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巨鹿(河北平鄉(xiāng))人,無論在當(dāng)時或在后世,都默默無聞,他只不過是司法部(廷尉)一名低級的總務(wù)官(廷尉史),但也正因為身在司法部任職,所以比普通人了解的更為深刻。紀元前六七年,司馬遷受腐刑已三十二年,他給當(dāng)時的皇帝劉病已上了一份奏章,暴露司法的黑暗,
相關(guān)言論
司法裁判認識
他說:
“司法裁判,是國家大事,處死的人不能復(fù)生,砍斷的手足不能復(fù)續(xù)。《書經(jīng)》上說:u2018與其殺一個無罪的人,寧可放掉一個有罪的人。u2019可是,今天的司法裁判,卻恰恰相反。法官們上下勾結(jié),刻薄的人,被稱贊為廉明。殘忍的人,被稱贊為公正。主持正義、昭雪冤獄的人,卻有被認為不忠貞的后患。所以,法官審訊案件,非致人于重刑不可,他對囚犯并沒有私人恩怨,只是用別人的自由和生命,來保衛(wèi)自己的自由和生命而已。他必須把別人陷入重刑,他才可以獲得安全!
路溫舒又說:
“于是,死因所流的血,盈滿街市。其他處刑的囚犯,更比肩相連。遇到行刑日子,每次都殺萬人以上,誠感可哀。”
冤獄原因
路溫舒指出造成冤獄的原因在于口供主義,他說:
“人之常情,安樂時愿意活下去,痛苦時則求早死?嘈炭酱蛑,要什么口供就會有什么口供。囚犯不能忍受酷刑的痛苦,只好照著問案人員的暗示,捏造自己的罪狀。問案人員利用這種心理,故意把囚犯的口供引導(dǎo)到犯罪的陷阱。罪狀既定,唯恐怕還有挑剔之處,就用種種方法,把口供修改增刪,使它天衣無縫,每字每句都恰恰嵌入法律條文之中。鍛煉完成之后,寫成公文書,即令上帝看到,也會覺得這個囚犯死有余辜。因為陷害他的都是法律專家,顯示出的罪狀是太明顯了!
相關(guān)建議
路溫舒建議改革;实蹌⒉∫训姆磻(yīng)是,下一道詔書,命全國法官辦理案件時要寬大公平。僅靠行政命令當(dāng)然不能改受悠久傳統(tǒng),因為冤獄與酷刑,是無限權(quán)力政治制度下的產(chǎn)物,此種制度存在一日,冤獄與酷刑存在一日。像司馬遷、周亞夫、顏異,事實上任何法官都救不了他們。但路溫舒的奏章,使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權(quán)所受的蹂躪,自古就沒有有效的保護。這份奏章,是中國最早爭取人權(quán)的呼聲,雖然很溫和,很微弱,而且又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摘自柏楊《中國人史綱》