽城及戴村壩,橫亙五里,遏汶流,
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為二道,南流接
徐、沛者十之四,北流達臨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勢高,決其水,南北皆注,所謂
水脊也。因相地置閘,以時蓄泄。自分水北至臨清,地降九十尺,置閘十有七,
而達于衛(wèi);南至沽頭,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閘二十有一,而達于淮。凡發(fā)山東及
徐州、應(yīng)天、鎮(zhèn)江民三十萬,蠲租一百一十萬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又奏浚沙
河入馬常泊,以益汶。語詳《河渠志》。是年,帝復(fù)用工部侍郎張信言,使興安
伯徐亨、工部侍郎蔣廷瓚會金純,浚祥符魚王口至中灤下,復(fù)舊黃河道,以殺水
勢,使河不病漕,命禮兼董之。八月還京師,論功第一,受上賞。潘叔正亦賜衣
鈔。
明年,以御史許堪言衛(wèi)河水患,命禮往經(jīng)畫。禮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泄水
入土河,復(fù)自德州西北開支河一,泄水入舊黃河,使至海豐大沽河入海。帝命俟
秋成后為之。禮還言:“海運經(jīng)歷險阻,每歲船輒損敗,有漂沒者。有司修補,
迫于期限,多科斂為民病,而船亦不堅。計海船一艘,用百人而運千石,其費可
辦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運四千石。以此而論,利病較然。請撥鎮(zhèn)
江、鳳陽、淮安、揚州及袞州糧,合百萬石,從河運給北京。其海道則三歲兩運。”
已而平江伯陳瑄治江、淮間諸河功,亦相繼告竣。于是河運大便利,漕粟益多。
十三年遂罷海運。
初,帝將營北京,命禮取材川蜀。禮伐山通道,奏言:“得大木數(shù)株,皆尋
丈。一夕,自出谷中抵江上,聲如雷,不偃一草!背⒁詾槿。及河工成,復(fù)
以采木入蜀。十六年命治獄江西。明年造番舟。自蜀召還,以老疾免朝參,有奏
事令侍郎代。二十年七月卒于官。
禮性剛,馭下嚴(yán)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為人所親。卒之日,家無余財。洪
熙改元,禮部尚書呂震請予葬祭如制。弘治中,主事王寵始請立祠。詔祀之南旺
湖上,以金純、周長配。隆慶六年贈禮太子太保。
藺芳,夏縣人。洪武中舉孝廉。累遷刑部郎中。永樂中,出為吉安知府。寬
厚廉潔,民甚德之。吉水民詣闕言縣有銀礦,遣使覆視。父老遮芳訴曰:“聞宋
季嘗有言此者,卒以妄得罪。今皆樹藝地,安所得銀礦?”芳詰告者,知其誣。
獄具,同官不敢署名,芳請獨任之。奏上,帝曰:“吾固知妄也!钡脤。已,
坐事謫辦事官,從宋禮治會通河,復(fù)為工部都水主事。
十年,河決陽武,灌中牟、祥符、尉氏,遣芳按視。芳言:“中鹽堤當(dāng)暴流
之沖,請加筑塞。”又言:“自中灤分導(dǎo)河流,使由故道北入海,誠萬世利!
又言:“新筑岸埽,止用草索,不能堅久。宜編木成大囷,貫<木舂>其中,實以瓦
石,復(fù)以木橫貫<木舂>表,牽筑堤上,則殺水固堤之長策也!痹t悉從之。其后筑
堤者遵用其法。以宋禮薦,擢工部右侍郎。亡何,行太仆卿楊砥言:“吳橋、東
光、興濟、交河及天津屯田,雨水決堤傷稼。乞開德州良店東南黃河故道,以分
水勢!睆(fù)命芳往治之。所經(jīng)郡邑,有不便民者輒疏以聞。事竣還。十五年十一
月卒于官。
芳自奉約,布衣蔬食。事母至孝。母甚賢。芳所治事,暮必告母。有不當(dāng),
輒加教誡。芳受命唯謹,由是為良吏云。
陳瑄,字彥純,合肥人。父聞,以義兵千戶歸太祖,累官都指揮同知,u
代父職。父坐事戍遼陽,瑄伏闕請代,詔并原其父子。瑄少從大將軍幕,以射雁
見稱。屢從征南番,又征越巂,討建昌叛番月魯帖木兒,逾梁山,平天星寨,破
寧番諸蠻。復(fù)征鹽井,進攻卜木瓦寨。賊熾甚,u將中軍,賊圍之?dāng)?shù)重,u下馬
射,傷足,裹創(chuàng)戰(zhàn)。自巳至酉,全師還。又從征賈哈剌,以奇兵涉打沖河,得間
道,作浮梁渡軍。既渡,撤梁,示士卒不返,連戰(zhàn)破賊。又會云南兵征百夷有功,
遷四川行都司都指揮同知。
建文末,遷右軍都督僉事。燕兵逼,命總舟師防江上。燕兵至浦口,瑄以舟
師迎降,成祖遂渡江。既即位,封平江伯,食祿一千石,賜誥券,世襲指揮使。
永樂元年命瑄充總兵官,總督海運,輸粟四十九萬余石,餉北京及遼東。遂
建百萬倉于直沽,城天津衛(wèi)。先是,漕舟行海上,島人畏漕卒,多閉匿,u招令
互市,平其直,人交便之。運舟還,會倭寇沙門島,u追擊至金州白山島,焚其
舟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